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仁化历史

仁化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01:56:23

㈠ 读"仁化"历史革命道路后感一作文

斗转星移,江水滔滔。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我阅读了《南京人抗日故事》这本书。

60多年以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 遭受了一段最屈辱、最黑暗的历史——大片国土沦丧,人民生灵 涂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还有的日本兵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屠杀中国人比赛,不知多 少中国人死在了侵略者刀枪之下。
可是,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屠刀之下,而是奋勇 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我们南京地区的人民群众也不 例外,他们在抗战中表现的那股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都 不时打动着我!
江宁县的张仁满机智地把几个执行任务的日本鬼子的情况汇 报给抗日游击队,使抗日队员很快就把那几个鬼子抓了起来;汤 泉镇的严大楼和几个邻居用铁叉打死了几个进村扫荡的日寇;城 南郊区的沈传海把一个喝醉酒的又迷路的鬼子连人带枪推入了水 中;鼓楼区詹长炳兄弟俩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打工,他们在日 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欢迎日军大头目的宴会的饭菜中下了烈性毒 药,日本一个个官员都被毒死了;浦口区的王立才趁日寇在吃西 瓜时用手枪打死了三个日寇,又收缴了三把枪。
………… 在抗战中还有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从他们身上,我看 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制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机智勇敢、无所 畏惧的斗争精神,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赶走了日寇,赢得 了抗战的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定的生活。我们会永远铭记这 些战争中的英雄们,也为他们的伟大壮举而感到骄傲!
我也不会忘记这场战争!
什么在自己的国土上还会遭受别国的侵犯呢?原因很简 单,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贫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历 史犹如一面镜子,我们要以史为鉴。
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打下扎实的 文化基础,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振 兴中华的重任,让那些法西斯侵略者对我们刮目相看,让他们知 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促进世界的 和平统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㈡ 韶关历史文化有哪些

韶关历史文化具体如下:

1、石峡文化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舜帝南巡曾经过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

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磷、清代文学家廖燕。

铁军创始人张发奎、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2、客家文化

韶关作为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门户,容留了越来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是我国内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称之“岭南客州”。

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近280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如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书中,开宗明义告知世人:“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

3、特色的习俗风俗文化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

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

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瑶、畲两族有各自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的旅游航母,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

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华南虎保护区、珠玑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

梅关古道是国家4A景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㈢ 仁化革命发展史有感作文六百字

我爱秋天的校园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四(1)班刘帆
我的校园座落在仁化县三板桥高坪新村,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下楼寻找秋天校园的美景。一进入校园,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四块大草地,小草已经枯黄了,可是我知道,小草一定回再生的。有一首诗不是说:离里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这种顽强的精神似乎在告诉我们:你落后了不要紧,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重新站起来,超过任何人。在四块大草坪中间,有着一座圆形的假山。假山不象夏天那样喷水,水池里水都干了。着让我想到: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要最后一滴干净的水是我们的眼泪。假山里的山,有的象展翅高飞的老鹰,有的象狮子……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树,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在天空落下时,象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落在地上的叶子,慢慢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想老师就是这样,花尽心血教导学生,可是,有些学生不知道老师的用心良苦啊!秋天到了,风高气爽,人们已经添上了衣服。同学们不象夏天那样在教室或在阴凉的地方玩耍,而是在运动场上你追我赶,奋力拼搏;教室里书生琅琅,歌声飘扬;办公室里辛勤的园丁正埋头批改作业、培优补差……“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我们的校园里……”歌舞兴趣班的练歌跳舞,学校里师生们的心多么美啊!秋天的校园,虽然没有春天那样充满生趣,没有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没有冬天那样洁白无暇。但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我爱校园,更爱校园的秋天!

㈣ 仁化历史观后感800

前207年,南越王赵佗在仁化北端筑城,为南越北端隘口,筑城处至今仍称为城口。
479年,南齐始置仁化县,属湘州始兴郡。
502年,梁朝撤消仁化县,并入曲江县。
688年,唐朝垂拱四年,从曲江划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阳复置仁化县,隶属韶州。
2000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镇、丹霞镇、长江镇、石塘镇、红山镇、扶溪镇、城口镇、闻韶镇、董塘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3213人,其中:仁化镇 43826人、丹霞镇 6300人、闻韶镇 4439人、扶溪镇 10787人、长江镇 21110人、城口镇 8789人、红山镇 8017人、石塘镇 10761人、董塘镇 31469人、凡口铅锌矿虚拟镇 13932人、广东铝厂虚拟镇 2282人、七四五矿虚拟镇 1501人。 2002年,仁化县辖9个镇(仁化 城口 长江 扶溪 董塘 石塘 闻韶 丹霞 红山),88个村委会、13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隶属曲江县的周田镇、黄坑镇、大桥镇三镇并入仁化县。调整前,仁化县面积1822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仁化县辖12个镇(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董塘、石塘、闻韶、丹霞、红山、黄坑、大桥、周田)。
2006年6月7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28号)批准:撤销韶关市仁化县丹霞镇、仁化镇,设立丹霞街道办事处。

㈤ 韶关有哪些历史故事还有概况

我是韶关始兴人...我们那里有个牛屎寨...据说是神牛的粪便我那出了个张九龄(唐)车八岭原始生内态森林始兴有容3宝塔...据说是镇守恶邪仁化有丹霞山..(阴阳石)南雄的水库发现一条食人塘虱(很大条)风采楼.南华寺乳源.南雄都有恐龙化石..马坝有原始人遗址

㈥ 谁知道韶关的历史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后继有人,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只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战国时期,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版图。当时仍未不置县。粤北设县,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后汉省阳山入阴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在今韶关市境。东汉时期仍相沿袭,未作变更。今南雄,始兴地带,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后汉称南野,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县地。
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辖桂阳、阳山(吴甘露元年置阳山、废阴山,以其地并入阳山)、含诓、曲江、始兴(吴永安六年,分南野县地置)、斜阶(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等七县。始兴、斜价两县,即今南雄、始兴县地。
南朝170年间(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沿革复杂。南雄刘宋时,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辖境与晋略同。梁、陈两代,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始兴、安远三个个二级行政区。除原有县外,又增置了广穗(今连山、析梁阳县位置)、梁化(今乐昌中南部地区,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平石(今乐昌北境,梁置,隋开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但不久即废,并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六县。
五代,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这样,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后改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于韶关市。北江行署辖于21个县一市(现市区,市辖县和清远、佛岗、新丰、花县、从化、河源、龙川、和平)。韶关专署辖19县一市;韶关行署辖15县一市(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佛岗、新丰),后新丰划归广州。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为市郊县,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1983年6月,实行地、市合并,原地区所属的清远、佛岗划归广州,合并后的韶关市现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是旅游的好去处。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㈦ 韶关历史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后继有人,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只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战国时期,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版图。当时仍未不置县。粤北设县,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后汉省阳山入阴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在今韶关市境。东汉时期仍相沿袭,未作变更。今南雄,始兴地带,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后汉称南野,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县地。
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辖桂阳、阳山(吴甘露元年置阳山、废阴山,以其地并入阳山)、含诓、曲江、始兴(吴永安六年,分南野县地置)、斜阶(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等七县。始兴、斜价两县,即今南雄、始兴县地。
南朝170年间(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沿革复杂。南雄刘宋时,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辖境与晋略同。梁、陈两代,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始兴、安远三个个二级行政区。除原有县外,又增置了广穗(今连山、析梁阳县位置)、梁化(今乐昌中南部地区,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平石(今乐昌北境,梁置,隋开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但不久即废,并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六县。
五代,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这样,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后改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于韶关市。北江行署辖于21个县一市(现市区,市辖县和清远、佛岗、新丰、花县、从化、河源、龙川、和平)。韶关专署辖19县一市;韶关行署辖15县一市(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佛岗、新丰),后新丰划归广州。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为市郊县,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1983年6月,实行地、市合并,原地区所属的清远、佛岗划归广州,合并后的韶关市现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是旅游的好去处。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㈧ 作文:参观《仁化革命发展史》有感

这周,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三部十分感人的短片,我认为,其中最感人的短片是《依靠》。短片主要用回忆的方式来描写一位普通的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小时淘气地不要上学,母亲就抱着他上学;儿子到城里读高中了,母亲总是把儿子送到村口,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成家立业了,儿子成了富有的老总了,儿子回家后,母亲做好可口的饭菜,不住为儿子夹菜,自己不吃,却看着心爱的儿子吃。儿子要离开家了,母亲执意要送儿子。可是,母亲这一次却没能送到村口。儿子在车上回眸的一瞬间,母亲的背影告诉了儿子,母亲老了,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走路时手抵着腰,步履蹒跚。儿子立刻下车,奔向母亲,儿子真正地知道了,原先一直是自己依靠的母亲,现在儿子成了母亲的唯一依靠。此时此刻,我不禁潸然泪下。不止我,我们每一个同学也泪流满面,你完全可以听到教室里的抽泣的声音。我明白了母亲就是在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中渐渐老去的;母亲变了,变得憔悴了,变得身体虚弱了,可是不变的却似对自己孩子无私的爱。短片中的儿子,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如春蚕一般的付出,如蜡炬一般的无私!想着想着,我的眼泪还在流。生活中的我呢?对母亲时常不敬:因为母亲做的早饭不好吃而乱发脾气,甚至故意不吃来气一气母亲;因为母亲批评我的顽皮而摔门走人;自己年级升高了,自我感觉人长大了,知识面广了,而对母亲的看法不屑一顾……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责与内疚。“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香九龄,能温席”,陈毅元帅为母洗屎尿裤子就像另外一部部电影在脑中回放着。短片最后讲了一句话,十分经典,让我永世不忘:“把爱献给自己最爱的人!”我听了,心中默默地想:母亲把爱献给了我,而我却没有把爱献给母亲,我可真是个不孝之子呀!看来,我以后不能再对母亲乱发脾气了!我要努力学习,用我的一言一行,用我的进步,用我的成功报答母亲,把爱献给我自己最爱最爱的人——母亲大人!有人说:“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只就能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的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没错,母亲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依靠,鼓励你满怀信心地前进。可是,母亲也会老,等母亲老去时,我就是您永远的依靠!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