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亳州的历史

亳州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10:46:37

① 安徽省亳州市的历史多少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现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据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年),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② 安徽省亳州市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都有什么

风俗文化:

武术:亳州地处中原,武风昌盛。乡民多习武,特别是回民练武成风。亳州历史上武 人辈出,"五禽戏"、"晰扬掌"产生于亳州,"六合八法拳"由亳州人所创。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

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地方戏: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戏楼、曹操运兵道、曹氏宗族墓群、万佛塔、尉迟寺遗址、南京巷钱庄、古井贡酒酿造遗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夹弦、五禽戏、老子传说、九酝春酒法。

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庵、天静宫、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庄子祠、汤王陵、陈抟庙、、薛阁塔、伍奢冢遗址、纪家塔、张乐行故居、捻军会盟旧址、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东岳庙、红城子遗址、明王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帮鼓舞、捻军歌谣。

著名人物

亳州著名人物有名扬四海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代圣哲庄子,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的神医华佗,都是亳州人。欧阳修、曾巩等文坛巨子也曾相继在亳州为官。

③ 亳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3、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

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的侍读。

4、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5、马玉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

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提督。庚子之变时,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八国联军。

④ 亳州历史文化古迹有哪些

傅庄遗址: 位于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傅庄涡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尤其是人体葬式为他处罕见。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凤岭遗址: 位于谯城区城父镇漳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蚌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有传说故事。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遗址: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钓鱼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 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针、陶鬲、陶防轮等文物。钓鱼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 “中国古小麦”。钓鱼台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王墓: 又称“汤陵”。殷商古墓葬。在亳州汤陵公园,成汤为商君主,文治武功,颇受后人敬仰。墓为一个隆起大土堆,相传为成汤衣冠冢。墓前有“商成汤陵碑”。碑文系清书法家梁文山所书。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宗族墓群: 位于亳州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甚为庞大。 亳州城南有曹腾、曹褒、曹嵩、曹灿、曹胤等人的墓群。近年考古发掘证实,亳州城南除有《水经注》记载的曹腾等人墓以外,还有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墓。可见曹氏家族,自曹腾发迹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广大。 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规模都很大,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一般均具有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嵩墓。 墓门多为石结构,饰有画像刻石,墓室墙壁、券顶绘有彩色壁画。出土有玉刚卯、玉猪、银缕玉衣、玉枕、象牙石等珍贵文物。墓中出土的800多块带文字墓砖,最引人注目。有隶、篆、草、真、行等书体。文字内容记有曹氏宗族成员或地方官吏姓名,也有一些反映人们对当时社会不满的词句,对研究我国古代书体演变和对外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地下运兵道: 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
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 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现存古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结构三种类型,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4米,最深7米,道内高度1.8米左右,道宽0.7米,道内转弯处均为“T”型,并行双道,这两道相距2-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古地道内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 道内出土有弹丸、铁刀、铁灯、卸枚、围棋子、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井贡酒”古井及窑池 相传,在公元532年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派大将元树攻取“谯县”(今亳州),曾与北魏独孤将军作战,独孤将军竟因大败而亡,临死把一方天戟投入古井中。后人为纪念独孤将军,在投戟的井旁,建了一座独孤将军庙,并在庙周围又挖了23眼井。然而,这些井随着岁月流逝,大部分已淤塞消失,尚存几眼井均苦涩难饮,唯独最早一眼投戟之井,水质则迥然不同,饮用清澈甜润,酿酒甘美醇和。此后,人们便一直取这古井之水酿酒,时称古井酒。明清成为进献皇家的贡品,故又改称古井贡酒,并沿传至今。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德中宫: 又名老祖殿,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纪念老子的宫观。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相传,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均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欧阳修知亳州时有诗:“颖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诒仙乡”。现有山门3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1米的老子像。东院有殿3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3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庵 为祭祀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 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蜡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东院修竹间,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亭悬楹联曰:“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穿过庙祠就是他的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东厢名“益寿”。

⑤ 安徽省毫州市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

亳州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保护单位22家,占安徽全省的三分之一。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
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
曹操地下运兵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
曹操宗族墓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仿明清宫廷建筑,博物馆建于一九九四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华祖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

曹操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中心,魏武大道与芍花路交口处,西与亳州博物馆相邻,是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文化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园内建造了曹操纪念馆,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
白鹭洲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城东南18公里处。水面600亩。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 ,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管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

南京巷钱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律院: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而得名,位于谯城区交通路17号,是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衣律院传戒律宗,是中国四大律院之一,寺内供奉有佛祖舍利子。民国时期,白衣律院为全国僧侣举行大规模三坛大戒三次。
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三星级农家乐,始建于1997年,地处亳州市涡阳县城西郊7.5公里处,省道307线南侧1.5公里处,陈大镇境内。

新四军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距县城20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店集镇柘王宫遗址:位于涡阳县店集镇西。传为古时候侯爵的封地,建有三宫六院、72眼井。考古证实为北宋时期遗址,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店集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战国时期店集属楚地,传说楚怀王为镇守边疆,以防齐患,封宗室于此地,建宫立殿,即柘王殿,又称柘王宫,有“三宫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说。宫殿昔日的容颜随宦海沉浮被无情的岁月早已剥去,但遗址遗迹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众多古井,足以想象当时宫殿的雄伟和浩大。1959年春地质勘探队曾在此高地上建铁塔一座,高30余米,引来众多人观看,并猜测其用意,但一直没有准确答案。50多年来,这座雄伟的铁塔却成了遗址的导向标,也给古老的店集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930年在此高地南、运粮河北60米处,还残存一处砖瓦结构的天齐阁(俗称“天阁”),1940年店集小学师生扒天齐阁残屋建校时,扒出一把七星宝剑;1958年秋,人民公社组织起“卫星田专业队”,数百名劳力在高埠废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砖瓦、石磨和毁坏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产队社员程广林等4人在铁塔南边取土时挖出一青色古坛,坛内现大量金银器物。消息走漏后,被当时公社人员叫去训诫上缴,一直送到阜阳有关单位管理。据统计,挖出金钊3件,金泡、金器71件,银叉、碎银子计6240克。至于那72眼古井,年长的老人还能说出一部分井的大致位置,有的年轻时为了抗旱还下去掏挖过这部分古井。他们盼望挖到宝物,所以争着下去掏井,并不准外村人下去。他们说,井口虽小,但下面很深很大,人下去磨锨绰绰有余。他们挖出过古砖古瓦、古瓷花罐、人的头骨、动物的骨头等,他们也不知是不是宝物,都不知去向。
古老的运粮河依然有美丽的传说。据说,住在店集镇的楚宗室的女儿嫁给高公崔老家一户官宦之家。为了向女儿家运送东西方便,楚宗室官员便令百姓挖一条河通往崔老家,取名运粮河。此河历经2000多年,虽经局部改道,古河址断断续续仍在;它起于崔老家,穿过界洪河,流入干溪沟,长约5公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疏浚此河时,挖出了古沉船,一见风很快风化。离柘王殿遗址不远,现王寨村南运粮河边有一片洼地,原是大水湾,说是当年停靠船只的地方。至今清流不绝,绿波粼粼,一直哺育着两岸生灵。境内的干溪沟、罗沟、双庆沟等水系。给店集镇构成了丰富的水资源,经由西淝河流入淮河。
尉迟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町镇境内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

万佛塔: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郑店子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亳州市城市西北角郑店子 是涡河和洪河的交汇处,两河与西一环路一起围合的三角地带,号称“森林中的村落”。三角洲占地面积约50公顷,三角洲旅游区控制范围约210公顷(2.1平方公里)。
陈抟庙景区:希夷故里,为亳州谯城区城南宋汤河南岸陈家营村。为纪念陈抟,后人在其故居建庙敬祭,后故居和庙祠均毁。2007年,亳州市政府斥资重建。2010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薛阁塔:在亳州老城东南,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共七层,高34.15米,周圆23.36米。塔座由八块青石奠基。塔一二层为仿木结构,每角砌砖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

江宁会馆:位于亳州市古泉路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商方便,清嘉庆12年(1807年)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而成。--网络

⑥ 亳州有那些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教鼻内祖老子容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一代圣哲庄子,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实令人景仰,其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

⑦ “亳州”的来源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成汤为诸侯时即居于此。“亳”当时写作“薄”。《汉书·地理志》有注云:“亳同薄”。《史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商曾几度迁都,人们将汤所都之地统称为“亳”,包括南亳(今河南商丘以南,安徽亳州以北),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现在的亳州,系南亳故城域。周代,此地称“焦”。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在此置谯县,隶属砀郡。秦末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后,由于一时难以取北面的彭城,便占踞谯县。西汉,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析沛国之一部置谯郡,曹操以谯郡一带为基地,不断在军事和经济上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谯郡等地实行屯田,大力开展“军屯”、“民屯”,促进了谯郡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魏文帝皇初二年(22l),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临,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

隋唐时期,几次更名,或亳州,或谯郡。明初,亳州降州为县,隶属颍州。弘治九年(1496),亳县又升为州。清初,亳州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划为江苏、安徽两个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亳州改为亳县。民国37年(1948)8月成立亳州市,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行政公署。1986年3月撤亳县建亳州市,其隶属关系和辖区不变。1998年2月归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⑧ 安徽亳州有哪些历史文化

1、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

2、曹操地下运兵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

3、曹操宗族墓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

4、曹腾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魏武大道路西的曹氏家族墓群北侧,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葬。

5、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它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首领所居住的村寨或城堡,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华祖庵是后人祭祀东汉神医华佗的庙祠,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曹魏遗迹斗武营和先医庙、神农氏衣冠冢之间。

热点内容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