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检验
A. 化学中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
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笼统地讲有:物理法、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质检验,如颜色、气味、水溶性。
化学法就是利用特征反应检验。
具体举例如下:
一、离子的检验
1、钠离子、钾离子,用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分别呈黄色、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
2、镁离子,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3、铝离子,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
4、铁离子,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Fe(SCN)3。或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5、亚铁离子,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6、NH4+,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7、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8、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9、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黄色沉淀。
10、硫酸根,能与Ba(OH)2及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11、碳酸根,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气体物质的检验
1、观察法:对于有特殊颜色的气体如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碘蒸气(紫红)可根据颜色检验。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现象检验。例如红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无色,红棕色溴蒸汽溶于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例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醋酸铅试纸。
6、星火法: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例如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甲烷、乙炔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
还有一些方法,如闻气味等,但一般不用。
B. 化学中检验和鉴定的区别
简单的讲:
化学鉴定--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鉴别某物质是什么和由什么物质组。
检验----一般指通过化验得到指该物质具体的含量是多少。
鉴定是定性分析,检验是定量分析。
C.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
有关离子的检验:(酸、碱、盐)
1、酸和碱:可用石蕊试剂或酚酞试剂
使酚酞变红的是碱,酚酞不变色的是酸。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变蓝的是碱性溶液。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证明原溶液含有CO3(2-)碳酸根离子。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K2CO3 + 2HCl == 2KCl + H2O + CO2↑
3、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BaCI2试剂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物质含有硫酸根离子。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4、氯离子CI-的检验----溶液中滴加AgNO3试剂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物质含有CI-氯离子。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5、NaOH和Ca(OH)2的鉴别-------分别通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a(OH)2,没变化的是NaOH。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有关气体的检验-----------一般用试然的方法,如果生成CO2气体,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O2----------助燃,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O---------能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能燃烧,生成水雾
CH4--------能燃烧,生成水雾,生成的气体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不能燃烧,使燃着的火柴熄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化学物质的检验方法
碳酸盐: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收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
硫酸盐:取样,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盐酸盐:取样,加入氯化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铵盐:取样,放入试管中与碱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
碘:取样,加水得到待检验物的水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原水溶液变蓝。
蛋白质:取样,滴入浓硝酸,放在酒精灯上微热,原物质变黄。
E. 急求各化学物质的鉴别汇总
物质鉴别的原则与方法
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选择恰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及气味、焰色等实验现象,最终区分出不同物质的实验探究过程。
一、物质鉴别的一般原则
1.充分利用物质的特征反应。例如,检验NH4+的特征反应是利用NH4+与OH—反应,检验 的特征反应是利用 与Ag+反应,检验 的特征反应是利用 与Ba2+反应。
2.设计鉴别方案时,应考虑方案的简约性。例如,鉴别装有浓硫酸和纯水的两瓶液体时,可以有多种方案,但最简单的莫过于轻轻摇荡试剂瓶,根据液体的黏稠度(浓硫酸黏度大)进行鉴别。
3.充分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例1:有六瓶白色固体,它们是Al2O3、NaNO3、Ba(OH)2、MgCl2、(NH4)2SO4、无水CuSO4。现仅用蒸馏水及已被检出的物质对它们作出鉴别。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在空格内填放需加入的试剂。填写检出物质时须与实验现象上下对应(已知:Al2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
(1)待检物+ □
(2)待检溶液 + □
(3)待检溶液 + □
解析:依题意,首先用蒸馏水检出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再用检出物质为试剂进行鉴别。(1)六种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的只有Al2O3,水溶液呈现蓝色的原物质是CuSO4。(2)若将硫酸铜溶液分别与其他试剂混合,只有在Ba(OH)2中产生蓝色沉淀,可鉴定Ba(OH)2,
再用Ba(OH)2检出其他物质[也可以将Al2O3与其他试剂混合,能溶解Al2O3的也只有Ba(OH)2,但用硫酸铜溶液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在(2)步操作中选用硫酸铜溶液]。(3)用Ba(OH)2与剩下的三种溶液混合时,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MgCl2,在加热的条件下
能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NH4)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NaNO3。
答案:
(1)水;CuSO4、Al2O3;蓝色溶液、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2)CuSO4溶液;Ba(OH)2;蓝色沉淀
(3)Ba(OH)2;MgCl2、(NH4)2SO4、NaNO3;白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无明显现象
评注 物质鉴别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实验探究原则的各个方面,才能找出最佳探究途径。
二、物质鉴别的类型和常用方法
1.不需任何试剂的顺序型。通过观察、加热、焰色反应或两两混合等方法先确定其中的某种物质,再用这种物质作为新试剂来鉴别组内其他物质。
例2: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和试纸,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硝酸钾、硫酸铜、硫酸氢钠、氯化钡
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硝酸钠
C.盐酸、硫酸钠、硝酸钠、氢氧化钠
D.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氢钠
解析:选项A中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当用它和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氯化钡和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时,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氢钠。选项D在两两混合的过程中,碳酸钠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现象各不相同,分别是白色沉淀(硫酸镁)、气泡(硫酸氢钠)、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选项BC中的物质无法通过观察、混合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AD
评注:当不用任何试剂进行多种物质的鉴别时,一般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物质。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然后确定物质的种类。
2.只需一种试剂的简单操作型。当只用—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酸碱指示剂进行鉴别。另外,通过观察需鉴别物质和所给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鉴别物质,也是常用的鉴别方法。当用一种物质鉴别多种物质时,被鉴别物质若出现沉淀、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或者发生颜色变化,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例3: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四氯化碳、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AgNO3溶液
解析:选项所给的四种物质中,A、B、C三种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均可把NaI、Na2SO3分别氧化成I2、Na2SO4,而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与水互不相溶。因此用A、B、C中的任何物质均可区分开四种物质。选项D,AgNO3溶液无法区分NaCl和Na2SO4溶液。
答案 D
评注:当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有还原性的物质时,可选用有氧化性的试剂。若鉴别有氧化性的物质时,可选用有还原性的试剂。
3.操作复杂的物质鉴别。对于组分比较复杂的混合物的鉴别,应该准确找出题目的突破口,然后逐步突破。
例4:某无色气体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它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无明显现象)、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假设每处均完全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有CO2、HCl,可能有NH3和H2或者其中之一
B.肯定有H2、CO2、HCl,可能有CO和水蒸气
C.肯定有H2,肯定没有CO2
D.肯定有CO、O2、H2,可能含有HCl
解析:上述气体中,能使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浑浊现象的只有CO2,在此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显然是由于HCl存在所致。由于HCl的存在,澄清石灰水的溶质Ca(OH)2易与HCl反应,而使CO2难以与Ca(OH)2作用生成CaCO3沉淀。这样CO2便顺利通过Ca(OH)2溶液,继而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混合气体中含HCl后,一定不含NH3,因两者反应能生成白色晶体NH4Cl。混合气体可使灼热的CuO变红,证明其中必有还原性气体CO或H2存在。通过后面实验,即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时会使其变蓝,证明先前的还原性气体一定有H2存在,至于CO是否存在则不能确定。
答案 B
评注:在选用一种正确的方法确定某种成分存在的同时,就可以排除与之反应的某些组分存在的可能。
总之,进行物质的检验都是通过观察的实验来完成的,即根据物质的特征颜色和特征反应去查出要检验的物质。因此,物质检验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准确地选择鉴别试剂和实验方法。
F. 化学:物质检验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酸性气体
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醋酸铅试纸测硫化氢
G. 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1:NH4CL+NaOH==NaCL+H2O+NH3
铵根离子的检验:
1:向NH4CL溶液里加NaOH并加热;
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产生的气体;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确定有氨根离子;
实验结论: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氯离子的检验
NH4CI+AgNO3==AgCL+HNO3
实验步骤:
1:向NH4CL里滴加AgNO3溶液;
2:观察烧杯里溶液的现象;
3:有白色的不溶物产生,则证明有氯离子;
实验结论:银离子可以与氯离子产生沉淀!
3:硫酸根的检验: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实验步骤:
1: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
2:观察烧杯里溶液的现象;
3:有白色的不溶物产生,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实验结论:钡离子可以与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
H. 化学物质的检验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检验
第一种,滴加氯化钙,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碳酸氢内钠~
第二种,容逐滴加入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碳酸氢钙,现无明显现象,在产生大量气泡的是碳酸钠~
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检验
使用焰色反应,钾的焰色反应是蓝紫色的,钠的焰色反应是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的看到是黄色的
铝离子的检验
滴加氢氧化钠,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说明含有铝离子~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滴加稀盐酸,若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的说明含有硫酸根。
氯离子的检验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离子。
氯气的检验
如果是黄绿色气体,而且还能让淀粉KI试纸变蓝,就是氯气。
I. 初中所有化学物质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J. 化学物质的鉴别与鉴定有什么区别啊
物质的鉴定就是通过化学方法确定他的成分,也就是哪一种物质;物质的鉴别,专有几种物质A、B、C摆在属一起,但现在不知道拿一瓶是A,拿一瓶是B和C,这个时候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分别检验出A、B、C三种物质。简单讲,鉴定就是检验他是不是某种物质,鉴别就是要区别开集中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