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领土

历史领土

发布时间: 2021-08-04 07:09:30

1. 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是什么时候

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是元朝时期。

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版的记载,权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

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

(1)历史领土扩展阅读: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辖的京畿地区(即河北、山东、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以及十个行中书省,分别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2.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疆域图,要详细的

北宋时期的疆域已经缩小,但是还能够保持住中国最发达的中原以及江南地区,当时北宋的经济以及文化已经超越唐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历史上北宋并不是十分的强大
南宋时期是里忧外患 失去了发达的中原地区,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蒙古已经兴起与大草原,南宋对金称臣,西南大理段氏王朝和西北的土藩兴起,都对南宋虎视耽耽.但是南宋统治者却安心于半壁江山,不思夺回失去的江山,可悲.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王朝,但是经济和文化却是十分的发达,着的确是一种悲哀!
元朝时期的疆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大陆,除了在本土以外,还有周围的四大汉国,他们虽然是听命于中央王朝但是却是各自为政,世纪上当时蒙古最西已经达到了莱茵河,也就是今天德国.严格意义上来说着并不是汉族创造的,在哪个时代蒙古和中华大家族并不是一家,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把人分成四等.所以在那个时代的抗蒙英雄还是民族的英雄.如果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侵略性的话,决不会在近代史上被日本和野蛮的欧洲人踩,在清以前的各个朝代都可以踩扁欧洲人,但是历史去跟中国人开了个大玩笑!
清朝前期的地图 这是中国本土疆域最大的时期清朝中后期的地图,库叶岛在内的东北北划分给俄国,这是台湾已割给日本,朝鲜已是日本的殖民地,不久之后西北大部分被割给俄国,建国后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脱离中国.到这个时期,中国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地国土,这就奠定了中国现代的疆域的基本形状.在这个时期,俄国暗中支持下XJ宣布独立,西南越南已是法国殖民地,对中国西南三省虎视耽耽,ZJ和宁夏青海地区在英国的支持下也在暗中准备独立,湖南人左宗棠率兵征剿西北,西南,若不是这个湖南人,中国西南和西北就要全部独立,四川陕西就是中国的国界.可能对越反击战在广西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川狙击印度军队.历史不会忘记为了国家领土完整而战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3. 世界历史上领土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这里所说的领土面积,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实际控制的面积,对于册封国、藩属国等一律不算。从公元前3100年开始,人类就开始进入了国家时代。但是每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是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的面积都不一样。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曾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呢?

古埃及是世界最早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就实现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国家。在早王国(前3100—前2686)和古王国(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代(前2133—前1786)时期,古埃及的面积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的42个邦。面积大约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进入新王国(前1567—1085)以后,埃及的领土开始迅速扩张,其控制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两河地区,总面积大约在120万平方公里左右。

元朝版图

1368年,明朝灭元朝,恢复中华。随后,明朝继承了元朝对吐蕃、东北的统治,成为了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永乐时期(1403年--1424年),明朝的疆域到达了鼎盛,接近了1000万平方公里。但是随后明朝就开始退缩。

4.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领土范围最大

中国历史上,领土最大的时候是在元朝,元朝不仅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由亚洲推广到欧洲和非洲,而且它的疆域辽阔广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亦有讲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5. 领土与历史的关系

其实历史上有些领土只是某一段时间属于中国的中央王朝,但是其他时期又不属于,就像西藏,直到元朝才真正和中原王朝有了隶属关系,如果中国想证明西藏是属于中国的,可以把驻藏大臣之类搬出来说事,但是假如西藏说他们不属于中国,也可以拿唐朝时的长庆会盟来争论,当时双方明明就是以平等主体的身份都定的盟约,所以个人认为,历史依据靠不住,最重要的是这块领土你现在是不是占领者,而且有没有力量守住,就像日本的北方四岛,历史上肯定不属于俄罗斯,但是他就占领了,日本再怎么叫嚷也没有。

6.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是怎么划分的

如何理解和确定中国的历史边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见仁见智,并未取得一致认识。如有以民族成分为划分标准的“民族边疆”说(认为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就是边疆);以文化类型为划分标准的“文化边疆”说(认为凡是汉文化系统之外的地区就是边疆);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划分标准的“行政边疆”说(认为凡是未施行郡县制的地区就是边疆),等等。

对历史边疆认识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在历史疆域问题认识上的分歧,而正确认识历史疆域恰恰是确立历史边疆的必要前提。

在关于中国历史疆域标准的问题上,谭其骧先生和白寿彝先生曾分别提出过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谭其骧先生在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绘制时,曾确定了一个标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后来,谭先生又撰文重申此说:“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范围。所谓历史时期的中国就以此为范围。不管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内所建立的政权,我们都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而白寿彝先生在批判“以历代皇朝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因皇权统治范围的不同而历代国土有所变更或伸缩”的“皇朝疆域观”时,则提出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为处理历史上中国疆域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用于自己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写作上,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进行历史活动的舞台,也就是我们撰写中国通史所用以贯穿今古的历史活动的地理范围”。

但这两个标准并未得到史学界和边疆史地学界的一致认同。有的学者就认为,以上两个标准“把复杂多变的中华疆域企图以一个简单的模式套住,不问时间、地点、条件,不从发展的变化的视角,不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不对历史疆域作动态的考察,而是从一个既定的框框出发,这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易造成误区”。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历史疆域有一个消长、变动与形成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古已有之”且一成不变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但是不能一刀切并不是说不可确立标准。因为,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对各种具体现象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疆域的研究也不例外。

要确立中国历史疆域的范围,必须重视中国古代属于前民族国家这一重要前提,要尊重历史的实际。就中华文明的起源来讲,考古学界几十年来所做的探索,已经初步得出结论,即在史前的漫长岁月中,中华大地起码长期存在着六个大的文化“区系”,这些大的文化“区系”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且大致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同时,“区系”内部和“区系”之间又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纵横关系中,各文化“区系”不断组合与重组,形成“区系”范围内大致平衡而又不平衡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并最终促成了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的突破。六大文化“区系”中,以关中(陕西)、晋南和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华夏族(后来在与其他各中华古族后裔的相互融合中发展为汉族)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高度发达,遂成为长期稳定的文明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同属于中华古族的其他各部族,也在中原之外其他“区系”的广阔地带形成一个个部落共同体或政治单元,并继续与中原互相激荡和影响,甚至伴随着武力征服和政权的更迭。在这一过程中,政权的包容范围越来越大,原来大致同步发展的各文化“区系”出现了更多的相互重叠,而未曾重叠的地区,因与中心区域在经济、文化上差距显著,遂成为边缘地带。

不过,这些边缘,也仅仅是同一“天下”的边缘,而不是“天下”或“海内”之外的边缘。同时,中心与边缘又不是绝对的。因为,随着汉文化圈的越来越大,各民族之间以汉族为主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于是渐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与巩固,国家对边疆的开发也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先后以不同方式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中原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及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秦汉以降历代历史学家笔下,“外国传”或“四夷传”中,有相当一部分指的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并不是今天意义上“外国”的含义,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是包含在中国史之内的,一部“二十四史”,都曾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包括于其中。如《新唐书》的作者就认为中原之外有“八蕃”(高丽、真腊、波斯、吐蕃、坚昆、突厥、革未革曷),其外才是不属中华帝国的“绝域”:“其外谓之绝域”。又如,历史上,安西、西域等地,一经汉、唐开拓,此后虽与中原王朝时离时合,但一直被视为中国版图,即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人们仍将这些边疆地区视为中国固有的疆域,比如陆游就写过“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溪,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的诗句山,并勉励大将们“远规复燕赵”、“屯玉关之西、天山之北”。这些话虽是文人寄托之词,但不能说不是古人疆域观念的反映。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王国、汗国,通常也并不自外于中国,而恰恰自居为“中国”,或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历史上中华帝国的中心与边缘又经常处于互动关系之中。中心区域之外的各民族都曾以各种方式参与了中华历史的创造过程,从各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反映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上,则是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所以,中原之外非汉族政权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又有其合理性、重要性。而中国的历史边界,应该是谭其骧先生反复强调的,即中国的边界决不能仅仅指中原王朝的边界,而应该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边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上某一时期中国的边界,并不等于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边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谭先生曾举例说“汉朝时候,中国的北界在哪里呢?就是匈奴的北界,一直到达贝加尔湖一带。唐朝时候中国的北界在哪里呢?应该就是突厥、回纥的北界,同样,其他方向也是如此,唐朝时候(中国)西南的边界在哪里呢?应该就是吐蕃的边界、南诏的边界;东北的边界在哪里呢?应该是室韦的边界,革未革曷的边界。”据此,中华历史疆域,就应是历史上中原王朝及各分立的民族政权或共同体疆域范围的总和,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个部分,即不仅应包括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带,而且还应包括历史上各分立的边疆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或共同体的疆域。

7. 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排名

严格来说现在蒙古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所以我认为由蒙古国发展而来的元不算中国.
就像乌克兰不能说他们最大的时候是苏联``

热点内容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