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轻
甘罗早子牙迟,说的是甘罗少年时任秦国宰相。诸葛亮出山时也不过二十六、七岁
Ⅱ 历史上年轻有为的实例
1、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慕容垂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原名慕容霸,字道明(一说字道业、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鲜卑族。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军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母为兰淑仪。
十三岁随父征战,才兼文武,勇猛多谋。慕容皝十一年(344年),参与讨伐鲜卑宇文部逸豆归,从旁拦击,斩其主将涉夜干,导致宇文部散亡。
慕容儁元年(349年),乘着后赵石虎新丧内乱之机,献策攻打后赵,为燕王所采纳,率军攻取幽州等地,力劝燕王勿杀降卒,收服人心。
元玺三年(354年),受封为吴王。建熙六年(365年),随同太宰慕容恪合力攻破洛阳,拜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建熙十年(369年),抵抗桓温进攻,大败晋军,威名大振。
不久,前燕内讧,西投前秦,深得苻坚赏识。次年,前秦灭亡前燕,回到邺郡,密图兴复。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力劝苻坚进攻东晋。结果,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兵力大损。慕容垂屯据郧城(今湖北安陆),实力保存。
建元二十年(384年),起兵反抗前秦,建立后燕,次年称帝。建兴十年(395年),派遣慕容宝进攻北魏,惨败于参合陂。次年三月,亲率兵马,大败北魏。四月,因病还师,卒于途中,时年七十一岁,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5、甘罗
甘罗(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
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迹史籍无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霍去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慕容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甘罗
Ⅲ 中国历史上有哪个年轻将领在二十多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1] ,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Ⅳ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是甘罗,年仅十二岁便成为宰相。
甘罗从小聪明过人。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
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
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
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4)历史年轻扩展阅读:
甘罗(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 。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迹史籍无载。
甘罗虽然小小年纪,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9],由此受到秦始皇的封官赏地 ,并让自己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谋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甘罗
Ⅳ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是谁
中国史上到底出多少位年少(≤30岁)“开国皇帝”?谁又是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呢?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前5-57年):30岁登基称帝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有允冠百王之称。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没落皇族、一介布衣刘秀与兄在舂陵以“复兴汉室”为号召起兵,与众豪杰并争天下。后受更始帝派遣而“单车空节”巡河北,趁机一举平定河北,并于更始三年(25年)于河北称帝,沿用国号“汉”,史称“东汉”,此后平灭绿林、赤眉、隗嚣等割据政权,天下得以再次一统,定都洛阳。刘秀建东汉不同于赵构建北宋,他是靠打夺得江山!刘秀登基称帝时,只有30岁。
西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29岁登基称帝
司马炎,字安世,晋朝的开国皇帝,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179-251年)的孙子,伯父司马师(208-255年),父亲司马昭(211-265年)。我们知道,司马懿才是晋朝的奠基人,他作为曹魏四代(齐王曹芳)的托孤辅政大臣,于公元249年初通过诛灭曹爽而独揽曹魏军政大权。两年后司马懿病逝,其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司马师因受惊吓而死后,其弟司马昭继兄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又专政曹魏10年,因急于灭蜀汉、抗东吴而愣是没有来得及称帝时就一命呜呼了,把机会留给了儿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封爷爷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追封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祖;追封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蜀汉被灭两年之后的公元265年,54岁的司马昭病死,不到30岁的司马炎继承父亲的晋王之位,充分利用祖辈和父辈共同夯实的权力权势基础在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司马炎于265-290年在位,共计25年,死时54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但司马炎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因选了一个痴呆儿做接班人而让晋朝打好河山早早断送。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15岁称王建国,27岁正式称帝
拓跋珪,字涉圭,又称拓跋圭,南朝人又称其为拓跋开,鲜卑族拓跋部人,南北朝北魏政权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庙号烈祖。他的祖父拓跋什翼犍(320-377年)是一个以西晋封号“代”为名目的庞大的拓跋部落联盟的首领。“代”的创始人是拓跋猗卢,在定襄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故城起家,于307年统一拓跋三部,与南面的西晋分治。公元315年,拓跋猗卢被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进封为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于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国。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国亡。(拓跋珪即位称帝后,追谥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追谥拓跋猗卢为穆皇帝。)
拓跋什翼犍被杀,5岁的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寄居独孤部。登国元年正月六日(公元386年2月20日),少年老成、智识不凡的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以原代国末代君王之孙的名义得到了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重建代国并而被拥立为“代王”,建都盛乐,年号登国,时年才15岁。三个月后,拓跋珪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改称“魏王”,国号“魏”,史称“北魏”。拓拨珪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最年轻的建国者。拓拨珪后又领兵平定中原,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称帝,时年27岁。拓跋珪依照汉族制度,逐渐把北魏成一个北方的封建制强国。拓跋珪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38岁,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北魏明元帝)登位后,谥拓跋圭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10年后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年):21岁登基称帝
高洋,字子进(因生于晋阳,又名晋阳乐),东魏权臣、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高欢的次子,南北朝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但我们知道,北齐政权的真正奠基人、实际创建者是高洋他爹高欢(496-597年)。普泰二年(532),一举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身份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北魏孝武帝元帝,另立北魏孝文帝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并挟其迁都邺城,而孝武帝西逃入关就宇文泰,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专擅东魏朝政16年。高欢死后,其长子高澄(521--549年)顺利接掌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年),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权倾朝野,并当众责骂孝静帝为“造反皇帝”。就在高澄准备禅代东魏之时,却被家厨兰京刺死。高洋建立北齐后,追谥高欢为高祖献武皇帝(后改为神武皇帝),高澄为世宗文襄皇帝。
高澄未及实现做皇帝梦而死,由其弟高洋继掌东魏朝政。公元550年五月,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高洋利用父兄奠定的坚实根基,顺势实现建国大业。这一年,高洋年仅21岁。高洋由于过于荒淫、暴虐,身体虚亏,结果在天保十年(559年)十月得病死去,时年30岁,在位9年,死后葬于武宁陵,庙号显祖,谥号文宣帝。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42―557年):15岁登基称帝
宇文觉,字陀罗尼,鲜卑族,代郡武川(今为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三子,母亲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宇文泰(公元507—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孝武帝元修(东魏称他为出帝)率众入关投靠宇文泰,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当年12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另立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西魏开始,历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三帝,而西魏朝中军政大权始终被宇文泰所实际控制。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追尊为文皇帝。
公元556年三月,西魏恭帝元廓(鲜卑名:拓跋廓)命宇文觉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到了十月,宇文泰过世,由宇文觉继承他太师等官位。因宇文觉年幼,西魏国政大权落入宇文泰侄子宇文护的手中。十二月,拓跋廓下诏给宇文觉岐阳之地,封为周公。北周孝闵帝元年正月初一日(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堂兄宇文护(515-572年)的支持下,宇文觉受禅位,正式即位自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西魏恭帝拓跋廓退位后不久被宇文护派人所杀。宇文觉拜宇文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而宇文护则开始居功自傲,自任大冢宰(宰相),继续专断国政。宇文觉生性刚毅果敢,想亲自执政,对于宇文护专政感到相当不满,便与属下合谋诛杀宇文护,不想被宇文护获知而于当年八月被迫逊位,被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不久被毒死,年仅15岁。宇文护到岐州迎立宇文觉的哥哥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公元560年,宇文毓被宇文护毒死,宇文觉的弟弟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三年连杀三帝的宇文护仍掌控朝政;天和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并下令为宇文觉上徽号。于是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宇文觉堪称是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不到15岁称王建国,但称帝是12年后的事),也堪称是在位时间最短的开国皇帝(在位不到八个月)。
另外还有: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13岁继承王位,后领导秦国统一六国而改称皇帝,建造了首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南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称帝时,也竟只有21岁;而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继位时只有7岁。但乐奀认为:秦始皇虽13岁继位,22岁亲政,当他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已39岁“高龄”,因此不能列入年少开国皇帝之列;赵构建立的南宋只是北宋的一个延续,不存在实质上的政权更替,因此本人认为赵构算不上真正的开国皇帝。对于清朝,我们知道它的开国皇帝是顺治帝的爷爷努尔哈赤!
Ⅵ 中国历史上奋进的年轻人,具有代表性的。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尽忠报国……
年少有为,精忠报国
Ⅶ 历史上有哪些年轻人有着大的成就
甘罗:12为秦国国相,出使齐国。
霍去病:十七岁的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这个应该是最厉害、最出色的青年豪杰了!
沐英:朱元璋的义子,后来的云南王,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Ⅷ 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之君是谁
如果我们只算那几个正统王朝的话,最年轻的皇帝的应该是司马炎。
司马炎在登上皇帝位置的时候,他只有29岁。司马炎他是魏朝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长子。公元266年的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焕禅位。而司马炎就此登上了皇位,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元年。
司马炎在军事上是罢免了州县署兵。不过司马炎也立下了较为宽恕的法律。在司马炎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将中国从三国的纷乱中重新统一了起来,并且开创了太康盛世。所以说司马炎是晋朝为数不多的英明皇帝之一。
Ⅸ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是
孝昭上官皇后(前89年-前37年),上官氏,汉昭帝皇后。上官安与霍氏之女,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出生于公元前89年(征和四年);于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被汉昭帝纳入宫中;初封婕妤,月余,立为皇后;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昌邑王刘贺为帝,尊上官氏为皇太后;刘贺被废,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公元前37年(建昭二年)崩逝,享年五十二岁;与汉昭帝合葬于平陵。
西汉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氏,夹在祖父与外祖父两大权臣斗争中,却始终稳坐皇后宝座。汉昭帝死后,豆蔻年华的她便独守空房。之后,她又成为太后、太皇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时年仅十五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上官皇后守寡40年,是西汉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6岁为皇后,15岁做皇太后、太皇太后,从名分上来看,上官氏拥有了全天下女子渴求而不可得的荣誉。但对她来说,8岁时父系被母系诛杀,15岁就做了寡妇,24岁时母系被诛杀。自从失去所有亲人后,上官太后几乎等同于一个透明人并且以她的身份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这些却没有丝毫意义,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磨掉了她的童年快乐,而留给她的不过是深宫的幽怨与寂寞。 上官氏,一个连名字都无法确定的女孩,在那座宫殿里,被一个名叫制度的东西,捆得死死的,直到死去。不过上官氏也算是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了,相比起霍成君和陈阿娇、卫子夫以及很多皇后的遭遇,她也算是很幸运的
Ⅹ 历史上的年轻有为的名人有哪些
骆宾王7岁写出千古传诵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康熙15岁组织力量,除掉了身边的心腹之患鳌拜。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24岁就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直到今天都被誉为不可思议的天才。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是在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