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发布时间: 2021-08-05 07:09:36

1.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______、______

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如蝉的保护色.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有些动物如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如:瓢虫具有漂亮的红底黑斑.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橘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如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同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应使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的湿度;细菌等微生物及时的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维持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生物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故答案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及其生态意义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绿色植物一般都有较大的叶片,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能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根系吸水和植物体散热。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就不同了,它们的叶变成刺,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的茎含有叶绿素,并且很肥大,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水分,这是仙人掌对沙漠缺水环境的适应。猛兽和猛禽(如虎、豹、鹰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也不会坐以待毙,它们能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等等。蛔虫等寄生虫具有体表光滑、运动器官和消化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等点,这是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维持生物的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3. 简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基本方式及其意义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从植物来看,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借助风来传播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蒲公英、柳等,果实或种子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这样可以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果实的植物,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在果实的表面上有刺毛或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去。
再看动物。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如虎、豹、鹰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等。
很多生物在外形上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与此同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例如,毛虫的体表毛茸茸的,色彩鲜艳。毛虫的这种警戒色可以使许多种食虫鸟望而生畏,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食虫鸟都有效。一只杜鹃一天就可以吃掉上百条毛虫。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生活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要从环境中取得。环境对生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4. 生物: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是什么和什么

生物书上说是本能和学习😁

5. 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1.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A、光照→喜光植物,喜阴植物。如:分布在草原和荒漠中的大多数植物,生长于森林采伐迹地上的乔木和灌丛,人工栽植的农作物和果树等,都属于喜光植物,典型的树种如油松、落叶松、侧柏、洋槐、泡桐、桉树等。喜阴植物大多生长在林下、背阳或荫蔽的地方。
B、赤道→两极:各种不同的植被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草原带。
C、沿海→内地:森林—草原—荒漠
D、山麓→山顶:垂直分布的植被带,如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如:水生植物——莲(荷花)的生长环境。由于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源,所以它长得叶大柔嫩,但根扎的很浅;而骆驼刺生活在沙漠地区,属旱生植物。由于沙漠中缺水,所以骆驼刺的叶子变成细刺,并且根扎的很深,有的深达十几米,根系十分发达。这反映的是植物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或者说,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A、植物对气候及当地农时、农事具有指示作用。如“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三月三,脱了冬衣换夏衫”“处暑(庄稼)不露头,割上喂老牛”“寒露霜降,有衣服穿上”等。
再如亚热带树种-青冈栎:当树叶变红时,该地区在一两天内会下大雨,雨过天晴后,树叶又呈深绿色。
"旗"形树指示风向:北半球,单独生长的树木的枝叶向南一方特别繁茂,而向北一方较为稀疏;叶片上的叶脉是南方粗,北方细;树木的年轮也是南稀北密。
B、植物对干旱区寻找水源具有指示作用,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在干旱沙漠区,有植物的地方必定有水(地下水或内陆河)。
C、植物对环境污染也具有指示作用。在工厂周围,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区,植物明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玉米叶、果树、蔬菜等。
2、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有以下的身体特徵来适应环境:寒冷地方居住的会长出厚厚的毛皮 ,以防热量散失; 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即保护色,如变色龙;装成与栖息环境相似的形态,或模仿另一种昆虫,即拟态,如枯叶蝶;以鲜艳的颜色来警示其他动物,即警戒色,如鲜艳的蘑菇是有毒的。动物有以下的方法来捕捉猎物:猎豹以快速捕捉猎物;海葵的触须能分泌化学物质刺伤游经的鱼,这是它猎食和自保的方法。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养分,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长成果实),被各级动物食用,同时,植物的秸秆、动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腐烂过程就是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最后又回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生物循环。生物循环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②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③参与水循环,改变陆地水成分
④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⑤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

6. 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通过环境的刺激,部分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后来变异个体越来越多,出现稳定的新性状,进而适应这个新环境。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从宏观上来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原理如下:

首先,在环境的影响下,一种生物群体中会出现少量的基因突变的个体,这些基因突变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新性状,有的适应新的环境,有的不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新环境的个体被淘汰,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选择,生物变得越来越适应环境。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扩展阅读: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1、冬眠与夏眠:动物的冬眠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夏眠是对夏季炎热和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2、树落叶是对冬季寒冷环境或干旱环境的适应。

3、肉食性动物捕食其他动物,都有利爪、锐利的牙齿(或喙)。

4、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青草丛中的青蛙是草绿色的,泥塘里的则是黄褐色的。

5、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毒蛇都有鲜艳的花纹。

6、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像竹节、枯叶蝶像枯树叶等。

7.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都有哪些

1.斑马为了适应草原环境长出了黑白线
2.北极熊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北极所以皮毛变成了白色
3.人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体内会产生黑色素保护皮肤
4.沙漠中的植物根系都很长
5.香蕉树的叶子很大,有利于...详情>>

8. 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许多不同的含义,但主要是指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首先,应当了解基因型适应和表现型适应的区别。基因型适应的调整是可遗传的,因此是发生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型适应则发生在生物个体身上,具备非遗传的基础。

表现型适应包括可逆的和不可逆的表现型适应。许多动物能够通过学习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它们不但能够通过学习什么食物最有营养、什么场所是最佳隐蔽地等,来调整对环境改变的反应,而且能够学习如何根据环境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动物能够通过对一些环境刺激反复出现的“习惯化”学习,逐渐放弃那些对生活没有意义的反应,由此适应环境的多变性。学习基本上是属于不可逆的表现型适应。尽管动物会忘记或抑制已经学到的行为,但是,学习所产生的内在改变是永久的,这种内在改变只能被随后的学习所修改。

可逆的表现型为适应涉及一些有助于生物适应当地环境的生理过程。这些生理过程既有气候驯化的缓慢过程,也有维持稳态的快速生理调节。所谓气候驯化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对多个生态因子长期适应以后,其耐受范围发生可逆的改变。大多数动物都能够通过快速的生理应答,如哺乳类的流汗,或通过行为应答,又如寻找合适的阴凉处来适应环境温度的改变。如果环境改变的持续时间拉长,就会发生缓慢的驯化适应。例如,一个人从寒冷的地方进入到炎热的地方,刚开始时会流汗降低体温,以后逐渐地就会被新环境所驯化,不再觉得炎热,产生了适应。

适应也可以是指感觉器官对它们所感觉到的环境刺激改变的调整,这种适应称为感觉适应。例如,当我们进入灯光非常明亮的房间时,开始会觉得很明亮,但几分钟后似乎就不明亮了,因为这时候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亮度的改变。感觉适应可以发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官当中。就亮光而言,适应是通过瞳孔收缩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量,另一方面,眼睛内部也会发生光化学改变。

总之,适应包括:(1)进化适应,物种通过漫长的过程,调整遗传成分以适合于改变的环境条件。(2)生理适应,生物个体通过生理过程的调整以适合于气候条件、食物质量等环境条件的改变。(3)感觉适应。(4)通过学习的适应,动物通过学习以适合于多种多样的环境改变。

适应可以使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改变。自然环境的多种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也必定会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

应当强调的是,无论生物通过哪一种适应方式来调整、扩大它们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生存在更多的复杂环境当中,都不能逃脱生态因子的限制。耐受极限只能改变而不能去除,因此,生物的生理状态和分布会由于它们对特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有限性而受到限制。生物对特定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由该生物的遗传结构所决定,因此是生物的物种特性。例如,厩蝇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14℃~32℃,家蝇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则是20℃~40℃。

热点内容
嘉鱼美术培训 发布:2025-07-02 05:36:50 浏览:974
六年级班主任随笔 发布:2025-07-02 04:38:58 浏览:324
中学英语网 发布:2025-07-02 03:14:56 浏览:977
教育的情怀 发布:2025-07-02 01:17:44 浏览:807
e推教学 发布:2025-07-01 20:16:22 浏览:492
故事数学题 发布:2025-07-01 19:00:18 浏览:952
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 发布:2025-07-01 17:05:51 浏览:241
英语辅导报社 发布:2025-07-01 16:38:23 浏览:143
高一语文综合试卷 发布:2025-07-01 16:38:21 浏览:589
而且英语 发布:2025-07-01 14:58:57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