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中国历史史诗

中国历史史诗

发布时间: 2021-08-04 20:26:16

Ⅰ 与古希腊等西方史诗相比,中国古代史诗具有什么民族特点

就以《史诗 》为例来说明吧!
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流传至今的比较著名的外国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即《伊利昂纪》(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一译《奥德赛》),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代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和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芬兰的《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亚美尼亚的《萨逊的大卫》和法国的《罗兰之歌》等.
史诗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在内容方面同神话有紧密的联系.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解释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种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提高,神话逐渐接近现实生活,逐渐接近现实的人,于是出现了各种半人半神的英雄传说.古代史诗便是这些神话传说与歌颂本民族在最初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斗争以及在这些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的传说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产物.史诗中描写的是人间事件,但人间与神界往往直接相通.诗中的英雄既具有一般勇士的特征,又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们往往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同时借助神力,克服各种险阻和磨难.北欧和中亚的一些史诗,神话色彩比较浓厚.《卡勒瓦拉》由开天辟地开始叙述.《贝奥武甫》描述贝奥武甫同妖魔斗争,先杀死了危害丹麦人的巨妖,后又杀死危害本族人民的火龙而英勇牺牲.史诗中一些凶恶、狰狞的妖魔是远古时期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自然力的化身.“荷马史诗”也包含不少神话成分,诗中直接描写的英雄虽然都是凡人,但他们中不少人按家庭谱系追溯往往是神的后代.神、人分居两个世界,但神直接干预人间事务.许多战斗场面往往成为神和神、人和人之间的混战,甚至人还能把神杀伤或打败,表现了古代希腊人的丰富想象力.一般说来,以远古人类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史诗,神话色彩比较浓厚.随着氏族制度的瓦解和国家的逐渐形成,神话存在的基础受到冲击,神话对史诗的影响逐渐减弱;史诗便逐渐以历史传说为主要题材,神话往往成为对远古时代的回忆或联想.
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为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史诗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不同的史诗展开的历史画面幅度不一样.有的史诗叙述的面比较宽,事件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如《摩诃婆罗多》,它以印度北方婆罗多族王国内两族斗争为主要线索,描述了几乎席卷整个印度的一场大战争.有的史诗着重叙述一桩大的事件中的某个片断,如《伊利昂纪》,它所涉及的虽然是一场规模宏大、历时长久的战争,但诗中集中叙述的则是十年战争临近结束前的51天的战事.尽管如此,这些史诗反映的都是整个时代的面貌和斗争情景,诗中往往包含有对当时生活、风俗的广泛描写.即使是那些神话传说占很大比重的史诗,它们虽然为较浓厚的幻想雾霭所笼罩,但仍然于朦胧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的生活面貌.在神话中,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而在史诗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天和地乃至万物,则往往是由象征整个部落或民族的英雄以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反映了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的最初胜利.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使许多原先无比繁荣的城邦和王国变成面目全非的废墟,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变迁湮没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使人类早年的历史面貌在许多方面变得模糊不清.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有许多史诗由于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人曾经怀疑荷马史诗中叙述的事件的历史真实性,但是后来的考古发现不仅打消了这种怀疑,反而使人对诗中的某些细节描写的精确和真实为之惊愕,直到现在,史学界还一直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至8世纪的古代希腊历史称作“荷马时代”.
史诗在其产生的初期,一般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吟诵,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吸收各种成分,丰富内容,增添情节,然后由专人整理、加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不少史诗至今仍然保留有民间即兴创作的痕迹.史诗描写的通常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受到普遍尊敬、爱护的英雄,风格一般庄严、崇高.史诗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产物,同民间创作有紧密的联系,表现朴实、自然.诗中经常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形象丰富、鲜明.敷陈故事还采用插叙倒叙等手法,布局讲究,结构严谨,艺术技巧达到惊人的高度.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经模仿“荷马史诗”,以罗马古代传说为基本材料,结合帝国初期的政治需要,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意大利诗人塔索模仿荷马的《伊利昂纪》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为题材,写成长篇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但这些文人创作,在风格方面同古代史诗有明显的差别.由于史诗产生过程的长期性和各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流传到现在的史诗在思想倾向和故事情节方面必然包含有各种复杂的因素. 史诗不仅存在于远古时代,不仅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和奴隶制社会时期,在一些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民族中仍继续产生着,如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贝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这些史诗虽然也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传说为依据,但它们产生于这些民族高度封建化之后,反映的是这些民族建立封建国家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政治要求.骑士小说和英雄传奇是史诗向当代小说的过渡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史诗即被黑格尔称之为“资本主义史诗”的长篇小说所代替.
由于史诗的广泛叙事性质和它所包含的深刻社会意义,现在人们常常把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的结构复杂、画面广阔、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优秀长篇小说等,称作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在西方语文中,史诗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ποs,意为字、叙述、故事.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艺理论家在研究古代史诗的基础上,继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类型的理论,根据这个词的原意,使西方语文中的史诗一词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即用它来作文学作品的分类概念,泛指叙事类文学,统括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叙事作品,如故事、小说及通常理解的史诗等,与抒情诗、戏剧并列.这种文学分类,至今一直沿用.

Ⅱ 中国第一部史诗叫什么名字

中国汉民族并没有西方那种史诗,有诗歌有曲赋有散文有小说有很多很多,用诗的方式记录史的作品很多但是好像并没有史诗,这种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传说描述。原因可能是因为华夏族(汉族)有自己独特的记录历史的传统与方式,不管是《诗经》《乐府》《左转》还是《史记》都是记录历史的方式。
中国少数民族有史诗,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

Ⅲ 历史上最著名的10大史诗是那些

著名的史诗,以时间为序: 公元前20世纪: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神话) 公元前19世纪:罗摩衍那 (印度神话) 公元前1316年:摩诃婆罗多 (薄伽梵歌是其中一篇) (印度神话) 公元前8世纪: 荷马的伊利亚特 (希腊神话) 荷马的奥德赛 (希腊神话) 公元前1世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史诗) 9世纪: 贝奥武甫 (英格兰史诗) 萨逊的大卫 (亚美尼亚史诗) 10世纪:菲尔多西的列王纪 (波斯史诗) 11世纪:罗兰之歌 (法兰西史诗) 12世纪: 熙德之歌 (西班牙史诗) 伊戈尔出征记 (俄罗斯史诗) 绍·鲁斯塔维里的虎皮武士 (格鲁吉亚史诗) 13世纪: 爱达 (北欧神话) 萨迦 (北欧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日耳曼民间传说) 格萨尔王传 (西藏史诗) 14世纪:但丁的神曲 1516年:路德维柯·阿里奥斯托的愤怒的奥兰多 1596年: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 1667年: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19世纪: 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高乔人马丁·菲耶罗(1872年)和马丁·菲耶罗归来(1879年) (阿根廷史诗) 乔治·戈登·拜伦的唐·璜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克拉瑞尔 1835年:埃利亚斯·伦洛特的卡莱瓦拉 (芬兰神话) 20世纪: G·K·切斯特顿的白马之歌 艾兹拉·庞德的诗章 非洲史诗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一般简称他为J. R. R. 托尔金,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 英国语言学家、作家)的《魔戒》三部曲。 史诗的分类:1.传统史诗(英雄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 2.文学史诗(文人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 [编辑本段]中国的史诗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乏大量史诗,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尤其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中。其中,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成为“中国三大传统史诗”,他们都是传承至今的“活史诗”。此外,中国西南还有无以计数的史诗传统都保留至今。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我国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就名列其中。

Ⅳ 中国史诗(中国历史长诗)

三英战吕布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踊出燕人张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哎呀,打了好久!三国的不算?
那这首什么样?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Ⅳ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

中国缺少早期以文字记录的书面文本, 史诗基本上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的民众之中。因此, 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其次, 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 各民族的史诗表现出多元、多层次的文化史的内容, 早期史诗与创世神话和原始信仰关系紧密, 关于氏族复仇、部落征战和民族迁徙的史诗又与世俗化的英雄崇拜联系起来,表现出英雄诗歌的特点。有些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仍然有新的史诗不断产生。第三, 我国
各民族史诗的类型多种多样, 北方民族如蒙、藏、维、哈、柯等, 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 南方傣族、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的史诗多为中小型的古歌。关于这些史诗的源流、各种传播形态、文本类型, 它们的艺术特点、文化根基、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都有学者在研究。中国大多数史诗是在20 世纪50 年代后才被陆续发现的;而史诗的搜集、记录、翻译、整理、出版, 还是近30 年的事情。我国史诗研究起步更晚一些,较为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中国学术界把史诗认定为民间文艺样式, 这还是1949 年以后的事情。这主要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观念的影响的结果。20 世纪80 年代后, 学术界开始把史诗作为民俗学的一种样式来研究, 其中受人类学派的影响最大。进入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树立“活形态”的史诗观, 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属于口头传统的范畴。

因此,中国史诗的研究不像国外的史诗那么明确,要谈到历史上最早的史诗还难有定论,但是,在查看一些资料后,我认为是《格萨尔王传》 (西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格萨尔王传》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网络全书,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Ⅵ 史诗与历史的区别 是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是否包含人为因素,是否是客观的。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版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权。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所以说它涉及的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还包括其他许多人为的添加因素。

历史:
广义: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2.狭义:人类历史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一般指一段时间间隔发生过的事物
所以历史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答题不易,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Ⅶ 为中国三大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民间长期流传的口头文学史诗;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长期流传的口头文学史诗;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
《江格尔》是蒙古族民间长期流传的口头文学史诗。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
三大文学史诗都是三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战争的描述。后经过文艺工作者将口头流传的内容整理出来,形成了三大史诗。

三部史诗都是围绕着书名为主人公展开的。

三部史诗都是民间艺人口头相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有才艺之人也往里面添加新的元素和内容。

这三部史诗均比文明世界的《荷马史诗》要长的多,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魄宝。

Ⅷ 中国史诗战争电影

让你同学看看那个是真材实料的 史诗级电影

国外的电影有几个人做演员拍,九成靠特技加ren
哪个国家敢比 三大战役,动用解放军

让那个傻X看记录

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

拍摄《大决战》动用的军队数量创下了中国影史的纪录。

■“大片”报告

●拍摄《大决战》时,担任群众演员的士兵每人每日补助2元,后来拍摄《大转折》时,每人每日补助6元,钱少得可怜,一个人买一斤包子都不够。但如果拍摄一个万人场面,部队从驻地开拔到外景地一天,干部拍摄现场定位一天,实际拍摄一天,等样片一天,再加上返回驻地一天,共五天,不算后勤保障,光制作费就30万元,这个数目就相当可观了,这还是军委特批,地方厂就不止这个数目了。所以怎么制作如何花钱其实是“大片”把关的重要问题。

(口述:韦廉)

●《开国大典》实际成本690万元人民币,其中有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出资300万元和吉林省政府的财政支持,否则长影是无法负担出资的。

●电影《周恩来》中周恩来的活动地点基本上是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西花厅、钓鱼台及305医院,为了影片的真实性,摄制组得到了专门的批准和支持,深入要地,完成拍摄任务。

●《大决战》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盛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万余人次。解放军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几个军级单位,30几个独立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热点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04 12:20:45 浏览:578
怎么去掉双下巴 发布:2025-07-04 07:30:04 浏览:14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发布:2025-07-04 04:12:15 浏览:952
面试体育教师 发布:2025-07-04 03:55:12 浏览:120
教师师德先进材料 发布:2025-07-04 03:05:55 浏览:487
用什么词来形容班主任 发布:2025-07-04 00:41:46 浏览:849
吉婷老师 发布:2025-07-04 00:40:42 浏览:215
哪个银行比较好 发布:2025-07-03 22:42:49 浏览:356
老师的苦是 发布:2025-07-03 22:41:31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