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北大荒的历史

北大荒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07:01:46

❶ 关于北大荒的历史

1.使荒田变沃野,昔日的荒野成为人口密集区.商品粮食基地,每年生产粮食1500万吨以版上,解决上百权万人生存和就业问题2.黑土层剥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旱风沙灾害多,气候异常,动物减少.3.停业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使水土流失灾害减少,改善环境,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是粮食产量 品质大大提高,野生动物品种增加4.人类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使文明衰落。因此:1.保护,热爱大自然2.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善待生命4.节制人们自身发展,需求满足。不损害环境作为发展代价.

❷ 北大荒成为北大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有一片被山岭环绕的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又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之间的一块,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所以称为三江平原;南部的一块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称为辽河平原;中间的一块,是东北平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称为松嫩平原。东北平原的北部开发比较晚,特别是松嫩平原的北部和整个三江平原,直到解放前还是一片长满野草的大荒原,这就是历史上被人们称为“北大荒”的地方。

“北大荒”的土地十分肥沃,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一脚踩得出油”的黑土,有机质十分丰富,被誉为“土中之王”。为什么这里能有这么肥沃的土壤呢?原来,这里的夏季温暖,降水丰沛;冬季长而且寒冷,蒸发量小,所以空气湿度较大。土壤中的水分比较充足,这就使草类生长得十分茂盛。大量的草本植物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冬季里土地封冻,土壤中的有机质慢慢腐烂分解,形成大量的腐殖质。日积月累,丰富的腐殖质就把厚达一米的土层染成黑油油的颜色,形成了肥沃的黑土。但是,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排水不畅,加上气温低,水分蒸发缓慢,地下又有不透水的黏上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所以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地。在黑暗的旧社会,“北大荒”的肥田沃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大片的沼泽地更是一片荒凉。“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狠,光长野草不打粮。”这是解放前“北大常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垦区还生产人参、鹿茸、貂皮等。另外,这里还有继续开发的潜力。军垦战士和当地人民,决心在向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进一步开发“北大荒”,把“北大荒”真正建成祖国现代化的农牧业基地。到那时,“北大荒”将更加美丽可爱。

❸ 求详细解答:历史上“北大荒”曾是

1.A
2.D

❹ 【急求】北大荒的故事

抚今忆昔,壮怀激烈。在北大荒60年的风雨历程中,无论是战争的硝烟,荒原的风雨,灾害的遭遇,内乱的冲击,都难以撼倒共产党人的光荣旗帜,都无法扼杀北大荒人的崇高精神,作为一个北大荒的后代,我感到由衷的骄傲、自豪和光荣。

每当唱起《北大荒人的歌》,我仿佛看到在共和国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宽厚的北大荒,容纳了一大批特殊的垦荒者——“右派”分子。当他们在精神上遭遇难以忍受的无情打击,生活环境发生大起大落时,北大荒向他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

丁玲是中国文坛上的巨星,20年代即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名噪一时。在那动荡的年代,她被错定为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本来她可以留在北京,但她却以铮铮铁骨、浓浓深情,毅然走进北大荒的暴风雪中。在北大荒重现自己的光辉和人生价值。

从国内外知名的大作家到边疆农场做一名普通农工,她没有失落,没有自卑和羞愧,她坦坦然然地走进北大荒人的队列中,与那里的乡亲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大批目不识丁的姑娘媳妇,在大作家的授课下学会了写信,学会了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位与人民有血肉联系的老作家在北大荒整整生活了12年。直到她再次被无情地投入北京的秦城监狱。丁玲20年冤案终于得以平反。她热爱北大荒,在平反后的第二年又重返北大荒,探望在艰苦岁月中给予她温暖、勇气的人们。她先后挥笔写下《初到密山》、《杜晚香》等作品,还准备写一部反映她在北大荒生活的小说《风雪人间》,可惜这部长篇小说还没写完,她就黯然倒下了。

历史不会忘记,荒原可以作证,那些作为劳动改造的对象们,曾以怎样的纯真和赤诚,忍辱负重,投入到艰苦创业的岁月中,他们与北大荒相依相伴,胼手胝足,他们改变着山川,改变着沼泽,唯有不变的是他们坚贞的爱国者的心!

每当唱起《北大荒人的歌》,我仿佛看到北大荒人的敬业精神,在北大荒的英雄群体中,除了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外,还有许多从地方政府机关投身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优秀人才。被农垦总局党委授予“北大荒铁人”称号的依兰收获机械厂助理工程师徐永海,是北大荒人心中的铁人英雄。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短暂的48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写下了无私奉献最悲壮的篇章!

1990年6月,就在徐永海主持研制的北大荒——3.5自走式收获机进入试用鉴定的关键时期,他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他忍着疼痛,冒着酷暑,带领试制组到收获机试用现场,观察机车的运行状态并亲自钻到车底排除故障。不久在全国第二届收获机现场展评会上,由徐永海主持研制的北大荒—3.5自走式收获机一举夺得银牌,而他的病情却日益恶化。大家劝他好好休息吧,他却颤抖着掏出笔记本,用微弱的声音说:“北大荒收获机不完善……有14处要改进,银杯不是咱们最终目标,要瞄准国际市场啊……”

徐永海以人生强者的姿态、超人的毅力与病魔进行抗争,最后为北大荒的收获机制造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然徐永海倒下了,但他无私无怨的敬业精神却在160多万北大荒人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并时时闪烁着人格力量的光芒,激励着新一代北大荒人用自己默默奉献的行动,在黑土地上挥写北大荒跨世纪的壮丽篇章。

人铸造着历史,历史也铸造着人。岁月如歌,北大荒人走过了60载不平凡的历程。60年征途漫漫,60年艰苦奋斗,60年山河巨变,60年啊!这是怎样的沧桑岁月?60年的垦荒事业,已使北大荒人与黑土地融成了一体,他们是黑土地忠诚的儿女,他们是用灼烫的黑土、坚硬的山石作材料,以风雪雷电作刻刀,历经漫漫岁月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那么,是什么力量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凝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又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就是一种北大荒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的北大荒之魂!它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植入黑土,创业者的汗水浇溉下萌生,在垦区经济发展的春风中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出丰硕的果实。

1994年8月,北大荒麦黄豆绿,千里飘香。著名作家李准以66岁的高龄重访北大荒,这位曾以电影《老兵新传》而第一个使北大荒人出现在银幕上的老人,目睹北大荒人走过的艰难道路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不由得激情满怀,豪气万丈,目光炯炯,挥笔壮书:亿吨粮、千吨汗、百吨泪、十吨歌!怎样的豪壮,怎样的悲壮!但作家写罢后许久,又轻轻地摇了摇头,是的,几代北大荒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拓荒壮举,岂是仅用几个数字就能表达的吗?是的,百万农垦战士在创业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献身精神,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达到最准确、最完美的形容?

如火如荼的岁月里,我的前辈在枪林弹雨中收回了这片土地,演绎了多少悲壮的画面;几代人的努力,几代人的奉献,为我可爱的祖国在亘古荒原描绘出了绚丽而雄壮的画卷;无数仁人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黑土地长眠,那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拓荒者的脚步,撼醒了长梦久远的亘古荒原,创造了历史性辉煌。绿浪翻滚的万顷良田、星罗棋布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新兴的农垦城镇、打入国际市场的北大荒精米,是北大荒人的化身;宏大的生产力、历史性的贡献,贯注了北大荒人的精神和血脉。60年创业与奉献,北大荒人用鲜血、汗水、青春和生命,建起了历史的丰碑——我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垦企业群。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昔日的北大荒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这是北大荒人真诚的奉献,它为北大荒明天的大厦,铺就了牢固的基石。

60年风雨沧桑,经过几代垦荒人的不懈奋斗,北大荒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兴旺。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的垦荒活动,与其所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相比较,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更加宝贵的是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

你的江河,你的溪流,浇灌了我如花似玉的童年;你的山川,你的沃土,给了我人生的豪壮和进取的甘甜……

今天又唱《北大荒人的歌》时,我看到气象万千的黑土地上,捷报与彩云齐飞,富庶同文明共长。我是北大荒的后代,在我的血管里,奔流着先辈们的鲜血;我的胸膛里,继续燃烧着对祖国的赤诚。为此, 我骄傲,我是北大荒的后代,我自豪,我是黑土地的女儿!先辈们抛洒青春热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作为北大荒精神的传人,不但有责任把北大荒建设好,更有责任把北大荒的生态恢复好、保护好。把一个风光秀美的北大荒,还给历史、还给子孙。就像奥运会上的火种接力棒,将由一双双更年轻、健壮、灵巧的手,传递——延续——再生,用我执着的追求,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在建设现代化生态大农业的文明路上,扎实地跋涉与探索,创造出新的奇迹!用我们嘹亮的歌喉再高歌一曲“北大荒人的歌”!!

❺ 初二历史北大荒在哪里

初中历史中的“北大荒”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
北大荒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4°10′到50°20′,纵贯10个经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如今称之为黑龙江垦区或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现今已经退耕还林。
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❻ 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背景和情况

1955年,正值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以“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顽强意志,在萝北荒原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历程,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他们的带动下,青年志愿垦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地垦荒队员积极响应,远离故乡,奔赴北大荒。5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书写了中国垦殖史上气势磅礴的伟大篇章。历史会永远铭记像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这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50年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垦荒人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的垦荒精神,这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满怀报国之情和兴垦之志,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用辛勤的劳动开垦昏睡千百年的荒原。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经过几代垦荒人的不懈奋斗,北大荒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兴旺。青年志愿垦荒者和广大转业官兵的垦荒活动,与其所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相比较,留给我们后人更加宝贵的是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深刻总结,永远汲取。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垦荒精神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但这种报效祖国、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和现实的影响力。

❼ 北大荒的历史

北大荒

这里是冰雪故乡,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暴虐的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从南至北由2.6摄氏度减到零下3.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
的确,寒冷是拓荒者面临的首要劲敌。

北大荒有复杂的自然地貌。

它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有莽莽山地,有平缓丘陵,还有宽大的谷地。这里濒临风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冰霜统治之下,冻土层最厚达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合流侵蚀,使这里的地势平坦,更有梦幻般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它的东部是三江平原区。平均海拔仅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形成大面积的低湿沼泽地,漂浮垡变幻莫测,于是有“鬼沼”的神奇传说。

北大荒地处边塞之地。

它的东、北两面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内有大江大河拦阻有无数的川溪涧泉切割;有冰雪断道,荆柴封路;有毒虫结阵,猛兽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热”、“克山病”等肆意横行,使历史的北大荒在传说中凶险无比。当年,著名作家聂绀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蕴于险峰之顶。

瑰宝必藏于艰险之地。

北大荒是祖国的一片宝地。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金、石油一应俱全;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俱是水产珍品,人参、猴头、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贵山珍……难怪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惧凶险、不畏艰难,竞相踏上那条几乎没有归途的开拓之路,为后代遗下了可以凭吊的印迹。

北大荒原来并非是亘古荒原。夏、周朝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挹娄人,臣服秦汉,岁岁朝贡;唐、五代时,渤海王国在这里曾写下200多年的昌盛历史,但终被契丹扼杀;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于阿什河流域,建立起强盛的金朝,一举灭掉辽与北宋,在这里出现了数百座发达的城镇;成吉思汗骁勇的骑兵,踏破了千里金界壕堑,横扫黑水,使大多数城镇毁于战火之中;元、明时期,这里曾搞过屯田,但只是昙花一现;

清朝时,满族人口大量“从龙入关”,边境空虚,使沙俄势力乘虚而入,哥萨克匪徒到处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千里边境,荒无人迹;康熙7年(1668年),愚蠢的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宗“龙兴之地”,竟下令废止招垦,实行长达200年的“封禁”政策,严禁汉族人民进入东北地区。其结果一方面使这里人口极为有限的少数民族与外界长期隔绝,以致贫困落后,另一方面又造成边境防务孱弱,到后来,只得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强邻;

中华民国时期,官僚、军阀、富绅抢垦土地,实行垄断霸荒,借机发财,但垦殖面积极为有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加速殖民统治,实行向中苏边境地带武装移民,炮制了一个20年内移民百万户、500万人口的庞大计划,并用强行驱逐、武力掠夺等形式,侵占了黑龙江境内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开发,却连遭惨败,不少开拓团成员葬身于沼泽之中。到1945年,日本开拓团总数达1131个,移民30万人在虎林、密山地区,日本侵略者征用大批劳工修筑铁路、公路和军事要塞,数万劳工死于非命;在开发查哈阳诺敏河输水工程时,日本侵略者征用中国劳工15万人,其中有5万人被折磨致死。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开拓团成员或狼狈逃窜,或集体自戕于荒原或烧毁房屋、破坏机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芜。

❽ 北大荒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成立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又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如今称之为黑龙江垦区或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现今已经退耕还林。
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❾ 北大荒(仓)有多久的历史了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谱写出了“北大荒”开发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热点内容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