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物理学家
1、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好学。
(1)中国人喜欢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恨不得说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帅出征守住的地盘,早就让俄罗斯拿走了,中国人收获了只提当年勇的谈资。比起亲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访。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国扮作小学徒,汗流浃背低声下气学技术,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苏麻拉姑学宫廷斗争术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彼得回国后采取各种措施逼迫啃老族学习,比如不读书的贵族子弟不许继承土地,等等;兴西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内容。康熙在这方面简直鲜见业绩。
(2)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这位女汉子对外拓展疆域,对内高度重视母亲质量提升,她办的女子贵族学校,教育和培养俄罗斯女人在自立自强和培养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经过他们的努力,俄罗斯在极短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之前宫廷都使用法语的“野蛮”小公国,一跃而成为19世纪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辉煌成果的国家,举国上下学文化。
(3)即便在苏联解体时期的内外交困中,俄罗斯人排队和坐地铁都能默默读书,现在依然。学习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而不像中国地铁里除了打盹发呆就是玩手机。
2、东正教“末日论”的激发和爱国主义激励。
(1)俄罗斯民族继承了基督教(最早来自犹太教)中的“末日”观点,认为弥赛亚将要降临。此外,俄罗斯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东方特点的莫斯科和西方特点的圣彼得堡并立便为典型标志。)他们不想承认自己是亚洲人,但欧洲人却排挤它,蒙古和斯拉夫专制传统深深植根其中,这种无根性更加剧了其民族危机感。
(2)他们还具有上帝选民的思想,认为俄罗斯人总是对的。但他们对末日的态度,不是中国人所谓世界末日前吃尽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时间赛跑、在末日到来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种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责任意识。为此,俄罗斯人为了维系民族和国家的完整,强国和在世界上发声一直是执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从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
(3)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政治多么黑暗,专制如何猖獗,生活多么苦难,外表多么服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独立自由的世界: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对流放和死亡的从容不迫与前仆后继。诛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数,就因为内心那块圣洁的天地。前苏联的诺贝尔奖集中于基础学科和文学领域,而非当时军备竞赛激烈的应用科学领域,原因或许也因为如此——没有功利性追求,只为纯粹。
2. 谁知道世界10位著名物理学家地名字及他们地发明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迈克耳孙-
麦克斯韦-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生于阿纳姆,毕业于莱顿大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电学的研究。建立了楞次定律
焦耳-焦耳,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
高斯-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777年4月30日生于德国布伦瑞克。高斯长期从事于数学并将数学应用于物理学、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等领域的研究,著述丰富,成就甚多。
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是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
爱因斯坦-德国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科学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创建;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开辟了宇宙学的研究途径
笛卡儿-,1596年3月13日,在法国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岛上的图朗城.笛卡儿最早认识到惯性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最早把惯性定律作为原理加以确立。
库仑-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
布儒斯特-苏格兰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方面的研究
贝尔-电话发明家,1847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市。
够了不?
3.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有什么贡献
波波夫对无线电通信的杰出贡献,是他发现了天线的作用。在一次实验中,波波夫发现金属屑检波器的灵敏度异常地高。接收电磁波的距离比起平时有明显的增加。他没放过这个异常现象,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环境,也没发现什么变化。找了很多原因,但都-一排除了。他感到很奇怪,再试一次,灵敏度还是异常的高。忽然,他瞥见有一根导线搭在检波器上。很明显,这根导线增加了检波器的接收能力,增加了灵敏度。波波夫真是喜出望外,提高机器的灵敏度,增加传收距离的愿望竟在这无意中达到了。他使用的这根导线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波波夫用这架机器首先去检测雷电。他把莫尔斯电报机接在机器上,在一个雷电风雨交加的夏夜,他的接收机收到了空中的雷电,并用莫尔斯电报机上的纸条记录了下来。
4. 获诺贝尔奖的俄罗斯科学家有谁
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1904年因在血液循环与消化生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名生物学家与病理学家,比较病理学、进化胎生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1908年与德国科学家P•欧利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伊•弗兰克(1908-1990)物理学家,1937年与塔姆一起,对切连科夫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三人因此同获195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5. 苏联物理学家塔姆
塔姆,苏联物理学家。1895年7月8日生于海参崴;1971年4月12日卒于莫斯科。塔姆是一个工程师的儿子,1918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在爱丁堡学习。回到俄国后,他积极投入了1917年革命,但没有正式参加共产党。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他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研究了固体中光的色散问题。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1937年与弗兰克一起对切伦科夫辐射现象进行了解释。因此使他分享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塔姆从事控制氢弹裂变的技术研究,以使这种聚为反应转入和平应用。1950年,他建议利用"箍缩效应",用磁场把热等离子体(带电的原子碎片)控制在适当位置上。 1924年以后,他执教于国立莫斯科大学,1927年获得教授头衔。
父亲是工程师。1917年投入俄国革命,但没有正式参加共产党。1918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大学。 1958年12月10日 因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和苏联科学家切伦科夫、弗兰克共同获得第五十八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塔姆从事控制氢弹裂变的技术研究,以使这种聚为反应转入和平应用。卒于莫斯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塔姆
外文名称
Igor Yevgenyevich Tamm
出生地
俄国海参崴
毕业院校
国立莫斯科大学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12日
职 业
物理学家
代表作品
《电学原理》《中子的磁矩》《中子与质子间的交换力》
出生日期
1895年7月8日
6.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按年代列表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迈克耳孙-
麦克斯韦-是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
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生于阿纳姆,毕业于莱顿大学1875年获博士学位。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电学的研究。建立了楞次定律
焦耳-焦耳,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
高斯-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1777年4月30日生于德国布伦瑞克。高斯长期从事于数学并将数学应用于物理学、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等领域的研究,著述丰富,成就甚多。
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是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
爱因斯坦-德国物理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他的科学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早期对布朗运动的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创建;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开辟了宇宙学的研究途径
笛卡儿-,1596年3月13日,在法国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岛上的图朗城.笛卡儿最早认识到惯性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最早把惯性定律作为原理加以确立。
库仑-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
布儒斯特-苏格兰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方面的研究
贝尔-电话发明家,1847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市。
7.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是谁 楞次的成就有哪些
楞次,1804年(甲子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
中文名 楞次
外文名 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
国籍 俄国
出生地 爱沙尼亚
出生日期 1804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 1865年2月10日
职业 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道帕特大学
主要成就 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
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甲子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家乡的道帕特大学.1828年被挑选为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曾长期担任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后来由教授会选为第一任校长。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
1833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电热方面,1843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发现电流热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况下,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他用改善实验方法和改用酒精作传热介质,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1831年,楞次基于感应电流的瞬时和类冲击效应,利用冲击法对电磁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每匝线圈中电动势之和,而与所用导线的粗细和种类无关.1838年,楞次还研究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转换性,用楞次定律解释了其转换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个电动势和电阻的并联时,得出了分路电流的定律,比基尔霍夫发表更普遍的电路定律早了4年。
1865年寒假,楞次在意大利罗马中风去世。
重要贡献物理学重要贡献——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注意:“阻碍”不是“相反”,原磁通量增大时方向相反,原磁通量减小时方向相同;“阻碍”也不是阻止,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变化的。
它的公式是:E=NΦ/△t
其中 E 是感应电动势,N 是线圈圈数,Φ 是磁通量。
1833年,,楞次 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 Lenz law )。
楞次定律可表述为: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也可简练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8. 俄罗斯有什么著名的科学家
俄罗斯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例如: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
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并创建了玻璃科学。1755年,他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 -- 莫斯科大学。
尼古拉•罗巴切夫斯基
在1829年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后来被社会公认并完全替代了欧几里得。喀山大学毕业生。随后在喀山大学任教,并出任校长。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在1869年发现基本自然定律-—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他制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够将现有元素分类,并据以预见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能。被公认为材料科学发现史上最伟大事件。
发现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比如,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使用。 在1895年创建了当时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伊万•巴甫洛夫
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尼古拉•茹科夫斯基
“俄罗斯航空之父”。现代航空科学的开拓者。莫斯科大学毕业,随后在此任教。
尼古拉•巴索夫
第一个量子发生器、其他一系列激光器的创始人。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
彼得•卡皮察
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和发明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奖。液化气体工业装置的发明人。圣彼得堡立技术大学毕业。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安德烈•萨哈罗夫
可控制热核反应的先驱者之一。 参与第一枚氢弹的研发(1953年)。著名的公民自由思想的拥护者。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谢尔盖•科罗廖夫
苏联宇宙火箭技术和应用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 -- 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的飞行(1961年)。
安德烈•图波列夫
航空设计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超音速客机Tu-144(1968年)。 参与过一百种以上飞机的创建,其中70个进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
在半导体、半导体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方面有着五十多项发明并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制造了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