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地理
❶ 地理好的进!!!给了一张图,题目给的是夏至日
夏至是6月22日了。。。。东西经180°到东西经0°,如果是夏至的时候,那么北京有可能就是23日了。。。。。。。。。。。。。。。。
❷ 夏至日的八种地理现象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2、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版正权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4、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5、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慢;
6、这一天过后北半球白昼开始缩短,黑夜开始延长;
❸ 高一地理,夏至冬至
它是地球的公转和自传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季节
为什么赤道上的人们没有冬天
一个道理的
公转
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自传就是地球自己也在转,都自西向东转,地理课上有两种方式,都是很好的方式,两中一块用效果会好
1、道具:地球仪和一个球(太阳),太阳不动
地球自传
并绕太阳圈
当然最好先只是自传
再绕圈即公转,自己先练下。
2、用投影仪:网上有很多演示公转和自传的视频
放给大家看
以下是其他网友的解释
,也很好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无极昼和极夜的情况。南北半球都是昼夜平分。
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其内都是极昼,南极圈及其内都是极夜,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其内都是极夜,南极圈及其内都是极昼,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每年的夏至日是不固定的
,其他的也都不固定差一到两天
具体的我也忘了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其他的
就网络或者请细心人详细解释
吧
❹ 地理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分别是几月几日
春分是03月20日。秋分是0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夏至是06月21日。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节气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从正东偏北(艮位)开始,经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斗指午,为夏至。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点。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的背景上。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
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北到南呈递减趋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❺ 有关地理 的问题 夏至日
应该是。如果没有云量等其他因素影响,基本是这样的。
夏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最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最耀眼。
❻ 黄昏线冬至夏至俯视主视图地理图像
黄昏线冬至夏至俯视主视图地理图像如下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又叫做内晨昏圈容。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甲点位于南极圈,此时为极夜所以昼长为0小时.乙点位于赤道,终年昼夜等长,所以昼长为12小时.
❼ 请说明夏至日表示的地理意义
夏至日(对于北半球来说)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南半球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