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饵料生物
Ⅰ 水产饲料有哪些潜在的危害
影响水产饲料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1.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 棉籽饼、菜籽饼、大豆饼(粕)、蓖麻饼(粕)等饲料,本身就含有棉酚、异硫氰酸酯、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聚素、光敏物质、硝基化合物等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轻者降低饲料消化率,重者引起鱼类中毒,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2.微生物污染 饲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容易污染上各种霉菌和腐败菌及其毒素,主要有致病性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各种霉菌(如曲霉菌、青霉属菌、镰刀菌属菌等)及其毒素、病毒(或朊蛋白)、弓形体。有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通过被污染的饲料使鱼类致病,并污染水产品而危害人类健康。饲料霉变不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能产生多种毒素,尤其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有很强的致畸、致癌性,急性中毒会引起水产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饲料配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配合饲料中,对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类物质的滥用和不按规定使用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对饲料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非法使用违禁药品,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饲料中抗生素及一些药物添加剂的添加容易引起药物残留,是目前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喹乙醇曾是我国水产配合饲料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促生长剂之一,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过量地使用喹乙醇会引起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过量残留还会导致人们食用后的安全危害,农业部已经于2002年将其列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禁用渔药。另外,目前使用较多的黄霉素,对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考证,欧盟已开始逐渐禁用。
(2)有毒金属元素:饲料中的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元素可以在鱼体内富集,其残留量过高会影响人们食用的安全。水产配合饲料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为动物性原料,如鱼粉、皮革粉等,预混料的矿物质添加剂也是有害金属的来源之一。
(3)农药:不适当地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可使环境和饲料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对动物健康和生产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农药的种类繁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磷制剂、有机氯制剂、有机氮制剂、
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类和砷制剂、汞制剂等。大部分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可在动植物体内长期蓄积,通过食物链对鱼类和人体产生中毒效应。
(4)多氯联苯:常见的多氯联苯(PCB)为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广泛应用于工业如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塑料和橡胶的软化剂等。生产和使用PCB的工厂“三废”的任意排放成为PCB的主要污染源,含PCB的固体废物燃烧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挥发等也可造成污染。鱼油和鱼粉是水产饲料受PCB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海产鱼油中均含有少量PCB,添加于水产饲料后,由于养殖鱼类的不断摄食而产生累积,因其具有亲脂性,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及各脏器中,从而对鱼类产生危害。(5)油脂酸败和组胺:鱼粉和鱼油是渔用饲料加工的主要原料,它们都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酸败。饲料脂肪氧化酸败也称饲料哈变,是油脂长期储存于不适宜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种氧化产物,使其酸价、过氧化物值及熔点增高,并对油脂的感观性质发生不良影响的变化。长期摄入酸败油脂,会使动物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器官病变。
水产饲料中鱼粉用量一般都较高,鱼粉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时间过久,其鲜度就会下降,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含量升高。实际上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或肉制品制作的鱼粉或肉骨粉产品,其生物胺含量一般都较高,其中主要是组胺。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是组氨酸在莫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等细菌存在的组氨缓脱羟酶作用下,脱去羟基后形成的一种胺类物质。它是一种毒素,动物摄入一定量的组胺后会引起中毒。因此组胺含量可作为鱼粉或肉骨粉鲜度下降的重要指标。
(6)转基因饲料原料: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最终答案,但已经大量应用于水产动物饲料中,其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比如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饲料饲养出来的动物是否会产生遗传污染;这样的动物性食品是否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无显著差异;转基因食品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过敏;对生态安全性有无影响等。目前已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高油、高赖氨酸玉米、“双低”油菜、高蛋氨酸大豆、无色素腺体棉花等,它们中的一部分已被用作饲料原料,这些原料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但对其安全性问题,仍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和正确的评估。
(7)益生菌:目前,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商品化的益生菌(益生素)问世,但是除了对酵母、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研究相对深入一些外,大部分益生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作用效果的研究上,而且这些研究结果还很不系统,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支持,对机理研究的不深入会在益生菌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许多微生物有益生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许多益生菌的应用还存在着争议,如肠道球菌既能维持人或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用于治疗胃肠炎,也是一些食物中的正常菌群,但是它同时也可能产生细菌毒素,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益生菌株如果含有可转移的耐药性因子,对生物安全绝对是有害的。
Ⅱ 有谁对水产养殖微生物的应用比较懂比如,用法,用量
在海参养殖(育苗)方面应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比较多,饵料方面添加纳豆芽孢杆菌的比较多。
枯草芽孢杆菌一半都是5ppm左右。
Ⅲ 水产生物制剂什么品牌好
水中的碳源就是二氧化碳的,在水里也是需要二氧化碳的来降低水中的氨氮的含量,如果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话,就会出现鱼浮头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鱼的大量死亡。
一、鱼塘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即氨气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鱼塘氨氮超标的防治及降解
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鱼塘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降解氨氮,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
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降解鱼塘中的氨氮
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一般微生物制剂分为液态、固态(粉状)两大类。鱼塘水体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当向水体添加有益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可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同时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降低水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对降解鱼塘水体中的氨氮、有机质、增加溶解氧等方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能调节水体的pH值,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
康源绿洲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如金水产专用菌剂,是一种由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经特殊方法培养而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制剂。菌群中既有分解性细菌,又有合成性细菌;既有厌氧菌、兼性菌,又有好氧菌,是多种细菌共存的一种生物体。菌群在其生长过程中能迅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依靠相互间共生增殖及协同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激活水中具有净化水功能的原生动物、微生物及水生植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综合效应,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如金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通过分离筛选多种枯草芽孢杆菌,生产出能改善养殖动物的肠道微生态,提高其消化机能,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专用菌。由于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对高温、干燥、化学物质有强大的抵抗性,所以芽孢杆菌在加工或应用时受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的影响较小,特别适合制成活性菌剂,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
Ⅳ 四,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生物饵料具有哪些优点
优点:
1、对养殖水体水质的负面影响较小。
2、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含有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
3、不同规格的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有利于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地摄食。
5、并易于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
生物饵料:
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海水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蒙古裸腹蚤等)。
饵料生物:
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微藻、轮虫等)。
Ⅳ 人工培养用于水产饵料的有哪些种类
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因为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种,可分为2纲: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海产多。羽纹硅藻纲(Pennatae)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纹、肋纹、纵裂缝(壳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
Ⅵ 为什么说桡足类作为水产饵料生物其价值不及枝角类大
为什么说桡足类作为水产饵料生物其价值不及枝角类大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雌雄异体,春夏两季连续多次孤雌生殖,产生大量个体。秋末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重要食饵,故俗称“鱼虫”。可人工培养,作鱼类的饵料,如蚤状溞。全世界仅有少数种类(约11种)分布于海洋沿岸水域,我国沿岸常见的仅5种。如乌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鱼类鱼苗培育阶段和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
枝角类的食性有两种:淡水枝角类主要滤食水中的细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海洋枝角类则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适合枝角类实行无性生殖的水质条件如下:水温:17-30℃,pH:6.5-8.5,咸度:淡水种可耐咸度2-3ppt,海水种则可耐高咸度。溶氧:1-5ppm,溶氧超过5ppm时,繁殖力会下降。
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桡足类基本特征:
1.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
2.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
3.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
4.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
5.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Ⅶ 虾饵料配方大全
1、青虾先用料理机打成浆,再加些蜂糖和水混合均匀,以备后用。
2、将丸三、丸五、鱼开胃和小白饵倒入一个容器中,小白饵要少倒些,加水搅拌均匀。
3、然后将青虾打好的浆泥倒入搅拌好的粉末中,开始搅拌,搅拌到细腻的状态,不要有块状物。
4、搅拌好之后开始往里面加米之诱,不要一下子全倒进去,要慢慢地加,加到糊的状态和稀饭差不多,然后等待几分钟让水分自然收干即可。
1、类似于虾饵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饵料和饲料在水产界是同义词,但对一些活的天然饵料一般不称饲料。
2、饵料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1)天然饵料
自然生长的生物饵料。与养殖业关系密切的有浮游生物、细菌、底栖生物、周丛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等,有机碎屑一般也称为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细菌絮凝体是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养殖鱼类鱼苗阶段的饵料。底栖生物中的贝类是青鱼、鲤等的饵料。水生昆虫幼虫、水生寡毛类是一些底层鱼类的饵料。
(2)人工饵料
人工种植、培育的动植物或农业、畜牧业,以及制药、食品等工业的产品和副产品,经加工而成的饵料。种类繁多,大致分成以下几类。谷类如玉米、大麦、高粱等,淀粉含量高,属能量饵料。
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蚕蛹、血粉、乳制品副产物、肉类加工副产物、虾壳粉等,是养殖业的重要蛋白源。其中鱼粉的营养成分全面,是很理想的动物蛋白源。动物性饵料的数量有限;其加工和保存方法,尤其是脱脂工艺对其质量影响很大。
人工培养的活饵料如蝇蛆、蚯蚓、水蚤、轮虫、单细胞藻类、卤虫等,营养价值高,后4种活饵料在虾类养殖中已普遍应用。
Ⅷ 什么是水产养殖培养生物饲料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可选择其中的2-3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5.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6.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水产学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水族科学与技术
Ⅸ 大连蛟龙水产饵料开发中心怎么样
大连蛟龙水产饵料开发中心是2006-03-17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街道办事处花儿山社区。
大连蛟龙水产饵料开发中心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0282759948112N,企业法人王世玲,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大连蛟龙水产饵料开发中心的经营范围是:水产饵料、生物饵料开发制造及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不含行政审批项目),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普通货物运输。(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大连蛟龙水产饵料开发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Ⅹ 硅藻有何价值目前人工培养用于水产饵料的有哪些种类
名称:硅藻
拉丁名:diatom
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因为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
1. 分类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种,可分为2纲: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海产多。羽纹硅藻纲(Pennatae)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纹、肋纹、纵裂缝(壳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
2. 主要特征
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体、群体。细胞壁是由2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称半片为瓣。硅藻的半片称上壳(epitheca)(在外)、下壳(hypotheca)(在内),上下壳均有一凸起的面称壳面(valve)。侧面或壳边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环绕1周称环带(girdle band)。上壳和下壳都是有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载色体1至多数,小盘状、片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藻体呈橙黄色、黄褐色。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细胞核1个。营养体无鞭毛。精子具鞭毛,为茸鞭型。
3.繁殖
硅藻以细胞分裂繁殖为主。细胞分裂时,原生质膨胀,使上下两壳略为分离。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载色体、蛋白核等细胞器也随着分裂。原生质体也一分为二,其中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上壳之内,另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下壳,然后两壳分开成为上壳,各再生另一个新的半壳为下壳,这样形成的两个新硅藻中,一个与母体大小相等,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此连续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这种体积的缩小不是无限的,缩小到一定大小时,以产生复大孢子(auxospore)的方式恢复其大小。
形成复大孢子的方式主要有3种:①将接合的两个硅藻,借运动或分泌胶质而相互接近,然后两细胞内的核各进行减数分裂,原生质体亦分成两半,形成两个配子,各有两个核,其中一个后来消失,由不同细胞产生的配子脱离母细胞壁后,则相互接合形成两个接合子,接合子与母体垂直方向延长成两复大孢子,如披针桥弯藻[Cymbella lanceolata(Ehr.)V.H.]。②接合的两个细胞各产生一个配子,而配子接合后只产生一个复大孢子,如扁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klinoraphis Geitler]。③无配子生殖,两细胞接近后,包在胶质内,不经过接合,各自形成一个复大孢子,如线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lineata(Ehr.)Cleve]。
4. 代表植物
小环藻属(Cyllotella) 属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植物体单细胞,有些种以壳面互相连接成带状群体。细胞圆盘形或彭形。壳面圆形,少数种椭圆形,边缘部有辐射状排列的线纹和孔纹,中央平滑或具颗粒。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载色体多个,小盘状。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每个细胞产生一个复大孢子。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属于羽纹硅藻纲双壳缝目。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群体,壳面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极少数种两侧中部膨大、或成对称的波状。壳面两侧具横的平行的肋纹,中轴区宽。色素体两块,片状,常各具1蛋白核。
常见的硅藻还有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舟形藻属(Navicul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