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名城
① 台湾一共有多少个城市
主要城市有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基隆等。
北市为台湾跻身国际都会之列的城市,集全台湾政治、经济、教育、娱乐、文化于一身,而台北市也是台湾第一大城市,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为244万。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与台北县为界。若由空中鸟瞰台北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交错耸立的参天高楼、星点状的公园绿带,以及终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确是让人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
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肩挑岛内文化龙头地位的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航空 从高雄小港、台中、嘉义、台南、屏东、花莲、台东、马公、金门、马祖等地的机场,均有班机直飞台北松山机场。
铁路 纵贯线经过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车站、东区的松山站是两大驿站,各级列车均停靠,班次密集,相当方便。
公路 主要联外客运为台汽客运、统联客运,联络台湾西部与宜兰各主要城镇;另有三重、台北、淡水、新店、指南、福和等各家客运,密切往来邻近的基隆、台北县。台北车站周边是市内交通的中心,忠孝西路、公园路、馆前路、重庆南路上各线公车密集,而南区的公馆、北区的士林、东区的忠孝东路四段、西区的中华路一段,都是重要的公车转运圈。来台北市旅游,最好购买一本公车手册以便随时查阅。捷运 为台北市最快速便捷的大众交通工具,木栅线贯穿台北市东、南区,淡水线前往北区,中和、新店线经南区,板南线横贯东西;搭配班次密集的联营公车、客运,十分便捷。
高雄简介
高雄市位於台湾西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巴士海峡,是东北亚通往南太平洋要道,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商港,先天条件优越。
高雄市有一百四十万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有九十余万人,人力资源雄厚,且因受海洋气候调节,全年阳光普照、气候宜人,加上近年产业急速发展、经济繁荣,为台湾第一大商港及世界第三大货柜港。
台中市位于台湾岛西部的中央,台中盆地的中心,全市分东、南、西、北、中5个市区和北屯、南屯、西屯3个郊区,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是台湾第三大城市,也是台湾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台中市气候温和,交通方便,市内环境优美,街道整洁幽雅,有“宁静之都’的雅称。
台中市昔称“东大墩”、“猫雾栋”,周围土地肥沃,终年气候温和,盛产稻米、甘蔗、水果和烟草,不仅是台湾中部物产的集散地,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台中市的开发比台南市、高雄市晚,但与台北地区同属一个时期。这里最早曾是高山族平铺人居住的地方,名为岸里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陆福建、广东沿海移民开始进入台中盆地一带从事垦殖。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总兵兰廷珍以其土地肥沃,易于耕作,遂招福建漳州人前来屯垦,至清雍正年间(1723-1735),人烟渐盛,形成村落,名为“大墩”。由于这一带土地已辟为良田,水源丰富,盛产稻米,而且因地表溪流落差大,沿河建起许多水车,碾米店毗连,逐渐出现了稻谷脱壳加工业,并由此发展成为台湾中部地区农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这便是台中市最早的城镇雏形。到清同治六年(1867),形成了顶街、中街、下街等市街,改称东大墩。清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正式建省,初时以台中山环水复,中开平原,气势恢宏,又当全台适中之地,曾计划在该地建立省城。清连横著《台湾通史》中载:“光绪十三建省,移台湾府于此,附郭亦曰台湾。先是,巡抚岑毓英来巡,择地于兰兴堡东大墩之麓,刘铭传亦以为可。十五年起工,选建八门四楼,…十七年二月略成,周六百五十丈,费款二十一万五千两。而铭传一去,其事遂上。”后任巡抚认为这里远离经济发达的台南和台北,往来南北交通又有许多溪流阻隔,交通不便,便将省城改设在台北。台中仅名义上作了几年省城,而实际上修筑了两年多的工程最后没有完成,台中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东大墩仍然是一座小市镇。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以此地位于台湾中部要冲,于1897年在这里设台中县,又于1920年改设台中州,台中为州辖市。1945年台湾省归还中国后,台中州改为省辖市,不过由于台中市无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距海岸较远,没有直接的出海口岸,所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都比台北、高雄两市缓慢。直到70年代中期,在这里设立了台湾省第三个加工出口工业区,兴建了距台中市最近的台中港及与台中市联系的高速公路,使该市经济发展速度才明显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 1975年台中市人口比50年代增加 1倍多,突破53万人,一跃成为台湾省的第三大城市
② 台湾省的简介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中称岛夷,汉晋南北朝时称夷洲,南宋时澎湖已属福建省,元明设巡检司,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1895年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归还中国。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172万(1950年256万)。有汉、高山等民族。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兰屿、绿岛、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达7—10个月。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冬风强劲,夏秋多台风暴雨。
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水热条件优越,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有稻米、甘蔗、茶叶及水果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木瓜、柑桔、橄榄等。森林覆盖率达55%,盛产樟木、红桧、台湾杉等。特产天然樟脑、香茅油。近海和远洋渔业发达。盛产珊瑚。禽畜饲养向企业化发展。
台湾石油、金等矿产及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重要城市有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历史名城台南,工业港城高雄,中部名城台中等。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枳婷淼取?/SPAN>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③ 台湾有哪些旅游胜地
台湾旅游攻略
台北
◇色彩斑斓的时尚西门町
位于台北西南的西门町,因日据时期傍临西城门,而有了一个这么“日化”的名字。
西门町是台湾的“时尚橱窗”。漫步西门町,满眼都是漂染着各色头发、装束迥异的年轻人。这里汇聚着很多面积不大、设计也并不堂皇的小店,其服装前卫大胆,款式奇异怪诞,代表着日本、韩国的最新潮流,因此逛、购者济济一堂。
据说,林青霞当年就是在西门町被星探发现而星运高照的。不少怀揣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也因此来到西门町圆梦。
台北人都说,在西门町,还有许多表面上见不到的东西。在警方历次扫毒行动中,西门町都是重点地区,查缴的摇头丸等都不在少数。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阳明山脚下,背山面溪,落成于1965年8月。
博物馆内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宋徽宗(赵佶)书法手迹;画卷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窑名家亲制品,官窑制御用艺瓷等,还有大量为目前有关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
这些宝贵文物大部分原来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藏品数量巨大,经常展出的约有8000件,其他的则3个月至半年作一次更换。据说,一个人全部看完,需要将近30年的时间。另外所有展出都备有中、英、日文介绍资料,随时任意可取。
澎湖:夏日旅游之胜地
旅游业和渔业是澎湖的两大支柱产业。澎湖地区虽然没有大型的游乐设施,但美丽的沙滩、碧蓝的海洋、水上运动以及当地人烹饪的味道鲜美的生猛海鲜,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岛内外游客前往那里观光旅游。澎湖除知名的旅游点吉贝屿外,澎湖地区还有夏日旅游的招牌项目——海上游乐项目。
桃园:石门水库风景区
位于桃园县,因为水出口处有双峰对峙,状似石门而得名。游览景点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最好看的是石门水库大坝区,坝高133米,泄洪道有6座闸门,并设后池堰、发电厂、石门大圳和环湖道路,是东南亚最大的水利工程。每遇开闸放水时,奔腾咆哮,浪花飞溅,非常壮观。水库的石门活鱼也是一道“风景”,水库周围的餐饮业,都高挂着活鱼的招牌吸引游客。
日月潭:湖光碧水似“西湖”
日月潭其实是个高山湖泊,位处台湾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之所以叫日月潭,是因为湖的东北面形状像太阳,湖的西南面形状像月亮。这一点,看地图,你可以意会,而置身湖上,则很难感觉出来。除了形状,据说日潭和月潭水的颜色也不一样,分别呈丹、碧二色,不过我们在水中很难分辨,这也许跟晨昏、位置、光线有关。日月潭面积有10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要大1/3,湖面海拔760米,水深有30多米,四周被海拔2400米的水社山、大尖山等连峰环绕。如果说,杭州西湖淡妆轻抹,水光潋滟,显得有些柔媚,日月潭则幽静绝尘,显得有些矜持。
阿里山:森林、云海和日出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多年前,祖国大陆到处传唱着这首台湾民歌。
阿里山位于嘉义县东山,这里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被称为阿里山三大奇观。阿里山的森林面积共有3万多公顷,从山下到山顶分别生长着热带、温带和寒带十几种林木,成为阿里山森林的独特之处。其中红桧、扁柏、亚杉、铁衫和姬松被称为著名的“阿里山五木”。山中还有几株生长了3000多年的红桧,树高50多米,被当地人称为“神木”。
阿里山的云海特别有名,观云海一般在黄昏时最为壮观。此外,在阿里山看日出也是一大享受,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山峦和林海一下都披上了一层红色,天地变得一片光明,感觉相当奇特。
马祖:环境最好的城市
当地人口不足万人,但基础设施好,景点之间的道路、海滨道路、岛屿之间交通都很通畅。马祖的酒文化也很有特色,比如马祖酒厂开发的八坑道窑酒,酒厂还搞各种陈年老酒的展示。前不久台湾的康健杂志评选马祖为“环境最好的城市”,这里好山好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脏乱差的现象。
重要数据和景观
○简称:台
○面积: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
○人口:2300万
○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岛各地。
○景观: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美食手册
□阿里山竹筒饭
遍地竹林的阿里山区,竹简饭为其特色小吃,尤其广为当地邹姓族人所运用;传统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内装生糯米,再以高丽菜或山酥塞住筒口后炭烤,一会即可闻到浓浓的竹香,待烤熟后即拨开竹筒,长条的白饭外围裹着一层透明的竹膜,桂竹的清香混合着饭香扑鼻而来,香味可口。
□郭景成粿仔汤
郭景成鞭仔汤所卖的鞭仔,是属于早期农业社会的传统吃法,业者将酸菜、猪肠、韭菜、葱花等放入大锅中,与切成长条块的油葱鞭同煮,熬成汁鲜味美的鞭仔汤头,再加进大肠、糯米肠或粉肠做成全汤,汤鲜味醇、料好实在,滋味无穷。
住宿指南
“梅花数”决定酒店级别台湾的酒店标志等级的方式与大陆有所不同。祖国大陆用“星级”表示酒店宾馆的层次,而台湾酒店则用“梅花数”的多少来说明其设施、服务的品质。此外,台湾一批新建的酒店不再以梅花来表明等级,但有些比五朵梅花的酒店更为高档,游客事先可详细了解。目前,一般旅行团提供的相当于大陆四星级酒店的住宿,每晚费用约为625元至750元人民币。
旅游小贴士
○币值:台湾的货币使用新台币,新台币纸币面额为100元、500元、1000元,硬币面额为1元、5元、10元、50元。
○汇率:1美元=台币32.35元
○海关:所有国际性违禁品皆为严禁品之列,新鲜蔬果、腌制鱼肉类禁止带入。入境只准带新台币8000元、美元1000元或同等值的外币,旅行支票不在限制。
○服装:天气大致与广州相若,衣服以轻便为主。
○常用电话:
观光旅游服务中心:02-2717-3737
中文查号台:104
英语查号台:106
火警:119
报案:110
○小费:标准是每件行李新台币50元,而住宿与用餐都会再加10%的服务费。
○电压:台湾电压为110伏特,插座为扁头二脚式,建议游客自备转换插头及变压器。
富饶的宝岛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为此有“米仓”之誉;
盛产蔗糖,因而有“东方糖库”之称;
盛产茶叶,其中冻顶乌龙茶,驰名中外;
盛产水果,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批杷、芒果、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有“水果之乡”之称;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森林之海”;
盛产食盐,而有“东南盐库”之称;
此外,还有“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等美誉,不胜枚举。
④ 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资料
香港:
1、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有部分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 。
2、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了英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4、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完全的管辖权。香港保持着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除了外交和国防外,在所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5、现在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和技术中心。它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首先,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在GaWC的世界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
澳门:
1、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2、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3、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经过一百多年的东西方文化碰撞,澳门已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城市。历史名城澳门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4、现如今成为一个国际自由港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场之一。它实现了资本主义制度。
台湾:
1、史前时期: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2、荷西时期: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抵抗。 1652年,郭怀义领导了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虽然它最终遭到镇压,但它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陷入危机。九年后,他们与民族英雄郑成功合作驱逐荷兰人并重获台湾。
3、明郑时期:郑成功是郑志龙的儿子。他于1624年出生于长崎县宾乔市。 早年,他以厦门为基地对抗清朝,并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延平王。在对南京的袭击受挫后,他回到厦门修船,并试图驱逐入侵台湾并收回土地的荷兰人。
4、清朝时期:明朝末期,郑政府处于与清政府军事对峙的状态,逐渐演变为分裂政权。 1683年7,清政府派遣福建海军的海军上将。从铜山到芜湖和台湾。清军对芜湖卫军进行了攻击,郑军被击败。郑克桢领导公众到清政府。到目前为止,台湾一直处于清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5、战后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机关。 1949年,国民党当局返回台湾。 1954年,美国和台湾当局签署了“中美联合防御条约”,使与祖国分离。
⑤ 谁给个台湾主要城市的简介
主要城市有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基隆等。
北市为台湾跻身国际都会之列的城市,集全台湾政治、经济、教育、娱乐、文化于一身,而台北市也是台湾第一大城市,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为244万。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以淡水河、新店溪、景美溪与台北县为界。若由空中鸟瞰台北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交错耸立的参天高楼、星点状的公园绿带,以及终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确是让人辨识这座城市的绝佳指标。
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座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肩挑岛内文化龙头地位的台北市,也拥有为数可观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庙宇、古迹等。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是岛内外首屈一指的艺术宝库,对街而立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展现原住民文化样貌;圆山周边的台北市立美术馆、儿童育乐中心、大龙峒保安宫、台北孔庙、行天宫,刻划着浓厚的人文活动轨迹。大稻埕和艋甲是汇聚台北移民血汗的历史街区,其中迪化街、霞海城隍庙、龙山寺、华西街,是想要了解老台北不可不到之处。
寸土寸金的台北都会,西门町、东区、天母、士林、公馆等商圈林立,家具街、书店街、电脑街、婚纱街、花市、玉市……等各种专卖街、市集,也是大都会细致分工下的产物。而街头巷尾一家家咖啡厅、泡沫红茶店、KTV、卡拉OK、PUB,华灯初上后,闪烁的霓虹妆点出不夜城的景象,让台北的夜晚展现另种风情。
航空 从高雄小港、台中、嘉义、台南、屏东、花莲、台东、马公、金门、马祖等地的机场,均有班机直飞台北松山机场。
铁路 纵贯线经过台北市,市中心的台北车站、东区的松山站是两大驿站,各级列车均停靠,班次密集,相当方便。
公路 主要联外客运为台汽客运、统联客运,联络台湾西部与宜兰各主要城镇;另有三重、台北、淡水、新店、指南、福和等各家客运,密切往来邻近的基隆、台北县。台北车站周边是市内交通的中心,忠孝西路、公园路、馆前路、重庆南路上各线公车密集,而南区的公馆、北区的士林、东区的忠孝东路四段、西区的中华路一段,都是重要的公车转运圈。来台北市旅游,最好购买一本公车手册以便随时查阅。捷运 为台北市最快速便捷的大众交通工具,木栅线贯穿台北市东、南区,淡水线前往北区,中和、新店线经南区,板南线横贯东西;搭配班次密集的联营公车、客运,十分便捷。
高雄简介
高雄市位於台湾西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巴士海峡,是东北亚通往南太平洋要道,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商港,先天条件优越。
高雄市有一百四十万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有九十余万人,人力资源雄厚,且因受海洋气候调节,全年阳光普照、气候宜人,加上近年产业急速发展、经济繁荣,为台湾第一大商港及世界第三大货柜港。
台中市位于台湾岛西部的中央,台中盆地的中心,全市分东、南、西、北、中5个市区和北屯、南屯、西屯3个郊区,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是台湾第三大城市,也是台湾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台中市气候温和,交通方便,市内环境优美,街道整洁幽雅,有“宁静之都’的雅称。
台中市昔称“东大墩”、“猫雾栋”,周围土地肥沃,终年气候温和,盛产稻米、甘蔗、水果和烟草,不仅是台湾中部物产的集散地,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台中市的开发比台南市、高雄市晚,但与台北地区同属一个时期。这里最早曾是高山族平铺人居住的地方,名为岸里社。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陆福建、广东沿海移民开始进入台中盆地一带从事垦殖。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总兵兰廷珍以其土地肥沃,易于耕作,遂招福建漳州人前来屯垦,至清雍正年间(1723-1735),人烟渐盛,形成村落,名为“大墩”。由于这一带土地已辟为良田,水源丰富,盛产稻米,而且因地表溪流落差大,沿河建起许多水车,碾米店毗连,逐渐出现了稻谷脱壳加工业,并由此发展成为台湾中部地区农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这便是台中市最早的城镇雏形。到清同治六年(1867),形成了顶街、中街、下街等市街,改称东大墩。清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正式建省,初时以台中山环水复,中开平原,气势恢宏,又当全台适中之地,曾计划在该地建立省城。清连横著《台湾通史》中载:“光绪十三建省,移台湾府于此,附郭亦曰台湾。先是,巡抚岑毓英来巡,择地于兰兴堡东大墩之麓,刘铭传亦以为可。十五年起工,选建八门四楼,…十七年二月略成,周六百五十丈,费款二十一万五千两。而铭传一去,其事遂上。”后任巡抚认为这里远离经济发达的台南和台北,往来南北交通又有许多溪流阻隔,交通不便,便将省城改设在台北。台中仅名义上作了几年省城,而实际上修筑了两年多的工程最后没有完成,台中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东大墩仍然是一座小市镇。日本殖民者占领台湾后,以此地位于台湾中部要冲,于1897年在这里设台中县,又于1920年改设台中州,台中为州辖市。1945年台湾省归还中国后,台中州改为省辖市,不过由于台中市无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距海岸较远,没有直接的出海口岸,所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都比台北、高雄两市缓慢。直到70年代中期,在这里设立了台湾省第三个加工出口工业区,兴建了距台中市最近的台中港及与台中市联系的高速公路,使该市经济发展速度才明显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 1975年台中市人口比50年代增加 1倍多,突破53万人,一跃成为台湾省的第三大城市。
⑥ 台湾名城会在南京 什么地方
不在南京国展中心,不是新庄那个馆!你可以做地铁到元通站,一号线(奥体中心方向)、二号线都到(油坊桥方向),那个地方叫“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和新庄那个“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就差一个字,主要不要搞错了,而且奥体那边也搞了个台湾名品城,有时间你可以去转转!
⑦ 台湾简介
台湾(T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是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被北回归线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7)台湾历史名城扩展阅读: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⑧ 台湾的历史,美景,物产,风土人情(简介)
台湾不管是峰峦起伏的高山,风景秀丽的平原,还是茫茫无际的大海,物产都很丰富。主要表现在农产、林产、水产和矿产四个方面。
农产。这是台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水稻、甘蔗和茶叶,在农副产品中名列前三名。
或叫“台湾三宝”。特别是颗粒粗大、教性比较好的“蓬莱稻”,颇享盛名。主要产地在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和东北部的宜兰平原及台东花莲纵谷平原。甘蔗80%种植在浊水溪以南的平原地带,年产量1000多万吨以上,含糖量一般在14%左右,最高的可达15%以上。茶叶主要产在温暖湿润的西北部地区,最多的是红茶,最好的是乌龙茶,年产量3万吨左右。水果品种多,质量好,有香蕉、菠萝、柑橘、荔枝、龙眼、椰子、木瓜、批把、檄榄、苹果、摈榔、桃子、梨子、柿子等
80多个品种。有“水果之王”之称的香蕉,产量每年都在200万吨左右。
林产。台湾的森林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树木类型多达4000多种,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木本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二。木材蓄积量约有2亿立方米。比较名贵的木材有:扁柏、肖楠、樟树、铁杉、油杉、香杉、峦大杉、台湾杉和黄桧、红桧等。
水产。在台湾四周的浅海中,大约有500多种鱼,常见的有鲷鱼、鲣鱼、鲔鱼、温鱼等,比较名贵的有鳗鱼、鲨鱼等。鲷鱼肉坚、骨少、味美,为鱼中上品。鲔鱼体大,肉味亦佳,并可生食,是制作罐头的最好原料。鲨鱼的鱼翅,更是著名的海味食品。鳗鱼也是一种名贵的海味食品,畅销许多国家。远洋渔业也较发达。除此,还有珍珠、珊瑚和海盐等;台湾有“东南盐库”之称,年产海盐四五十万吨。
矿产。除了石油和铁矿不足外,其他资源都比较丰富,已发现的有110多种,如金、银、铜、煤、硫磺、金刚石、铂、铀、锶、石英砂、金红石、独居石,以及锆、钛、钍等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金、银、铜、煤、硫磺等已开采。煤的储藏量最丰富,估计有7亿吨左右。金矿也很出名,是我国产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台湾出产的兰花和蝴蝶也很出名。兰花分为蝴蝶兰和柏岁兰等100多种。台湾东南的一个岛屿,就因为盛产名贵的兰花而被人们称为“兰屿”。台湾的蝴蝶有金凤蝶、青斑蝶、皇蛾阴阳蝶等400多种,有“蝴蝶王国”美称。许多地方都建有蝴蝶标本和蝴蝶艺术品加工厂,利用蝴蝶美丽的翅膀制成的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等蝴蝶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
水稻、甘蔗和茶叶
香蕉、菠萝、柑橘、荔枝、龙眼、椰子、木瓜、批把、檄榄、苹果、摈榔、桃子、梨子、柿子等--其中香蕉被誉为台湾的“水果之王”
樟树、铁杉
鱼当然少不了了
金矿,煤铁
都很丰富
玉兰花,蝴蝶兰,在台湾都很有代表性
⑨ 有关台湾的资料 越多越好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中称岛夷,汉晋南北朝时称夷洲,南宋时澎湖已属福建省,元明设巡检司,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1895年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归还中国。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172万(1950年256万)。有汉、高山等民族。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兰屿、绿岛、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达7—10个月。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冬风强劲,夏秋多台风暴雨。
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水热条件优越,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有稻米、甘蔗、茶叶及水果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木瓜、柑桔、橄榄等。森林覆盖率达55%,盛产樟木、红桧、台湾杉等。特产天然樟脑、香茅油。近海和远洋渔业发达。盛产珊瑚。禽畜饲养向企业化发展。
台湾石油、金等矿产及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重要城市有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历史名城台南,工业港城高雄,中部名城台中等。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