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地理
⑴ 一道地理题:简述青铜峡水利枢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给三点吧。
青铜峡水利枢纽不仅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 介绍家乡宁夏青铜峡市五百字作文
自己修改修改吧家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哺育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
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伴随我们度过了幸福、难忘的童年。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对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河流山川、独特物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可爱的家乡,有着写不完的景和物,说不完的人和事。
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尤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沙湖和西夏王陵使我的家乡宁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说起家乡的美景,当然要说说无人不晓的沙湖了。沙湖是全国“AAAA”级旅游王牌景点之一。具有古典艺术的龙船,天然形成的沙滩,清澈碧绿的湖水和先进的旅游设施,使沙湖驰名中国,饮誉世界。沙湖风景美,文化更美。近年来,沙湖还举办了一些国际性的沙雕、冰雕大赛,中外选手纷纷报名参赛。这些选手们以自己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作品,赢得了游客们的喝彩。这既让选手一展风采,又让游客大饱眼福。沙湖的美景与文化内涵融为一体,美得实在,美得可爱。
西夏王陵也是宁夏一道靓丽的风景。西夏王陵有古老的皇家贵族的坟墓,它用别具一格的形式记载了一些皇亲国戚及王公大臣的历史。这里还有小型博物馆,博物馆里将物品、人物、事件分成三类展示给游客。物品类主要展示古代西夏国的货币、书籍、金银珠宝、器皿以及古代地理气象的地图、模型等。人物类主要是通过石碑上的文字,介绍了一些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事件类是以许多特殊的设施,形象地再现了古战场上悲壮的一幕幕,当然也有胜利后的喜悦。啊!这里真不愧是西夏文化的发源地。
宁夏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青铜峡的一百零八塔,陶乐的兵沟,固原的六盘山……总之,宁夏的山美水美文化美。
我的家乡不但有众多名胜古迹,而且物产丰富。
枸杞、甘草、太西煤、贺兰石、二毛皮号称宁夏的“五宝”。枸杞颜色鲜艳,味道极美,泡茶喝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它味道甘甜,制成的药品有镇咳解毒之功效,是中草药中一剂必不可少的原料。太西煤又称乌金,这种煤的煤质较好,生火温度高,至今已远销西亚及欧洲。贺兰石质地细腻,是制作砚台的首选材料。二毛皮(也就是滩羊皮)是制作髙档服装的非常好的材料。宁夏的“五宝,,各自鲜明的特点,令人赞叹不已宁夏川,平又宽,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枸杞红,红艳艳,甘草,太西煤,贺兰石,雪白的二毛皮九道子弯。我们的家乡宁夏川,塞上江南美名传。
这首民谣道出了家乡的优美风景、名胜古迹和丰富物产,使这片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的黄土地饮誉大江南北。
我为生活在这里深感自豪与庆幸,我热爱这哺育我成长的家乡,我要加倍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简评】从文中不难看出小作者对自己的故乡了解甚广,用精彩的语言写出了故乡的靓丽,故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⑶ 青铜峡鸟岛的地理现状
由于附近农民擅自进入保护区砍伐树木,毁林开荒,围垦造田,个别“滩头”甚至开发了数以万亩的土地,再发包给其他农民耕种,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环境遭到很大破坏。虽然实施了一些退耕工作,但由于行政区划和保护区范围不统一,难以协调中宁县和青铜峡市的土地权属划分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次自治区政府把包括中宁白马乡的新田、跃进两村在内的80.2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调整给青铜峡市。通过移交保护区管理权,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彻底解决保护区的统一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青铜峡水库湿地保护,尽快恢复鸟岛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气候环境,确保水库功能正常发挥。
在制定区划调整方案时,民政部门充分考虑到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现状,遵循“有利于保护区生态恢复、有利于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三条原则进行。”两村调整后,归青铜峡市峡口镇辖,不仅对两村群众的在农田灌溉、就近上学、就医等方面提供方便,而且还将两村的建设发展纳入青铜峡市的统一规划中。鼓励两村农民转产投入到保护区生态恢复工程和旅游开发之中,积极争取实施人畜饮水等工程项目,修建和完善道路、电力、交通运输和农田灌溉条件。加强两村教育投入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两村义务教育水平。将两村村民纳入青铜峡市2007年度新兴农村合作医疗范畴,建立村组标准卫生室,由青铜峡市卫生局选派专人负责两村计划免疫、卫生保健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水平。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纳入农村低保和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切实保障村内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1999年,青铜峡市眼看单纯保护鸟岛很难奏效,决定引进公司管理模式和资金,整体租赁给一家投资公司。然而,这家公司接手后,跃进村部分村民依然我行我素,常常到林地偷牧羊群。该公司无奈地向青铜峡市政府表达了无力开发和保护鸟岛。
原自治区环保局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7月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对湿地进行保护,杜绝开荒造田的行为,使已经开发的湿地逐年进行恢复。但由于行政区划和保护区范围不一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鸟岛利益之争积重难返。目前的湿地面积仍然达不到要求,至少要有2万亩的湖泊湿地,并且要设置无人区,才能使鸟类留下来,使侯鸟变留鸟。
⑷ 青铜峡非物质文化有什么
青铜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青铜峡市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一个县级市,相对不封闭的地理位置和讲求礼仪的传统习俗使得各种文化资源保存完整,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市境内普查发现的非遗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民间文学类。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
二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如南营武术杂技、押枷、底盘武术等;
三是传统医药类,如中医烧烫伤制剂、接骨针灸等;
四是民间手工技艺类,如峡口回族二毛皮、胡氏擀毡、青铜峡柳编等;
五是消费习俗类,主要是传统回族清真饮食等;
六是生产商贸习俗类,如青铜峡古渠系、民间民居建筑材料等;
七是民间舞蹈类,如小花灯舞、喜牛舞、单鼓舞等;
八是民间音乐类,民间乐曲主要以唢呐曲为主,常用曲牌有著名的《十劝郎》、《五哥放羊》等;民间器乐有20 多种,最常见的有唢呐、笛子、板胡、二胡、三弦、锣、鼓、哇呜等。九是民间美术。主要包括剪纸、刺绣、雕塑、纸扎及民间绘画等;
十是民族语言类,如回族穆斯林常用语等;
十一是以文化空间为主要载体的牛首山庙会、庙山湖庙会等。
目前,《南营武术》、《峡口回族二毛皮》分别为第一批和第二批被批准的自治区级项目;有三批13 项,包括《青铜峡柳编》、《二锅头传统酿造工艺》、《牛首山庙会》、《南北佛乐大型十等法事梵呗音乐》等被批准为吴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三批46 项,包括《一百零八塔的传说》、《杨万宝回族常用语》、《峡口镇剪纸》等被批准为青铜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⑸ 青铜峡是黄河的什么,地理里知识点 黄河 初二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的峡谷之一,建有青铜峡水电站。
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
⑹ 宁夏的地理环境
银川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 2013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标:北纬38°08′~38°53′,东经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区位于北纬38°30′,东经106°19′。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银川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1227年发生5.5级地震;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这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⑺ 宁夏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北纬′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5.18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地理概貌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东突出的灵盐台地。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等市县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中卫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固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5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地理特点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
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平原面积较广。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⑻ 青铜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塞上明珠”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牛首、峡口两山对峙,黄河穿峡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青铜峡历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属北地郡富平县地;清雍正二年设宁朔县。现全市辖6镇8乡3个农林场,共有104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有汉、回、满、蒙等16个民族,总人口24万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小坝镇, 邮政编码:751600 代码:640381 电话 区号:0953
青铜峡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土地、水利、电力、矿产、旅游等资源。自然景观、工程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远近闻名。主要景点有:元代一百零八喇嘛塔,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府和广武口子门沟岩画,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牛首山寺庙群、古渠首、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诸多景点,吸引着万千游人争相观赏、流连忘返。
青铜峡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气候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优势,农业历来是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排在全区第一位,产量约占全区的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区的六分之一,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县之一和自治区科技兴农试点市,获“全国林业百强县”殊荣。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类农副产品。
全市四纵(109国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横(吴青公路、小大公路、叶甘公路)7条主要公路已形成网络,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青铜峡、大坝、玉泉营三个火车站。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乡村道路硬化率达90%,村村通上了班车。位于青铜峡大坝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在此处的塔基里,曾发现过书有西夏文题记的千佛图帛画。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
一百零八塔,建在一排排被人工铲削成阶梯式的山崖上。塔基除最高处的第一行一座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除第一行一座较大,高3.5米外.其余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体形制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行一座为覆钵形,面东开有龛门;第二行至第四形,为八角鼓腹尖锥形;第五行至第六行,为葫芦形;第七行至第十二行,为宝瓶形。所有塔体的外表均涂有白灰。由于从始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其间后代曾多次维修,故塔体外裹的白灰也多达数层。揭去后代维修所抹的草泥白灰,可以看出在最早的一层白灰上,总有与喇嘛教有关的彩绘图案。
“108”,是佛教中惯用的数字。佛教认为人生有烦恼与苦难108种,为消除这些烦恼与苦难,规定惯珠要108 颗,念佛要108遍,敲钟要108声……所以,108塔应该是那些捐资造塔的“功德主”为消除人生的烦恼与灾难而特意建造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功德主”为尊仰《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造。无论出于哪种想法,显然都与佛家惯用“108”这个数相关。
如此众多的塔体,按规律组合成群,不要说是在宁夏,就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也是罕见的。一百零八塔,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点。
⑼ 青铜峡鸟岛的地理风貌
鸟岛有100多种鸟类,成群的野鸭和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白鹭等,天天在不断增加。鸟岛正在进行高标准投放,即将出现自然林区的百鸟乐园大鸟览,形成了百鸟鸣翠鸟的世界;鹿群及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自然景色、林区草丛生态协调发展;林区中无数套木屋,外形和大自然协调,内部设施高雅;2500亩人工林和5000多亩自然林区相呼应;近万亩加拿大紫花苜蓿把鸟岛装饰一新。鸟岛的确是山水相映、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西部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