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题库
Ⅰ 百度文库中有没有高考化学题集
有
2002年高考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Mg2+ B.Ca2+ C.Na+ D.Fe3+
2.C60与现代足球 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3.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H
A.氟化钠的电子式:Na+[:F:] B.甲基的电子式:H:C:H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D.碳-12原子:
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5.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居里夫人 D.欧拉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7.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8.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 L 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9.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Mg2+、 、Cl B.Ba2+、K+、OH、
C.Al3+、Cu2+、 、Cl D.Na+、Ca2+、Cl、
1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1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12.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 -[-CH2-CF2-CF2-CF-]n-
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右图,合成它的单体为 CF3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13.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气体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1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醋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属于卤代烃
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5.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6.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17.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8.在相同温度时100 mL 0.01 mol/L的醋酸溶液与10 mL 0.01 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度
C.对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 CaCO3+H2O
C.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 +2H2O
20.在常温下10 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人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K+) B.c(H+)=c(OH)<c(K+)<c(A)
C.V总≥20 mL D.V总≤20 mL
2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2.0.03 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 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30 B.46 C.50 D.66
四、(本题共24分)
2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l2KOCN+2KCl+H2O。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KOCN+___KOH+___Cl2___CO2+___N2+___KCl+___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 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g。
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
25.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_____>_____>H2O、HF;SiH4>PH3>_____>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_____CF4。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_____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 毒性 ② 沸点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五、(本题共24分)
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填:能、不能)验证乙炔与澳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b d
(电石、水)( )( )(溴水) (a) (b) (c) (d)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2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
6AgCl+Fe2O33Ag2O+2FeCl3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_____(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冷却结晶
(5)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_____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共20分)
28.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的18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去的)经下列反应制得:
(1)α-松油醇的分子式__________
(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_____
(a)醇 (b)酚 (c)饱和一元醇
(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
(a)加成 (b)水解 (c)氧化
(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醇还有少量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结构简式:β-松油醇____________________,γ松油醇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有机物J(C19H20O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
已知:(RCO)2OR’OH RCOOH+RCOOR’
合成路线:
上述流程中:(ⅰ)反应 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
(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 ② __________;反应 ④ _____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Y ____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EJ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的属于芳香烃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6分)
3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在氧气作用下便生成硫酸铜。
(1)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1 kg这种废铜屑理论上能制取胆矾多少千克?
(3)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1:0.56:100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① 此波尔多液中Cu2+离子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
② 波尔多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4•xCu(OH)2•Ca(OH)2,此种配比当x=1时,试确定y的数值。
31.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
设空气中N2、O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各题:
(1)1.00 mol 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L;
(2)55 L空气和足量FeS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_____L;
(3)用空气氧化FeS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2的含量为0.0800,计算SO2的含量。
(4)设FeS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 L,其中O2为a L,SO2为b L。
① 写出a和b的关系式;
② 在右图中画出a和b的关系曲线(FeS2氧化时,空气过量20%)
Ⅱ 化学高考基础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
B.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C.Al(OH)3(s) Al3+(aq)+3OH-(aq)表示沉淀溶解平衡,Al(OH)3 Al3++3OH-表示水解平衡
D.只有反应速率很高的化学反应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解析:Al(OH)3 Al3++3OH-表示Al(OH)3的电离平衡,C项错误;化学反应能否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反应速率无必然联系.
答案:A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解析:相同温度下不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同一难溶电解质来说,温度不同,Ksp不同,Ksp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答案:D
3.(2011•衡阳月考)向ZnS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为ZnS,黑色沉淀为CuS
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Ksp小于CuS的Ksp
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
解析:因Zn2++S2-===ZnS↓,生成的ZnS存在平衡ZnS(s)===Zn2+(aq)+S2-(aq),加入CuSO4溶液后,Cu2++ZnS===CuS↓+Zn2+,使ZnS转化为黑色CuS沉淀,说明Ksp(CuS)<Ksp(ZnS),B 项错误.
答案:B
4.(2010•广东调研)下表是五 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化学式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溶度积 1.8×10-10 1.4×10-5 6.3×10-50 7.7×10-13 8.51×10-16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Ag2SO4
B.将AgCl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沉淀
C.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D.常温下,AgCl、AgBr和AgI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增大
解析:由溶度积可知,Ag2SO4溶解度最大;Ag2S溶解度小于AgCl,在AgCl中加入Na2S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2S,A、B正确.卤化银的溶解度按Cl―→I依次减小,D不正确.
答案: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增大
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3、SO2-4,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解析:A项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液中c(OH-)减小,故所得溶液的pH减小,A错误;B项中加入 NaCl,增大了Cl-的浓度,平衡左移,同时Na+的浓度增大,因此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不会减小,B错误;根据沉淀的转化理论可知,C正确;加热煮沸只能使部分Ca2+、Mg2+除去,但不可能完全除去,D错误.
答案:C
6.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 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 K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A项,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的大小无关;C项,a点在283 K线下,应为不饱和和溶液;D项,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 后,因363 K时的Ksp小于283 K时的Ksp,故溶液变为过饱和溶液.
答案:B
7.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解析:利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是阴、阳离子比相同的物质才可以直接比较,A错误;Ksp不受浓度影响,只与温度有关,B错误;加入KI固体,Ag+与I-更易结合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I沉淀,C正确;在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CO2-3与H+结合,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D错误.
答案:C
8.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主要:Cu2++CO2-3+H2O===Cu(OH)2↓+CO2↑
次要:Cu2++CO2-3===CuCO3↓
(2)CuSO4+Na2S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S<Cu(OH)2<CuCO3
B.CuS>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CuCO3<CuS
解析:根据沉淀转化一般规律:溶解度小的沉淀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故由反应(1)知,溶解度CuCO3>Cu(OH)2,由反应(2)知Cu(OH)2>CuS.
答案:A
9.(2011•锦州高三期末)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微溶电解质Ca(OH)2在饱和溶液中建立沉淀—溶解平衡:Ca(OH)2(s) Ca2++2OH-,浓度积常数Ksp=[Ca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不变
B.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时,Ca(OH)2溶度积常数Ksp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若保持温度不变,则pH不变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浓CaCl2溶液会有Ca(OH)2沉淀析出
解析: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饱和溶液中水减少,析出氢氧化钙固体,温度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密度不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是溶液中钙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A项错误.
答案:A
10.(2011•海南模拟)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Ksp=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将足量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 3×10-35 mol•L-1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Cu2++H2S===CuS↓+2H+不能发生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解析:根据Ksp的大小可知,CuS的溶解度最小,A错误.B选项中 c(Cu2+)=KspCuScS2-,由于0.1 mol•L-1的H2S中,c(S2-)远远小于0.1 mol•L-1,故Cu2+浓度的最大值大于1.3×10-35 mol•L-1,B错误.C项中,由于CuS不溶于酸,故该反应可以发生,C错误.D项中,根据FeS(s) Fe2+(aq)+S2-(aq),由于Ksp(CuS)小于Ksp(FeS),故Cu2+会与S2-结合生成CuS,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2011•深圳第一次调研)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且Ksp(AgX)=1.8×10-10,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 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溶液表示)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若取0.188 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K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________(填“能”或“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25℃的水溶液中,AgX的溶度积常数为:Ksp(AgX)=c(Ag+)•c(X-)=1.8×10-10,故 AgX的溶解度S(AgX)=c(Ag+)=KspAgX,同理:S(AgY)=KspAgY,S(AgZ)=KspAgZ,根据Ksp(AgX),Ksp(AgY),Ksp(AgZ)的大小可知:S(AgX)>S(AgY)>S(AgZ).
(2)AgY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gY(s)===Ag+(aq)+Y-(aq),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后,c(Ag+)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Y-)减小.
(3)2 5℃时,饱和AgY溶液的溶解度为S(AgY)=KspAgY=1×10-6 mol/L.而此时所得溶液中:c(AgY)=nV=mM•V=0.188 g188 g/mol×0.1 L=0.01 mol/L>10-6 mol/L,AgY不能完全溶解,故c(Y-)=10-6 mol/L.
(4)因为Ksp(AgY)>Ksp(AgZ),因此能够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答案:(1)S(AgX)>S(AgY)>S(AgZ)
(2)减小(3)1.0×10-6 mol /L
(4)能Ksp(AgY)>Ksp(AgZ)
12.(12分)(2011•广州市综合测试)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难溶物在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Ksp).
已知25℃时,Ksp(BaSO4)=1×10-10,Ksp(BaCO3)=2.5×10-9.
(1)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________mol•L-1.取100 mL滤液与100 mL 2 mol•L-1的Na2SO4溶液混合,混合液中c(Ba2+)=________mol•L-1.
(2)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很强(p 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万一误服了少量BaCO3,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1 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________mol•L-1.
(3)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
①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分析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浓度均为0.1 mol/L,则生成BaSO4沉淀,构成沉淀溶解平衡,Ksp(BaSO4)=c(Ba2+)×c(SO2-4)=1×10-10,c(Ba2+)=1×10-5 mol/L.取100 mL滤液与100 mL 2 mol/L Na2SO4的溶液混合后,c(SO2-4)=1 mol/L,Ksp只与温度有关,则根据Ksp(BaSO4)=c(Ba2+)×c(SO2-4)=1×10-10 可知,c(Ba2+)=1×10-10 mol/L.
(2)对于平衡BaSO4(s) Ba2+(sp)+SO2-4(sp),H+对其没有影响;Ksp(BaSO4)<Ksp(BaCO3)=2.5×10-9,则BaCO3溶解,生成BaSO4沉淀,根据Ksq(BaSO4)=c(Ba2+)×c(SO2-4)=1×10-10,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为2×10-10 mol/L.
(3)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溶液中更易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沉淀.
答案:(1)1×10-51×10-10
(2)对于平衡BaSO4(s) Ba2+(aq)+SO2-4(aq),H+不能减小Ba2+或SO2-4的浓度,故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2×10-10
(3)①CaSO4(s)+CO2-3(aq)===CaCO3(s)+SO2-4(aq)
②CaSO4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a2CO3溶液后,CO2-3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a2+浓度减少,使C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13.(12分)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值,纵坐标为Zn2+离子或Zn(OH)2-4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________.
(3)某废液中含Zn2+离子,为提取Z 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往ZnCl2溶液中加入硝酸铅或醋酸铅溶液可以制得PbCl2白色晶体;25℃时,PbCl2固体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如下:
c(HCl)/
(mol•L-1)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
c(PbCl2)/
(mol•L-1)×10-3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
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 溶解度
C.PbCl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难电离的阴离子(如配合离子)
D.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解析:(1)由图可知:pH在8.0~12.0时,Zn2+主要以Zn(OH)2存在.pH>12.0时,Zn(OH)2转化为Zn(OH)2-4.
(2)Ksp=c(Zn2+)•c2(OH-),当pH=7时,c(Zn2+)=10-3 mol•L-1,即Ksp=10-3•(10-7)2=10-17.
(3)由图知,应控制pH范围8.0~12.0.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Cl-浓度由小变大时,PbCl2的溶解度会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当Cl-增加到一定浓度时,PbCl2可以与Cl-形成某种离子(如配合物)而增大溶解度.
答案:(1)Zn2++4OH-===Zn(OH)2-4(2)10-17
(3)8.0~12.0(4)ABCD
14.(14分)(2010•海南中学模拟)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A.<1B.4左右C.>6
(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10-13 1.3×10-35 3.4×10-28 6.4×10-33 1.6×10-24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A.NaOHB.FeSC.Na2S
解析:由图可知,在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
(2)要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
(3)从图示关系可看出,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不能通过调控pH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Cu(OH)2(s) Cu2+(aq)+2OH-(aq),加入氨水后生成难电离的[Cu(NH3)4]2+,促进Cu(OH)2的溶解.
(5)要使三种离子生成沉淀,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FeS,使三种杂质离子转化为更难溶解的金属硫化物沉淀,同时又不会引入其他离子.
答案:(1)Cu2+(2)B(3)不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5)B
Ⅲ 高考化学大题是哪几题
化学大题的命题特点
●
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 一般有4道大题
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 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
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
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 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
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
化学大题的答题策略
●
1. 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
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 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2.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
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 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这类试题考 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 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 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
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 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
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
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
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
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