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汉中历史文化

汉中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04 22:23:40

1. 汉中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水文化;加之,历史上"湖广填陕南",南北移民,五方杂处,从而使汉中的民俗兼四方,语言杂秦蜀,在全国具有独特性。诸如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崇拜、娱乐游艺、神话传说等,是汉中文化遗产的立体史籍。丰富的人文资源、民俗资源,为汉中民俗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潜力很大,不仅大有前途,而且"钱途"无量。经过长期思考和研究,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开发:一、充分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增辟旅游项目,以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聪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节日。比如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是被我们逐渐淡忘的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民间节日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从而有效带动民俗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汉中秦巴民俗村就曾多次在春节期间成功地举办过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演出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游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为长期大量分散于民间的各种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和舞台,为促进汉中的旅游发展,繁荣民间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可谓一举多得,意义深远。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曾多次与各县区旅游景点大力举办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这里比较成功和有影响的例子当数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勉县老道寺镇"天河渡假村"联合举办的两届"天河爱情节".另外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汉中本地的一些传统民间节日和纪念节会。比如汉台区武乡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南堂庙会"、城固原公、文川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举办的"物资交流会",还有勉县每年清明节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城固每年十月份举办的"张骞文化艺术节"等。通过这些当地民间举办的传统庙会和纪念节会,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而且能够更为充分地展示汉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能够愈来愈多地吸引外地的开发商和游客的投资与光顾。

2. 何谓汉中文化,汉中精神又指什么

真正理解汉中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汉中为什么称汉中?汉中,得名于汉水。汉水,得名于天汉,也就是银河。古代的祭司、神官、天文学家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后,祝融和共工天地大战,天倾西北,地降东南,形成了黄天厚土的世界。天汉位于天的中央,把天空分为两部分。与此相对应的,地上也应该有一条大河,位于大地的中央,并且把大地分为两半。当时已知的世界:北边有一条大河,就是黄河,南边也有一条大河,就是长江。那么这条大河就应该位于黄河和长江的中央。他们找到了这条大河。天上的大河叫汉,所以他们就把地面上的这条大河也命名为汉,又叫汉水、汉江。汉水源头有一座城市,东面是平原大海,西面是雪山戈壁,北面是草原沙漠,南面是森林沼泽,那么它也位于大地的中央,于是就起名为汉中,意思就是汉水之源,大地中央。所以汉中的别名也叫天汉。
汉中的历史就如同汉水一般,从云雾缭绕的远方,从高山之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流过汉中的山川,也流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
早在烽火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汉中就是秦、楚两国相争之地。秦惠文王时,秦国战胜楚国,楚国不得不划地媾和,于是秦取地六百余里,置汉中郡。汉中这个名字被首次载入史册。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
,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历代人类英杰,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后人最弥足珍贵的财富。汉水同样是一条伟大的母亲河,因为生于斯,游于斯,逝于斯的历代名流璨若星汉。
而他们中最能代表汉中的精神财富有三种:第一种:张蔡精神。
张骞
,博望侯,大行令,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路之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第一个外来物种的大规模引进者。(张骞为汉中本土人)蔡伦
,龙亭侯,尚方令,名垂千史的发明家,造纸之父。(蔡伦为湖南来阳人,其封地在汉中洋县)张骞-蔡伦精神就是开拓创新精神的最好代名词。
第二种:留武才德。
张良
,留侯,汉初三杰之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开国谋臣。(张良为安徽毫州人,其封地在汉中留坝)诸葛亮
,武乡侯,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第一宰相,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为山东琅琊望族)
张良、诸葛亮
皆是智慧超群、功勋卓著、德行彪炳青史的非凡人物。
第三种:李苏风流。
李白:青莲居士,供奉翰林,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华裔中亚人,西凉王族后裔)苏轼:东坡居士,龙图阁学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李白、苏轼均是天才型的大诗人,他们是中国中古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易于触动、感情暴发力强;苏轼率真、孤傲、豁达、超脱,而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只是时代更多地成就了他们的艺术天才。
汉中亦称天汉,天汉一词,寄托着汉人丰富的美好愿望和纯真的自我觉醒意识,它不仅是汉人的自信心所赖以产生的出发点和坚强基石,也成为汉人雄视宇宙的象征。这自然铸就了本源的天汉气概,再加上张蔡精神、留武才德、李苏风流,汉中遂成为汉家精神文化的发祥地。天汉气概彰显了汉中乃至汉民族博大、自信的一面;张蔡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中华民族稀有的科学精神;留武才德体现了一种儒法兵三家的交融;而李苏风流则体现了一种儒道合一的精神。
此外,在汉中还有历代名流:刘邦:曾为汉中王,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为江苏沛县人)韩信:淮阴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高祖称他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
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典故就发生在汉中)郑子真:高隐名士,谷口先生,甘恬秉默,教人则勉以敬天、事人之道。虽名振京师,然隐居不仕,常垂钓于褒谷口。(郑子真为汉中本土人)班超:定远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为陕西咸阳人,其封地定远乃汉中镇巴前身)李固:太尉,东汉时代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北斗喉舌。(李固为汉中本土人)曹操:魏公,丞相,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为安徽亳州人,
曹操曾亲帅大军进攻汉中)张鲁:阆中侯,镇南将军,五斗米道的师君(教祖)。东汉

3. 汉中历史

介绍少了宋代。宋代汉中张浚领导吴玠抗金,保住大宋江山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在南北对峙的形势下,从全局的角度认识到汉中的地位并加以经营的,当数南宋张浚。南宋初,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宋高宗赵构"巡幸"之所的选择。当时,金兵攻势正盛。金兵南下,常起三路:东越山东而趋江淮,西越山西而攻关中,中路越中原而趋荆襄。汉中、陇西尚处二线,四川则是大后方。南宋君臣们所要做的是既能暂避金兵之锋锐,又能保持一种不失时机地进行反攻的态势。大臣们建议巡幸建康、武昌、四川、关中的都有。张浚建议巡幸汉中。他上疏宋高宗说:"汉中形胜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南宋在关中之军),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理财,以待巡幸。"[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陕西四]张浚对汉中的经营规划充分利用了汉中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汉中的地理位置,既背靠四川大后方,又能左右伸缩,联络陇西、荆襄,流通战争资源,呼应关中、中原等前线地区的战事。这样,汉中在南方的上游地区实居枢纽性的地位。张浚之议虽未被采纳,不过,由于张浚对汉中的经营,南宋以川陕、荆襄、江淮呼应作战的一字长蛇之势却得以形成。

4. 汉中有哪些名胜古迹

1、张良庙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 汉中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2'-33°22'之间。

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汉中气温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于年代久远,均无法查证。

秦汉时期汉中郡西起沔阳阳平关,东至郧关和荆山,绵延千里。秦朝时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南郑县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中国大地,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刘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汉中,称汉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央统一封建王朝后,国号称“汉朝”

三国时期,在刘备入蜀后很快成为曹操和刘备激烈争夺的地区。后来刘备取胜,称“汉中王”,蜀汉即获得此地,现今仍遗留有大量三国古迹,如武侯墓(诸葛亮墓地)、沔县武侯祠、马超庙、定军山、虎头桥(魏延斩首之处)等。

唐初,改汉川郡曰梁州,开元中因梁、凉声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宝初年,又改为汉中郡。唐德宗于兴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乱汉中,六月,叛乱平定后返长安,并以其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领五县。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

国民政府时期,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故宫博物院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土人情丰富多彩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余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锡伯族等。

截止2018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8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51%。

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汉中是我国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现已成为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汉中面皮陕西汉中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于2011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中洋县盛产黑米,也是黑米的原产地。相传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处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5)汉中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 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14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02.15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564.26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42754元,增长9.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4.0%、47.7%和38.3%。与2017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1.4个、0.4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汉中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4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96亿元,增长9.5%。财政支出342亿元,增长9.7%。

6. 汉中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汉中也诞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孕育了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汉中洋县。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欧阳修、岑参、元稹、李商隐也在秦巴山区之间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词墨宝。在抗日战争时期,汉中是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蒋介石、李宗仁、蒋纬国、陈诚、胡宗南、祝绍周、杨虎城、美国飞虎队陈纳德这些抗战名人在汉中书写了辉煌的诗篇。——常识历史篇。

7. 汉中的历史,汉中是怎么来的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8. 汉中地区的历史简介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版中有汉水权,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内著名文物古迹有:汉中古汉台、拜将坛、褒斜道摩崖石刻;南郑南湖国家3A风景区、山河堰;勉县的武侯祠、墓;留坝的张良庙;城固的张骞墓:洋县蔡伦墓;略阳的灵岩寺。著名的自然风光名胜有佛坪自然保护区,南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城固南沙湖水库,勉县温泉,疗养院等。汉中地区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李先念、徐向前在此战斗过 。

9. 陕西汉中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陕西省汉中市就是三国时候的汉中
汉中历史悠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特以“汉”为号,建立汉王朝;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说中,六出祁山,成败皆在汉中,归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张良功成名退于紫柏山,韩信被拜将于汉江之滨,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张骞故里和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葬地均在这里。曹操、杜甫、陆游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留下了诗词墨宝。

褒斜道漂流

褒斜栈道号称“中国第一栈道”,褒斜道漂流位于褒河上游。褒河由红岩、太白二河汇流而成。褒斜道以其险、奇、雄而著称于世,两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沿途可观田园风光、可沙滩嬉戏,三十里漂流水路百折千回,给您“披阅栈道风云,驾驭长河波浪,亲历英雄壮举,感受激情召唤”的奇特难忘的人生体验。
寒溪夜涨碑

距留坝县城南33公里马道镇北的凤凰山下有寒溪河,现存石碑两通,记载着公元前206年“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典故。相传韩信弃楚投汉,三次不遇,未及重用,一气之下,单骑北上,行至马道,是夜明月当空但寒溪暴涨,信不能过,萧何星夜追至,力劝韩信回到汉中。刘邦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灭楚兴汉,终成帝业。古人曾以:“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之句,赞美“寒溪夜涨“之奇功。

紫柏山下张良庙

前往褒斜古道的留坝县西北,远远就看到秦岭,西汉名臣张良庙宇就坐落在紫柏山下。三国时期张良第十三代孙张鲁始建,庙宇依山傍水,幽雅祥静。

净明寺塔

净明寺塔位于汉中东门外,相传是三国著名将领庞德养病的地方。塔顶保存有略残的铁狮一对。此塔呈方形,单层密檐式砖塔,高约15米,雄伟高大,秀丽无比。

张嶷墓

张嶷墓在陕西南郑县柏乡街。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张嶷曾经上谏诸葛瞻,建议其不要急于伐魏,而应该重点发展农业,再联合吴国攻打魏国。张嶷治理南方少数民族颇有成效。延熙十七年战死沙场。张

乐城

距汉中35公里的城固县是乐城。当诸葛亮前两次北伐失败,在沔阳筑汉城,在城固筑乐城,东西相距一百多公里,既可以休整部队又可以防御敌军南下。至今,在庆山顶上还残留着报警的烽火台。

西乡张飞庙、飞凤山

西乡距城固60多公里,三国时期,西乡是张飞的封地,现存有“桓侯庙”遗址。飞凤山在西乡城南五子山侧,是西乡胜景之一。据传,张飞打败曹军后,路经此地,见山势如凤凌空飞翔,遂用丈八蛇矛在山崖上刻下了“飞凤山”三个大字。

10. 汉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据是什么

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辖汉台区和镇巴、留坝、勉县、西乡、南郑、城固、宁强、洋县、佛坪、略阳10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80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止2006年第六批[1]),在2013年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我市又有勉县武侯祠等地点入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截止2008年第五批[2]);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截止2004年),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截止2009年),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截止2009年第九批),国家森林公园4个(截止2009年)。地处中国心脏部位。

汉中的特色不仅仅在于汉文化,而且之所以能成就刘邦的汉室大业,则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生态的多样性。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中平原。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著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保证调往京、津、冀地区的水质,我们必须对汉江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污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实际上就提升了汉中的文明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现代化水平,让汉中古城更具品味!

热点内容
用什么词来形容班主任 发布:2025-07-04 00:41:46 浏览:849
吉婷老师 发布:2025-07-04 00:40:42 浏览:215
哪个银行比较好 发布:2025-07-03 22:42:49 浏览:356
老师的苦是 发布:2025-07-03 22:41:31 浏览:714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卷 发布:2025-07-03 22:04:20 浏览:476
一个是班主任的体育老师 发布:2025-07-03 20:09:33 浏览:427
生物公司前景 发布:2025-07-03 19:58:55 浏览:709
幼儿园教师简笔画培训 发布:2025-07-03 17:02:39 浏览:268
小学师德师风学习简报 发布:2025-07-03 16:58:04 浏览:472
全国四级英语 发布:2025-07-03 15:51:20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