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幼儿学地理

幼儿学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8-04 16:43:00

1. 幼儿园地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国家的地理位置。 2、知道我们人类有黑、白、黄三大肤色种类,树立正确地种族观。 3、树立幼儿平等的种族观,建立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我们的家园》 图片:黄、白、黑人种图 学具:地球仪8个 蛋糕盘 构线笔 蜡笔 黑毛线 黄毛线 胶水 剪刀 教学流程: 1、你们见过外国朋友吗?他长什么样子呢?长的与我们哪里不一样? 2、我也带来了三个朋友,两个外国朋友,一个中国朋友。知道他们是谁吗?中国的刘翔(跨栏运动员);英国的贝克汉姆(足球运动员);美国的大威廉姆斯(网球运动员)。你说说他长什么样? 3、小结: 黄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黑种人:黑眼睛、黑头发、黑皮肤。 白种人: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 还有其它种类的是少数人。 4、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看课件《我们的家园》。 (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成;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个运动员。 (2)人们生活在哪里? (3)认识中国地图,知道中国的地形与地理位置。 5、 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游戏:找家。分成8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根据老师指令找位置。 7、我们共有一个家,怎么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人呢? 8、教师出示图片,讲述人种来源的故事。 9、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共有一个家,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团结和睦;我们的民族要自强不息,国家才能兴旺,家庭才能幸福) 10、幼儿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1 1、操作活动:先让幼儿谈谈与外国朋友的感想,再根据幼儿差异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 (1)绘画: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根据自己喜欢的外国朋友想象作画。 (2)装饰:我的外国朋友 根据教具图片来装饰外国朋友的脸部特征。用蛋糕盘当脸、用黑、黄毛线做头发、蜡笔涂肤色。 (3)手工:我和外国朋友手拉手 第一步:一张白纸一折四。第二步:画连体人,先画上圆圆的头然后画两只手画到纸边,不画手指,以防剪断,最后画脚。第三步:按把连体人剪下。第四步:用构线比、蜡笔装饰我与外国朋友。 12、作品展示。

2. 幼师为什么要学地理

幼师地理教育现状
(1)教材
地理是幼师文化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基本沿用了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没有形成幼师特色的教材和体系。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而总学时只有32学时,这样就造成了老师讲的快,学生记不住;教学没有针对性,重难点不突出;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不适应幼师的需要,无法实现学科教育和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机衔接。
(2)学生
幼师学生多为初中毕业,但经过了一系列的筛选生源质量已大不如前。选择来幼师的学生虽说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基础非常薄弱。再加上幼师生以女生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差,兴趣点低。我所教的每个年纪和班级都做过同样的问卷调查:你们知道幼师为什么要开科学基础课吗?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不理解为什么到了专业学校还要开这样的基础课,也表示在初中就学得不好,觉得不实用,没有兴趣也找不到好方法学好这门课,到考试就只能硬背。
(3)教师
现在幼师的科学基础课的老师几乎都是师范大学的专科毕业,但他们所受的教育主要针对初、高中的专科教学,没有任何的幼儿科学教育的经验。所以难免会教学方法单一,偏重理论,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与幼儿科学教育相衔接。
目前幼师的科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这其中包括了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而其直接影响就是幼师毕业生艺体方面强,但科学、文化方面的素养达不到幼儿教师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改变思路,重新整理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更新教育方法。

3. 适合幼儿的地理知识

幼儿网络全书、天文地理的书籍、宇宙星空的视频等,三岁左右的孩子,应该建立起对天文地理的认知、对动植物和人际关系的认同。天文地理的认知使孩子以后学
习起来有一个对比的基础,帮助孩子学得轻松容易一些;对动植物的认同可以帮助孩子完善生命人格,平静、爱心的处理各种处境,人际关系的认同可以帮助孩子完
善自我人格。

4. 孩子不喜欢学习地理,怎样让孩子爱上地理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地理课有别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有许多风景图片和地图,而且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包含在地图中。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些图片才能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与普通课堂相比,多媒体课件大大节省了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堂活动和进行师生互动。孩子产生对地理的兴趣,自然地,他们更有可能对自然、世界和各种文化感兴趣。兴趣是最强的驱动力,它会鼓励孩子们学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只要孩子心中有世界,即使孩子的未来不一定辉煌,至少也不会平庸。

5. 孩子喜欢地理,该怎么培养和引导

首先恭喜你 您的孩子很优秀 从你的介绍上看得出来孩子属于思维很活跃的那种 很聪明 这样的孩子往往稍加努力 将来就能考个很好的大学 有很好的前途 不过有一点家长要谨慎 现在孩子还小 思想上还是比较单纯的 往往一个孩子如果发生了质变都在上了初中以后 尤其是男孩子 初中的时候往往由于迷上网络游戏等等原因导致成绩下降 而这些孩子恰巧又是平时成绩不错的 因为聪明的孩子容易自满 认为许多事情对自己来说都是很容易就能搞定 所以反而不在乎了
我的观点呢 您的孩子现在9岁了 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是比同龄的孩子强很多了 您重要的是王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 给孩子在心理树立起学习的重要性 尽量全面发展您的孩子 因为现在就想把孩子培养成专才还有点为时过早 说不定孩子以后还会喜欢上物理呢?目前这个领域您已经对他的培养很成功了 任他去发展 他以后还在地理方面有什么积极的要求 你们尽量满足他就可以了 只要孩子的兴趣在 而且都是积极的 家长就不用太操心 相信您的孩子现在就这么出色 一般情况下 将来也会做出不菲的成绩的

6. 幼儿听懂的地理知识

人家的文章介绍给你看:浅谈幼儿英语教学华数思维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重视,二十一世纪英语的发展已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作为启蒙教育的基石,幼儿英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幼儿由于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在幼儿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顺应幼儿的这种成长规律,幼儿没有思想压力,轻轻松松学英语,寓教于乐。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从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一、把“爱”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富有爱心是一名幼儿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应带着一颗爱心走进孩子心灵,用充满了感情的语言和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幼儿真正感受到他置身于爱的环境中,从而产生愉快的心情,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对每个幼儿我们都要去关爱。素质好的幼儿我们应及时表扬,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应多鼓励,而对于智力低下的幼儿,我们应细心呵护。我们要把每个孩子都作为自己的亲生骨肉。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对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不爱说话的幼儿,我们更不能忽视。就拿我园的王佳佳小朋友来说,在幼儿园已经二年了,他从没说一个字,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今学期我接管了这个班,正如他们说得一样,每当我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他总是一声不吭,立刻趴在桌子上。而我总是微笑着看着他,从不责怪、批评他。有一次,我对小朋友们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想找一个好朋友,找到的小朋友一定是我最喜欢的,好不好?”于是,我们共唱《找朋友》,我故意走到王佳佳面前,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拉起他的手:“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时,我发现他的嘴唇有点发抖,眼里噙着泪花。从那以后,当我再喊他名字时,他却能大声喊:“到。”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感到阵阵酸痛,多可怜的孩子,在园两年竟一个字也没说!这难道是孩子的过错吗?这是教师教育的悲哀!爱就像阳光,老师的鼓励就像雨露,多给爱和鼓励就会滋润孩子干渴的心。(英语,作为孩子的第二语言,在学习环境和日常使用方面都不能和母语相比,因此尤其需要老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通向学习语言的真谛。)二、玩中学,学中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1)充分利用教具。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幼儿多听多练,如果教师不用教具,只一味地重复,幼儿很容易厌烦,而利用手偶、头饰及其它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编排一定的情节,在加上老师丰富的手势、动作、表情,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学的快,记的牢。例如,学习单词“Animals”,幼儿戴上头饰模仿各种动物动作和叫声,很快就记住了。2)设计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将游戏贯穿于英语教学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英语环境。如“sitandstanp(坐下起立)”,教师反复说“sitdown,stanp”,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既维持了课堂纪律又学会了知识。编儿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学习“elephant(大象),nose(鼻子),ear(耳朵)”时,可编成儿歌:大象elephant长的高,长长的nose会洗澡,大大的ear能扇风,走起路来摇啊摇。为了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单词或句子,还可采用编歌曲的形式,如学习动物“cat(猫),dog(狗)”时,可用“二只老虎”的旋律,编成歌词:Iamacat,Iamacat,miao,miao,miao,miao,miao,miao.Iamadog,Iamadog,wang,wang,wang,wang,wang,wang.幼儿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多变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掌握巩固知识。

7. 怎样教孩子学好初中地理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目,就算你不喜欢他的话,你学会了还是可以会看地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去哪里与旅游呢,都是可以看地图的,看看还有多远等等.其次呢,地里实际上是最好学的一项科目,因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时候呢,记住一个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需要看图,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长什么样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上就可以了.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点呢,就是需要学会用地图,因为地图又是地理学科当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所以通过分析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地理特征,原理还有成型的原因.要学会读各种的地图,而且首先要记住基本的地图长什么样子,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这两点都是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最基础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最基础的内容都学会了,那么后边儿的提分儿也就上去了.

8. 地理对幼儿教育的意义,谁知道

地理:儿童道德发展的空间线索
──浅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李晓菲
新世纪初,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套以新标准为依据所编制的新教材也开始在全国各实验区试用。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体系,把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整合成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生们在学做人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地理、历史的基本常识。这种做法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引起一些学校和部分家长的担心:孩子们学的东西还不够多吗?为什么要在品德课中加入地理和历史的内容呢?地理教学真的有必要吗?

一、地理是儿童真实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儿童形成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智力纽带

生活是儿童品德发生的起点和源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生活的过程。品德绝不是孤立的,我们不能把品德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剥离开来,把它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来对待,而应该用开放的态度吸取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把这些教育资源纳入到学生的品德培养中,为品德寻找一条通向生活的生长道路,使学生置身于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中,从而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与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其中,地理就是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之一,它从人类发展的空间角度来看待人类事务,是儿童品德发展的空间线索。

地理是儿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儿童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人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的,儿童也不例外。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同时,协调环境与“我”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学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号、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规律都是对真实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儿童通过由浅入深地接触这一系列的知识,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空间感和存在感,从而在空间维度上还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

地理打开了儿童接触世界的窗口,极大地拓展了儿童的生活空间,在儿童和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桥梁。在地理教学中,儿童通过对地理符号的认知、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规律的掌握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拓展自身的生活空间。比如说,比例尺的引入让儿童掌握了读图的基本技能,他们可以利用一张小小的地图迅速算出世界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可以通过比例尺的运用大体确认校园整体的长宽比例,等等。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进行地理教育,是一种顺应生命、连接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种源于生活、面向生活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现在、把握现在,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适应未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基本理念的第四点是这样表述的:“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1]即“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2]可见,包括地理在内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永不枯竭的理想沃土。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地理对于人类的生活更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了解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地理素质将成为未来人才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代要求我们从小学好地理、用好地理,特别是与生活相关、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小学阶段的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焕发应有的生命力。

二、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儿童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美好情感有着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爱家乡、爱祖国是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一个人情感发展的重要方面。“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3]其中,在“情感与态度”这个维度的分目标中明确提出,儿童要“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4]家乡和国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它包括了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民族素质、人口状况、教育现状、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因素。正因为如此,学校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由地理、历史、语文等各学科协助品德课来共同承担。而在联系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地理学科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

地理教育是通过地理这个直观的窗口让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进而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国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家乡、认识祖国是爱家乡、爱祖国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了解得越全面,认识得越深刻,他随后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便越深厚。在这个阶段,地理知识的教育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突出家乡和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培养起学生深厚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认清家乡和祖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学生对关注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样,我们便实现了从单纯的地理知识教育到复杂的情感体验再到态度的正确引导的教育目标。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卢乐珍教授认为,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萌芽的阶段,儿童往往只对通过直观感知掌握的东西才能理解得比较深刻,而对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事物或抽象的观念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难以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需要一定的知识教学,需要从儿童可以感知的事物人手,一步步地进行。

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观的,他们通过充分的感性认识,用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说一说甚至做一做等方式来建立起与世界的情感联系,进而自觉地生发情感、表达情感。地理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认识、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富饶物产等。激发儿童认同家乡、认同祖国的内在感受,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积极的、牢固的情感。

三、地理在生态教育和环境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肆意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日趋凸显。资源浪费甚至濒临枯竭,环境污染遍及全世界,珍稀物种大量灭绝等等,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也严重影响到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生存。为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人类必须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和价值观。进而调整整个人类的行为模式,使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共生共存、和谐相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成为新一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的时代课题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从小着力培养和增强新一代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提高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涉及到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各学科,因此,培养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不可避免地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小学阶段的地理教学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品德课中的地理教学是渗透在品德培养中的,也是为品德发展这个主旨服务的。而小学品德课的内容标准中有很多直接与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相联系的部分。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的第四部分“我与家乡(社区)”有一段是这样表述的:“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5]又如第六部分“走进世界”中的一段:“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6]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知识把学生们带人了无限广阔的生存空间,学生们陶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流连于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通过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他们了解了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认识了塑料制品等工业文明成果带给环境的巨大危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情境的感染,他们意识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养成了珍惜和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等。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形成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相连,突出了地理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呼应了培养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的主题。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地理教学对培养新一代具备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公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学习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形成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带有较强主观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皮亚杰认为:“兴趣是一个价值系统,它与行动目标相联系,能支配内在的心理动力,促使目标的实现。”[7]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无法形成比较强烈的学习动机,即使是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上进行一定的地理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掌握具体的地理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今后中学、大学甚至工作打好兴趣层面的铺垫。适当的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增长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热爱地理、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一生的事业发展埋下可喜的伏笔。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明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是机械地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进而产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编者将地理部分与历史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精选了大量的信息,试图从多角度调动儿童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金字塔下留个影》时,对古埃及金字塔的神秘与雄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想知道金字塔是谁建造的,用什么方法建造的,为什么到现在还那么坚固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会自己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去收集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讨论、探究,兴趣引领着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兴趣成为儿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l][2][3][4][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40.

(摘自《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2006-10-18

9. 如何让孩子学好地理

1,多给孩子讲讲世界地理景观,和探险故事,让其对地理世界充满神秘感;
2,让孩子多看看探索频道的视频和一些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
3,在孩子的房间里贴上世界地图,没事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做游戏,比如看谁最先找到一个地区,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熟悉地图。
综上都是我自己的经验,不妨可以一试!

10. 孩子怎样才能学好地理(方法)

首先树立自信心,地理比其他科目都容易学
学好地理最关键是在大脑里建立地理模型,比如问你洋流的问题,首先在脑中出现一张世界地图都平面图,有哪些洋流,运动方向。北半球由北向南运动的洋流一般都是寒流(北半球北面温度肯定比南面低了),洋流对沿海岸产生什么影响呢?再联想到几大渔场的形成原因。再想想有没有特殊洋流呢,印度洋对了,夏顺冬逆(顺时针和逆时针)。再想想非洲南端的一个小岛,好像是马达加斯加(不知道本人记错了没)特殊气候的形成的原因跟洋流和特殊的地形有关。
还有有些需要记得东西,记得分支。知识点书上都总结好了的。读完之后自己大脑中先过一遍有哪几点。再在纸上写下来。
以上为本人亲身体会,当年参加江苏的3+2高考,地理考的131分(150分)。感谢我的地理老师。现在大概有5年没碰过地理东西了,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记得。

热点内容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
班主任培养总结 发布:2025-07-04 14:40:37 浏览:89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发布:2025-07-04 04:12:15 浏览:952
面试体育教师 发布:2025-07-04 03:55:12 浏览:120
教师师德先进材料 发布:2025-07-04 03:05:55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