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地图演变
⑴ 世界地图的世界地图史
世界地图(1:33000000)是中国地图不同比例尺世界挂图系列之一,是广大读者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世界地图是指描绘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图,一般画有地形、经纬线等,并标注有地名等数据,使用者可以利用经纬线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各个地方的具体位置,从而了解世界的全貌。有多种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
世界地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不同比例尺世界挂图系列之一,是广大读者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主要内容表示了世界各大洲、大洋的总体分布;采用分国设色方法表示各国家和地区的精确地理位置;表示了其国名、首都、水系、居民点、境界、交通等基本内容。北极地方,北极全图。南极地方,表示了南极洲地理概况及相关国家在南极设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等。
钱伯斯历史地图、剑桥历史地图等等,如果需要的话,搜索“绝尘穿云行”,来我的博客相册浏览吧
⑶ 世界地图演变上有第一罗马帝国、第二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这是什么情况
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尊号,罗马共和国解体,罗马帝国诞生,史称第一罗马,首都:罗马城。
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重新统一罗马,后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称为第二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的俄罗斯大公国亦宣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后俄罗斯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改称沙皇俄国,成为第三罗马,首都:莫斯科(后迁都圣彼得堡)。
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和罗马帝国并无关联,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被后世称作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德国。
⑷ 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地图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最古老地图是巴比伦地图,出现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也就是现在中东的伊拉克境内。考古学家在当地挖掘一个古老城市的废墟时,发现了这一张地图。
这张地图,与其说是一"张",其实应该说一"块",因为它是刻画在陶片上的,大概是制作於四、五千年前。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人是先在湿软的泥块上刻画上图像,再将它放在太阳下烤晒,硬化之後就成为陶片图。
这一张陶片图上面,刻划的是巴比伦附近的一个城市,上面刻画着山脉、河谷、及聚落。考古学者也发现了不同比例尺的泥块图,上面分别记载了街道、土地产权、城镇位置,乃至於涵盖整个巴比伦地区和天堂。
相对於现代的制图及测量水准而言,这些陶片图是非常简略的,但是它们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有集居的城市,也有了土地产权的观念,所以才需要记录土地产权的相关讯息。另外,科学家也发现这些地图,是以十二进位的方式来记录数字,跟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十进位系统不同。
(4)世界历史地图演变扩展阅读
国际上通行的世界地图有两种,一种是以大西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大西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另一种是以太平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太平洋分割在图幅两边。这两种版本的世界地图之所以成为世界通行版本,就在于它们遵循了编制世界地图的两个重要原则,即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的原则和采用整15°经纬线划分图面的原则。
⑸ 哪有世界历史 帝国版图演变下载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绝对经典的书。
⑹ 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
二战的影响: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二战后到1991年的世界政治格局)
(2)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注明:“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⑺ 世界地图集的历史溯源
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为创始人。他在公元2世纪出版的8卷《地理学指南》巨著中,第一次附了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地区地图。这些地图于15世纪刊印在阿拉伯文献内而留传下来。托勒密还首创圆锥投影及经纬网格,绘出“当时知晓的世界”地图。16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毕生编绘和设计世界和各国地图,后由他的儿子完成出版了多卷世界地图集。墨卡托创绘的圆柱投影绘制世界全图,十分便于在航海中定向导航,一直沿用至今。古代世界地图集内容比较简单,以普通地理图为主。现今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象,包括普通地图集和专题地图集,其开本大小、内容详简、使用对象、装帧形式已多种多样,这些地图集还注意了时效性和实用性。著名的《泰晤士世界地图集》,首版以散页形式于1920~1922年出版,此后陆续再版,现在每2年重新改版一次,选录最新的全球地学,环境科学研究成果,附地名索引20多万条。中国亦开始出版分卷大型世界地图集。1986年出版的第一卷非洲地图集,在内容设计和制印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⑻ 历史地图的世界历史地图
各国编绘复历史地图的起点和发展不制同,至今已有很大进展。
① 普通历史地图。有英国的 《缪尔历史地图集》(1956)和《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1978)、法国的《拉露斯世界历史地图集》(1978)、苏联的《苏联历史教学地图集》(第1册,1948;第2册,1949;第3册,1950)、美国的《世界历史地图集》(1976)、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世界历史地图集》(第1册,1976;第2册,1978)、意大利的《世界历史地图集》(1981),以及《非洲历史地图集》(1985)、《南亚历史地图集》(1978)、《日本历史地图》(1982)、《伊朗历史地图集》(1971)和《加拿大历史地图集》(第1卷,1987)等。其中以英国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影响较大,已译有10多种文本,中文本于1982年出版(见图)。它是一部自古至今的大型世界历史地图集,有论文、图片、表格与地图配合,论文不仅是对图幅的说明,也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图集的详度不够,中国部分有不少需修订完善之处。
② 专门历史地图。有《世界考古地图集》(1975)、《苏共党史地图集》(1976)、《第一次世界大战地图集》(1970)等。
⑼ 世界历史地图pdf
附件已上传,电脑上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