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二历史大题

高二历史大题

发布时间: 2021-08-04 12:14:15

⑴ 高中生做历史试卷时,答题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其实历史的主观题并没有那么难,根据近高考题的分析,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⑵ 高中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 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 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 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 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 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 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
四、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 (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习(坚持)好的,摒弃错误的。 (4)“建议”类:A)在阅读材料后,先找出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B)解答这类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广度,当从某一角度找不到合理建议时就要另换一角度
5、五分条。要分条写出答案。既不要写1——2条,也不要写的条数太多如10多条。基本上定在2分1条。 6、六是扣题作答案。最后要扣题并清楚、工整的写出分析说明题的正确答案。 6 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⑶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

分点来答。
一,XXXXX变革它总体上历史地位,它的性质(如封建主的变革,奴隶主的变革,资本主义。。。)
二,XXXX变革在经济上的作用,如解放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经济,再或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三,XXXX变革在政治上的作用,如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民主政治成长,提高了行政效率,或者缓和阶级矛盾,又或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四,XXXX变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如带动了民主思潮的形成,解放了思想。
五,XXXX变革在生活习俗上的影响,如改变了民族风俗。
答题时注意题目是如何问的,是影响还是作用(作用的话就不答负面影响了)
学科的要点,我随便说说我的心得吧。高中我选的是史地组合,地理学习主要靠理解,多看些图,弄懂书上的理论,就没啥了。语文考试需要积累,这需要平时下功夫。它也要很强的应试能力,对于现代文阅读,一定要学会如何答题,这个技巧过多且需举例,就不说了,建议你去咨询语文老师。英语数学,我想我是没啥发言权力了。。。
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⑷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

“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

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

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

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⑸ 高中历史答题历史大题如何作答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一)审题方法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 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 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3,因果选择题
___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
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___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4,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推理选择题
___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6,排序选择题
___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做此类题型时可用排除法!!___
7,比较选择题
___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___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
___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___ ___ 解题方法: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解答
读——是解答的前提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关键
___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___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回到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比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这里的关联
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
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
答——是解答的落点
1.注意答好第一问 .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答案补充 三,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答案补充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 .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要找出这些要素,将答题范围明确界定出来.
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

⑹ 高中·历史,答题格式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⑺ 高二历史答题技巧结合题目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


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
涵外延。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
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

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
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
行论证和分析。

1.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一)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
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
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
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二)解题技法:

1
)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
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比较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
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
)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
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
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2.
组合选择题解题技法

(一)题型特点:

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
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查角度有两种,
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
知识进行归类组合,
此类题的跨度不大,
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
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
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
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二)解题技法: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
强,
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
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

定一个正确的选项,
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
然后一一筛选,
最后得出正确答
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
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
合,得出正确答案。

3.
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解题技法

(一)题型特点:

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
其特点是时间跨度大,
如一个朝代中的不同时间或多个朝
代的先后;
内容涉及面较宽,
可以是一个朝代中发生的大事,
也可以是多个朝代发生的大事,
还可以是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发生的大事。

(二)
解题思路:

①常规办法是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

②首尾结合法。
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先从头或从尾判断,
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
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
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
大大提高命中率。

③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确定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能否准确、
牢固掌握时间

热点内容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