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历史
1988年,学校始建,校园规划面积103.98亩,育才楼、第一栋教师宿舍楼建成,开办了2个初中班。
1991年,育秀楼、第二栋教师宿舍楼、第一栋男生公寓、礼堂、科教馆等相继建成,招收了2个普高班,到1994年,发展到高中4个班、初中5个班的规模。
1994年初,被确定为资兴市重点高中,高一首次录取了138名保送生。
1994年5月,郴州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资兴市立中学举行。运动会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建设、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比赛成绩(团体总分第一、金牌第一),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95年5月24日,顺利通过考核评估,被评为“郴州市重点中学”。
1995年9月,被评为“郴州市一级完全中学”,并被指定为郴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学校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受到郴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评为“郴州市办学先进单位”。
1996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点。之后,年年获得此项荣誉。
1997年,高考一鸣惊人,九科成绩平均分名列郴州市第一,资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第一次突破百人大关,达117人,创造历史新高。9月,资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对市立中学进行了表彰。
1998年10月,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先进单位”,以后,年年获得此项荣誉。
1998年12月18日,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省级重点中学。
1999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1999年3月,被评为“郴州市普通中小学分类定级先进单位”。
1999年12月28日,学校举行隆重的省重点中学揭牌仪式, 600余位领导、佳宾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0年2月,被评为“郴州市文明单位”。
2000年1月,学校工会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工会”。此后,年年保持了这一荣誉。
2001年9月,按照资兴市委、市政府决定精神,初中部从市立中学整体剥离出去,市立中学由一所完全中学变为一所纯普通高中学校,这样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高中教育。
2001年10月,湖南省中学校报(刊)联谊会第四届年会在市立中学召开,来自全省近百所兄弟学校的校报(刊)负责人,齐聚一堂,研讨新时期校报(刊)发展大计。
2002年,学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征地24亩,校园面积扩大到127.98亩,此后两年内,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起了学生食堂、女生公寓和教学楼,新增校舍面积2022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50384平方米。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秋季,高一招生首次突破千人大关,高中部教学班达41个,学生总人数达2745人。
2002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9月,由市立中学主办的民办学校——东江实验中学挂牌成立,当年招收初一到初三共5个班,学生近300人。由于政策变化, 2003年,东江实验中学的校牌移交给鲤鱼江镇中。
2002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3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此后每年都荣获了这一荣誉。
2003年11月,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组来校进行了评估考核,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在2004年省重点中学专项督查中受到好评。2004年9月,学校正式晋升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9月10日,学校举行了简朴热烈的省示范性高中换牌仪式,资兴市主要领导到场祝贺。
2002年至2004年,黄渊凌、周鹏、刘佳、李雄先后考取清华、北大,创造了连续四年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佳迹。
2004年,李浩、华书春以优异成绩考取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开创了资兴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先河。
2004年8月,《市立中学校报》荣获德育报社首届全国校报刊评选一等奖,学校成为全国校报校刊联谊会理事单位。
2004年8月,与湖北黄冈中学达成协议,在高一年级开办了6个远程教育提高班,开创了校际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2004年11月,与香港李惠利中学结成网上姊妹学校。
2005年3月,被评为“郴州市优秀省示范性学校”。
2005年5月,与湖南长郡中学签订协议,共同举办湖南长郡中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㈡ 资兴有什么传说
资兴市地处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位于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湘、粤、赣、三省交汇处。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 资兴市中心辖1个街道、10个镇、15个乡、2个民族乡。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汉朝名将李广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培养了王吉显等2个状元、8个进士、3个举人
㈢ 资兴近几年有什么变化急急急
烈日炎炎的一个夏日中午,记者刚到资兴市,便遭遇了一系列意外:先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生权从一辆最多只有三成新的旧款普桑中走下来,开车的也不是专职司机,而是常委会副主任何亚忠;随后,主人带着几许歉意,将记者带进一家极为普通的土菜馆共进午餐。 与一些地方司空见惯的豪车接送、豪宴招待相比,资兴的接待规格似乎有些“寒酸”。然而正是这些细节变化,意味着在资兴,“车子”、“杯子”这两大不断抬高公务成本的顽症正被“治愈”之中。 合力驱动的艰难改革 多数改革都是无路可走后的选择,但资兴的公务消费改革并非出于无奈。在湖南,资兴市的综合实力在县一级位居第五,人均财力、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二。去年,资兴财政收支平衡后还结余三千多万元。袁生权坦言:“如果我们想坐更好的车,提高接待的档次,钱还真不是大问题。” 没有钱的压力,资兴为什么还要推行公务消费改革?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太海说,资兴市的改革有两大动力,一是来自中央的改革精神,十六大提出“领导职务消费改革”,随后中纪委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公务消费改革”。二是面对公务消费成本节节攀升甚至大大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严峻形势,市委感到必须未雨绸缪。 同时,渐趋强烈的民意呼声也让资兴领导层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少老百姓抱怨:当官的屁股坐着一栋楼,一桌吃掉一头牛,他们为什么就不心痛?袁生权披露说,近几年的资兴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对公务成本看涨的局面不断提出十分尖锐的意见,要求人大加强财政审查监督,替纳税人看好钱袋子。 应该承认,资兴市的领导层对改革具有主动意识,而这种主动意识与中央精神、潜藏危机和民意指向形成合力后,资兴改革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强力校正“车子”跑偏 改革刀锋首先指向了“车子”。据统计,车改前,资兴市共有296辆公务小车,每年耗费高达2030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0%。 一次,资兴市所有市级领导集中进行封闭式学习。市委书记黄湘鄂趁机派人在市区走访,发现大部分市级领导的公车仍在街上跑,公车私用的状况触目惊心。资兴市车改办的调查表明,公车在使用过程中,办理公务、领导私用和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一些领导干部外出旅游、钓鱼、宴请、娱乐,甚至连子女上学、丈母娘换煤气都让公车“买单”,公车“跑偏”其实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此外,公车的修理费、汽油费等等也存在巨大漏洞,每辆公车的工作效率仅为出租车的五分之一,而养车成本却几乎是出租车的8倍。当地百姓戏言:“牛栏关猫,漏洞太大。” 起初,资兴车改试图先从乡镇、科局机关改起,因为“革下级的命容易”,担心一开始便触及领导层的利益,会重蹈改革失败的宿命。不过,资兴市领导层最终还是下决心挑战这种宿命,资兴市50名市级领导全票通过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方案,带头“向自己的特权开刀”。 在全国范围内,公车改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过,许多地方的车改并不成功,或沦为简单的货币“赎买”,或变相提高了干部工资待遇。因此,资兴车改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据资兴市车改办和接待改革办主任曾维岳介绍,资兴车改的主要措施是:取消市级领导专用车和各单位的公务用车,取消专职司机;按标准向市级和科局级领导干部发放交通补贴;鼓励领导干部坐社会上的运营车或自购小车,同时建立机关服务车队,领导干部如需用车,必须自掏腰包租用。 如果有干部拿着补贴,还利用权势、人情等因素,想方设法搭免费公车,怎么办?资兴市纪委随即出台了一系列监督措施,除了明令禁止领取补贴的领导干部到任何单位借用车辆、索要或报销费用,还建立了领导干部外出公务活动档案,定期公布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交通费使用情况……如此,干部是否坐了“霸王车”、“人情车”,一目了然。 2004年年初,经过周密策划后,资兴车改正式实施。 理性抑制“杯子”涨势 在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一种摆不上桌面的心态:不敢多拿一分不义之财,但用公款大吃大喝却心安理得。为什么?因为公款吃喝在许多人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吃喝问题而被问责的官员也极为罕见。 在资兴这座知名的生态旅游城市里,这样的官员心理一度也极有市场,由此导致公务接待费连年攀升,人大代表惊呼成了“无底洞”。据统计,2002年,资兴的公务接待费为1100万元,2003年、2004年均在1700万元以上。最典型的是,资兴一个仅有60人的小单位,10个月的接待费竟高达98万元。 “公务接待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资兴市领导层意识到,公车改革后,公务接待改革必须迅速跟进,否则,行政成本不仅降不下来,而且可能危及车改成果。 2005年年初,“资兴市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办法”正式实行,其核心内容是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包干管理。按照公务接待量核定出接待费指标后,将公务费用直接分到市级领导和所有市直单位,由相关责任人控制使用,节约有奖,超支自负。 市委副书记李太海分到的公务接待费指标是每年2.5万元,这让他必须“量入为出,每次请客都要算算账”。一次,李太海请工作人员吃饭时,有人按老习惯给每人拿了一包烟,当时,李太海虽然只是以玩笑的口吻说“你们帮我省省钱”,其实心里还真有些痛。 数据最具说服力 如今,资兴车改已实行了一年半,接待费改革也半年有余,已到了“让事实说话的地步”。 曾维岳向记者提供了四组数据。第一,全市有122台公车列入车改范围,车改前,年均养车费用达618万元,车改后,发放干部交通补贴仅需312万元,两相扣除,节约开支306万元;第二,车改前,全市党政机关每年购置或更换新车15台以上,现在这项费用为零,直接节省购车费用约300万元;第三,车改前,每年向122个专职司机发放的工资补助高达244万元,车改后,机关服务车队通过竞聘仅留下50名司机,节约司机费用约144万元。第四,车改后,通过拍卖富余车辆,筹得资金202万元。上述四笔数字相加,资兴车改在一年间就取得952万元的巨大效益。 在公务接待方面,2005年1月至6月,资兴市共花费接待费42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近300万元,下降41%。尤其是今年1月份,全市公务接待费仅花费3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4万元,猛降71%。 在资兴采访时,记者发现了三个富于意味的细节:一是资兴市四大机关都集中在一个大院,但院内小车已不足10辆;二是资兴市内新开了数家价廉物美的自助餐馆,不少公务接待都在里边进行,这在其他县级城市非常少见;三是曾经生意兴隆的洗脚、卡拉OK等服务业,变得很清淡。一位洗脚城的老板叹气说:“没有了公款消费,连坐车也自己掏钱,我们的生意自然是一天不如一天。” 官场文化内质渐变 在许多人眼里,当上领导便意味着有专车坐,有了签单权。但在资兴,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的官场文化正在逐步消解。 特权既是利益,也是面子,有时候面子更能衬托出权力的优越感。记者发现,目前湖南县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坐骑”基本上是别克、广本、帕萨特等等,按照资兴市的财力,完全可以配置得更好。不过实行车改后,资兴的市级领导必须“抹下面子”。资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生权告诉记者,原来给他配备的是辆近三十万元的三菱车,从家里到办公室只有500米,但上下班都是专车接送。车改第一天,袁生权便走路上下班。尴尬的时候也有,但和老百姓毕竟走得近了,民本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增强。“既降低了开支,又有利于更好地决策,还对自己身体有好处,一举数得,还讲什么面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亚忠花四万多元买了一辆旧普桑,有人笑话他的车破了些,降低了身份,何亚忠并不在乎:“其实改革有时就是革自己面子的命,想通了,面子不过如此。” 曾维岳透露,现在市级领导坐出租车、公共汽车的多了,有的还乘摩的,还有25名市级领导已买了车,主要是二手车和十万元左右的小车,实用、节油、经济成为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面子问题早已抛之脑后。 而公务接待改革的推行,也把资兴的官员们“逼”成了精算师。如今,资兴领导干部到省会长沙办事,多数已改乘大巴。李太海算了一笔细账:如果小车跑一趟,油费、过桥过路费、住宿费至少2000元,坐大巴来回只要210元,加上其他开支不足500元。资兴市一些领导坦言:原来签单时,常常大笔一挥,懒得多看几眼,现在必须看细点,该“抠门”时就“抠门”;原先下乡时,大多坐着小车独来独往,现在却常常凑起几个人,一起租车前往,而且没有重要事务,轻易不再去打扰基层。 资兴改革的直接目标是降低公务成本,但随着改革的具体运行,却显出了提升执政能力的深层价值追求。无论是官场文化的嬗变还是民本意识的自觉,无论是强化公务成本核算还是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都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和价值内涵。资兴“变法”,显然还有更多的意义和效能值得期待。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改革者虽然昭示了未来的路径,但其命运常常是孤独的,多以悲剧的形式谢幕。举目全国,浙江车改已被叫停,广东车改也饱受非议,公务接待改革更是少有地方涉足,而资兴却试图一举攻克这两大“高地”,未来是否存在变数? 其实,资兴公务消费“变法”启动后,就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尽管改革到目前为止还算总体顺利,但这种怀疑情绪却提醒资兴的改革者,必须以理性的姿态应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困惑。 “下改上不改”、“我改周边不改”,资兴的干部群体已经出现了这种“孤军深入”的孤独感。同时,公、检、法、司和垂直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未进入改革行列,“一市两制”让一些干部对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部分领导甚至感觉自己“吃了亏”。 目前,资兴公务改革的对象仍局限于市级领导和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包括部门副职在内的其他领导干部尚未纳入其中,这也造成了新的不平衡。看来,如果不兼顾各方利益、不扩大改革的涵盖面,改革就会缺乏后劲,乃至失去民意基础。不过,在深化、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防止改革措施异化成变相福利,却可能成为改革者难以跨越的一道沟壑。 资兴的改革方案虽然得到省纪委的同意,但还不能说获得了最具公信力的法治保障。如果改革方案采集了更加广泛的民意,并获得人大授权,公信力便不会受到质疑。事实上,抑制公务消费的根本之策是,让人大的财政预算监督真正硬起来,防止纳税人的血汗钱白白流失在无谓的官场奢侈乃至官场腐败中。在资兴,这样的监督思路正在渐渐清晰起来,公车改革和接待费改革,已成为人大述职评议的两大重要内容。 必须承认,资兴改革是理性的,制度设计也比较周全,我们应该祝愿:资兴“变法”一路走好
㈣ 资兴的革命先烈有哪些
清末民国时期,境内一大批仁人志士先后投身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常领导下的湘南起义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851年,湖广天地会首领洪大全(即焦亮,资兴蓼江市人)组织反清起义,并前往广西加入太平军,成为金田起义领导成员之一。
辛亥革命时期,香花乡人程子楷与黄兴、程潜、宁教仁、蔡锷一道组织了广州、武昌起义,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并先后出任湖南讨袁第一军军长、广东护国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护法湖南总司令督办、湖南省政府高等顾问等职,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元月,湘南起义爆发,资兴籍共产党员黄义藻、袁三汉、李奇中等率资兴农民配合朱德、陈毅部队转战湘南,开辟龙溪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达一年之久,随后又奔赴井冈山,组成了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这一时期,还涌现了曾中生、曾希圣、曹里怀、谭政文等一批卓越的红军指挥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有一批热血青年在境内大力倡导清除封建陋习,兴办教育,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活动。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黄达人、唐富言、李蕃、黄庭径、袁树霖、李墨昌、白薇等。他们中间,有的留学日本,有的赴法勤工俭学,潜心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黄达人(白微之父)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并加入同盟。辛亥革命失败后归隐老家秀流,联合同窗在家乡办学、行医、开矿。唐富言,1920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先后到广州及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国兴办学校,并多次解囊资助其家乡旧县(今旧市乡)送圹村办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兴作为湘南起义县份之一和井冈山外围游击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资兴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湘南起义、坚持龙溪革命根据地和迎接资兴解放的斗争中,资兴就有668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另有2000余名革命群众遇害
㈤ 资兴有什么历史人物
资兴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为郴州代管县级市。资兴旅游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参与性。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析郴县地置汉宁县;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改汉宁县为阳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年),阳安县更名晋宁县;升平二年(359年),析晋宁县地置汝城县;大业三年(607年),晋宁县更名晋兴县;咸享三年(672年),晋兴县更名资兴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资兴县为资兴寨、属敦化县。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资兴恢复县制,改名泰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泰县并入郴县。
嘉定二年(1209年),析郴县之资兴、程水二乡置资兴县。绍定二年(1229年)资兴县改名兴宁县,徙县治于管子濠。民国3年1月,因兴宁县与广东兴宁县重名,故复名资兴县;因境内资兴水得名。民国26年12月,置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资兴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改第八区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资兴县从属。1959年3月,资兴并入郴县;1961年恢复县制,并析资兴县地置东江市。1984年12月,资兴县改为资兴市。
至于历史人物,没有介绍
㈥ 郴州历史上 有哪些英雄人物
邓中夏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湖南宜章人 黄克诚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大将 湖南永兴人 邓力群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湖南桂东人 肖克 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嘉禾人 曹健林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 湖南永兴人 周远清 教育部副部长 湖南桂东人 宋裕和 食品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汝城人 赖绍尧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汝城人 李刚铤 湖南省政协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湖南嘉禾人 郭辉东 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巡视员、省政府参事 湖南永兴人 陈澄民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湖南临武人 谢家塘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湖南郴州人 彭儒 中纪委专职委员 湖南宣章人 唐利如 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湖南资兴人 肖克 上将 湖南嘉禾人 邓华 上将 湖南郴县人 朱良才 上将 湖南汝城人 李涛 上将 湖南汝城人 萧新槐 中将 湖南宜章人 欧阳毅 中将 湖南宜章人 唐天际 中将 湖南安仁人 陈光 解放军著名将领 湖南宜章人 李锡凡 江西省军区司令员 湖南宜章人 段录定 西藏军区政委、少将 湖南郴州人 邓祖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政治委员、少将 湖南桂阳人 肖星华 武警部队技术学院副政治委员、少将 湖南嘉禾人 何善福 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湖南郴州人 李星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郴州人 刘昌孝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永兴人 黄士衡 湖南大学校长 湖南郴州人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湖南宜章人 李松龄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湖南安仁人 刘一祯 表演艺术家 湖南安仁人 陈晓玲 长沙电视女性频道总监 湖南郴州人 谢宗玉 作家 湖南郴州人 张富光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湖南郴州人 杨书案 历史小说家 湖南宜章人 古华 作家 湖南嘉禾人 肖建国 作家 湖南嘉禾人 朱子奇 中国作协常务书记、散文家 湖南汝城人 谢宗玉 作家 湖南安仁人 王佑贵 作曲家 湖南宜章人 周国桢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湖南安仁人 肖文斌 画家 湖南郴州人 李萍 举重世界冠军 湖南郴州人 李小鹏 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湖南安仁人 李叶青 2009年星姐冠军 湖南郴州人 何斌 重庆通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南安仁人 李松龄 经济学专家 湖南安仁人 曹晨忠 有机化学专家 湖南郴州人 王国槐 油菜栽培与育种专家 湖南郴州人 王智 柴油机专家 湖南郴州人 朱森 地质学家 湖南郴州人 许世觉 农作物种子专家 湖南永兴人
㈦ 资兴市上古塘简介上古塘的历史
资兴市境,先秦时期属苍梧郡。秦朝,属苍梧郡,郡治所位于郴。西汉,先后隶属于长沙国、桂阳郡、荆州刺史部。东汉,永和元年(136)建县,称汉宁,县治设凤凰山前(属旧市乡,已被东江湖水库淹没)。三国时期,为东吴管辖。晋代,太康元年(280)属荆州;永熙年间属江州;永嘉年间属湘州。南北朝时期,为郴县。齐建元二年(480)属湘州;梁武帝天监年间属衡州;陈天嘉年间属东衡州。隋朝,开皇九年(589)改为晋兴,属潭州;大业十二年(616)改为郴县,属郴州;大业十三年(617)属潭州。唐代,贞观元年(627)属江南西道;咸亨二年(671)改为资兴,仍属江南西道。五代时期,初属南楚;后汉乾祐初年,改为泰县,属南汉。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改县名为兴宁,治所设管子豪(今兴宁镇)。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属湖广行省。明代,初属湖南布政司上湖南道;洪武十三年(1380)属湖南巡抚偏沅巡抚管辖。清朝,初属吴三桂割据政权管辖;康熙十七年(1678)属湖南巡抚管辖。民国三年(1914),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复称资兴县。
㈧ 资兴兴宁烈士塔中有什么背景历史
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资兴市兴宁镇新联村。原布田村位于今资兴市白廊乡境内,曾是井冈山外围游击区的前哨阵地,是资兴农会的活动中心,是红四军攻打郴州之后修整了七天的地方,留下了朱德、陈毅、萧克等老一辈开国将领的战斗足迹。朱德率部队返回井冈山后,这里惨遭国民党武装血腥镇压,全村1000多间民房被烧,10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1986年国家重点工程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布田村属淹没区,村民搬迁至兴宁镇新联村。烈士后代和村民怀着对革命同志的深厚感情,在资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起此陈列馆,旨在传承历史,资政育人。
一起血淋淋的屠村惨案、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一个个振聋发聩的烈士英名,让布田村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堡垒、英雄村庄。
日前,记者来到资兴市兴宁镇新联村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翻开这篇壮阔的红色画卷,重温悲壮历史。
走进陈列馆,巨幅的《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油画作品进入眼帘。油画重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召开的“八一”纪念会的场景。1928年8月1日,朱德、陈毅在布田村召开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画面栩栩如生描绘了参会军民,天空中红旗飞舞,人们眼里满是坚定,朱德、陈毅在画面左侧振臂高呼。
“据老辈说,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有3000多名军民参加,在当时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足见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烈士后代、新联村村主任黎南桂是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筹建发起人,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故事。
1928年7月24日,朱德、陈毅率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从井冈山经桂东、资兴攻打郴州。资兴独立团闻讯后,前往担负后卫,并攻占县城。25日,朱德、陈毅军作战失利,资兴独立团团长黄义藻、党代表袁三汉立即组织资兴独立团和革命群众一面帮助主力红军撤退,一面四处寻找部队失散人员。
最终红军大队选择撤至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布田村休整,布田共产党人、农会会员、赤卫队员及村民热情接待,为红军担负警戒、筹措粮款、看护伤病员等任务,红军大队在布田的七天里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和补给。同年8月1日,朱德在布田村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一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说:“此次资兴独立团及布田村人民为我军救护伤员、筹备粮草、搞好休整日夜辛劳,我党我军将牢记不忘。”8月2日,朱德、陈毅率红军离开布田返回井冈山。
由于布田人民积极帮助红军休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布田村民恨之入骨、欲灭之而后快。9月17日(农历八月初四),国民党第八军第二师王兆英团与资兴清乡队、挨户团2000多人夜袭布田,当场杀害革命者和无辜群众上百人,史称“布田八四惨案”。那一夜,熊熊大火的噼啪声、人们逃亡的哭喊声、匪军追杀的枪声交织在一起,星月之间布田村沦为废墟。死里逃生的人再也不敢回去,数年后村庄仍无一户炊烟。
“门前、路边、井口、田间……到处都横躺着布田人的尸体。这些是我大爷爷1966年才对我们回忆起的情形,他老人家始终心有余悸。”黎南桂说,也是从那年他便开始收集相关线索。但由于物是人非,亲历者谈之色变,整理难度大。2004年,黎南桂和同村好友才将历史脉络和诸多细节梳理清晰。2007年陈列物品在新联村祠堂开始对外展览,展品180余件;2010年经村支两委申请,资兴市委、市政府通过了建设纪念馆资金的申报,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正式成立。
如今的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是郴州市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宣讲基地、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兴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资兴市委党校教学基地、资兴市红色档案陈列馆,也是资兴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兴市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开馆十年来,17000余人在这里接受洗礼。
㈨ 湖南省资兴市第一中学的历史名校
学校坐落在资兴市兴宁古镇,濒临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东江湖,地处资兴市中心地段,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方便,人杰地灵,是办学育人的好地方。曾中生、曾希圣、谭政文、曹里怀、李铁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曾在这里就读,著名女作家白薇曾在这里担任国文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