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 2021-08-04 08:22:36

Ⅰ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经验也就是基本规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基本规律,应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必须致力于以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4、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Ⅱ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它们提供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改造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吸取了它的基本内核,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辨证法,吸取了它的合理内核,使唯物论和辨证法结合起来,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论。使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中被驱除出去。这是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构成了严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

Ⅲ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传入中国,是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中,日益彰显其真理的力量,并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的。不同思潮的碰撞,各种理论的辩难,是考验一种思潮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2.在彼此的冲突与碰撞中,有的思潮销声匿迹了,有的思潮则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由于影响不断扩大,它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以后的思想文化碰撞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扩展阅读:

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是完全正确的。C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世界舞台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的光明前途将继续在中国生动地展现。

Ⅳ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Ⅳ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Ⅵ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Ⅶ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人眼中是什么地位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紧随其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心脏,甚至是在西方社会的知识界,不是一次,而是四次,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能不令人信服: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值力量。但是,近年来,一部分人、特别是部分知识分子,崇拜西方,只注意西方为少数人服务的学说,只注意西方社会中过去陈腐的、抽象的理论,忽视了现在正在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点。例如,奥地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一个对马克思一直持反对态度的资产阶级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伟大,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马克思思想的完备性就在于,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正确性,并且使他的所有研究者都能领受到智慧的魔力。
马克思的伟大是体现在他的人格、他的信念、他的学说中的。马克思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贫苦的困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马克思一家经常为揭不开锅发愁,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马克思有严重的肝病,肝病经常发作,买不起药,更谈不上医治了。其实,马克思是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获得较为优厚的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马克思曾经炒过股票,还挣了不少钱,如果继续炒股,他完全可以解决他的经济问题,并且世界上也许会多一个股神,但却会失去最伟大的思想家。
德国政府也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但是,都被马克思拒绝了。他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就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高尚人格的魅力,他无疑是一个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了一生的伟人。
马克思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最引起人们关注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1848年出版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以警句式的美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问世近160年来,已用20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过,被公认为是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创作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马克思在世时只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如果把他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创作和写作第二卷第三卷的时间都算上,马克思是花了4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巨著的。《资本论》第二、三两卷,后来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编辑出版的。因此,我们又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成果。从总体上看,《资本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恢弘的视野、严密的逻辑结构,阐释了剩余价值产生、实现和分配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剖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认识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曾经也信仰过他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也接受过他那时风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但是,面对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也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带着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和对劳动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科学的理论来揭示他们的处境,指出他们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存条件才能得到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的内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恩格斯认为,他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他们的理论还会为后人所纠正。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贡献也受到了西方学者的肯定。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一个小册子《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明确认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他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对马克思是不能回避的,人类社会至今仍然是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得到了历史实践的证实,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相反,它历经磨难,在新的世纪开始显露出它的新的光彩。近几年来,西方召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日益增多,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热潮,不断有写给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看的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新书。
马克思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是正确的,而他的不少东西也遭到了误解,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而这门科学,它是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在知识占有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它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门科学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中,在对科学真理的阐释中,体现了理论逻辑的力量和学术价值的魅力。但是,这门科学又具有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态功能。所以,对社会问题如现实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怎么认识并抓住其中最根本的实质性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分析的。这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科学理论。青年人正处在日益走向成熟而又未能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定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练就一双慧眼,对于今后自觉把个人的追求与集体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一些社会消极现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

热点内容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