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历史
1. 钢结构的发展历程
中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轻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在这些轻质楼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载。
钢结构建筑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特别是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其中,有的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等建筑。
奥运会后,钢结构建筑得到普及和持续发展,钢结构广泛应用到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种规模的钢结构企业数以万计,世界先进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基本齐全,如多头多维钻床、钢管多维相贯线切割机、波纹板自动焊接机床等。并且现在数百家钢结构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钢结构制作特级和一级企业。近几年,钢产量每年多达6亿多吨,钢材品种完全能满足建筑需要。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材料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各种专业规范和企业工法基本齐全。
钢结构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1.钢结构的上游行业为钢铁等原材料供应行业
钢铁行业是钢结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为钢结构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钢铁行业的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了建筑结构用钢的品种和技术的研发,相继开发了高强钢和耐火、耐候、耐海水、抗层状撕裂、抗低温用钢,以及H 型钢、高性能彩涂钢板、冷弯型钢等,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2、上下游对本行业的影响
钢结构的上游主要是钢铁行业,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本行业的采购成本。从整体上看,上游行业基本属于竞争性行业,生产用于钢结构的各类钢板、钢管、型钢等钢材,其中H 型钢和中厚板是钢结构建筑中最为常用的产品。产业洞察研究数据2011 年粗钢产量达6.96 亿吨,产量相对饱和,钢结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获得稳定的供应。
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可塑性强、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工业厂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体育建设、电力、桥梁、海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另外,一旦住宅钢结构市场取得突破,逐步取代传统建筑形态进入住宅建设领域,钢结构行业将引来爆发性的增长。
2. 轻钢结构的历史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我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远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经用铁做简单的承重结构, 而西方国家在17世纪才开始使用金属承重结构。公元3-6世纪, 聪明勤劳的我国人民就用铁链修建铁索悬桥,著名的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云南的元江桥和贵州的盘江桥等都是我国早期铁体承重结构的例子。 我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且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钢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体育馆的钢网架,陕西秦始皇兵马佣陈列馆的三铰钢拱架和北京的鸟巢等。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已经于2003年12月1日起废除,现时实行的是《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轻钢结构即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是以热轧轻型 H 钢、轻型焊接型钢、高频焊接型钢、冷弯薄壁型钢、薄钢板和薄壁钢管等高效能结构钢材和高效功能材料为主,以各类高效装饰连接材料为辅组装而成,能满足建筑特定使用功能和特定空间需求的轻型全装配钢结构建筑。
3. 简述钢结构的发展史,100字左右,语言简练,区分各个阶段。
这是中国的
在早期的中国内,已经出现钢结构钢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的,可惜的是中国才刚渡过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虽然有很好的建材,却没有发达的科技,所以这等建材都没有研究开发出来。等到了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才得到很好的研究开发,虽然远超过去的科技,但也没有过大的研究成果。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在钢产量方面远超他国,成为钢产量最大的大国,那时钢结构更是逐渐得到了应用。尤其在08年北京奥运会,标注性的鸟巢和水立方更是运用了钢结构建材,推动钢结构钢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迅速发展,展露在人们的眼前。之后更是发布城镇化等等建筑系的事项,更是将钢结构钢板卷管厚壁卷管等建材推到市场上去,等到很好的运用应用在房产中
这是世界的
美国长期以来霸占着头号创新大国的称谓,自1868年,美国就开始了钢铁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并在此期间美国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并在钢结构制造业上形成了庞大而无可替代的生产力,并逐渐具备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的粗钢产销量开始滑落,其原因是钢材是一种全球性商品,而美国的市场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市场之外。在亚洲,钢材市场的消费量占据世界钢材消费量的一半,因此亚洲会对钢材产品的贸易定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加上各种不可抗因素的袭来以及汇率的变动,使美国钢材的定价与企业的生产成本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也使美国再也恢复不到往昔的生产水平。其次,虽然中国是最早使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但由于受到内部与外部的种种压迫侵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岁月里,发展的极其缓慢,俱往矣,还看今朝,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的可持续增长和钢结构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4.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史
在人类建筑的发展史上,土、石、木等天然材料最早被人类作为建筑材使用,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和钢拼以大规模生产,给建筑带来了一种强度高、性能好的材料,使钢结构建筑可以安全性能更高、更安全。
世界上钢铁工业在欧洲发展得最早铁建筑在欧洲, 1720年欧洲就开始大规模生产生铁,1781年已生产熟铁,这一时期欧洲就开始用铁造桥18世纪未英国棉纺厂开娇川铁柱、铁梁代柞原来的木柱、木梁.以获得更大的生产开间和楼而承载力,世界上第一个铁柱建筑(1772年)、第一个铁柱多高层建筑(1793年)及第一个完整的铁框架结构建筑(1797年》均建在英国。
欧洲185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更便利川于建筑的工字形熟铁型材,1864年开始生产性能吏好的低碳钢.使得钢铁建筑得以更广泛的应用.1872年建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叫Me-nier的巧克力厂,被认为是第一个欧洲大陆上的多从钢框架建筑。该建筑纯粹由钢架承重,梁与柱刚接,采用支撑承受风载,这一结构体系在现代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仍一许遍采用。
5.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结构大桥叫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结构大桥为云南省红河州屏边人字桥,由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设计。人字桥位于滇越铁路坡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的五家寨,横跨于两山悬崖峭壁之间,长71.7米、宽4.2米、距谷底102米,构思巧妙、结构独特。工程于1907年3月10日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历时21个月。
6.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中建钢构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地王项目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阶段、中建三局股份钢结构公司阶段、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中建三局在创造“新深圳速度”的深圳地王大厦项目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建三局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简称局钢结构公司)。1996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了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建三局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直到2005年年中。
第二阶段:2005年6月,中建三局根据整体改制上市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建隆、建达公司的钢结构资源整合到局钢结构公司,成立中建三局股份钢结构公司。同年底基本完成各项整合工作,2006年2月正式挂牌运行,直到2008年9月。
第三阶段:中建股份按照“建筑主业区域化、特长产业专业化”的要求,加大了区域化、专业化重组力度,决定与中建三局各出资1.5亿元,以中建三局股份钢结构公司为班底组建中建钢构,由中建钢构逐步承担起统筹全中建系统钢结构领域发展的任务,成为中建股份新的利润增长点,并逐步形成能够支撑中建股份主业发展、体现中国建筑核心竞争力的专业集团。中建钢构于2008年9月16日在深圳成立,并被深圳市列为重点扶持的建筑业总部企业。同年12月12日,公司下属的国内同行业中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产能最高、设计最先进的制作基地(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7. 中国钢结构协会的发展历史
中国钢结构协会 是由中国钢结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自愿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国性行业经济技术团体,组建于 1984 年 6 月。协会由原冶金、建设、石油、化工、机械、船舶、电力、铁道、交通、航空等十余个部委、总公司下属的设计、研究、制造、安装、钢铁生产厂等 2600 余个团体会员单位组成。协会管理登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单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协会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代表会员利益,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行业发展,发挥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钢结构事业发展,组织与钢结构行业有关单位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把协会建设成国内有威信、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协会2010年通过民政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被授予AAAA等级。
8. 大跨度钢结构的历史,应用和未来
你也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呵呵呵呵。钢构。。。几班的
9. 世界上著名钢结构建筑物有哪些,举例说明
鸟巢:
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是著名的建筑艺术家雅马萨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占地达16英亩之广,是由七栋建筑所组成的, 其中"Twin Towers"(双子大厦)是两座外观相同,高110层的双塔楼。该中心高度目前世界排名第三,其主要业务是控制进出口等国际贸易, 担负着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重任,里面 除贸易公司之外,也有运输公司、通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海关等公、私机构,凡与贸易及港湾有关的活动均集中于此,中心内共有企业约1200家, 员工5万多名,每天访客高达8万。
在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高层建筑物中还有22个餐馆、咖啡馆和快餐酒吧店,其中最有名的是与观瞻台高度相同的“世界餐馆”,在此用餐可以将曼哈顿的全景尽收眼底,很是惬意。然而, “9、11”后,已是一片废墟。它留给人们的只是心底深处的抽搐,是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历史。它也促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人类社会为恐怖主义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何等沉重。
10.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 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莫尼埃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为此,莫尼埃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