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历史
1.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发展历史
1882年3月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
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尽管本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世界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服务措施。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1982年3月24日由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举办纪念罗伯特·科霍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活动,国际防痨协会的会员之一非洲马里共和国的防痨协会提议,要像其它世界卫生日一样,设立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个建议后来被国际防痨协会理事会采纳。从那时起,国际防痨和肺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但局限在一定的活动范围,缺乏大规模行动。
1993年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46届世界卫生大会,会上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要求世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积极与结核病危机作斗争,并希望加强对防治结核病的宣传,以唤起各国对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高度重视。
1995年底WHO为了更进一步地推动全球结核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活动,唤起公众与结核病作斗争的意识,与IUATLD及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倡议,要提高这个重要日子的影响力。
1996年2月8日中国卫生部发文,要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积极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活动。
2. 肺结核在中国的历史英文版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内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容枝杆菌(简称结核菌,下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其中肺结核病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从而给防治结核病带来突破。此后,随着抗结核药物研制成功,结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在一些地区绝迹。
为了纪念科赫的伟大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盟在1982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 历史上死于肺结核的中外名人有哪些
1、亨利·戴维·梭罗
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1862年5月6日,时年仅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2、约翰·哈佛
约翰·哈佛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城的一名牧师。1607年11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638年9月24日因患肺结核病去世。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所有的图书捐赠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
3、鲁迅
鲁迅本人患有肺结核,加上长期大量吸烟,44岁时便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并因身心疲惫,日渐加重。而主治的日本医生须藤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错误地当作支气管炎、胃病、消化不良治疗,以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鲁迅先生在55岁时便因肺结核而早早离世。
(4)结核病的历史扩展阅读:
肺结核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5. 一病毁所有,历史上死于肺结核的中外名人有哪些
1、亨利·戴维·梭罗
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1862年5月6日,时年仅44岁。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2、约翰·哈佛
约翰·哈佛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城的一名牧师。1607年11月2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638年9月24日因患肺结核病去世。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所有的图书捐赠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院。
3、鲁迅
鲁迅本人患有肺结核,加上长期大量吸烟,44岁时便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并因身心疲惫,日渐加重。而主治的日本医生须藤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错误地当作支气管炎、胃病、消化不良治疗,以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鲁迅先生在55岁时便因肺结核而早早离世。
(5)结核病的历史扩展阅读:
肺结核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6. 谁能给我介绍介绍肺结核的流行历史和死于肺结核的中外名人
卡夫卡41岁时死于肺结核
肖邦、契诃夫、雪莱、郁达夫等等死于肺结核
德国诗人伊丽莎白·库尔曼;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德国戏剧家席勒;还有勃郎宁、勃朗特姐妹、劳伦斯、宫泽贤治、井基次郎、萧红
19世纪的“白色瘟疫”——肺结核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9世纪,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虽然20世纪多种有效抗生素和预防药物的产生使肺结核病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但因此放松警惕就大错特错了。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有卷土重来之势,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不容懈怠。
1882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并将其分为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4型,其中人型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肺结核就是主要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局部及全身症状。肺结核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菌液体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在预防方面,主要以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为主。其中1952年异烟肼的问世,使化学药物预防获得成功。异烟肼的杀菌力强,副作用少,且又经济,所以便于服用,服用6至12个月,10年内可减少发病50%至60%。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
然而,这种顽固的“痨病”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各地死灰复燃,1995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此病,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在2003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制止结核病”世界行动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上的忽视,致使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常人的30倍,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死于肺结核,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肺结核病人也在快速增加;多种抗药性结核病菌株的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我国卫生部最新公布的中国结核病防治社会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对结核病具有传染性及可以治愈的认知程度低,对结核病防治机构及提供免费诊断和治疗的知晓率低,对结核病患者受社会歧视的担心程度高。
首先,虽然骨结核、脑膜结核等不具有传染性,但常见的肺结核的一些类型具有传染性。但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这些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唾沫喷到他人脸上就可能造成传染。
第二,除少数多药耐药性结核迁延不愈外,绝大多数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强调的是,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至8个月的疗程,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世界卫生组织为此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求患者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面视下服用。很多患者轻视病情或因药物副作用私自停药,没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第三,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和城市都设有检查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药品和主要检查。为加强对全国结核病疫情的管理,保证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肺结核患者及疑似患者要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督导化疗和管理。
最后,只有结核杆菌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才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2至3个星期后,一般就不具有传染性,可以参加正常社会活动。社会应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规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霍,并进一步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2005年3月24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
7. 欧洲历史上,死于肺结核的名人。
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17到20世纪,它曾经是美国和欧洲人的主要“杀手”之一。即便是在抗生素得以普及的今天,肺结核仍然是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疾病不仅在劳苦大众中蔓延,许多名人一样逃不过这场白色劫难。
1、肖邦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2、契诃夫
安东·契诃夫,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一生才华横溢,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和深邃诗意的“非戏剧化”戏剧,在西方他被称为“自然主义剧作家中最自然的剧作家”。
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3、雪莱
雪莱,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副理珍奇的瑰宝。雪莱本人染有结核病。1822 年,雪莱三十岁。7月8日在回家途中,斯贝齐亚海上突然起风暴,雪莱等数人覆舟淹死, 雪莱时年不满三十周岁。
4、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梭罗生活的年代,无论康科德乡间,还是纽约、波士顿等邻近都市,肺结核、伤寒、麻疹等疾病都相当普遍。他的父亲和妹妹海伦先后患结核病去世。卧病在床四五个月后,晚年的梭罗在日记里写道:“我已病得太久,忘记了健康是什么样子。”
(7)结核病的历史扩展阅读:
肺结核的起源:
几千年前的一个寒冷夜晚,某个非洲洞穴里,一群人围聚在火边。他们用火焰烹饪食物,制造新的武器,为自己取暖。然而,哪里有火,哪里就有烟,这些烟正让挤在一起的人们难过地咳嗽。在他们发炎的呼吸道中,一种平时生活在土壤里的微生物侵入了,它扎根、变化,演化成了一种新东西。
这个故事,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生物学家丽贝卡・奇泽姆(Rebecca Chisholm)和马克・田中(Mark Tanaka)认为,可能就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肺结核的起源。
肺结核俗称肺痨,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它困扰人类已经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科学家们在9000年前的以色列人遗骸和2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都发现了肺结核感染的痕迹。
8. 在人类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事件值得记载与庆贺求解
在所有传染病中,结核病在人类中存在最长久,危害最严重,人类在与结核病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仅100多年来才有一些值得记载和庆贺之事。 (1)1882年德国科学家郭霍(Robert Koch)在肺结核病人的痰中发现了结核菌,确立了结核病的病原体,为人类战胜结核病明确了战斗目标,这是控制结核病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W. K. R02ntgen)发现X线,为以后临床医学(包括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打下了基础。 (3)1897年,德国科学家G. Flügge 提出了结核菌的飞沫传染说,证实肺结核病人咳嗽时可以从呼吸道排出微滴核,而吸入微滴核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方式。 (4)1921年,法国医生卡美特(A. Calmette)和兽医介云(C. Guerin)将经过多年培育的减毒牛结核菌活菌苗接种于婴儿身上,此即“卡介苗”。其后经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观察,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全球各地逐渐被推广应用。至今卡介苗接种仍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5)1925年,日本科学家住吉弥太郎从痰中分离培养结核菌成功。 (6)1944年,美国科学家S. A. Waksman发现链霉素,这是第一个治疗结核病有效的药物。 (7)1946年,瑞典科学家T. Lehman合成对氨基水杨酸钠(PAS),这是第二个治疗结核病有效的化学药物。同年,德国科学家Domagk合成氨苯硫脲(TB1),这是又一个治疗结核病有效的药物。 (8)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结核课,主管全球结核病控制。 (9)1950年,美国发现另一种治疗结核病有效的药物:紫霉素。 (10)1952年,美国和德国报告异烟肼为极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同年,美国合成另一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寻找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得以治愈病人,消灭传染源,进而控制结核病的流行是证实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传染病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异烟肼的问世为有效地治愈结核病开辟了新的纪元。由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组成的标准化疗方案(长程疗法)使控制结核病进入了化疗年代。这是全球结核病发展史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11)1956年,法国合成抗结核药物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 (12)1958年,日本科学家梅泽滨夫发现抗结核药卡那霉素。 (13)1959年,印度马德拉斯化疗中心报告肺结核病人住院和不住院化疗效果及对家庭接触者的感染比较并无差异,从而开始了肺结核病人的不住院化学治疗时代。同年,W. Fox博士报告在马德拉斯化疗中心研究的另一个成果,即为保证不住院条件下病人确实服药而采取的直接监视下的化学疗法(DOT)。 (14)1961年,美国发明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 (15)1962年,美国发明抗结核药物卷曲霉素。 (16)1966年,意大利和瑞士共同发明、制造出另一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结核药物利福平。 (17)自从20世纪50年代异烟肼等有效抗结核药物相继发明,经过将近20年的观察,虽然临床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很大改善,但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结核病疫情未见明显改善。经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只靠私家开业医师,结核病疗养院或医院治疗临床病人以及靠资源很薄弱的民间团体如防痨协会门诊治疗病人等形式来防治结核病,对疫情的影响极为有限。因为结核病是一种在社会中广泛流行的传染病,要想获得有效的控制,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责任。于是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WHO结核病专家委员会提出并创导了“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的组织形式,把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国家卫生规划中,依靠政府的卫生机构和资源来控制结核病。这样全球控制结核病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各会员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这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中的第四个里程碑。&n
9. 结核的简介
结核是结核病的简称。(tuberculosis,简称TB)
结核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骨化石和埃圾4500年前的木乃伊上,就发现了脊柱结核。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公元前403-前211年)上就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西方医学先辈希波格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也曾对结核病做过描述。由此可见,结核病不但古老,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通称肺病。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结核
病名。指核样肿物生于皮里膜外者。《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有:“此症生于皮里膜外,结为果核,坚而不痛”。该病因风火气郁,或湿痰凝结而致。初起推之可动,久则推之难移,多不作脓。若因风火气郁结聚,初起伴有寒热者,宜用荆防败毒散解表,继服连翘解毒饮;如湿痰凝结气郁者,可行气化痰,用五香流气饮或千金指迷丸。本病相当于急、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及部分皮下肿物等病。
结核治疗应该中西结合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肺结核方面,最终的治疗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杀灭结核菌,但是二者之间的治疗途径却完全不同。化疗药物服用后是直接消灭结核菌,就好似农民把农药喷到田间治疗虫子一样,效果是明显的肯定的,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结核菌的抗药性耐药性,为什么田间的虫子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杀,为什么结核菌会死而复燃,为什么在服用化疗药物时,一直强调十字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则.全程)。其实道理很简单,西药治疗肺结核时针对的是结核菌,而没有考虑到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中医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肺结核的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和个人的抵抗力两个方面。如果结核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自身会调动一切防御机能进行斗争,如战胜了则不发病,如战败了则可以发生肺结核,而不是每个感染上肺结核的人都发病。这就为治疗肺结核病又指引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中医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疗肺结核的道理,就在这里。中医治疗肺结核主要针对的是人体自身,如果人体的防御机能增强了,人体自身产生了抗体,结核菌自然也就会被控制和杀灭。另外中医药在治疗肺结核的同时,也可以抑制化疗西药对胃.肝.肾所产生的副作用之不足。
10.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背景资料
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其中肺结核病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从而给防治结核病带来突破。此后,随着抗结核药物研制成功,结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并在一些地区绝迹。为了纪念科赫的伟大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预防结核病和肺部疾病联盟在1982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流动人口增加、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忽视等多种因素,结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倡议,提高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影响力,以引起公众对结核病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球新增920万个结核病例,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提出,争取在2015年将全球结核病患者减少50%。但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进展缓慢,其中包括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结核病与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资金不足等。
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结核病的防控力度,但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重。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中国的宣传主题为“控制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