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炮台历史

炮台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5 06:50:52

① 有关左炮台的历史

左炮台,又称赤湾左炮台、深圳左炮台。位于深圳市赤湾鹰嘴山,位于山2/3处,面向珠江口。
左炮台建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立下汗马功劳。上世纪80年代初,专家在对此进行考古时,在左炮台营房内还发现了清代的棋盘及象棋。
当年在珠江口两岸分别部署左右炮台,其中右炮台位于珠海早已损毁,只留有左炮台。
2000年,南山区投入20多万元对这里进行修复,并将4间营房全部上锁保护。

左炮台长23米,宽12.6米,高3.8米。其北侧平台上有林则徐的铜像,面向珠江口。
炮台本身分为两层,底下是兵营,上层是面向珠江口的大炮,如今只剩余一个。

② 有关威远炮台的历史资料

站在炮台身边,目睹长虹般壮丽景观的虎门大桥,轻轻的抚摸着沉满岁月尘土的炮台,呼吸一股清新的海风,聆听着大海的心跳,沐浴着温情的阳光,就如同沉醉在少女的温柔乡。
威远炮台没有长城的那么长,没有长江那么美,但可以让你暂时忘却闹市的喧嚣都市的纷杂,闭上眼睛,晒晒太阳,用心体会海浪的声音,让思绪带你走进时光的隧道,感受一份远去的历史给你带来的恬静与详和。
这片让我们心灵栖息的热地,就是我们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打响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拉开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威远炮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南山炮台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为加强广东海防力量,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加筑面宽六十丈三合土月台一座,设炮位四十个。始称南山威远月台,后简称威远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二十六日,英军集兵强攻威远,数百官兵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炮台陷落后被毁。二十三年(1843年)再建,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年)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威远炮台与镇远炮台、靖远炮台相连,是珠江咽喉的“锁喉骨”,炮台雄伟壮观,炮台平面呈半月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宽厚0.3米、长1.5米的花岗岩石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各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地位,每个炮位两边各有一个储蓄室。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券项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
威远炮台是虎门海口防务中的主要炮台之一,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块热土上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凝聚着军民爱国的情怀,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篇章,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在这历史丰碑下临海听风,感受历史遗迹的风采,让心灵随历史作一回宁静而恬美的旅行。

③ 炮台的发展史。这样的,南宋的。

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战时工事。一般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塞,具有两门以上的火炮,是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永备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1、旧时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构筑的永备性火炮阵地。一种旧式的固定的火炮发射阵地。构筑在江海口岸或要塞上。《清史稿·兵志三》:“以亲军炮队营驻大沽炮台。”如:上海的吴淞炮台。
2、为放置火炮而建筑的炮位或平台,亦作“礟台”。修筑在江海口岸等险要处用以安放大炮的工事。 宋陈规《守城录》卷一:“城面地步不广,必然难安大炮,亦难容数多。虽有炮台,炮台地步亦不甚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控海口莫如以礮墩易礮台。” 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张尚书筹议慑服邻邦先图自强疏》:“烟台无礮台,无陆军,又无兵船,先无自立之根本,转恐无以制人。”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乡村族居,多建礮台。”

④ 胡里山炮台历史是怎样的

历史
建设背景
(一)事件背景

胡里山炮台(7张)

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岛一度被英军攻陷,特别是1841年抗英保卫战 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加强东南防务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政府的关注。
(二)文化背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朝廷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三)地理背景
厦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南北航线、东南亚航线重要的枢纽站。
艰难创建史
(一)卞宝第奉命“本省自行筹款购买”
1841年的厦门抗英保卫战,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老式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闽海国门,顿时洞开。1874年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廷就拟在原处附近建造新型近代化的胡里山炮台,但“约需三十万两”白银。此事一波三折,历尽艰难,历经22年才得以建成。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9月1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闽省为海疆重地,防务必须周密”,建议在闽江口及厦门口岸建造新式炮台,购置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光绪帝依准,但同时饬令卞宝第“本省自行筹款购买”等。
接受任务后,卞宝第考虑到“炮价筹措匪易”决定裁撤南台、材浦等处两营兵勇,“所省薪粮以备购炮之用”。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卞宝第要求向海军衙门借款先期购炮,然后再用“省下勇粮陆续划还”,但因朝廷割地赔款,积弱难返,卞宝第借不到购炮银两。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卞宝第再次上书提出请求:“厦门与台澎联气,地居紧要,港宽水深,非他口可比 应添配八百磅弹大炮二尊,六百磅弹者二尊,二十一生者六尊,方可无虞,计共炮十尊。刻下定购约需三十万两与洋人议定,限二十个月包运到厦,价做三年交清,若临事购买,即四五十万两尚不可得。”要求海军衙门将胡里山炮台筑台购炮一事列入拨款“在案”。但仍未获“天恩俯准”。
在经费无着的情况下,光绪十六年(1890年)8月,卞宝第借为“福靖穹甲船购炮”之机,未经朝廷批准便与德商订立合同,“并购二十八生克虏伯大炮二尊”。这一先斩后奏的举动,实际上把朝廷“逼上了梁山”。
不久,卞宝第病重死于任上,他至死都借不到购炮银两,但却开了个好头。
(二)谭钟麟为购炮“截留新海防捐输”
光绪十七年(1891年),继任闽浙总督谭钟麟曾以“因勇饷积欠累累,京饷紧急不能周转”为由,拟停购克虏伯大炮。
这一毁约的做法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洋商怂恿德国使臣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饶舌”施压。朝廷被迫责成谭钟麟遵守合同,妥筹办理。谭趁机奏请朝廷援照山东成案,截留新海防捐输,所得资金用于购炮筑台,光绪帝只好同意。于是,谭钟麟决定改“停购”为“展办”。
谭钟麟随即会同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到厦门口岸,审度前任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已设定建立炮台的胡里山地形。
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全面裁兵减薪,谭钟麟仍于6月16日坚持向光绪帝请求置办,“其厦门炮台购运巨炮,到时再行酌办……”
同年7月18日,谭钟麟向朝廷要价:“所购二十八生炮二尊共需价、脚、保险等项厂价六十二万八千二十一马克二十五分约需银十六万有奇。”并注明因火炮巨大,离岸安装不易。因此,“起炮上岸需工费若干,察看地方情形再行商议”,为再次申请截留新海防捐输打下伏笔。
是年十二月初八,谭钟麟再次上奏:“至光绪十九年五月,展办二年之限已满”,因为购炮款项仍然不足,请求“再展一年,庶可凑集成数”。其理由是新海防捐“闽省每岁所捐无多”,加之朝廷海军衙门还“将二万两新海防捐挪付购福靖铁甲船炮之用”,同时,还以厦门“地方乡绅念切桑梓情愿集捐”以及“购此钢炮,于海防有裨,并免失信洋人”等理由说服朝廷,光绪帝遂批准“再展一年”,实际上是“延办”。
朝廷同意后,谭钟麟就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另一方面向上海德华(德国)银行贷款,终于“凑集成数”。
从“停办”、“展办”到“延办”,谭钟麟似乎比前任卞宝第更善于以退为进。
(三)杨岐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
为建好新式炮台,清廷多次派人员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曾任过驻德国公使的刘锡鸿在出洋考察过程后,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道:“练兵筑台诸制实为欧罗巴一洲之冠”。
在附单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德国各种炮台的建筑技术和数据资料:“炮台方圆尖锐,顺因地势为之。兹方形以进,第欲其便于装匣,妙用初不缓此。总之,累土为冈,使敌炮不能摧,穴土藏。兵使敌炮不能中,炮位悬置高处,斯力足及远,无炮烟自蔽之虞;台外仅为护墙,斯敌抢台,可操还击必胜之券。斯的者实其要也。西洋炮台皆石为主,今则多以沙土合灰为之,盖石虽坚被炮则易碎,碎石飞掷伤人,反助敌炮之威,不如沙土能嵌炮子……故累土为冈,而凹其巅以安炮位,土冈至顶高二丈五尺,由外至内厚二丈,复为斜坡一丈以固其址,土冈至内至外一丈二尺,除向外八尺不挖空,留为累墙,其余一丈二尺均于贴地处穴之,以作兵房……”。
根据考察报告,清廷采用德国陆军上尉汉纳根的设计方案,令杨歧珍督建胡里山炮台。杨歧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厦门禾山工匠叶文进负责承造,委任钮承潘、张文治、罗鸣风为督造,委任林世春为总巡工”,并命“闽省防续添水陆勇丁修建炮台”等。在1894年三月初八正式动工兴建,充分利用闽南“三合土”(红糖、拌糯米浆和乌樟树汁夯实成)等建材之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的“凿平山石,开辟路径,坚筑台基”,“并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以及围墙城门石沟暨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工”。
1896年十一月初八,长期难产甚至险些胎死腹中的胡里山炮台终于竣工。
重要历史事件
(一)抗英保卫战(石壁之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一再侵犯厦门,时任闽浙总督的颜伯焘历时8个月、耗银200万两,以花岗岩代替沙袋,在厦门岛南岸构筑“当时中国最坚固的线式永久性炮兵工事”——石壁炮台。也就是胡里山炮台的前身。
1841年4月,英军首战进攻厦门,颜伯焘带领清军藤牌兵虎兵亲赴石壁炮台应战,但在英军坚船利炮面前,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不到二十分钟,石壁炮台失守。
(二)“厦门事件”
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了火灾,并以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
(三)中美海军第一次亲密接触定于厦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环球游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执行一项和平使命,访问日本、菲律宾和中国。
海军基地必须设防,关键是炮台。当时考虑到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今日至宝”,因此只要将军舰南移厦门港,就可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中国海防之威武,因此,清政府将中美海军第一次和平交流的地点确定在厦门港。
(四)克虏伯西炮被拆
1957年间,厦门铁工厂建厂初期,缺乏原材料,经厦门造船厂介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准备再拆东炮时,消息传到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出面制止,东炮得以保存下来西炮被拆解后,大部分另行加工,改造为机器部件。另尚余一段收缩筒,于1983年7月保存到厦门市博物馆。
(五)对台广播站成立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在胡里山炮台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6日,播音员陈斐斐首先直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⑤ 炮台南糖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初,古邑揭阳的袍台(今揭东县炮台镇)集市繁荣,商贾活跃,出现了黄乾利、黄名利等10余家饼食作坊。这些作坊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仿效。以精面粉、鲜鸡蛋为主要原料,配以鲜肥猪肉、饴糖、砂糖等,通过搅拌、搓揉、碾磨、热燥等十几道丁序,始创“蛋面南糖”和“豆仁南糖”。产品以制作精工,质醇爽口,肥而不腻,清甜酥脆,清香宜人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销往各地,被誉为“炮台南糖”。
炮台南糖家喻户晓,而“南糖”为何称“南”,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原来,“南”字为潮汕方言土语,即“浇注”的意思。制作南糖时,原始的操作工序是,将预先备齐的干料放进以豆腐膜垫底的长方形的铁盘里,然后将配制好了的稀糊状饴糖料浇注在白铁盘表面的干料上,稀饴糖配以豆仁者为“豆仁南糖”,稀饴糖配以鲜肥猪肉蛋面者叫“蛋面南糖”。顾客需要什么,可以用板刀在铁盘上趁热切割,秤量出售,各家饼食店大多为前店后作坊,往往是供不应求。“南糖”的取名,正是体现了制作工序上“淋注”的特点。
上世纪50年代初,炮台南糖走上工盛时期,驰名省内外,跨进潮汕名产之列。当时,汕头市举办的“潮汕名产商店”展销会,炮台为赶制炮台南糖在会上展销,饼家夜以继日加工赶制,兼程装运,还是供不应求。60年代以后,炮台镇10多家饼食店参加合营,从17岁跟随其父亲制作糖饼、师承祖传生产工艺的黄秉才出任揭阳糖专公私炮台营业部副食品加工厂业务副厂长,对“炮台南糖”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从原始的小铁盘生产改为大木板生产,把散装秤量出售改为块状袋包装出售,把豆腐膜垫底改为糯米纸垫底,从质量上注重延长保鲜期限。改革开放以来,炮台南糖有“红灯牌”、“秉才牌”等商标,厂家、作坊30多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又注重吸收中外食品加工生产经验,从选料,配料、质量、装潢、卫生和经营作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⑥ 新会崖门炮台的历史资料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崖门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最早设置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并形成雏形,后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式设立兴建。崖门古炮台位于新会崖山,倚山面海,紧紧扼守着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崖门通往南海的进出水道。炮台呈半月城垛型,全长180多米,高约6米,上下两层共43个炮位对准海面,雄伟壮观,为广东省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
炮台基座及首层部分墙体以花岗巨石砌建。后山壁建有通往弹药库和兵营的地下甬道,可惜因年久失修而坍塌。首层22个炮位均配置重型铁炮。现存三门古炮为1842年佛山所铸。首层上部及二层是以沙灰夯筑而成的护墙,最厚处达2米,坚韧无比。上层炮台是城垛形,设21个炮位,配置轻型火炮。炮台中门直通崖门水道,上刻“镇崖台”花岗石刻匾额,侧壁有“炎海风清”石刻字样。崖门炮台建好后,曾多次击沉倭寇和葡寇侵扰的贼船,也曾阻击过不少企图登陆洗劫乡村的海盗。鸦片战争前夕,清两广总督林则徐派重兵驻守,令英侵略军望而却步。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游击队也曾凭借崖门炮台的险要,抗击日军的侵略。
1958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来此视察,并指出“崖门古迹很有纪念意义”。
1961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崖门古炮台。1979年和1989年崖门古炮台分别被列为新会县和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新会区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崖门炮台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现在为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门票包括2个景点,一个700年前南宋故行宫,另外一个是古炮台,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

⑦ 胡里山炮台的历史沿革

(一)事件背景
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岛一度被英军攻陷,特别是1841年抗英保卫战 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加强东南防务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政府的关注。
(二)文化背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朝廷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三)地理背景
厦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南北航线、东南亚航线重要的枢纽站。 (一)卞宝第奉命“本省自行筹款购买”
1841年的厦门抗英保卫战,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老式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闽海国门,顿时洞开。1874年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廷就拟在原处附近建造新型近代化的胡里山炮台,但“约需三十万两”白银。此事一波三折,历尽艰难,历经22年才得以建成。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9月1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闽省为海疆重地,防务必须周密”,建议在闽江口及厦门口岸建造新式炮台,购置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光绪帝依准,但同时饬令卞宝第“本省自行筹款购买”等。
接受任务后,卞宝第考虑到“炮价筹措匪易”决定裁撤南台、材浦等处两营兵勇,“所省薪粮以备购炮之用”。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卞宝第要求向海军衙门借款先期购炮,然后再用“省下勇粮陆续划还”,但因朝廷割地赔款,积弱难返,卞宝第借不到购炮银两。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卞宝第再次上书提出请求:“厦门与台澎联气,地居紧要,港宽水深,非他口可比 应添配八百磅弹大炮二尊,六百磅弹者二尊,二十一生者六尊,方可无虞,计共炮十尊。刻下定购约需三十万两与洋人议定,限二十个月包运到厦,价做三年交清,若临事购买,即四五十万两尚不可得。”要求海军衙门将胡里山炮台筑台购炮一事列入拨款“在案”。但仍未获“天恩俯准”。
在经费无着的情况下,光绪十六年(1890年)8月,卞宝第借为“福靖穹甲船购炮”之机,未经朝廷批准便与德商订立合同,“并购二十八生克虏伯大炮二尊”。这一先斩后奏的举动,实际上把朝廷“逼上了梁山”。
不久,卞宝第病重死于任上,他至死都借不到购炮银两,但却开了个好头。
(二)谭钟麟为购炮“截留新海防捐输”
光绪十七年(1891年),继任闽浙总督谭钟麟曾以“因勇饷积欠累累,京饷紧急不能周转”为由,拟停购克虏伯大炮。
这一毁约的做法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洋商怂恿德国使臣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饶舌”施压。朝廷被迫责成谭钟麟遵守合同,妥筹办理。谭趁机奏请朝廷援照山东成案,截留新海防捐输,所得资金用于购炮筑台,光绪帝只好同意。于是,谭钟麟决定改“停购”为“展办”。
谭钟麟随即会同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到厦门口岸,审度前任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已设定建立炮台的胡里山地形。
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全面裁兵减薪,谭钟麟仍于6月16日坚持向光绪帝请求置办,“其厦门炮台购运巨炮,到时再行酌办……”
同年7月18日,谭钟麟向朝廷要价:“所购二十八生炮二尊共需价、脚、保险等项厂价六十二万八千二十一马克二十五分约需银十六万有奇。”并注明因火炮巨大,离岸安装不易。因此,“起炮上岸需工费若干,察看地方情形再行商议”,为再次申请截留新海防捐输打下伏笔。
是年十二月初八,谭钟麟再次上奏:“至光绪十九年五月,展办二年之限已满”,因为购炮款项仍然不足,请求“再展一年,庶可凑集成数”。其理由是新海防捐“闽省每岁所捐无多”,加之朝廷海军衙门还“将二万两新海防捐挪付购福靖铁甲船炮之用”,同时,还以厦门“地方乡绅念切桑梓情愿集捐”以及“购此钢炮,于海防有裨,并免失信洋人”等理由说服朝廷,光绪帝遂批准“再展一年”,实际上是“延办”。
朝廷同意后,谭钟麟就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另一方面向上海德华(德国)银行贷款,终于“凑集成数”。
从“停办”、“展办”到“延办”,谭钟麟似乎比前任卞宝第更善于以退为进。
(三)杨岐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
为建好新式炮台,清廷多次派人员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曾任过驻德国公使的刘锡鸿在出洋考察过程后,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道:“练兵筑台诸制实为欧罗巴一洲之冠”。
在附单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德国各种炮台的建筑技术和数据资料:“炮台方圆尖锐,顺因地势为之。兹方形以进,第欲其便于装匣,妙用初不缓此。总之,累土为冈,使敌炮不能摧,穴土藏。兵使敌炮不能中,炮位悬置高处,斯力足及远,无炮烟自蔽之虞;台外仅为护墙,斯敌抢台,可操还击必胜之券。斯的者实其要也。西洋炮台皆石为主,今则多以沙土合灰为之,盖石虽坚被炮则易碎,碎石飞掷伤人,反助敌炮之威,不如沙土能嵌炮子……故累土为冈,而凹其巅以安炮位,土冈至顶高二丈五尺,由外至内厚二丈,复为斜坡一丈以固其址,土冈至内至外一丈二尺,除向外八尺不挖空,留为累墙,其余一丈二尺均于贴地处穴之,以作兵房……”。
根据考察报告,清廷采用德国陆军上尉汉纳根的设计方案,令杨歧珍督建胡里山炮台。杨歧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厦门禾山工匠叶文进负责承造,委任钮承潘、张文治、罗鸣风为督造,委任林世春为总巡工”,并命“闽省防续添水陆勇丁修建炮台”等。在1894年三月初八正式动工兴建,充分利用闽南“三合土”(红糖、拌糯米浆和乌樟树汁夯实成)等建材之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的“凿平山石,开辟路径,坚筑台基”,“并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以及围墙城门石沟暨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工”。
1896年十一月初八,长期难产甚至险些胎死腹中的胡里山炮台终于竣工。 (一)抗英保卫战(石壁之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一再侵犯厦门,时任闽浙总督的颜伯焘历时8个月、耗银200万两,以花岗岩代替沙袋,在厦门岛南岸构筑“当时中国最坚固的线式永久性炮兵工事”——石壁炮台。也就是胡里山炮台的前身。
1841年4月,英军首战进攻厦门,颜伯焘带领清军藤牌兵虎兵亲赴石壁炮台应战,但在英军坚船利炮面前,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不到二十分钟,石壁炮台失守。
(二)“厦门事件”
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了火灾,并以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
(三)中美海军第一次亲密接触定于厦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环球游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执行一项和平使命,访问日本、菲律宾和中国。
海军基地必须设防,关键是炮台。当时考虑到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今日至宝”,因此只要将军舰南移厦门港,就可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中国海防之威武,因此,清政府将中美海军第一次和平交流的地点确定在厦门港。
(四)克虏伯西炮被拆
1957年间,厦门铁工厂建厂初期,缺乏原材料,经厦门造船厂介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准备再拆东炮时,消息传到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出面制止,东炮得以保存下来西炮被拆解后,大部分另行加工,改造为机器部件。另尚余一段收缩筒,于1983年7月保存到厦门市博物馆。
(五)对台广播站成立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在胡里山炮台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06日,播音员陈斐斐首先直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⑧ 吉林炮台历史

清朝未期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沙皇俄国,乘机开始了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略计划。大战在即的危机时刻,光绪十九年(1893年)吉林将军长顺上奏清政府,请准修吉林炮台。清政府考虑到吉林城“可远迎长白,近绕松花,扼三省之要冲,为两京之屏障”的重要地理位置,为抗击沙俄的武装侵略,批准修造吉林炮台。
吉林炮台的修造共动用白银二万两,属三合土夯制的实心天津大沽口台式。炮台东西长44米,南北长37米,垣墙周长146米。炮台南侧下方建有弹药库六间。当年,炮台面北配置大炮七门,以封锁山下吉林城北的交通要道,大炮为射程两千余米左右的五门后膛车炮,余者为射程五千余米左右的进口的立密达大炮一门、克虏伯大炮一门。一九零零年炮台被沙俄军队占领,一九零四年日俄战争时期炮台被俄军拆毁。
吉林炮台是清政府为巩固吉林城防而花重金修造的,充分显示了东北各民族人民抗击沙俄武装入侵的坚强决心。

⑨ 黄山炮台 历史

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江阴要塞位于长江下游,是南北交通要道,自此向东长江江面开阔,江阴要塞处在喇叭口的位置,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江阴是一座江防古城,黄山属群山之冠。战国时,江阴属春申君黄歇封地,故名“黄山”。山在距城区2.5公里的长江边,是长江的狭隘处,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黄山有席帽、马鞍、龙头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顶,北望靖江,与孤山对峙;周围山峰,绵延30余公里,阅不尽的大江南北两岸风光。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吴国已在席帽山筑烽火台;南宋时,韩世忠、辛弃疾等名将曾在此驻防御敌。清康熙年间始筑炮台。经道光、同治至光绪,炮台已初具规模。辛亥革命后,改土炮为洋炮,增筑堡垒。黄山炮台遗址,现尚存12座钢筋水泥炮台,成为一组完整的要塞炮台群。在黄山,还出土万斤古炮一尊,身铸“耀武大将军”字样。
现黄山已建成公园。有黄山公园门楼、黄山博物馆、望江亭、盘石溪流、陈毅诗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弹药库等,成为鉴赏黄山炮台遗址和眺望长江风光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
————————————
网络有的嘛~

热点内容
教育工作计划 发布:2025-07-02 12:31:30 浏览:98
柏莱雅眼霜怎么样 发布:2025-07-02 11:26:50 浏览:295
2017天津数学高考卷 发布:2025-07-02 11:18:39 浏览:511
韩剧我的老婆是班主任 发布:2025-07-02 08:55:20 浏览:801
辛雷智能物理 发布:2025-07-02 07:44:54 浏览:315
密妆生物 发布:2025-07-02 07:13:54 浏览:966
幼儿教师的标准 发布:2025-07-02 07:05:30 浏览:463
嘉鱼美术培训 发布:2025-07-02 05:36:50 浏览:974
六年级班主任随笔 发布:2025-07-02 04:38:58 浏览:324
中学英语网 发布:2025-07-02 03:14:56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