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性
1. 土壤微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一回事吗
土壤微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一回事
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不能算是土壤微生物呼吸。
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个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种群状态,可以反映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表征量有: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呼吸强度、微生物区系、磷酸酶活性、酶活性等。
土壤呼吸强度和纤维分解强度是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及对有机质残体分解的速度和强度。纤维素分解强度采用埋片法;呼吸强度采用碱吸收滴定法。土壤微生物活性用土壤呼吸CO2测定法(5g鲜土于310mL试剂瓶中,22℃24h测CO2释放量(用exH23os红外CO:分析仪测定))。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的方法基本可分为静态气室法、动态气室法和微气象法三种。
土壤酶大多数来自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已发现50—60种酶,它们参与并催化土壤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水解酶和转化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结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酶主要有脱氢酶、磷酸酶、精氨酸酶及芳基硫酸酯酶等。
2. 简要说明温度对微生物活性有哪些影响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机体的代谢活动与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 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再继续升高,则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由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杨磊等对底泥修复中温度对微生 物活性和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做了研究,他们通过分析底泥中微生物的酶活性以及 污染物的释放规律,探讨了温度对河道底泥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微 生物的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但温度对纤维素 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机体的代谢活动与生长 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再继续 升高,则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 与其他生物一样,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尽管有高有低,但总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 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这三个重要指标,这就是生长温度的三个基本点。如果将微生物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它的温度三基点是极其宽的;就总体而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已知的微生 物在零下 12~100℃均可生长。而每一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3. 微生物活性表征指哪些
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它的重要指标是呼吸商。位于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的呼吸商都不同的,其中对数器最为活跃。如果你是在工程中,就是培养时要判断微生物是否生活的比较好,可以测培养液的各种参数,比如PH、温度、容氧、黏度等。
4.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哪些
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大体分为核算类、蛋白质类以及两者结合类吧。版
核酸类主要是一些权RNA、DNA分子片段,具有传递信息,控制蛋白质、遗传信息等的翻译和表达等作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有些也会分泌到细胞外干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另一类主要是蛋白质类,主要包含的是些酶,胞外酶和胞内酶都有,催化化学反应、控制遗传信息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表达等。胞外酶等还可以干扰其他生物生长繁殖、催化外界的化学反应等为自己更好的生长繁殖。
复合类主要是两者结合后才发挥强大的作用,有以蛋白质为主,也有以核算为主。作用也很多,催化反应、控制表达等。核糖体不知道能不能算是。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只是自己的记忆,可能会有遗漏。
5. 微生物的代谢物有哪些活性物质
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下面这五个方面:
(1)营养条件。微生物也需要营养,才能正常生长,营养物质的供应是微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微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化物、氮化物、水和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不同的微生物彼此所需要的营养条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例如,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可以利用90种以上的碳化物,而甲烷氧化菌却只能利用甲烷和甲醇。有少数细胞能利用对其他生活有毒的酚、氰化物,固氮细胞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等等。
(2)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微生物有各自的最适温度,一般是在20~70℃左右。个别微生物可在200~300℃的高温下生活。
(3)酸碱度。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酸碱度。酵母和霉菌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也有少数可以在强酸或强碱性环境中生存。
(4)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有的微生物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有的通风反不能生存;有的通风或不通风都能生存。
(5)有毒物质、辐射、超声波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6. 影响污水处理微生物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基质类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
环境类影响因素主要有:
(1)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旺盛,其活性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强,处理效果也越好。超出此范围,微生物的活性变差,生物反应过程就会受影响。一般的,控制反应进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值分别为35℃和10℃。
(2)PH值。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酸性或碱性过强的环境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严重时会使污泥絮体遭到破坏,菌胶团解体,处理效果急剧恶化。
(3)溶解氧。对好氧生物反应来说,保持混合液中一定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当环境中的溶解氧高于0.3mg/l时,兼性菌和好氧菌都进行好氧呼吸;当溶解氧低于0.2-0.3mg/l接近于零时,兼性菌则转入厌氧呼吸,绝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数为丝状菌)还可能生长良好,在系统中占据优势后常导致污泥膨胀。一般的,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为宜,过高则增加能耗,经济上不合算。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基质类因素和PH值决定于进水水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靠日常的监测和有关条例、法规的严格执行。对一般城市污水而言,这些因素大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各参数基本能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气候有关,对于万吨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特别是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时,对温度的控制难以实施,在经济上和工程上都不是十分可行的。因此,一般是通过设计参数的适当选取来满足不同温度变化的处理要求,以达到处理目标。因此,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就落在活性污泥本身以及可通过调控手段来改变的环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合适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使其能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
7. 如何判断微生物活性
朋友,你指的是对某些特定产物提取然后做定量检测吧~如果有转导进去的目的基因的话,可以分析它的产物量
8. 保存微生物活性的最佳方法是哪一种
低温保存微生物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低温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所以低温是保存微生物或者生物体最好的方法!
9. 测定微生物细胞活性的方法都有哪些
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它可以用于单细胞、多细胞以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过滤后用滤纸吸去菌丝之间的自由水,再称重求出湿重。不论是细菌样品还是丝状菌样品,可以将它们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求出微生物干重。
如果要测定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放线菌或丝状真菌,可先加热至50℃,使琼脂熔化,过滤得菌丝体,再用50℃的生理盐水洗涤菌丝,然后按上述方法求出菌丝体的湿重或干重。
除了干重、湿重反映细胞物质重量外,还可以通过测定细胞中蛋白质或DNA的含量反映细胞物质的量。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也比较稳定,其中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从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分离出细胞,洗涤后,按凯氏定氮法测出总氮量。蛋白质含氮量为16%,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占细菌固形物的50%一80%,一般以65%为代表,有些细菌则只占13%一14%,这种变化是由菌龄和培养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因此总含氮量与蛋白质总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蛋白质总量=含氮量×6.25
核酸DNA是微生物的重要遗传物质,每个细菌的DNA含量相当恒定,平均为8.4×`10^(-5)`NG。因此从一定体积的细菌悬液中所含的细菌中提取DNA,求得DNA含量,再计算出这一定体积的细菌悬液所含的细菌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