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历史
手工或卡纸
Ⅱ 明信片的由来是什么
明信片的诞生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说起它的由来,其实是很偶然的。
1865年,德国有位画家在硬纸片上画了幅画,并在背面写了些问候的话,打算寄给友人,但却找不到一个能容纳该画片的大信封。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样子,邮局职员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把收件人的地址、姓名一起写在背面,结果就像其它信函一样寄了出去。这件事引起了高级邮务参赞史蒂芬的注意。于是,在同年11月30日召开的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他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一封信从写到封、发,十分麻烦,对于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的信,完全可以采用一种简便的、不要封套的信函,即明信片。史蒂芬的建议未被采纳。
1869年,盖尔曼博士在澳大利亚一个刊物上发表文章建议,把明信片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同时,他也提出要限制信件中的字数,规定一张明信片不能超过20个词。当时这种明信片叫“信函片”。1869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开始发行,随后便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Ⅲ 明信片是如何诞生的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的“明信片”就这样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1869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
Ⅳ 明信片的发展历史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
由于明信片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奥地利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并于1870年7月正式发行了明信片.紧接着,英,美,法,瑞士等国的明信片也相继问世.
我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 ,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在民国16年(1927年)三月,适值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系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仅供临时馈赠之用,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种题材,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这样说,明信片是反映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这种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邮资略低于信函,邮寄简单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古今国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作用,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玩味,乐趣无穷.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高,我国明信片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花样不断翻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有的厂商将自家的产(商)品广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还有一种派生出的个人明信片,已成为一种时髦邮品.总而言之,风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们广结朋友,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据媒体报道,我国邮政发行的明信片,其发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Ⅳ 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是如何诞生的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的“明信片”就这样悄然诞生了。
Ⅵ 广告邮资明信片的历史
19世纪末期,明信片在欧洲商界广泛使用,明信片的公开、“明信”的特点和异地传递的功能,被商家看中为最好的广告载体,于是开始在明信片上加印商品产销信息广告。工商企业自行在邮资片上加印广告的行为,引起邮政部门的注意,因为邮政在投递明信片过程中,等于义务为工商企业传递了广告信息。于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邮政管理先进的国家,逐步制定、健全了在邮资明信片加印广告图文的规章。规定广告图文须交邮政部门审批,由邮政部门负责印制发行,工商企业须向邮政部门交纳规定的广告费用。随着广告用户的不断增多,广告邮资片的内容愈加庞杂,有的商家乘“虚”而入,自购普通邮资片后,自行加印广告图文投入使用,鱼龙混杂,难以分辨。日本、韩国则不用普片加印广告,而是专为广告邮资片设计邮资图。这种邮资片在加印广告之前不出售,从而杜绝了自行加印的漏洞。
Ⅶ 明信片的历史简介
明信片是用硬纸卡印制的,正面印有邮资图(或印有线框标志贴邮票位置)和收信人地址、姓名的格式,背面供书写通信内容。明信片一般由国家邮政部门印制发行。分印有邮资图和未印有邮资图两种(印有邮资图的明信片特称邮资明信片)。其他非邮政部门也可以印制明信片,但不得印有邮资图。未印的明信片有普通明信片、纪念明信片、美术明信片、军邮明信片和贺年明信片等。中国第一种明信片是大清邮政局正式开办后于1897年发行的。1912年中华邮政在清代第四版团龙明信片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称为加盖改值明信片。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发行了第一套“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邮资图为天安门。当前,中国发行的邮资明信片,除印有普通邮票图案,多次印刷、大量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外,还有纪念邮资明信片、风光邮资明信片和贺年邮资明信片,特种邮资明信片。
Ⅷ 明信片的诞生由来
明信片如今各国流行,多姿多彩,堪称邮苑中可爱的小花。至于明信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晓。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的。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
由于明信片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奥地利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并于1870年7月正式发行了明信片。紧接着,英,美,法,瑞士等国的明信片也相继问世。
中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在民国16年(1927年)三月,适值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系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仅供临时馈赠之用,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种题材,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这样说,明信片是反映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这种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邮资略低于信函,邮寄简单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国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作用,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玩味,乐趣无穷。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高,中国明信片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花样不断翻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有的厂商将自家的产(商)品广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还有一种派生出的个人明信片,已成为一种时髦邮品。总而言之,风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们广结朋友,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据媒体报道,中国邮政发行的明信片,其发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Ⅸ 明信片的由来及历史其名字的由来
明信片如今各国流行,多姿多彩,堪称邮苑中可爱的小花。至于明信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晓。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发行明信片最早的国家。
由于明信片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奥地利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并于1870年7月正式发行了明信片。紧接着,英、美、法、瑞士等国的明信片也相继问世。
我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 ,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在民国16年(1927年)三月,适值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系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仅供临时馈赠之用,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种题材、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这样说,明信片是反映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这种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邮资略低于信函、邮寄简单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古今国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作用,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玩味,乐趣无穷。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高,我国明信片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花样不断翻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有的厂商将自家的产(商)品广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还有一种派生出的个人明信片,已成为一种时髦邮品。总而言之,风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们广结朋友、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据媒体报道,我国邮政发行的明信片,其发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