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城市经济地理

城市经济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8-05 06:26:54

Ⅰ 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

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1)城市经济地理扩展阅读:

经济地理环境的研究目的:

经济地理学研究任何一个地区,不论其地域范围的大小,都要考察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周围地区的相互联系,和在总体中的位置。重点是结合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研究它与周围地区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协作、产品市场、金融信贷、客货运输、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联系,具体地阐明它在地区经济联系中的地位。

与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关的经济联系是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以外,该地区在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对经济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是研究经济地理位置需要考虑的内容。

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目的不同,所涉及的内容和地区范围亦将有所不同。例如,中国沈阳市可以作为省会来研究它在辽宁省的经济地理位置,也可以作为地区经济中心来研究它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同一个研究对象放在不同的地域范围之内,阐明其经济地理位置时所包含的内容则不相同。

经济地理位置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要和地区经济发展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上海的经济地理位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百年前只是长江口附近的一个渔村,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此外,自然资源的重大发现、生产力分布的变革、新的交通干线的建成、国际形势的演变等,都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相应地发生变化。

Ⅱ 以某一城市为例,说明经济地理位置的特点,列举两个因素如何改变城市

以某一城市为例,说明经济地理位置的特点,列举两个因素如何改变城市
最好的例子:
深圳
因素
1、地理位置
沿海地带城市,对外贸易方便
2、国家政策
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促进了深圳的发展

Ⅲ 经济地理对城市发展和产生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如果把视野集中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上,经济地理学在理论上的差距又大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迫切感已不时被有前瞻性的学者提及。
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包括的内容很多。结合以上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及其研究领域的分析,以下四种关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四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研究尺度和抽象层次的区别。
(一)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本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做为基础理论研究。9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为标志,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当今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已从本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来。然而,何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还需要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为此,可以实验站的形式,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模式的小区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发展模式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轨迹,从而抽象出有关理论。
(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活动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理想地来看,全球化可使每个局部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分工的优势,每个区域在全球化中做出可以做的贡献,同时获取可以获取的回报份额(即从其它区域得到好处)。然而实际上,全球化力量(globalizing forces)与地方化力量(localizing forces)由于国际性组织、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的介入,而变得十分复杂和难以度量。如果能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选定衡量各方力量的指标,通过代表性的实例调查对各作用力的均衡点及改变均衡点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将十分利于有关理论体系的建立。而该理论对区域和企业均具重要意义。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均提出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效率至上”。认为由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应集中力量重点支持那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发达地区富裕了,再由这些地区拿钱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见魏后凯的评述)。第二种观点为威廉逊(J.Williamson)的倒“U”型曲线论。1965年他在对24个国家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地区差距将逐渐扩大;然后,地区差距将保持稳定;当经济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后,地区差距将会趋于缩小。将威氏观点用于中国实际,陆大道等学者认为,中国还处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期,国家优先目标应当是谋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这个阶段无法逾越。第三种观点则侧重于公平。与美国学者奥肯(A.M.Okun)的观点相似。胡鞍钢等人主张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应是两者兼顾但偏向于公平。这样,要牺牲一定的公平和效率。但牺牲公平只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是为了追求这种不公平;同样允许效率损失也只能是为了公平。至于公平和效率之间应该如何靠近公平,应该采用民主原则来确定。对这些观点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对21世纪经济地理学为政府决策服务具重要意义。
(四)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的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也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除了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外,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还存在互相矛盾的一面。企业发展追求的是其企业自身的整体利益,该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并非完全重合。研究企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找出两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尤其是结合中国国情,对不同类型(外国投资企业、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不同规模(大、中、小)和不同发展方式(自我扩张、兼并、联合等)的企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Ⅳ 城市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分别是研究些什么的啊好学不

呵呵,刚好去年一年的时间把这两门都学完了,目前这两门学科都处于发展之中,均没有统一的教材可用,研究的内容也很多,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研究,一般的区域经济学专业都会开这两门课程的,城市经济学分属与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演变、城市产业结构等,经济地理学目前分属与人文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用地理的视角去看待经济问题,如经济主题的区位选择问题,空间布局问题等等,有具体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

Ⅳ 成都如何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直到今天,地理课本都在说,在四川盆地里有一个成都平原。然而,或许十几到几十年后,地理老师会这样说:在四川盆地内有一个小平原,小平原被建成了一个大盆景,盆景中有一座龙泉山,龙泉山被规划成城市森林公园,别名“城市会客厅”,这大盆景就是成都。

将一座山作为城市会客厅,这座城市的气魄之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成都精神的表达。成都,正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长大是自觉的。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成都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找位置、勇担当、作贡献,树立冲刺世界城市的雄心壮志;自觉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强担当,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代使命;自觉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强担当,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Ⅵ 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处于“中国黄金海岸地带”之称的环黄渤海经济区。该区位于东北亚中心,又处于亚太经济新增长点的中心,还处于欧亚大陆桥头堡的特殊位置和亚太经济区西环带的重要部位,因此,它也是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对山东省及相邻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拉动作用。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目前是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双中心结构”将被以龙头城市青岛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所取代,但济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不变。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是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心,是带动全省发展的“龙头区域”,也是全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现已跻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的城市群行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省和全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1990~2003年GDP年递增率达到19.39%。山东半岛城市群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338.9亿元,占全省的67.6%,人均GDP为21311.7元,分别为全省、全国人均水平的1.6倍和2.3倍;威海、东营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已超过2000美元。全省有20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其中15个在半岛城市群地区。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42亿元(人均39578元,超过4万元的有东营、威海和青岛3市,东营最高达80572元),约占山东总量的2/3,超过了辽宁全省GDP总量,也超过了京津唐3市之和。本区现已形成能源、电子机械、纺织、冶金、食品、化工、建材等一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尔、海信、大宇、张裕等大型企业也都在此兴建了具主导产业优势的工业园区。

本区农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油料、蔬菜和海产品等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Ⅶ 如何理解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植物与土壤

一.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

Ⅷ 经济地理学分析城市的交通状况为什么会决定城市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

嗯经济地理学分析城市的交通状况,会影响决定城市经济的这个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这个是很重要的。

Ⅸ 什么叫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抄(Economic Geography)是1981年由中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专业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我国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外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

Ⅹ 等城市,现在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将会是怎样

试题答案:1. C2. B 试题解析:1.根据经济格局,①M城市代表上海是正确的;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是正确的;d京广经过武汉,所以N就不可能是武汉,c可能是长江,不可能是黄河。选择C项。2.① b经济带是沿海经济地带,发展不只是劳动力资源丰富;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是正确的;③ d经济带是交通布局;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是正确的。选择B项。

热点内容
老师上了自己的学生 发布:2025-07-02 13:52:03 浏览:43
如何写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2 13:29:22 浏览:531
教育工作计划 发布:2025-07-02 12:31:30 浏览:98
柏莱雅眼霜怎么样 发布:2025-07-02 11:26:50 浏览:295
2017天津数学高考卷 发布:2025-07-02 11:18:39 浏览:511
韩剧我的老婆是班主任 发布:2025-07-02 08:55:20 浏览:801
辛雷智能物理 发布:2025-07-02 07:44:54 浏览:315
密妆生物 发布:2025-07-02 07:13:54 浏览:966
幼儿教师的标准 发布:2025-07-02 07:05:30 浏览:463
嘉鱼美术培训 发布:2025-07-02 05:36:50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