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历史
『壹』 天水的历史沿革
天水市古为“邽县”。
邽县(读作:guī)原本是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区划是今天水市区西南。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在天水,有翡翠镏玉的马跑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不变、袪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天水居民皮肤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
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中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杜甫在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纪”之名,始自西汉,《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龙城得名与“伏羲氏”有关。
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西周21前,秦人先祖在天水河谷繁衍生息,后有功于周王室赐姓,受封“秦地”于此。
天水自汉代设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
魏文帝之后,称秦州。唐代时为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之一。
宋时,改为成纪县。
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
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
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
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
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文县8县。129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11月15日,恢复武都专区。原划归天水专区的武都、宕昌、康县、成县、文县仍划归武都专区。12月15日,恢复天水、甘谷、漳县、两当、西和、礼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漳县划归临洮专区。至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等10个县,60个区,440个人民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
1963年10月23日,撤销临洮专区,将其所属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1市11县,482个人民公社,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23个人民公社,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天水地区辖1市11县,232公社,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政社分设,改社为乡。
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原属天水地区的西和、礼县、徽县、两当4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新设秦城、北道2区。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138个乡,11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5月30日,武山县远鸳鸯乡改为鸳鸯镇。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区甘泉乡改为甘泉镇。
至2010年底,天水市辖秦城、北道2个市辖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
『贰』 天水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赵壹, 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 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 (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叁』 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曾经是水草丰茂的畜牧地,也曾经是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远在3000多年前,那里是西周的附庸——秦国。秦人的十几代祖先都生息在古雍州那块被人称为邽县、秦亭、上邽的地方。 过了很多年,大约在距今2100多年前的汉武元鼎三年,上邽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相传,东汉武帝元鼎三年,上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穷苦的人们都为田禾枯干祈求神灵降雨。 一天半夜,当人们熟睡时,突然天上响起巨大的雷声。又一阵“轰隆隆”巨响,大地裂开了,只见天上的河水,一落千丈倾泻下来,刚巧注入裂开的地缝。真是九天的银河落向人间,流了很长时间。 风雷终于息怒了,一切又恢复平静。接着又是几天的和风细雨,把一个干旱火烧的地方滋润得如翡翠一般,到处水灵灵的,这儿一个水潭,那儿一条涓涓河流。从那以后,小草绿了,杨柳青了,座座荒山变得青翠苍秀,清清泉水,哺育了陇上的片片绿州。 这次大地震引来了九天银河,人们认为是神灵显威,把“天河注水”传说得神乎其神,赞美这里最大的一汪湖水是“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乡民们都引它灌良田,润桑麻,于是,禾苗茁壮,树木葱葱。 这一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获得大捷,疆域开拓,丝路畅通,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西汉王朝把当时的陇西郡分为两郡。一天,汉武帝听到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十分高兴,下旨在上湖旁边,筑起一座城池,设新郡,名曰“天水郡”,甘肃天水得名,传说由此而来。 天水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上古时的“
『肆』 甘肃省天水市的文化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组织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
麦积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艺术陈列馆。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国盛行,这也是中国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独创。
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是麦积山石窟艺术中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第44窟造像样,曾轰动日本,被赞为“东方的维纳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内那对童男童女,他们颈项上各牵一个“长命圈”,这是陕甘一带农村常见习俗的生动写照。
“失街亭,斩马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个三国迷,街亭称不可不知。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城区东北10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是历史上一重要的军事关隘。
总结说来,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华文明之曙光
大地湾文化 见证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艺术 麦积山最璀璨
三国文化 辉煌灿烂
历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2)李广,(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3)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4)段会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5)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赋家,活动在汉灵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7)苻坚,(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9)李思训(651-716,一作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伍』 天水的历史名人
李白(701-762),「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 ? 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於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宋 曾巩《代人际李白文》】。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像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王羲之生平简介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表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它被誉为法贴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钻研。
王羲之还善于绘画,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陆』 “天水”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天水名称的由来
天水在周朝时期一直是秦国的属地,春秋战国时被称作邽县,到了秦朝被命名为上邽。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做天水呢,这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的时候,上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旱灾。那个夏天,骄阳似火,气候炎热,却许久未下过一场雨。看着田里的庄稼一天天枯竭,喝着河里仅剩的一点浑浊苦涩的河水,人们都心急如焚,天天虔诚地祈求神灵降雨。
可能是人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这天半夜,正当人们都沉入梦乡时,天上突然响起了震耳的雷声。这雷声夹杂着闪电像是从天边滚来,愈来愈强烈。一时间,大地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人们都被这种阵式吓坏了,以为老天爷发怒了。就在这时,地面上出现一片红光,接着,大地不断震动,仿佛要裂开了一般。
突然,随着天空的一声炸雷,地面下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大地真的裂开了,就像张开了嘴一般,裂口处飘散着白白的雾气。同时,只见天上倒下一股粗粗的河水,刚好注入裂开的地下,就好像天公知道大地干渴已久,用天河的水为他解渴似的。这样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都惊奇地睁大了双眼。
天河的水就这样一直流了很长时间,直到风也停了、雷也息了,大地恢复一片安宁。人们好奇地跑到大地裂口处一瞧,这里竟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湖泊,湖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接下来的几天,天空一直落着绵绵细雨,把整个世界从干旱燥热中解救出来。有了水的滋润,到处都变得绿油油的,山野苍翠,溪流潺潺。
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人们都认为是神灵的威力,于是将“天河注水”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按我们今天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自然现象,是一次大地震。但那时的人们还无法解释这些,所以他们把那片湖水称之为“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用这水灌溉,长出的禾苗茁壮、树木葱茏,就连养育的姑娘也格外俊俏。从此,上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陇上绿洲,而“天河注水”的故事也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汉王朝决定将陇西郡(今天水地区)分为两郡。在听说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后,汉武帝下旨在上邽湖边,筑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设在这里,取名为“天水郡”。天水得名,由此而来
『柒』 天水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天水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命名的,以前那个地方叫上邽,冀(中国最早的县,公元前688年)
『捌』 天水有多少年历史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距今已有2130年历史。不过早在公元前688年秦国就在今天水境内置邽县,距今已有2704年。
『玖』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辉煌历史
秦安县在历史朝代中是位处要塞。截至2015年,秦安县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
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县内有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8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
(9)天水的历史扩展阅读:
秦安的历史名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渊 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内链变更战略家;
李世民 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李广 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