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亲公主
⑴ 汉代和亲公主顺序
汉朝和亲列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1、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2、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3、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4、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5、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6、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7、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8、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9、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10、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11、前33年,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1)历史上和亲公主扩展阅读:
概念:
对我国历史上各族统治者之间的“和亲”,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如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
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全面否定。
和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
纵观中国历史,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
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尽管这些和亲有的出于被迫,有的出于自愿,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
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这并不表明历史上的一切和亲都是积极的、被肯定的,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加以具体分析。
历史作用:
由和亲的历史作用来看,虽然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就指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借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事实上,“和亲政策”正是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目的而出现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亲也是一种政治行为,就积极意义来看,这种行为不但会带来和亲双方的友好相处。
也在很多时候维护了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如李唐王朝与东突厥阿史那社尔的联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尔与衡阳公主结婚后,在唐与周边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一。
西汉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据《阙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记载,突厥伯克就曾弃去本民族称号,采用唐朝称号,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为天可汗,实行唐的法度。
⑵ 西汉历史上有哪些和亲公主她们分别嫁给了谁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不断侵扰我国的边境。西汉时期,更是屡次进犯,对当时的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以此来打消匈奴进攻中原的野心。
一开始,汉高祖刘邦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吕后坚决不同意,最后挑选了一位宗室女出嫁匈奴。自此,匈奴与西汉两族互通贸易,双方的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从汉高祖时期一直持续到了汉武帝初期,都是将宗室女封为公主嫁去匈奴。那么西汉历史上,共有几位和亲公主呢?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之后西汉也有过几次和亲,只不过不是以公主的身份进行的和亲或者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和亲。
前77年,汉昭帝刘弗陵以宫女嫁鄯善国王尉屠耆
前60年,汉宣帝刘询封刘解忧弟弟之女刘相夫为公主嫁乌孙王储元贵靡,后取消
前33年,汉元帝刘奭以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和亲公主的一生注定是悲剧的,被封为公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此后她们只是两国外交的桥梁,是维护和平的工具。她们无法拒绝,悲喜无人理会,只能牺牲自己维护两国的安定。
⑶ 历史上的和亲公主,结局怎么了
和亲的公主很多。说几个典型的吧。
比较早的秦晋之好,两国通婚多年。春秋著名战役崤山之战,秦国惨败,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术、 白乙丙被俘,当时的太后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在她劝说下,晋国归还了孟明视,以此可见其地位。
王昭君先后嫁了祖孙三代单于,地位尊崇,但匈奴风俗,也实在一言难尽。
公主还不如尼泊尔公主的地位,现在的大昭寺,最开始是松赞干布给尼泊尔公主建胡,文成公主住小昭寺。
⑷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位和亲公主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五位和亲公主
1、细君公主:第一个远赴西域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
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解忧公主: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解忧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3、昭君:最善良的和亲公主。
王昭君生于公元前52年,南郡秭归县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精通琴棋书画。公元前36年选秀入宫,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而无缘见汉元帝,被贬入冷宫3年。北方的匈奴经过近三十年的内讧,于公元前36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将内乱平息。
为密切双方的关系,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自愿和亲。元帝赐她锦帛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若干,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话的和亲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5、歧国公主:历史上最辉煌的和亲公主。
岐国公主(生卒年不详),成吉思汗妻妾之一,完颜氏。她是金国卫绍王的第四个女儿,母亲是钦圣夫人袁氏。她是成吉思汗第四斡儿朵之首,因为身份地位高贵,所以又被人称为“公主皇后”。
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军包围中都,金宣宗与大臣商议后决定向蒙古表达和亲的意愿,而成吉思汗也接受了这个请求,便派使者进城挑选新娘。当时金朝众皇帝的女儿里,还没出嫁的一共有七人,其中岐国公主最为秀慧,长相却并不漂亮出众,宫中的人都昵称她为“小姐姐”。
经过讨论,决定让岐国公主嫁到蒙古。公主引见使者阿剌浅,阿剌浅先是在阶下向她朝拜,并请她也北向蒙古国朝拜,公主不敢拒绝。之后金人便送公主出嫁,当时陪嫁的有护驾大将十人、军队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绣之衣三千套、御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银珠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细君公主
网络--解忧公主
网络--王昭君
网络--文成公主
网络--歧国公主
⑸ 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
第一个和亲的主角是申侯的先祖郦山的女儿,她嫁给了当时的西部少数民族部内落首领胥轩,并且生下了容儿子中潏。因为和西周的诸侯申侯家族联姻,有血亲的缘故,西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归顺了西周王朝,并且保证了西周王朝西部边陲的长期安宁与稳定。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江都公主”刘细君
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
1、永乐公主:杨氏,父杨元嗣,母不详。父杨元嗣为东平王李续(不是李继)外孙。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后,永乐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3、卫长公主:一般认为是汉武帝长女,母为皇后卫子夫。因于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级封为长公主、汤沐邑为最富庶的盐邑、两任丈夫皆贵震天下,被认为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同母弟为汉武帝嫡长子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没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也并非死于腰斩。一般认为卫长公主逝世于巫蛊之祸以前。根据茂陵陪葬墓分布,卫长公主很可能去世后与其夫平阳共侯曹襄合葬于茂陵。
4、长宁公主:唐中宗韦后长女,先后嫁杨慎交、苏彦伯二人。颇受宠爱。后世也称"宁长公主"。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
神龙年间进封公主,开府,设置属官,不设长史官,待遇等同亲王;而她的食邑实封二千五百户,是亲王爵位待遇的三倍还多。
5、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
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
⑺ 古代有哪些和亲公主
中国历代和亲公主列表
汉朝和亲列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隋朝和亲列表:
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
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
隋炀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清朝和亲列表:
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嫁蒙古敖汉部长琐木诺杜棱
太宗皇太极第一女固伦公主嫁蒙古敖汉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嫁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
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延庆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极第四女雅图嫁蒙古卓哩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
太宗皇太极第五女阿图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
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乌尔滚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嫁蒙古科尔沁杜棱郡王噶尔臧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敦多布多尔济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恭亲王常宁第一女固伦纯禧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班第
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丹律多而济之子多尔济塞布腾
庄亲王胤禄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嫁蒙古科尔沁郡王齐默特多尔济
高宗乾隆帝弘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贝勒玛尼巴达喇
宣宗道光帝绵宁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扎布
http://ke..com/link?url=__HVSe
⑻ 历史上的和亲公主,真实身份是什么
皇帝是不会舍得亲骨肉去和亲的,和亲的大部分是宫女,突击提拔成公主出塞和亲,比方说王昭君。也有少部分是皇室宗亲家的女儿封了公主去和亲的,比方说文成公主。皇帝的女儿去和亲的更少,只知道汉景帝的女儿汉武帝的姐姐南宫公主出塞和亲了,给年幼的刘彻造成了巨大的悲痛和愤怒,刺激太重太大了,成为汉武帝坚决反击匈奴的重要动机之一
和亲公主实际上不仅仅是嫁到远方的媳妇,还是代表中原王朝的使节以及代表,很多人也会利用中原的经济物资赏赐在当地建构自己的权力基础。她们及其身边人还构成中原王朝监视大漠,了解和掌握草原国家情况的网络,包括刺探敌国情报,甚至在关键时刻,设法干预当地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经常与和亲制度相伴的,是北方异族的王子和贵族被他们的中原母亲送到长安或中原都城去接受新的教育。这不仅是文化的交融,实际上也是学院以及族群之间加强交流的表现。
⑼ 历史上有名的和亲公主
朋友你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和亲公主有文成公主,他非常的有名,历史上有很多记载
⑽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绍。
历史上有这些公主:
1.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此后不少人通过这条线前往尼泊尔、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沿丝路直到西藏拉萨,至今仍留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和遗迹。如日月山、拉萨大昭寺等。据统计,在文成公主进藏的丝绸之路上有关文成公主的遗迹约有200处之多。
2.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浑与国王诺曷钵完婚。这次合亲促进了唐与吐谷挥人民的友好关系,后弘化公主又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 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被吐善所灭,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数千帐牧民,越过祁连山,投奔凉州。唐王朝又在凉州、灵州一带设置“安乐州”。武则天曾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曾活到76岁,死后葬在灵州南阳辉谷冶城山岗(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金城公主,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与苏度摸末完婚。苏度摸末乃弘化公主与土谷浑王诺曷钵长子,此后,唐高宗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金明公主 ,苏度摸末死后,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来唐朝求婚,高宗又将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给他,并封闼卢摸末为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多次联姻维持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一段的畅通,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江都公主
张骞出使乌孙之后10年,即公元前109年,当时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王昆莫为了结好汉朝,以良马千匹为聘,迎娶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不几年,乌孙王昆莫老去,又将江都公主,即细君嫁与其孙岑为妻,这虽不合汉习俗,但为了民族团结的大义,公主最终与岑结成夫妻。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4.解忧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后,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赴孙乌,与岑结合。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汉王朝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大败北徙,丝路复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