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池
⑴ 电化学中,原电池可以多个连在一起吗几个电化学池连在一起,怎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原电池就是电解池的电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那个电池就是原电池,原电池可以多个连在一起,增强电流。
⑵ 电化学腐蚀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一般指原电池
如果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就是电解池
⑶ 在电化学中充电相当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
一般的充电电池的放电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反过来成为充电的方程式.比如最原始的铅电池:
2 H2SO4 + Pb + PbO2 ==== 2 PbSO4 + 2 H2O
⑷ 电化学图、判断电解池、原电池
传递知识,分享感动,【云水意】团队为你竭诚解答!
K闭合后,Ⅰ是原电池,提供电能电解Ⅱ中的硫酸铅。
判断方法是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有活动性有差异的两极,Ⅱ中没有,所以不能是原电池。
其实图中装置在现实世界很难发生,到了大学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懂请追问!
望采纳!
⑸ 电化学 关于电解质,原电池,电解池
1。要求是反应会自发进行,电解质的阳离子所代表的元素不能比负极金属活泼的原因也是反应自发进行(置换反应强的把弱的置换出来,这个知道的吧)
2。能让电子在电解质中自由移动,这是化学反应的实质
3。因为电池负极放出电子,电子是负的,保护了负极的金属,使其不会因为失去电子二变成离子(这也是一些金属防腐蚀的原理)
4。似乎不是吧
酸碱都是可以的啊
酸的话
反应还要快类
⑹ 电化学溶解
金属硫化矿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溶解,溶解的方式可是机械溶解、化学溶解、生物溶解及电化学溶解等,而埋藏较深的金属硫化矿物则大多以电化学溶解为主。
什么是电化学溶解呢?对原电池来说,现以丹尼尔电池为例(图2-1),当用导线将两个电极接通,在两极上将进行如下反应:
锌极(负极或阳极)Zn→Zn2++2e
铜极(正极或阴极)Cu2++2e→Cu
图2-1 丹尼尔电池示意图
(据江琳才,1979)
在锌极上锌原子放出电子被溶解而变成Zn2+进入溶液,锌电极上积累的电子通过导线而流到铜电极上使Cu2+在铜电极上接受电子而析出金属铜。对于原电池,如电极参与电极反应,则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被溶解,即通常所说的阳极溶解。
对于电解池来说,当电解池上的外加电压由小到大逐渐变化时,可以造成电解池阳极电位逐渐升高,同时也造成阴极电位逐渐降低。从整个电解池的角度来说,只要外加电压加大到分解电压的数值,电解反应即开始进行;从各个电极的角度来说,只要电极电位达到对应离子的“析出电位”,则电解的电极反应即开始进行。各种离子的析出电位可通过公式计算。
对阴极反应,在阴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或H+还原成H2。由于各种金属的过电位一般较小,可近似地用φ可逆代替析出电位,但对气体反应,特别是氢气的生成其析出电位一定要把过电位考虑进去。如果电解液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电极电位越高的离子,越易获得电子而还原成金属。
对阳极反应,在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析出电位越低的离子,金属越易在阳极上放出电子而被氧化。
如果阳极材料是Pt等惰性金属,它在电解过程起到惰性电极作用。电解时的阳极反应只能是负离子或低价金属离子放电,即Cl-、Br-、I-、OH-或Fe2+等离子被氧化成Cl2、Br2、I2、O2和Fe3+。如电极材料是Zn、Cu或金属硫化产物,则电解时阳极反应可能是电极溶解为金属离子,即通常所说的阳极溶解,当然阳极反应还可能是OH-等负离子放电生成O2。
⑺ 电化学的那几个池
电冶池 是 电解池吧,晕。
电镀池是由电解池来的。就是利用电解池原理进行电镀。
这是电镀池相关:
应用电解的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目的:使金属增强抗腐蚀的能力,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 实验 (-) (+) 阳极:Zn -2e === Zn2+ Fe Zn阴极: Zn2+ + 2e === Zn ZnCl2 ZnCl2 电镀的结果:阳极的锌不断溶解,阴极的锌不断析出,且减少和增加锌的质量相等。电解质溶液氯化锌的浓度不变。阴极:待镀物件阳极:镀层金属电解质:镀层金属盐特点:阳极本身也参加了电极反应(失电子溶解)
电解池相关:
1、基本概念
(1)电解: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
电解(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必定发生了电解)
(2)电解池(电解槽):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电解槽)
①两个电极(可同可不同)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③外接电源(直流电)并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的名称(由外接直流电源决定)
阴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阳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电极材料:
可以是惰性电极(如C、Pt、Au等),也可以是金属电极(如Zn、Fe、Cu、Ag等);未指明电极材料的电极通常指惰性电极。
2、电极上阴阳离子放电的一般规律
阴阳离子在电极上得失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统称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主要决定于阴离子的还原能力和阳离子氧化能力的大小,一般规律如下:
阳极放电顺序及对应的氧化产物:
金属阳极(Zn、Fe、Cu、Ag等)>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
阴极放电(阳离子得电子被还原)顺序及对应的还原产物(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
Ag+>(Fe3+)>Hg2+>Cu2+>(H+酸)>Pb2+>Sn2+>Fe2+>Zn2+>(H2O中的H+)>Al3+>Mg2+>Na+>Ca2+>K+
2、电解精炼铜
(1)电解精炼铜电解池的组成
① 纯铜阴极
②粗铜(含杂质Zn、Fe、Ni、Ag、Au等)阳极
③ 含Cu2+的盐溶液(如CuSO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并与外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Ⅰ)通电前(电离)
CuSO4===Cu2++SO42 H2O===H++OH-
(Ⅱ)通电时(离子迁移)Cu2+、H+向阴极迁移,OH-、SO42-向阳极迁移。
(Ⅲ)电极反应
阴极(Cu2+ > H+) Cu2++2e===Cu (还原)
阳极(金属阳极>OH- >SO42-) M-2e-===M2+ (氧化)
(M = Zn、Fe、Ni、Cu ) Zn2+、Fe2+、Ni2+ 比Cu2+ 难放电而除去,Cu2+在阴极获得电子析出纯铜,Ag、Au比铜难失电子从阳极脱落形成阳极泥(提取贵重金属金和银),所得金属铜叫做电解铜(含Cu99.95-99.98%)制电器电线。
(Ⅳ)现象 阳极逐渐溶解,底部有泥状物质沉淀;阴极析出红色物质。
(Ⅴ)本质 粗铜阳极上的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逐渐转移到阴极,粗铜中的杂质进入溶液或阳极泥而除去。
3、电镀 (以镀铜为例来说明)
(1)电镀池(电解池)的组成
① 被镀镀件做阴极
② 镀层金属(如铜)做阳极
③ 含镀层金属阳离子(如CuSO4溶液)的盐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并与外电源形成闭合回路。
电镀原理(过程)分析
(Ⅰ)通电前(电离)
CuSO4===Cu2+ + SO42 H2O===H+ + OH-
(Ⅱ)通电时(离子迁移)Cu2+、H+向阴极迁移,OH-、SO42- 向阳极迁移。
(Ⅲ)电极反应
阴极(Cu2+ > H+) Cu2+ + 2e===Cu (还原)
阳极(金属阳极>OH- >SO42-) Cu - 2e===Cu2+ (氧化)
(Ⅳ)现象 阳极逐渐溶解;阴极析出红色物质。
(Ⅴ)本质 铜阳极上的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逐渐转移到阴极,阴极镀件上析
出金属铜。
镀锌、镀铬、镀镍等与镀铜类似。
⑻ 几个电化学的名词解释,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电动势
想从氧化还原反应(Rection-oxidation reaction)中获得集中的电流,就得想办法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离开来,再以恰当的方式将两个区域相沟通。让锌棒和铜棒平行插入稀硫酸中,然后把电流表串联在两根金属棒之间,是其中一个办法。
这实验发现,装置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且铜棒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我们通过这种装置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我们将类似的装置称之为原电池(primary battery)。
原电池的电流会在短时间内衰减,这是由于有部分还原反应直接在负极进行,而发生了能量损耗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盐桥将两个半反应进一步分离,使之不互相干扰。盐桥(Salt bridge)是填充了琼脂的U型玻璃管,琼脂里浸着电解质溶液。
二次电池可以通过充电来恢复放电时消耗掉的反应物;实际上,二次电池就相当于一个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如果已做过电解水的实验,就已经接触过电解池了。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阴阳离子,这些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受到库仑力(Coulomb force)的作用,从而定向移动到电极处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种过程就叫做电解(electrolysis),发生或 用于进行电解反应的装置就叫做电解池。
此外,电池的电动势可定义为通过电池的电流趋于零时,两极间电位差(或称电势差)的极限值。
⑼ 高中电化学:判断下面的池为电解池还是原电池,并写出下面电极方程式!
A是原电池, 其他几个是电解池。
有八个电极写哪一个啊
⑽ 化学电化学电解池中,如何书写阴极和阳极,同时总反应要怎么写原电池的总反应是正极和负极相加,那电解
电解池阴极吸引阳离子,阳极吸引阴离子,活泼离子才能反应,且阳极失电子,阴极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