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数据库发展历史

数据库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21:48:40

『壹』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贰』 数据库发展历史是什么

数据库对于普通人来讲
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有固定格式的数据集合,
专门为解决某一类数据保存和计算问题而存在的,
就像单位用的各种各样的报表和单据,
只不过软件会帮你保存管理这些单据和报表在计算机上,
帮你计算求和等等操作 生成你想要的各种数据报告。

利用数据库软件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特性,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正确性。
减少工作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没有他们也可以,但是你不得不用手工的办法处理数据,
不管数据量多少都一样。

『叁』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如今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肆』 数据库技术的作用和发展历史

一、摇篮和萌芽阶段:首先使用"DataBase"一词的是美国系统发展公司在为美国海军基地在60年代研制数据中引用。

1963年,C·W·Bachman设计开发的IDS(Integrate Data Store)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它可以为多个COBOL程序共享数据库。

1968年,网状数据库系统TOTAL等开始出现;

1969年,IBM公司Mc Gee等人开发的层次式数据库系统的IMS系统发表,它可以让多个程序共享数据库。

1969年10月,CODASYL数据库研制者提出了网络模型数据库系统规范报告DBTG,使数据库系统开始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认为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库技术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数据技术的实现必须有理论作为指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又不断地促进数据库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问世并被广泛的推广使用,既有适应大型计算机系统的,也有适用与中、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这一时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走向使用。

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的E ·F ·Code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论文,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关系规范化的理论研究。关系方法由于其理论上的完美和结构上的简单,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关系数据理论的基石。

1971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在正式发表的DBTG报告中,提出了三级抽象模式,即对应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数据结构描述的外模式,对整个客体系统数据结构描述的概念模式,对数据存储结构描述的内模式,解决了数据独立性的问题。

1974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研制成功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并且投放到软件市场。

1976年,美籍华人陈平山提出了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实际(体)联系方法。

1978年,新奥尔良发表了DBDWD报告,他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信息分析与定义、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1980年,J·D·Ulman所著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一书正式出版。

1981年 E· F· Code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ACM图林奖。

1984年,David Marer所著的《关系数据库理论》一书,标志着数据库在理论上的成熟。

三、成熟阶段:80年代至今,数据库理论和应用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伍』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91

使用计算机后,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长,产生了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陆』 数据仓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数据仓库研究和解决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数据仓库 ,由数据仓库之父比尔·恩门(Bill Inmon)于1990年提出,主要功能仍是将组织透过资讯系统之联机事务处理(OLTP)经年累月所累积的大量资料,透过数据仓库理论所特有的资料储存架构,作一有系统的分析整理,以利各种分析方法如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之进行,并进而支持如决策支持系统(DSS)、主管资讯系统(EIS)之创建,帮助决策者能快速有效的自大量资料中,分析出有价值的资讯,以利决策拟定及快速回应外在环境变动,帮助建构商业智能(BI)。
数据仓库之父比尔·恩门(Bill Inmon)在1991年出版的“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建立数据仓库》)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被广泛接受——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Support)。

『柒』 数据库access的发展史是什么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计数的发展,数据管理计数也在不断发展,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处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文件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处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年代60世纪年代中、后期,开始以“文件”的方式介入数据处理。

3,数据库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处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后,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出现了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捌』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

可以参考 PingCAP 的 介绍, 同事了解下 国内分布式数据库排行榜一的 TiDB. 有更多问题,可以到 AskTUG 一起讨论,多谢。

『玖』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拾』 sql server的发展史

SQL的历史

在70年代初,E.E.Codd首先提出了关系模型。70年代中期,IBM公司在研制 SYSTEM 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研制了SQL语言,最早的SQL语言(叫SEQUEL2)是在1976 年 11 月的IBM Journal of R&D上公布的。

1979年ORACLE公司首先提供商用的SQL,IBM公司在DB2 和SQL/DS数据库系统中也实现了SQL。

1986年10月,美国ANSI采用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ANSI X3. 135-1986),后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1989年,美国ANSI采纳在ANSI X3.135-1989报告中定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标准语言,称为ANSI SQL 89, 该标准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该标准为下列组织所采纳: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ISO 9075-1989报告“Database Language SQL With Integrity Enhancement”
● 美国联邦政府,发布在The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 Publication(FIPS PUB)127

目前,所有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某些形式的SQL语言, 大部分数据库打算遵守ANSI SQL89标准。

SQL的优点

SQL广泛地被采用正说明了它的优点。它使全部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DBA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受益非浅。

(1) 非过程化语言

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因为它一次处理一个记录,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SQL允许用户在高层的数据结构上工作,而不对单个记录进行操作,可操作记录集。所有SQL 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SQL的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结果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 SQL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 这种特性使用户更易集中精力于要得到的结果。所有SQL语句使用查询优化器,它是RDBMS的一部分,由它决定对指定数据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询优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哪儿使用合适,而用户从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表有什么类型的索引。

(2) 统一的语言

SQL可用于所有用户的DB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 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它类型的终端用户。基本的SQL 命令只需很少时间就能学会,最高级的命令在几天内便可掌握。 SQL为许多任务提供了命令,包括:

● 查询数据
● 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
● 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
● 控制对数据和数据对象的存取
● 保证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上述各类操作提供单独的语言,而SQL 将全部任务统一在一种语言中。

(3) 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由于所有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SQL语言,用户可将使用SQL的技能从一个RDBMS转到另一个。所有用SQL编写的程序都是可以移植的。

热点内容
男孩性教育书籍 发布:2025-07-04 06:45:07 浏览:727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发布:2025-07-04 04:12:15 浏览:952
面试体育教师 发布:2025-07-04 03:55:12 浏览:120
教师师德先进材料 发布:2025-07-04 03:05:55 浏览:487
用什么词来形容班主任 发布:2025-07-04 00:41:46 浏览:849
吉婷老师 发布:2025-07-04 00:40:42 浏览:215
哪个银行比较好 发布:2025-07-03 22:42:49 浏览:356
老师的苦是 发布:2025-07-03 22:41:31 浏览:714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卷 发布:2025-07-03 22:04:20 浏览:476
一个是班主任的体育老师 发布:2025-07-03 20:09:33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