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化学成分
Ⅰ 血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什么是红色的最好以化学的角度回答
血的红色由其中的红细胞引起的,红细胞的红色由其中的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引起的,血红蛋白胨额红色由其中的血红素引起的,血红素是铁的一种配合物,显示为红色
Ⅱ 猪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猪血含水分95%,蛋白质4.3%,脂肪0.2%,碳水化物0. 1%,灰分0.5%;钙69毫克%,磷2毫克%,铁15毫克%。 血豆腐(煮过的猪血凝块)含水分79%,蛋白质18.9%, 脂肪0.4%,碳水化物0.1%,灰分1%。
Ⅲ 血液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一、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其中血清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二、血细胞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血的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常见的血液病: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骼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示出中医治疗本病的巨大优势。
Ⅳ 人的血液中有哪几种成分
人的血液包括两种成分,分别是血浆和血细胞。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
(4)血的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血液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血液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验血。包括遗传病。
Ⅳ 人体血液的主要成分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
Ⅵ 什么是成分血
什么叫成分血和血液制品
所谓成分血是用物理方法将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较浓缩和较纯制品供临床使用。目前供应的成分血有: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血液制品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主要有: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浓缩VIII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干扰素、转移因子等。所有血制品必须经病毒灭活,产品须有卫生部批准文号及合格证书,否则禁止使用。
Ⅶ 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一)水
水在血浆中约占90%~92%。血浆中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均是溶
解于水中而被运输,水还能运输热量,参与体温调节。
(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
纤维蛋白原。它们的正常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见表3-1。
表3-1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及主要生理作用
蛋白名称标本类别正常含量( g/L ) 主要生理作用
白蛋白( A ) 血 清35 ~ 55 形成血浆胶渗压,参与保持机体水平衡;
修补组织;有利于各种正、负离子和某些脂肪
酸的运输
球蛋白( G ) 血 清20 ~ 30 免疫作用;有利于脂类物质的运输;为某
些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所必需
纤维蛋白原血 浆2 ~ 4 参与血液凝固
蛋白总量血 清60 ~ 78
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为1.5~2.5。某些疾病可使白蛋
白或球蛋白含量发生改变,可致A/G 下降,甚至小于1。
(三)无机盐
血浆中的无机盐约占血浆总量的0.9%,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离
子以Na+为主,还有K+、Ca2+、Mg2+等;负离子主要是Cl-,还有
HCO HPO SO 3
-
4
2-
4
、、2-等。它们在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
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及其它成分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
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把这些物质中所含
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正常人血液中NPN 含量为14~25mmol/L(20~
35mg/dl),其中1/3~1/2 为尿素氮,血中的NPN 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
谢产物,主要通过肾排出体外。因此测定血中NPN 或尿素氮含量,有助
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的功能。
血浆中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还有多种脂类(如甘油三酯、
胆固醇、磷脂)以及酮体、乳酸等。此外,尚有酶、激素、维生素、氧
和二氧化碳等。
Ⅷ 血液的成分是什么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合称全血。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血细胞比容指的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又称为红细胞压积。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37%~48%.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的相对数量变化。
四、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半小时,可将血浆和血细胞分离。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深医学教。育网原创红色不透明的是血细胞。
血液经自然凝固1~2小时,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清。
五、血浆渗透压的来源与生理作用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的胶体溶质和晶体溶质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在人体内,血浆所接触到的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对溶质颗粒的通透性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的血浆渗透压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离子和小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为720~797kPa,几乎近似于血浆渗透压。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医学教育,网原创胞膨胀、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而出现溶血。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使红细胞发生皱缩。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所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在整个血浆渗透压中所占数值很小,约为3.33kPa.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作用。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医学.教育网
原创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Ⅸ 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血管中奔流的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构成,它占全部血液量的50%左右。所以,当这些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使得血液成为红色的了。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叫血红蛋内的物质,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质,由球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中关键部分是能够携带氧分子的含铁血红素。由于每个红细胞有四个含铁血红素分子,所以—个红细胞可以携带四个氧分子。红细胞的颜色因含氧量不同而稍有变化。在我们人体的血液中,所含氧气量的多寡,是决定血液颜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动脉血因含氧量高,所以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少,所以颜色暗红。当我们不小心划破皮肤时。从伤口处就会流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我们人体的血液。
一般我们用血眼看见的血液是红色的,然而,如果用显微镜看,血的颜色似乎变了,不再是鲜红的,而呈淡黄色。为什么?这要从血液的成分谈起。血液由细胞部分和非细胞部分组成.细胞部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非细胞部分为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等。在显微镜下,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像肉眼看见的那么密集,淡黄色的血浆因而成为我们视界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