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方便面的历史

方便面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09:25:40

❶ 康师傅方便面的历史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

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康师傅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一点九八元。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当押进去,准备投产味道很浓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确定的最适合大陆人的口味。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已全面铺开。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作广告的作法,顶益决定采用一个相对比较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在称呼上,为适合北方人的思维方式,顶益决定用“师傅”这个词以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当时台湾对大陆观众还很有吸引力,为迎合观众心理,这位“康师傅”当是来自台湾!这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份量足的特点,广告词则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的见”。

1991年的电视广告费用相当便宜,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插播条广告只需500元人民币,几乎等于不花钱做广告!康师傅决定展开“康师傅”的大规模广告攻势,选在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剧前的黄金时段播出。当画面非常漂亮的“康师傅”广告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各地开始纷纷注目“康师傅”,掀起一股抢购狂潮。老百姓的热情即刻传染给批发商,甚至一度出现了顶益门前排长队,批发商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订货的场面。

为应付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顶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入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招收培训人员。1992年,第一碗面出笼。6个月内,顶益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将生产线扩大至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康师傅”畅销全国。

“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先机,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副总裁李家群多年后曾说过,“若是换在今天,任何一个品牌也不可能做到这样。”

难得的时机和独到的营销策划造就了“康师傅”。从此,“康师傅”盘踞大陆方便面市场龙头位置达十余年之久。

多样化:拓展事业

自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畅销以来,天津顶益的资本总额由初期的8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2亿美元,整个资产翻了25倍。至1995年,年营业额已由当年报0.27亿发展到24.5亿元。而此时集团的生产规模又供给不足,不得不在各地继续设厂,搭铺生产线。尽管到1996年,新成立的广州顶益、杭州顶益已分占了华南、华东市场,但天津顶益的营业额还是达到了23亿元。整个公司的业务几乎处在疯狂发展当中。

企业建立初期,内地生产配套设施尚不完备,康师傅当年就曾着手建立一个生产包装配件的“顶正”公司,除承担内部业务外,还对外承揽业务。自此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

1996年,顶益开曼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与此相呼应的是,“康师傅”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96年便投入了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随着2000年-2001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如今,康师傅已处于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地位,包装茶的销量及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6%和52.3%。

1997年,康师傅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物流上。1998年,康师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第一家乐购生活购物中心,目前已拥有15家营运店,2001年的营收达到了2.25亿美元。康师傅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正积极发展物流业,未来有可能进入便利超商的经营行列。但由于过去统一在台湾发展7-11曾连续亏损7年,康师傅会谨慎投资便利超市。

另外,康师傅还在1996年并购了德克士炸鸡连锁店,2001年已达到200家。2002年,德克士正朝着370家餐厅的目标迈进,营业额也要突破13亿元。

面对入世:稳坐钓鱼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巨头纷至沓来,康师傅是否能安坐钓鱼台?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认为顾客只就记住的前两名品牌来消费。方便面,消费者会想到康师傅、统一;纯净水,消费者会想到娃哈哈、乐百氏。对于跨国公司的冲击,以食品来讲全世界设点最多的是日清,全世界方便面生产线最多、销量最大的却是康师傅,在单一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韩国的农心,这些品牌都已经到中国集合完毕了,还有谁会来?再来就是小的了。营多方便面在印尼是老大,而在中国,4年前就不做方便面了。美厨来自新加坡,但去年在其最后的据点北京,也难发现其产品。但是康师傅也不会放任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康师傅虽然是第一品牌,但时刻在想着拉大与第二品牌的差距,又怎么会让第三、第四名来抢走康师傅第一的位子?

康师傅在巩固已有市场优势品牌的同时,也会主动与跨国公司较量。康师傅的德克士炸鸡在未来肯定要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地位。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亿元的外食市场,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相加才刚刚达到2.2%,“还有多少商机可以被开发?”顶益副董事长滕鸿年说,“中国的市场实在太诱人了,只要你真用心就有比别人多的机会。”“同样的随着中国对流通服务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宽,象乐购这样的大卖场在国内的许多城市或地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天津塘沽,有35万人口,绝对可以成立4至5家大卖场。

❷ 康师傅方便面的由来和发展史

"康师傅" 的老板并不姓 "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交及其兄弟。"康师傅" 是 1992 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损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 "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师傅" 二字。这便是 "康师傅" 的名字由来。

人人平等管理哲学

92 年,正值台湾经济火红。虽然顶新当时只是中小型企业,在魏应交决定往内地发展时,四周都是反对之声,但他相信未来中国是营商腹地,他毅然带著 1 亿台币便往大陆去。现在可以证明他的眼光准确。

"康师傅" 以速食面起家,原来魏应交全无生产速食面经验。魏氏兄弟在台湾承继了父亲的油品企业,因速食面要用油炸,正好为魏氏未来的事业选定方向。在国内中,他们首先决定在天津开业,他们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讲究的北方占一席位,那么进占其他市场也没甚么问题。

另方面,魏应交实行 "尊重当地人民" 的营商之道,在集团内台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因此不但可以减低成本,还可以得到当地人的拥戴。魏应交并与当地政府的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了封杀或不合作的情况。

耕耘 11 年终见成果

今天 "康师傅" 已是大陆食品业的龙头大哥,其实这与 "康师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坚持现金交易的经营手法有关。很多商家容许买家赊帐,这样往往便做成呆坏帐。因此 "康师傅" 坚持现收现付;为确保所有商家都愿意付现金,"康师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质,产品好卖,商家自然以现金交易。

同时,"康师傅" 相信依靠经销商批货再零售,必定会出现赊数现象,为此 "康师傅" 在各地设立业务部和仓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虽然在这过程中曾遭原有经销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团的各项成本开支而濒临破产,不过 "康师傅" 的坚持最终都有了回报。在 2000 年 "康师傅" 销售收入增加了两成,纯利上扬至4,000 万美元,这与 99 年亏损 3,500 万美元相比,这正是通路精耕开始显示成效有关。

相较速食面,"康师傅" 在多元化发展下开拓的饮料市场的表现更见突出,当全球的饮料业毛利下降的情况下,"康师傅" 的饮料销售量预计明年会高达 40 至 50 亿瓶,较今年增加一倍。
参考资料:伙计相信自己

❸ 方便面的发展史是什么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在中国已经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安藤百福结合了传统的面条和拉面,再加入一些食用油,经过了脱水处理,变成了方便面。方便面在90年代初的日本流行非常之广。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1910——2007 原名吴百福,日籍华裔)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袋装 “鸡汤拉面”。其后,日清公司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增加了杯装方便面。
由来
相传清朝伊秉绶在家为自己母亲祝寿,由于客人多,厨师手忙脚乱下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早期方便面包装上依然写有伊面、伊府面。
方便面的选购方法
1.看色泽:凡是面饼呈均匀乳白色或淡黄色,无焦、生现象即为合格方便面。
2.闻气味:好的方便面气味正常,无霉味、哈喇味及其他异味。
3.看外观:好的方便面外形整齐,花纹均匀。
4.看复水:面条复水后无明显断条、并条,口感不夹生、不粘牙的为合格方便面。

❹ 方便面谁发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个冬夜,安藤百福经过一家拉面摊,看到穿着简陋的人群顶着寒风排长队,为吃一碗拉面竟然能这样不辞辛苦,不由使他产生极大兴趣。

他决定研制一种注入开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面,他相信,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来说,这可以提供极大的方便。

由于面条不易保存,烹调又麻烦,安藤将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试用各种方法,如日光晒干法和熏制法等,结果保存问题解决了,却不能使干燥的面条迅速复原成可食面。

后来还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肴启发了他,他把面条放到油锅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时又制作了专门的铁框,在煎炸的同时让方便面呈现出规则的容易包装的形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终于问世了。

(4)方便面的历史扩展阅读

食用注意事项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为会有一部分油脂和食盐析出来,所以倒掉可以减少二者的摄入量。

2、加点青菜和瘦肉

因为方便面很少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足够的蛋白质,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使营养更均衡。

3、料包酱包要减半

放料包的时候尽量放一半即可,为了增强口感,料包的含盐量都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放一半就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4、面汤味美但别喝

煮完泡完的面汤虽然味道鲜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盐和油都在里面,所以把面汤都倒掉比较好。

❺ 方便面的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方便面由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日本人非常喜欢各种面,从二战前开始,乌冬面店、荞麦面店等就在日本盛行。战争后,日本受战败影响经济衰退,国民饮食条件也变得恶劣。这时,中式面条因为价格便宜、卡路里含量较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安藤百福以美味、易保存、制作过程简单、价格低廉、安全为目标,开始进行研究。他曾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家反复尝试,平均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最终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鸡汤拉面”。当时这款拉面仅售35日元,和一般中式拉面店价格相当。

方便面做得更健康更美味

1、第一碗水要倒掉。因为会有一部分油脂和食盐析出来,所以倒掉可以减少二者的摄入量。

2、加点青菜和瘦肉。因为方便面很少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足够的蛋白质,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使营养更均衡。

3、料包酱包要减半。放料包的时候尽量放一半即可,为了增强口感,料包的含盐量都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放一半就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方便面日】方便面那些事儿

热点内容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