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群落
生物群落就是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微生物)
生物地理群落由结构和功能上非常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界组分组成,但它不是它们的机械混合物,而是复杂的整体性的生物-非生物系统。这个系统按照特殊的规律运动和发展;这种特殊的规律是与支配它的组分的运动和行为的规律不同的。
自然界的生物地理群落非常多种多样,包括森林的、沼泽的、草甸的、冻原的、草原的、荒漠的、淡水的、海洋的等等。只有永久积雪的地方、新喷发的熔岩、新沉积的沙洲以及城市、露天采矿场等,没有发育生物地理群落,或者只是片断地、萌芽般地表现出来。
生物地理群落的边界通常按植物群落的边界确定。因为植被在生物地理群落中占据着关键的中心位置。植被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生物地理群落其余组分的性质和状态的相应改变。
生物地理群落概念不仅适用于自然系统,而且也适用于人工创造的生产性地:耕地、播种草场、人工林、公园、池塘、水库等等。当然这种人工创造的系统除了具有与自然生物地理群落共有的规律以外,在组分结构和物质能量代谢方面还具有一系列受制于栽培植物特性和人类管理措施的特点。它们常被单独区分出来,叫做栽培生物地理群落或农业生物地理群落。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生物地理群落概念与生物圈概念非常接近。196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陆地生态系统科学讨论会”作出决议,把二者作为同义语使用,这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但苏联苏卡乔夫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二者毕竟还有区别。按生态系统一词的创始人A.G.坦斯利和目前各国生态学家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适用于规模大小不等、复杂程度各异的自然对象──从水塘中的一滴水、养有水生植物和鱼的养鱼缸到大洋以至整个地球表面()都是生态系统。
当然生物地理群落也是系统,但它限于完全确定的植物群落及其所占空间的狭窄范围。它既不能分布在一滴水中,也不能分布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城市、工矿区这样的生态系统尤其不能包括在生物地理群落概念之内。生物地理群落和生物圈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生物地理群落是在植物群落边界内的生物圈。或者更确切地说,生物圈类别和生物地理群落在植物群落水平上相重合。在该水平以上和以下原则上是有分歧的,甚至研究的方法也在质上不同。
生物圈研究和生物地理群落研究在综合地认识自然界方面可以相互补充。
B. 下面哪一位科学家是 生物地理群落 概念的提出者
苏卡乔夫,Β.Н.苏联植物学家、林学家和地理学家,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创始人,植物群落学的奠基人之一。1880年 5月26日生于哈尔科夫,1967年11月9日卒于莫斯科。1902年毕业于彼得堡林学院。1943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46年起任全苏植物学会主席,1964年后任该会名誉主席。并在1965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C. 种群和群落
一个地方有金丝猴,眼镜猴 和猕猴,是指不同的种群,不能算群落。回
首先来看下定义答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同种生物哦,金丝猴,眼镜猴 和猕猴是不同种生物,因为基因不同);
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一个地方有金丝猴,眼镜猴 和猕猴,但不是说这里只有金丝猴,眼镜猴 和猕猴,还可能有其他生物,细菌真菌也要算呢)。
有狮子只能说有一种新的种群罢了,起不了多大影响……
PS:不懂的话追问好了,我继续说。
某农场的所有水稻算种群啊,满足一种生物 的条件。
希望大家点赞!!!🌹🌹🌹
自然界里某一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E. 生物地理群落的生存环境
植被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然后通过蒸腾把水排到大气中,植被也影响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影响水的地面径流和水在地下的转移。
一方面,植被的生长和发育受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它的运动和组成的制约;另一方面,植被的组成、高度、层性和密度也影响大气的这些性质。
动物在它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地影响植被:既直接地啃食植被、践踏植被,也间接地促进花的传粉和种子果实的散布。动物也改变土壤,以自己的排泄物给土壤“施肥”,疏松土壤,从而改变土壤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动物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大气。
植被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重要,微生物(细菌、真菌、 病毒等)除了常常是高等植物的寄生者以外,还参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对某些大气气体物质的吸收(如固氮细菌和根瘤细菌的吸收游离氮素)以及土壤中物质的一般转变,这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时有利,有时也有害。另一方面,高等植物根的分泌物强烈地影响土壤的微生物,以致在高等植物的根际内,依不同的植物种有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组成。微生物也直接或间接地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苏卡乔夫把生物圈的这种植、动、微、气、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球表面最一致的部分称为“生物地理群落”,他认为生物地理群落与地表一定地段相联系;它由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大气、岩石、土壤)组成,这些叫生物地理群落的组分;组分之间的联系是以它们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基础的,生物地理群落是内部矛盾的和动态平衡的生物-非生物统一体。
在生物地理群落组成中,不包括像地形、气候、地心引力、时间等这样的要素,因为它们不是物质体,不参与生物地理群落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它们是影响这种交换的因素;人类活动也归入因素之中。
F. 生物地理群落的简介
植物群落层次上的,是1940年苏联学者..苏卡乔夫引入科学中的一个概念。
G. 地理生物中考知识点
生命科学
主题一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2.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脊椎动物五大类群的主要区别,能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常见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4.说出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点。
(二) 细胞
1. 学会制作简单的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2.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识别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
3. 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4. 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 描述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过程。
(三)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 识别种群和生物群落 2.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结合实例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4.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也具有层次性(有组织的类型和特点不作要求)。
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1.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2. 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说出植物的呼吸作用。
3. 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4. 举例说出新陈代谢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技术等)。
(二) 人体的新陈代谢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2. 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说出酶的主要特点,能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3.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场所及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说出人体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5. 说出心脏、血管的结构和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描述心率、血压等概念。
6. 描述人体的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7.了解人体ABO血型与输血,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 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1. 比较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概述生物新陈代谢过程。
2. 区分自养和异养,知道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2. 识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删除)
3. 了解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和矫正措施。
4. 说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 知道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6. 列举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说出激素分泌不正常所引起的常见疾病。
7. 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 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 认识花的结构,描述果实、种子的形成。
3. 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1.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2.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个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说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3.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识别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三)遗传与进化
1.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4.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
5.列举生物进化现象,了解进化论的演变,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主题5 人 、健康与环境
(一) 人体保健
1. 描述健康的概念。
2. 识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
3. 说出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4. 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描述平衡膳食的观念。
5. 了解人体个系统卫生保健知识,知道吸烟、酗酒、吸毒的危害。
6. 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7. 了解常见的遗传病。
(二) 健康与保健
1. 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3. 识别细菌性食物中毒。
4. 了解触电、毒蛇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
1. 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2. 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3. 了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四季的变化
1.阳历和地球公转:了解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2.农历与月相
(1)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删除)
(3)说出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为周期设置的。(删除)
(二)太阳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的大小、温度、外部大气组成)。
(2)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
2.太阳活动与人类
(1)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日冕、日珥、太阳黑子)。(2)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太阳系
(1)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2)知道八大行星。
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
(1)了解万户与中国古代火箭等。(2)了解阿波罗登月。
(三)银河系和宇宙
1.了解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2.了解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删除)
3.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演化,从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4.了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删除)
主题2 人类生存的地球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知道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删除) (2)知道证明地球是球状的方法。(删除)
2.地球仪和地图
(1)知道经线、纬线的分布。 (删除) (2)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删除)
(3)会根据地图计算两地间的距离。(删除)
3.时区:知道全球划分为24个不同的时区(删除)
4.平面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删除)
(二)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删除)
1.知道地球的自转及和昼夜的关系(新增)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壳运动
(1)了解地壳是变动的。
(2)说出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火山和地震。
3.地震的预防:了解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的能力
4.板块学说
(1)了解板块学说的要点。
(2)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5.地形
(1)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 (删除)
(2)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删除)
(三)土壤
1.土壤的结构
(1)说出土壤是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列举不同的土壤类型,说出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删除)
(3)知道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删除)
2.土壤的污染及保护
(1)了解我国和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删除)
(2)懂得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四)地球上的水体
1.水体的分类:知道水体的分类
2.水循环: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资源
(1)关注世界和我过淡水资源的分布和严重危机。
(2)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五)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人工降雨:列举人工降雨的主要方法:了解大气降水的过程(删除)
3.人类与气候: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4.会看简单的气象预报图和空气质量报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