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历史
1. 资兴的革命先烈有哪些
清末民国时期,境内一大批仁人志士先后投身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常领导下的湘南起义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851年,湖广天地会首领洪大全(即焦亮,资兴蓼江市人)组织反清起义,并前往广西加入太平军,成为金田起义领导成员之一。
辛亥革命时期,香花乡人程子楷与黄兴、程潜、宁教仁、蔡锷一道组织了广州、武昌起义,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并先后出任湖南讨袁第一军军长、广东护国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护法湖南总司令督办、湖南省政府高等顾问等职,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元月,湘南起义爆发,资兴籍共产党员黄义藻、袁三汉、李奇中等率资兴农民配合朱德、陈毅部队转战湘南,开辟龙溪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达一年之久,随后又奔赴井冈山,组成了工农革命军资兴独立团。这一时期,还涌现了曾中生、曾希圣、曹里怀、谭政文等一批卓越的红军指挥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有一批热血青年在境内大力倡导清除封建陋习,兴办教育,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活动。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黄达人、唐富言、李蕃、黄庭径、袁树霖、李墨昌、白薇等。他们中间,有的留学日本,有的赴法勤工俭学,潜心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黄达人(白微之父)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并加入同盟。辛亥革命失败后归隐老家秀流,联合同窗在家乡办学、行医、开矿。唐富言,1920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先后到广州及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国兴办学校,并多次解囊资助其家乡旧县(今旧市乡)送圹村办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兴作为湘南起义县份之一和井冈山外围游击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资兴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湘南起义、坚持龙溪革命根据地和迎接资兴解放的斗争中,资兴就有668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另有2000余名革命群众遇害
2. 资兴有什么传说
资兴市地处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位于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湘、粤、赣、三省交汇处。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 资兴市中心辖1个街道、10个镇、15个乡、2个民族乡。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炎帝神农氏、汉朝名将李广等许多动人的传说,培养了王吉显等2个状元、8个进士、3个举人
3. 资兴有什么历史人物
资兴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为郴州代管县级市。资兴旅游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集山、水、湖、庙、岛、洞、庄、漂流、坝、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具观赏性,又有参与性。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析郴县地置汉宁县;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改汉宁县为阳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年),阳安县更名晋宁县;升平二年(359年),析晋宁县地置汝城县;大业三年(607年),晋宁县更名晋兴县;咸享三年(672年),晋兴县更名资兴县。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资兴县为资兴寨、属敦化县。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资兴恢复县制,改名泰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泰县并入郴县。
嘉定二年(1209年),析郴县之资兴、程水二乡置资兴县。绍定二年(1229年)资兴县改名兴宁县,徙县治于管子濠。民国3年1月,因兴宁县与广东兴宁县重名,故复名资兴县;因境内资兴水得名。民国26年12月,置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资兴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改第八区为第三行政督察区,资兴县从属。1959年3月,资兴并入郴县;1961年恢复县制,并析资兴县地置东江市。1984年12月,资兴县改为资兴市。
至于历史人物,没有介绍
4. 资兴市立中学的历史沿革
1988年,学校始建,校园规划面积103.98亩,育才楼、第一栋教师宿舍楼建成,开办了2个初中班。
1991年,育秀楼、第二栋教师宿舍楼、第一栋男生公寓、礼堂、科教馆等相继建成,招收了2个普高班,到1994年,发展到高中4个班、初中5个班的规模。
1994年初,被确定为资兴市重点高中,高一首次录取了138名保送生。
1994年5月,郴州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资兴市立中学举行。运动会以一流的组织管理、一流的场馆建设、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比赛成绩(团体总分第一、金牌第一),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95年5月24日,顺利通过考核评估,被评为“郴州市重点中学”。
1995年9月,被评为“郴州市一级完全中学”,并被指定为郴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学校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受到郴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评为“郴州市办学先进单位”。
1996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点。之后,年年获得此项荣誉。
1997年,高考一鸣惊人,九科成绩平均分名列郴州市第一,资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第一次突破百人大关,达117人,创造历史新高。9月,资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对市立中学进行了表彰。
1998年10月,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先进单位”,以后,年年获得此项荣誉。
1998年12月18日,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省级重点中学。
1999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1999年3月,被评为“郴州市普通中小学分类定级先进单位”。
1999年12月28日,学校举行隆重的省重点中学揭牌仪式, 600余位领导、佳宾出席了揭牌仪式。
2000年2月,被评为“郴州市文明单位”。
2000年1月,学校工会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工会”。此后,年年保持了这一荣誉。
2001年9月,按照资兴市委、市政府决定精神,初中部从市立中学整体剥离出去,市立中学由一所完全中学变为一所纯普通高中学校,这样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发展高中教育。
2001年10月,湖南省中学校报(刊)联谊会第四届年会在市立中学召开,来自全省近百所兄弟学校的校报(刊)负责人,齐聚一堂,研讨新时期校报(刊)发展大计。
2002年,学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征地24亩,校园面积扩大到127.98亩,此后两年内,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起了学生食堂、女生公寓和教学楼,新增校舍面积2022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50384平方米。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秋季,高一招生首次突破千人大关,高中部教学班达41个,学生总人数达2745人。
2002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9月,由市立中学主办的民办学校——东江实验中学挂牌成立,当年招收初一到初三共5个班,学生近300人。由于政策变化, 2003年,东江实验中学的校牌移交给鲤鱼江镇中。
2002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3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此后每年都荣获了这一荣誉。
2003年11月,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组来校进行了评估考核,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在2004年省重点中学专项督查中受到好评。2004年9月,学校正式晋升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9月10日,学校举行了简朴热烈的省示范性高中换牌仪式,资兴市主要领导到场祝贺。
2002年至2004年,黄渊凌、周鹏、刘佳、李雄先后考取清华、北大,创造了连续四年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佳迹。
2004年,李浩、华书春以优异成绩考取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开创了资兴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先河。
2004年8月,《市立中学校报》荣获德育报社首届全国校报刊评选一等奖,学校成为全国校报校刊联谊会理事单位。
2004年8月,与湖北黄冈中学达成协议,在高一年级开办了6个远程教育提高班,开创了校际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2004年11月,与香港李惠利中学结成网上姊妹学校。
2005年3月,被评为“郴州市优秀省示范性学校”。
2005年5月,与湖南长郡中学签订协议,共同举办湖南长郡中学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5. 资兴市上古塘简介上古塘的历史
资兴市境,先秦时期属苍梧郡。秦朝,属苍梧郡,郡治所位于郴。西汉,先后隶属于长沙国、桂阳郡、荆州刺史部。东汉,永和元年(136)建县,称汉宁,县治设凤凰山前(属旧市乡,已被东江湖水库淹没)。三国时期,为东吴管辖。晋代,太康元年(280)属荆州;永熙年间属江州;永嘉年间属湘州。南北朝时期,为郴县。齐建元二年(480)属湘州;梁武帝天监年间属衡州;陈天嘉年间属东衡州。隋朝,开皇九年(589)改为晋兴,属潭州;大业十二年(616)改为郴县,属郴州;大业十三年(617)属潭州。唐代,贞观元年(627)属江南西道;咸亨二年(671)改为资兴,仍属江南西道。五代时期,初属南楚;后汉乾祐初年,改为泰县,属南汉。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改县名为兴宁,治所设管子豪(今兴宁镇)。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属湖广行省。明代,初属湖南布政司上湖南道;洪武十三年(1380)属湖南巡抚偏沅巡抚管辖。清朝,初属吴三桂割据政权管辖;康熙十七年(1678)属湖南巡抚管辖。民国三年(1914),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复称资兴县。
6. 资兴的建制沿革
资兴市境,先秦时期属苍梧郡。
秦朝,属苍梧郡,郡治所位于郴。
西汉,先后隶属于长沙国、桂阳郡、荆州刺史部。东汉,永和元年(136)建县,称汉宁,县治设凤凰山前(属旧市乡,已被东江湖水库淹没)。
三国时期,为东吴管辖。
晋代,太康元年(280)属荆州;永熙年间属江州;永嘉年间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为郴县。齐建元二年(480)属湘州;梁武帝天监年间属衡州;陈天嘉年间属东衡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改为晋兴,属潭州;大业十二年(616)改为郴县,属郴州;大业十三年(617)属潭州。
唐代,贞观元年(627)属江南西道;咸亨二年(671)改为资兴,仍属江南西道。
五代时期,初属南楚;后汉乾祐初年,改为泰县,属南汉。
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改县名为兴宁,治所设管子豪(今兴宁镇)。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属湖广行省。
明代,初属湖南布政司上湖南道;洪武十三年(1380)属湖南巡抚偏沅巡抚管辖。
清朝,初属吴三桂割据政权管辖;康熙十七年(1678)属湖南巡抚管辖。
民国三年(1914),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复称资兴县。
1949年10月20日,资兴解放;1959年,郴、资合并称郴县;1959年冬划出鲤鱼江、蓼市及高码等地成立东江市(为郴县所辖);1961年资兴县恢复建制;1962年东江市并入资兴县,鲤鱼江等地仍为资兴,高码复归郴县;1984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资兴撤县建市,将郴县的高码乡划归资兴市管辖。
7. 资兴市简况
资兴
2017年,资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5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7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7.4:61.7:30.9。[2]
资兴市名优特产主要有杨梅、东江鱼、狗脑贡茶等;风景名胜主要有东江湖、寿佛寺、回龙山等。
资兴市下辖2乡9镇2街道;户籍总人口37.85万人,常住人口34.97万人(2017年)。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3]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资兴市名列其中
8. 资兴的介绍
资兴市为郴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因唐代旧县治位于资兴江畔(今东江湖)而得名,是郴商的发源地之一。资兴市地处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在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为湘、粤、赣、三省交汇处。东邻桂东县、株洲市炎陵县,南接汝城县、宜章县,西连苏仙区,北抵永兴、安仁县。总面积2746.79平方公里。12013年,资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比2012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5亿元。2资兴市名优特产主要有杨梅、东江鱼、狗脑贡茶等;风景名胜主要有东江湖、寿佛寺、回龙山等。至2013年,资兴市下辖2个街道、10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共有266个行政村、45个社区;总人口为37.73万人,常住人口为34.31万人。22015年,资兴市乡镇区划调整后,下辖2乡9镇2街道。
9. 湖南资兴市
资兴市为郴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因唐代旧县治位于资兴江畔(今东江湖)而得名,是郴商的发源地之一。
资兴市地处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在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为湘、粤、赣、三省交汇处。东邻桂东县、株洲市炎陵县,南接汝城县、宜章县,西连苏仙区,北抵永兴、安仁县。总面积2746.79平方公里。
10. 资兴兴宁烈士塔中有什么背景历史
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资兴市兴宁镇新联村。原布田村位于今资兴市白廊乡境内,曾是井冈山外围游击区的前哨阵地,是资兴农会的活动中心,是红四军攻打郴州之后修整了七天的地方,留下了朱德、陈毅、萧克等老一辈开国将领的战斗足迹。朱德率部队返回井冈山后,这里惨遭国民党武装血腥镇压,全村1000多间民房被烧,10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1986年国家重点工程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布田村属淹没区,村民搬迁至兴宁镇新联村。烈士后代和村民怀着对革命同志的深厚感情,在资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起此陈列馆,旨在传承历史,资政育人。
一起血淋淋的屠村惨案、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一个个振聋发聩的烈士英名,让布田村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堡垒、英雄村庄。
日前,记者来到资兴市兴宁镇新联村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翻开这篇壮阔的红色画卷,重温悲壮历史。
走进陈列馆,巨幅的《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油画作品进入眼帘。油画重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召开的“八一”纪念会的场景。1928年8月1日,朱德、陈毅在布田村召开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画面栩栩如生描绘了参会军民,天空中红旗飞舞,人们眼里满是坚定,朱德、陈毅在画面左侧振臂高呼。
“据老辈说,南昌起义周年纪念大会有3000多名军民参加,在当时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足见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烈士后代、新联村村主任黎南桂是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筹建发起人,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故事。
1928年7月24日,朱德、陈毅率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从井冈山经桂东、资兴攻打郴州。资兴独立团闻讯后,前往担负后卫,并攻占县城。25日,朱德、陈毅军作战失利,资兴独立团团长黄义藻、党代表袁三汉立即组织资兴独立团和革命群众一面帮助主力红军撤退,一面四处寻找部队失散人员。
最终红军大队选择撤至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布田村休整,布田共产党人、农会会员、赤卫队员及村民热情接待,为红军担负警戒、筹措粮款、看护伤病员等任务,红军大队在布田的七天里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和补给。同年8月1日,朱德在布田村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一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说:“此次资兴独立团及布田村人民为我军救护伤员、筹备粮草、搞好休整日夜辛劳,我党我军将牢记不忘。”8月2日,朱德、陈毅率红军离开布田返回井冈山。
由于布田人民积极帮助红军休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布田村民恨之入骨、欲灭之而后快。9月17日(农历八月初四),国民党第八军第二师王兆英团与资兴清乡队、挨户团2000多人夜袭布田,当场杀害革命者和无辜群众上百人,史称“布田八四惨案”。那一夜,熊熊大火的噼啪声、人们逃亡的哭喊声、匪军追杀的枪声交织在一起,星月之间布田村沦为废墟。死里逃生的人再也不敢回去,数年后村庄仍无一户炊烟。
“门前、路边、井口、田间……到处都横躺着布田人的尸体。这些是我大爷爷1966年才对我们回忆起的情形,他老人家始终心有余悸。”黎南桂说,也是从那年他便开始收集相关线索。但由于物是人非,亲历者谈之色变,整理难度大。2004年,黎南桂和同村好友才将历史脉络和诸多细节梳理清晰。2007年陈列物品在新联村祠堂开始对外展览,展品180余件;2010年经村支两委申请,资兴市委、市政府通过了建设纪念馆资金的申报,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正式成立。
如今的布田革命历史陈列馆,是郴州市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宣讲基地、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兴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资兴市委党校教学基地、资兴市红色档案陈列馆,也是资兴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兴市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开馆十年来,17000余人在这里接受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