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三明历史文化

三明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04 12:50:26

1. 沙县的历史文化长廊

沙县,古名沙阳,简称虬。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位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介于北纬26°06′-26°41′,东经 117°32′-118°06′之间,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中原华北,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著名客家历史文化之乡。自西晋始,五胡乱华,永嘉之难,中原黄河流域河洛地区华夏汉民族不断南迁,多次大规模南下入闽。东晋(379)延平县南乡沙源地(即今沙县城东古县村)始设沙戍,东晋义熙年间(405)沙戍升格为沙村县,隋(581-618)改沙村县为沙县,不久废置,唐武德四年(621)改名沙县,永徽六年(655)之前时设时废。历属建州、剑州、南剑州、南剑路、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金沙县"之称。

2. 三明的历史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历史

上古属百越地,夏商时期属于扬州地,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设立将乐县、绥安县(绥安县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为绥城县,至唐贞观三年(629年)最终废置后未再恢复建制),隶属建安郡。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是为沙县设县之始;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称沙县,先后隶属建安郡、建州。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将沙县西部原黄连峒地带之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后于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宁化县,隶属临汀郡;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在原尤溪山峒地带设置尤溪县,隶属福州。

五代十国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将原绥城县地之永安场、归化场分别升格为建宁县、归化县(后归化县于宋元祐元年即1О86年改名泰宁县),隶属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⑨8.年),析宁化县地设置清流县,隶属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隶属延平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4县地设置归化县,隶属汀州府,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改名为明溪县;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设置大田县,隶属延平府。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大田、永安地置宁洋县,隶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九府二州,先后增设龙岩州、永春州和台.湾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田县改隶永春州(直隶州)。翌年,宁洋改隶龙岩州。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1912年),改府为路,并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路为道,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尤溪县、建宁县、永安县统属建安道;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宁洋县统属汀漳道;大田县属厦门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实行新的省、县制,各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闽变”发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辖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尤溪县、永安县、泰宁县、建宁县属延建省;清流县、明溪县(原归化县)、宁化县、宁洋县属龙汀省;大田县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闽变”失败,四省撤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实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尤溪属第三区(称南平专署);大田属第四区(称仙游专署);永安、宁洋、清流、明溪、宁化属第八区(称长汀专署);将乐、泰宁、建宁属第九区(称邵武专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又将全省原划分的10个行政督察区缩并为7个行政区。尤溪县、永安县、将乐县、沙县属第二行政区;大田县、宁洋县属第六行政区;宁化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属第七行政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省政.府内迁永安。6.月,省保安处、县政人员训练所、三青团等一些国.民.党党、政、军机.构相继迁到三元、梅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为便于管理,福建省政.府决定以三元镇为中心,划出人口万余人的各乡,成.立三元特种区,辖三元城关、列东、列西等地,仍视为沙县境内的一部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于三元特种区辖境小,财政入不敷出,遂将原沙县、永安、明溪3县属地各划出部分并入三元特种区,成.立三元县。全县土地面积为1031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人,隶属第二行政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全省行政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尤溪县仍属第二区(南平专署);宁化县属第七区(长汀专署);永安县、宁洋县、大田县、清流县、明溪县、三元县改属第九区(永安专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又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安专署改称第六区,三明境域各县隶属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后解.放,分属龙岩、永安、南平专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县设立专(市)级建制的省督察机.关即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4月,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三元县、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宁洋县、德化县(同年10月27日划归晋江专区)。

1956年6.月,永安专署撤销。7月间,三元、明溪2县合并成.立三明县,隶属南平专署。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宁洋县(1956年7月9日国.务.院第34次会.议决定撤销)隶属龙岩专区,大田县隶属晋江专区。

1958年4月,三明辟为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省委、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

1959年2月,经中.央批准,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机.构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省辖)。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名为三明市人.民委.员会(为省辖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复三明县建制,辖区为原明溪县行政区域。同月,清流、宁化、永安三县从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辖区扩大为四县。

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降为地辖市,专署下辖三明市、三明县、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同月从晋江专区划入),共计一市五县。

1964年4月,三明县恢复为原明溪县名。

1967年2~3月,三明军分区奉命介入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成.立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三明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同年7月,福州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三明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行使原地委、专署的全部职能。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三明专区辖区扩大为一市十县。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并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

3. 三明人文地理历史的变化

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 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
(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
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
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
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i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
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
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
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
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
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
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
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
1959年2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成立省辖三明市。
1961年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同划归三明市。
1963年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
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
1970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
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
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

4. 福建省都有些什么风景名胜啊

武夷山

武夷山游览胜地,一般是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公里的小武夷山,它方圆百余里,自成一处胜地,向称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两岸的36作山峰。碧山丹水,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

游武夷山即可乘竹筏沿九曲溪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二者也可在溪流中相互结合。在登山探胜中也可去天心岩一带探奇。放筏九曲,是游武夷山最独特之处,它起于星村,止于崇阳溪入口处的武夷宫,全长7。5公里。

▲一曲

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达豁然,附近有大王山、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大王峰雄据溪北,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山峰顶大腰小,四周悬崖如削,唯有从峰南的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之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

▲二曲

是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峰隔溪相对。玉女峰南边有武夷胜景“一线天”,他在灵岩伏义洞深处。

▲三曲

南岸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架于千仞绝壁上,至今仍未知是如何架上的。

▲四曲

胜景是隔溪对峙的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大藏峰,西为西钓台。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绝。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

▲五曲

是九曲中最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郁葱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朱熹讲学之处。玉华峰和隐屏峰对峙而立,风姿独秀。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入茶洞、攀登接笋峰的门户,在峰顶可看到日天游峰瀑布。在五曲和六曲间有“云窝”,每当黄昏,云雾漂泊。 ▲六曲

是九曲中最短的一段,但景色又为最胜,被称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游,故名。在峰顶,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地方。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急的“松鼠涧”。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桃源洞。

▲七曲

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

▲八曲

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林立,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九曲

尽头是星村,放眼平望,豁然开朗。

游武夷山除去九曲溪之外,还可去山北的天心岩景区一游。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山北的著名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鹰嘴岩等都在其周围。天心岩景区景色绚丽,其中尤以流香涧为最佳。涧间丹崖壁立,青藤垂幔,花木幽香。水帘洞位于天心岩北边。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处岩洞,洞内宽敞明亮,可容千人,有“山中最胜”之称。天心岩是武夷山茶主产区,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就产于此,有武夷山无不到此一游。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面积1.78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 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湄洲岛

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岛上妈祖闻名海内外。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她自幼出聪明,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二十八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为了纪念她,当年人们就在湄洲峰“**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目前,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新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还分布到东南亚和日本、朝鲜、印度、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世界17个国家,必乎是有华人处就有妈祖信仰。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还有以之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还有以之为地名的,如天津的天妃闸、福建的马(妈)祖岛、台湾澎湖马公(妈宫)、澳门原名妈阁等。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湄洲祖庙庙后岩石上,有“**古迹”、“观澜”等石刻。站在石上,顾盼茫茫大海,白鸥掠波,舟揖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相接。庙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声,由远而近,初似管弦细响,继如钟鼓齐鸣,再若龙吟虎啸,终则象巨雷震天,骤雨泻地。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因而驰名。

湄洲岛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后,香港力宝集团负责用20年时间投资19亿美元对该岛进行成片开发,力争把该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一流的朝圣度假圣地。

2007年4月,湄洲岛国际大酒店,于第八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工建设,其为省级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额为8000多万元。预计将在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该酒店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湄洲岛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为游客特别是台湾妈祖信众谒祖进香提供优美、温馨的居住环境。

2008年以来,湄洲岛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海景人酒店已完成9幢别墅楼建设并解决容积率问题,完成主楼方案报批;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已完成文甲码头施工,以及宫下码头的基床抛石和沉箱、护底垫、联系梁的预制,建成后可靠泊3000吨级客轮,满足对台直航的需要;恒温海水游泳涫已完成主体钢结构安装,正在进行屋顶网架安装;跨海通道即将完成国家交通部立项;湄洲岛国际生态论坛会址已划定项日蓝线图,签订投资额为3亿多元的办议;湄洲岛国际海岛生态植物示范园已实施首期绿化1一程约100亩,完成投资380万元;红树林重建工程将利用国债资金扩建400亩,已于08年完成种植任务:同时识极开展创建国家AAAA**旅游区工作,重点实施北部区耶境综合整冶、旅游厕所改造、公共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度假区形象和竞争力,努力在海西先行中显示作为。

清源山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半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何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众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时,在老君岩题留:"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像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岩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冠豸山

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1公里。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

青云山

国家级AAAAA重点景区

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还有著名的温泉之乡等。目前开发了众多新的旅游项目,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云天石廊在青云峰近山顶处,又称“登天廊”,因软硬岩层受风化的差异,形成一层层长条形通道。石廊共4层,累计长度约300多米,人行其中,惊而不险。

藤山周围几个山头,坡度平坦,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号称“万亩草场”,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藤山顶部有一口古火山爆发形成的天池,呈弯椭圆形,周长约400米,面积12亩左右,丰水时平均水深1.5米。池内碧波荡漾,池旁绿草如茵,周围还有不少火山喷出物如火山弹等。在乌后村附近的乌后天池面积约6亩,也是古火山口积水成池。

火烟瀑布即青龙瀑布,落差80多米,水流跌落的悬崖岩壁经淘蚀呈半圆凹槽,上小下大,如倒漏斗形。瀑布分三迭,上部水流顺峭壁滑落;中间部分越过悬崖飞泻而下,形成水帘,水珠四散,水雾弥漫;下部有一岩坎,瀑流打在上面,再沿崖壁分流滑落,最后汇入底部的青龙潭。此外,还有凤尾瀑布、珠帘瀑布、石龙瀑布和新月瀑布等,其中的石龙瀑布,水流从半山坡近乎直立的崖壁上跌落,总落差达150米左右。除青龙潭外,景区内还有龙潭、鲤鱼潭、长生潭和济生潭等。

红军洞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天然岩洞,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场所之一。洞呈半圆形,高约25米,宽24.5米,洞口有碎石砌成的围墙。洞深约30米,洞内由碎石砌成4层平台。

青云山--石廊峡谷景区:主要景观有凌空绝壁、风化石廊,号称“云天石廊”。远可观,近可行,长廊1000多米。还有飞瀑三潭、妙笔生花、镇山大钟、天门洞、灵芝岩、状元靴、金鸡相斗、音乐广场、仙君殿等景观,主峰雄伟壮阔,有雾都云海之称。

青云山--白马峡谷景区: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瀑布水大雾浓。如龙龟潭瀑布、王子瀑布、下洋瀑布等。而白马瀑布高130多米,水量是青龙瀑布的10倍,白马湖面积达2000平方米,澄明如镜、清澈见底;乌龙峡、无名峡、双溪峡、王子峡、回音峡、白马峡、天门峡、平谷峡等八大峡谷各具特色;石林岩像逼真,如梦笔生花、大刀峰、鲤鱼岩、王子峰、八戒岩、白马峰、巨螺石、五马峰、龟岩、龙龟山、石臂、仙桃石、王子浴等维妙维肖。猴子成群结对,刺桫椤连点成片,是其又一特色。

青云山--九天峡谷景区:水帘九叠,落差588米,壮观无比。景观独具特色,如相思岩、绵羊峰、神女峰、观音石、金猴抱桃、长城岩、三重门、悬棺、御印、御床、御帽、狮王峰、松鼠石、猿石、兔岩、维妙维肖,彩虹瀑、水帘宫、洞中潭极具特色。

青云山--桫椤峡谷景区:又名万藤谷,谷口悬崖突出,古松横生,一条溪流贯穿而出,水打怪石,千年成潭。狮王峰、虎王山、大象山、二片瓦、地王洞、情侣洞、飞龙树、鲤鱼上天、蛇松、神鹰、仙渠、观音瀑布、天台瀑布、天坛瀑布构成景点特色。

青云山-高盖山-名山室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的“名山室”,是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殿名山室,悬崖覆盖,可容纳数百人,有东西两室,善男信女分东西入梦叩神。灵龟洞,有一长10米,高2米摩崖石窟图,是我国仅存“白莲菜”造像遗迹。“白莲菜”南宋盛行江南,“连社七祖”为宗门之祖,教义大多不抵荤酒,不杀物命,近于为善。有说是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经过。包括游观农务、牧女献糜、世尊诞生、太子纳妃、六年苦行、世尊成道、禅河大悟、习炼降魔、二商粥食、希会宝地、佛现金刚等组画。其中七佛图更是雕得栩栩如生。一幅生动的佛教史卷。祖师洞建有宋代飞檐翘角古建筑,明末贤人余潜士在傍书斋撰对联“草草花花世界,山山水水人情”耐人寻味。西侧凤立峰下玄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石象男士观音极为珍贵。有诗句曰“登高观世成真梦,山静闻声悟妙心”以及“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等反映湿婆神崇拜的摩崖石刻等。

白水洋

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 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交通:到达福建的省会福州,到福州车站有很多从福州到屏南的长途汽车.

行程:五个半小时.自己驾车四小时.

2007年新增交通:宁德到屏南的二级公路开通,坐飞机到长乐机场也有很多直接送宁德的班车,再从宁德到屏南很快的.

关于屏南的宾馆:屏南的宾馆在这两年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多是民宅改造的也有不是的,比如比较有名比较好的就是八一宾馆和天外天了,比较新服务设施比较正规比较全.

洞宫山风景区

洞宫山位于东经119`08“北纬27`07”,政和,周宁,屏南,建瓯四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770-1598米之间,最高峰香炉峰,年平均气温为14`C 洞宫山区物产丰富,盛产茶叶,香菇,魔芋,马铃薯,生姜,锥栗,天井洋的大雪梨曾进京参展,载誉而归。洞宫山的紫荆树不但因其娇羞怕痒招人喜爱,更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达四个月而受世人青睐,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作的进展,尤其香菇周年栽培,已引进台资开发,成为闽北食品保鲜出口基地。

洞宫山风光绮丽,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且与周宁九龙际瀑布及屏南鸳鸯溪毗连,素有20山洞,26深潭,49个景点之称,是个未经雕琢,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风景区。主要景点有虹溪岩圈,麒麟岩,观音望南海,九层瀑布,苍龙饮水及近年建成的舞中桥,人工湖等。洞宫山下的大溪村近年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的东方缘龙及难源组鱼化石,是研究福建地质的宝贵财富;坂头村的《六音字典》。杨源村的“四平戏”又是考证福建古文化的重要证据。历代的名人墨客如朱熹,李纲,赵迪等都曾在洞宫山留下足迹和墨宝,从而为洞宫山增添了异彩。革命战争时期,洞宫山一带又是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斗的地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因此又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太姥山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景色独特,蔚为奇观。主峰海拔917.3米。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著称于世。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雁荡、武夷地处通衢,声名远扬,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鲜。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整个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独立景点。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今国兴寺的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

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5. 三明悠久的历史文化 急求……急求阿

现在的三明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 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 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i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1959年2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成立省辖三明市。1961年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同划归三明市。1963年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1970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1]

热点内容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