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钥匙的历史

钥匙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5 00:09:22

『壹』 锁和钥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锁和钥匙具体的确切发明时间已经不可考了,而且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发明的锁和钥匙。

古锁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在远古时代,聪明的人类已懂得把个人贵重的物品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缚,最后的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而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原始人类过著穴居的生活,为了防范野兽的侵袭并保护物品,便利用重石来挡住穴洞,而这可说是最早、最直接的原始安全装置。

随著材料之演进及用具的发展,安全装置之种类与功能逐渐的增加与提升。有了绳索之後,先民为了保护贵重的财物,常以精巧牢靠的绳结系紧,而设计出名为觿的兽牙来解开绳结;广义言之,「绳结」可说是古中国最早的锁具,而「觿」则可说是古中国最早的钥匙。

『贰』 金钥匙的来历

关于“Concierge”一词的来源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拉丁文,语意为“保管” 、 “管理”或是仆人;我们却宁愿选择另一种说法,即古代法语的衍生意思,那能让我们寻回封建时代 Concierge 发展的轨迹,这个词为“Comte des cierge”( 蜡烛伯爵,即保管蜡烛的人 ) ,是负责满足一些到豪华场所娱乐的贵族们的奇想和渴望,以及其他需求的人。

古时,遍布在那些荒无人烟的边境地区,照顾过往的旅行商队的人,我们叫他们作“Concierge”,这种职业最终在中世纪传到欧洲、在一些知名的政府建筑、宫廷和城堡里,“Concierge”变成“钥匙的保管人”。
1800 年,随着陆上铁路和游轮的增加并初具规模,旅游业欣欣向荣,现代酒店的“Concierge”诞生了。
1929 年 10 月 38 日,来自法国巴黎 Grand Hotel 酒店的 11 个委托代办建立了金钥匙协会, 协会章程允许金钥匙们通过提供服务而得到相应的小费,他们发现那样可以提高对客服务效率、随之还建立了城市内的联系网络。欧洲其他的国家也相继开始建立类似的协会。
1952 年 4 月 25 日,来自 9 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法国东南部的嘎纳 (Cannes) 举行了首届年会 (Congress)和创办了“欧洲金钥匙大酒店组织”(“Union Europeene des Portiers des Grand Hotel”) ,简称“UEPGH”。

斐迪南德·吉列特先生是一名金钥匙,他为金钥匙事业沤心沥血,是金钥匙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并被尊称为“金钥匙之父”(Fathers of LES CLEFS DO'R) 。
1970 年, UEPGH 成为“国际金钥匙大酒店组织”(Union International Portiers Grand Hotel) 。简称“UIPGH”,这一联盟的成立象征着不只在欧洲,而且来自全球的不同国家都在争取加入金钥匙组织, 1994、“UIPGH”又改变了它的名字“UICO”在 1997 年又改变成了今天的名称“UICH”(“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Concierges D'hotels”)
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为拥有 34 个成员国地区组织而自豪。他们是:澳洲、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捷克、丹麦、英国、法国、德国、希腊、荷兰、中国香港、匈牙利、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卢森堡、马来西亚、墨西哥、摩洛哥、挪威、纽西兰、菲律宾、葡萄牙、罗马尼亚、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美国。
在 1997 年的 1 月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国际金钥匙年会上中国被接纳为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的第 31 个成员国。

国际金钥匙组织中国区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参加金钥匙国际会议1990年4月,白天鹅宾馆首次派前台部的林文杰经理、李慧广助理和肖远辉主管赴新加坡,参加国际金钥匙协会亚洲区总部的成立大会,学习和了解这一具有全球性的服务组织的服务思想、工作内容、在酒店中的作用等,以及成为其会员的加入条件、标准和申请办法。
第一位中国的金钥匙1990年底,白天鹅宾馆礼宾部的叶世豪助理加入了国际金钥匙组织,成为中华香港区的会员。他是首位中国籍的国际金钥匙组织会员。
第一次参加国际金钥匙组织年会1993年12月,白天鹅宾馆派林文杰、孙东、林志钊赴新加坡参加第41届国际金钥匙组织的年会,学习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向同行介绍了一些我们的发展情况,引起了国际金钥匙协会的重视。
第一次参加国际金钥匙服务理论培训1994年6月,孙东被派往美国康耐尔大学进修,期间参加了该学院首次举办的委托代办服务及管理课程,系统地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操作,带回了大量委办服务的资料,回来后又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了其他委办职员,使大家对金钥匙服务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广州礼宾司的第一次联台1994年10月,广州地区的五家五星级酒店的首席礼宾司和一些四星级酒店的礼宾经理,应孙东的邀请,乘船共赴黄埔议事,达成共同建立酒店间委托代办服务的协作意向,为建立地区协会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传播金钥匙服务:1995年3月,白天鹅宾馆房口副总监欧阳文、委办主任孙东和刘志强,走访北京和上海,了解两地酒店委办服务的情况,交流经验,促进自身的提高。这次走访活动,引起了许多酒店高层管理者和同行对金钥匙的极大关注。
1995年5月,孙东成为国际金钥匙协会正式会员。
1995年11月在广州自天鹅宾馆召开了第一届中国饭店金钥匙研讨会,主题是“奔向2000年的金钥匙”,标志着中国饭店金钥匙的诞生。
1996年9月,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对中国金钥匙的发展给予了支持与指导。同年11月在北京王府饭店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主题是“崛起的中国饭店金钥匙” 中国饭店金钥匙的发展使全国饭店金钥匙协作网络方向基本形成。同时,全国饭店金钥匙开始对金钥匙服务进行理论探讨1997年1月,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成为国际金钥匙组织第31个成员国。同年l1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三届研讨会,主题是“蓬勃发展的中国饭店金钥匙”,正式提出了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的工作口号:友谊、协作、服务。
1998年5月,中国金钥匙服务被列入饭店评星定级标准之一。同年11月在大连召开了第四届研讨会,主题是“走向繁荣的中国金钥匙”标志着中国饭店金钥匙走向成熟——第一次制定了指导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饭店金钥匙未来发展纲要》。
1999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成立,划归饭店业协会管理,名称为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金钥匙专业委员会。9月,孙东、黄国强代表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赴英国参加国际金钥匙组织理事会,汇报第47届国际金钥匙组织年会的准备工作。
2000年1月16日至21日,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在广州成功地举办了第47届国际饭店金钥匙组织年会。3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金钥匙专业委员会、中国饭店金钥匙组织正式注册。

『叁』 世界各国锁的起源历史

发展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1]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1]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1]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1]
历史

古时候的锁[1]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比如宋代县令判人有罪会说:“来啊,锁上。”用的就是一种木质枷锁,下为两块可以卡住的木板,上为一种铁环链。)[1]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

锁[1]
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形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1]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1]
在欧洲,19世纪后半期,锁得以普及,进入民宅。此前,锁的价格昂贵,一直与普通百姓无缘,而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在日本,过去一提起锁来,人们想到的也是土仓的锁头,也是有钱人的专用品。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锁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锁[1]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锁[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锁[1]
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制模铸造等。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防盗锁。
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
现代锁具有发展:

锁[1]
1、密码锁:是通过密码来开锁,主要用于保险柜这类安全性较高的锁。
2、感应锁:
IC 卡锁:又分接触式IC卡锁与非接触式。接触式的要将卡插锁锁缝,将芯片锁的内部读卡器接触。
非接触式就是不用这一过程,只需要将卡与锁的读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应用十分普遍。
如:停车场,地铁等公共场所。
电磁锁: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电磁力达几百公斤,上锁状态下,一般人根本无法拉开。致命点,停电就无法关门,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门,用于房间门需与机械锁配套使用。
3、生物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出现了使指纹锁,掌纹锁,视网膜锁。
----------------------------------------------------------------来自网络团队

『肆』 钥匙串的历史

钥匙串最初为Apple的e-mail系统,PowerTalk所开发。Powertalk的特性包括使用插件以允许从很多类型的邮件服务器和在线服务中收取邮件。从这里自然的产生了钥匙串的概念,并用于管理PowerTalk中用户用于登陆Powertalk支持的各类系统的各种登陆信息。钥匙串将这些密码置于一个加密文件中,并在文件被一个密码所“打开”后根据命令自动的返回密码。
钥匙串是Powertalk中几个很有用的原创特性之一,因此被建议成为Mac OS的一部分。但由于内部政策的原因,它被限制在了Powertalk系统内部,因此只有少数Mac用户可以利用它。
直到史蒂夫·乔布斯回归苹果,钥匙串才被从已经废弃的PowerTalk系统中解放出来。此时这个概念已经相对普遍了,但仍然难以见到一个没有被限制在某一特定应用程序(主要是网络浏览器)上的类似钥匙串的系统。钥匙串成为了Mac OS 9的一个标准部分,并被包括在Mac OS X的第一个商业版本中。
第三方程序对钥匙串的使用状况多少有些不均衡。虽然大多数苹果软件使用了这一特性(例如Safari和Apple Mail),而且只支持Mac的应用程序,如Transmit和Camino,一些跨平台程序,例如Firefox,并没有使用钥匙串,而是使用其它的跨平台解决方案作为替代,而Google Chrome则选择在Mac OS X平台下使用钥匙串。许多程序继续将它们的登陆信息存储在普通文本文件中,虽然新程序已经很少这么做了。Subversion命令行终端在最近的版本中选择在Mac OS X上使用钥匙串。

『伍』 中国锁的发展史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历史
古时候的锁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比如宋代县令判人有罪会说:“来啊,锁上。”用的就是一种木质枷锁,下为两块可以卡住的木板,上为一种铁环链。)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

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形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在欧洲,19世纪后半期,锁得以普及,进入民宅。此前,锁的价格昂贵,一直与普通百姓无缘,而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在日本,过去一提起锁来,人们想到的也是土仓的锁头,也是有钱人的专用品。

『陆』 锁具的起源和发展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用以关住某个确定的空间范围或某种器具的,必须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扣件 。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一、锁的历史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线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二、锁的忧虑
根据《辞海》的定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封缄器称为锁”,换言之,如果不用钥匙就可开脱的就不能称之为锁,至少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锁。
现代锁具发展了一百多年,人们对它的结构、机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不用钥匙就能打开的方法和工具也层出不穷。现代人类文明社会里,由于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修养水平等差异,群众中良莠不齐,善良的人们能够自觉规范自已的行为,“非礼不为”,虽无钥匙亦不会乱闯。然而,那些毫无道德观念的盗贼却想方设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门开锁,使广大居民防不胜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传统锁具都存在致命的弱点:
第一、 锁芯采用常见的铜、铝、锌等材料,抵抗不了强力破坏;
第二、 锁具制作工艺,技术落后,无法阻止技术手段的开启。
目前,市场上很多国内外的锁具,实际上都不具备真正的防盗功能。在惯偷面前,两根钢丝或几件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把这些锁打开,有的惯偷甚至公开扬言:“没有我打不开的锁。”其实,不是他们多高明,而是一般锁具技术原理太过简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三、制锁与开锁
—— "矛"与"盾"的较量难解难分
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 "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
到了七十年代,暗锁开始嵌入到千家万户的门上。但很快的,开锁匠又发明了一种小钩子,这种小钩子一伸进锁孔,轻轻搅动两下,锁就打开了。这种"技术"很快就被众多人掌握,连寻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证很随便就可以打开自己的门。 制锁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来"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锁出现,防盗门也应运而生,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没想到开锁匠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他们的开锁工具多达几百上千种,专用的乙炔瓶仅巴掌大小,各种形状的钩子应有尽有,更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开锁。
随着眼点"较量"在不断地升级,有的锁厂在锁芯里加入稀有金属,专门对付口香糖和万能钥匙;另外还装上异形弹子,防备钢丝钩的开启,钥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电脑输入密码,以备有人复制,但很快就听到了传言:开锁匠们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 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至今,选择什么样的锁才能真正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

四、"万能钥匙"是什么?
"万能钥匙"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了。 "万能钥匙",顾名思义,就是万能的,能够轻而易举的打开各种锁具的钥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样子和形状,它就是一把无"锁"不开的钥匙。其实不然,"万能钥匙"是许多用钢丝、铁钩和齿模制成的组合拨动工具的总称。
"万能钥匙",英文译名为"百合匙",意思是"一百种开锁工具组合而成的钥匙"。最早出现在欧洲,传入亚洲,然后才传入我国,早在30年代字典里就有记载,但一直没有十分完整确切、专业化的译名。在我国,人们只有在电视、电影和小说中接触到过,觉得十分神秘,而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便称之为"万能钥匙";在锁具行业,相对专业化地概括归纳为"技术性开启"。
"万能钥匙"开锁的道理很简单,就是用钢丝、铁片、齿模等等众多拨动工具,利用一些很普通的机械力学原理,运用巧力来拨动锁芯从而达到非破坏性的、无明显痕迹的开启各类锁具的目的。在某种条件下,用上述工具开锁,甚至会比原装钥匙还要更快,更方便。不同的锁,其机理、结构也不同,使用的开锁工具也不一样,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模式。长期以来,在"万能钥匙"与锁的较量中,令人失望的是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下风。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万能钥匙"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换代。从最早的初级开锁工具(例如一些小钢丝、小铁片等),迅速发展到如今较为先进的高压膨胀气囊、高频振动毛刷和电动电磁开锁器;更为先进的是超导软射线探测仪、超声波高频探测仪和最新的激光扫描仪,它们利用各种光波、射线扫描和探测锁具内部结构并将其轻易打开。同时,由于各种电脑电控锁、密码锁、指纹锁和眼底视网膜电控锁等一系列采用高新电子科技的锁具的诞生,专门针对这一类锁具的智能解码器,电子破码机也迅速出现了。
"万能钥匙"竟然也十分的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向高度智能化、傻瓜化发展。最早的、最简单的铁钩、钢片等只需经过很短的练习就可掌握技巧;而现今的高智能化开锁器则根本不需要任何技术、技巧,只需通电产生高频振动即可随意开锁,更为方便快捷。
这些种类繁多的开锁工具在市场上、互联网上随意买卖,成了不法份子的"好帮手",而善良的人们对此一无所知,防范意识依然非常淡薄,往往就成了他们的作案目标。⊙

五、高级门锁也有“文凭”
原来高级防盗门锁也是有文凭的。高级防盗门锁必须经公安部检测机构根据公安部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标准检测合格。公安部制定的《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及GA/T73-1994 《机械防盗锁》中就很明确地指出,防盗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抵抗一定条件非正常开启,带有防盗专用锁的门。也就是说,机械防盗门锁分为A、B两个等级,A级防盗门锁的防破坏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防技术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1分钟;B级防盗门锁的防破坏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防技术性开启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
所以选购高级防盗门时,不可随便以为铁门、不锈钢门就可以防盗,也不要片面追求豪华、美观而忽视了防盗门锁的防盗性能。防盗门表面上看都是钢铁做的,其实防盗门锁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区别,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查看公安部门的门锁检验证书以作区分。⊙

补充——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 “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 锁、炮筒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制模铸造等。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
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

『柒』 学习历史的四把钥匙是什么

邓广铭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历史,须掌握四把钥匙,一为年代,一为地理,一为目录,还有一把钥匙则是职官制度。

『捌』 钥匙的历史

古代的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他们的锁是把一条木制门栓插人一个槽中,槽沟顶部有一个木制栓。门栓插入槽沟后,木制栓便会插入门栓的孔。这样一来,门栓便很牢固,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

由于埃及人的锁只能用在有门栓的那一面,不利于灵活地开与关,于是,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一种可以从另一面打开的锁。希腊人所制的钥匙,是一根弯曲的木棒,形状和大小很像农夫用的小镰刀。但是也有一些钥匙长达3尺,必须扛在肩上才能搬动,相当沉重。

罗马人可以说是古代最精巧的锁匠,他们对制造钥匙的标准相当有研究,已经懂得把钥匙末端的钉子切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热点内容
幼儿园教师简笔画培训 发布:2025-07-03 17:02:39 浏览:268
小学师德师风学习简报 发布:2025-07-03 16:58:04 浏览:472
全国四级英语 发布:2025-07-03 15:51:20 浏览:88
雅思怎么 发布:2025-07-03 15:48:07 浏览:54
记师德楷模 发布:2025-07-03 14:58:13 浏览:134
南阳地理位置 发布:2025-07-03 14:28:03 浏览:606
生物学标志 发布:2025-07-03 13:17:15 浏览:177
关节痛怎么 发布:2025-07-03 13:04:02 浏览:270
艺新教育 发布:2025-07-03 12:42:17 浏览:8
历史上有几个皇帝 发布:2025-07-03 11:31:18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