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的历史
① 罗甸县的介绍
罗甸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下的一个县,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72公里,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有汉、布依、苗、瑶、壮、侗等民族。是贵州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以早菜、西瓜为龙头的商品基地。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25个品种。以柑桔为主的水果基地。地处黔南山地西南部,北高南低。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50毫米。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蒙江、曹渡河。蒙江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注入红水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1%。矿藏有硅石、铁矿、辉绿岩、米黄色大理石等。101、312省道公路过境,南盘江可通航客轮。境内的罗甸水晶及罗甸奇石等尤为著名。
② 罗甸县被称为了什么之乡,什么之城,什么之…
罗甸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下的一个县,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72公里,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有汉、布依、苗、瑶、壮、侗等民族。是贵州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以早菜、西瓜为龙头的商品基地。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25个品种。以柑桔为主的水果基地。
地处黔南山地西南部,北高南低。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50毫米。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蒙江、曹渡河。蒙江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注入红水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1%。矿藏有硅石、铁矿、辉绿岩、米黄色大理石等。101、312省道公路过境,南盘江可通航客轮。境内的罗甸水晶及罗甸奇石等尤为著名。
③ 我的家乡(罗甸)500个字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山和水。那清幽幽的山,清粼粼的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的山以怪石着称。只要你拾级而上,便会看到山上数以千计万记、姿态各异的石头。它们有的互相依靠,像是在说悄悄话,那神情宛如羞涩的少女,将头背向游人;有的则高高站起,抬头向上,似乎要对天长啸,以抒发心中的激情;还有的山石这儿一堆那儿一堆向是在游戏的顽童……多有趣啊。
但我偏偏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春天百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夏日佳木翠绿,树阴满地、凉风送爽……真是一派迷人的好风景。我常在暑假上山,流连于果树林之中,那里所展示的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芭蕉树绽着宽阔的枝叶,沐浴着阳光,青翠欲滴,最撩人的是一串串的香蕉,向跟人捉迷藏似的,半遮半掩,把自己的身躯紧紧靠在树干上。而在琵琶林里又别有一种气氛,周围高耸参天的树木遮住炎炎夏日,偶尔有一两点余光洒落在地面上,林中阴凉极了,琵琶青青的,在暗淡的光线下叫你摸不着它在哪儿。
山的灵气来自于水,在山腰平坦处有一水渠终日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水,渠中偶尔也见小鱼,它们皆若空游无所依。
是这生命的水,造就了灵山,滋润了沃土花木,也滋润着家乡人的心田。
我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田垄方方,一派勃勃生机,心中不禁赞叹:“多么壮观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衷心地赞美家乡的山和水啊,我歌唱家乡的山和水。
④ 罗甸大井风景名胜区的历史
据中国—法国1986洞穴科学考察队的专家、学者们对大小井洞穴系统中的响水洞、大硝洞、大黑洞作为较详细的考察研究,经探测这几洞总长度已达8739米,J·P·巴赫巴瑞等人称:“14个法国考察队员一致认为,这比世界著名的风景胜地—法国南部的伏克留兹泉有过之而无不及”,并慨叹:“但愿生在此山中”。在这里,中法学者们一同进入地下世界,看到了典型的虹吸管状的洞穴,喷珠吐玉的涌泉,飞湍震掠的地下瀑布,平静幽深的地下湖泊及绚丽多姿的钟乳石洞厅。
大黑洞洞厅面积为2600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世界六个最大的洞厅之一,是我国目前已探测出的最大洞穴大厅。
此外还有儿子洞雄踞大井之巅,洞口开阔,洞厅宽敞明亮,草坪茵茵,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洞厅旁有钟乳雄狮拔地10米,10余罗汉列坐青水池旁相映成趣。清代广西甲板等地民间骑手常汇聚于此洞赛马,故有“跑马洞”之称。当地有名顺口溜:“天德洞好养羊,鄢家洞好住房,狮子洞当体育场,九十九洞搞硝磺”。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在此设置硝磺处,农民为着谋生,探洞找硝泥,曾有一位罗姓农民带着火把、干粮进洞,因迷失方向,5天5夜没有回来,家人认为他已经死了,为他筹办丧事,不料他又从遥远的深山老林出洞重见天日,回到家里。
现成大井成为中外科学家抢险的地下世界,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和乐园,人们把罗甸大井风景名胜区誉为“山乡洞国”和“溶洞画廊”。
罗甸文化古迹有边阳崖墓、城西九里的清代打铃桥、董架牛角寺塔、边阳文昌阁、沫阳董当总州安山碑记、城西林场爱吾庐碑记、城内王乃屯、城南王乃山脚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⑤ 1998年罗甸县的总人口是多少
1998年末,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户籍人口298842人。
⑥ 贵州省罗甸县的乡镇名称,以及村子的名称。
1、乡镇名称: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
2、村子名称:新街、岩脚、前进、下坝、新丰、新庄、黄泥坳、罗木、打讲、关刀、新联、公纳、大文、明星、团田、平洋、交吾、国光、良坪、联明、高山、勤丰、凤亭、抗村;
3、罗甸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地处东经160°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总面积3013平方千米。罗甸县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东短的特点。
(6)罗甸的历史扩展阅读:
贵州省罗甸县介绍:
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前,全县有6个区和一个区级镇,49个乡和1个乡级镇,271个行政村1770个村民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撤区、并乡、建镇后,全县设19个乡和7个乡级镇,27l个行政村,1769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地处东经160°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县境北连惠水、长顺县,西邻紫云、望谟县,东北与平塘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南北长72千米,东西宽63千米,总面积3013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甸县
⑦ 黔南州的历史文化
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11月,设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辖镇远、炉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柱、台江、剑河、锦屏和雷山等12县。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出归遵义专区,炉山县更名为凯里县(于1984年撤县建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由都匀专区划入,全州共辖16县(市),州府驻地凯里。从此,翻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 黔东南州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00多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和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苗疆腹地台江有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在侗乡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镞等文物。凯里、麻江、黄平、岑巩和天柱均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出土。1998年,在锦屏亮江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有青铜剑、镞、钺和锄等;在岑巩新兴和镇远勇溪出土了战国前的青铜甬钟。这些宝贵的文物充分展现了黔东南悠久的历史。 黔东南的摩崖、石刻、碑记众多,除凯里大风洞、施秉华严洞和镇远吴王洞摩崖外,还有麻江田哨的写字崖、剑河翁座的“例定千秋”碑和天柱三门塘碑林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殿,岑巩禹王宫,天柱三门塘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庙,黎平南泉山寺、地坪风雨桥、纪堂鼓楼,台江文昌宫,九摆苗族鼓楼,丹寨万寿宫和麻江状元第等虽历尽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 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现代革命文物十分丰富。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革命先驱龙大道故居和周达文故居等展现了黔东南辉煌的革命文化历史。 黔东南有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等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黄平、麻江铜鼓和剑河温泉等三个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还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即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这些斑斓多彩的艺术珍品,不但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⑧ 罗甸县的人口
龙坪镇
人口最多36842人。
罗甸县总人口29399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龙坪镇
36842
、边阳镇
19299
、逢亭镇
14935
、沫阳镇
12698
、茂井镇
13659
、罗悃镇
12600、
红水河镇
7029、
板庚乡
12792、
云干乡
11133
、八总乡
7989
、栗木乡
15125
、罗沙乡
13066、
交砚乡
9532、
董王乡
8274、
术引乡
17904、
纳坪乡
4365
、董当乡
12205、
董架乡
7815
、平岩乡
旦肠测段爻灯诧犬超华6540
、凤亭乡
8792
、大亭乡
9080、
班仁乡
4916
、罗苏乡
6210
、罗暮乡
8392、
沟亭乡
6525、
罗妥乡
6278。
⑨ 贵州罗甸特产是什么
罗甸特产:
罗甸玉
“罗甸玉”产于贵州省罗甸县,其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罗甸玉”以山料为主,根据玉色分类可分为纯白、灰白和青白三类。玉质为半透明,白度好、质地细腻,光泽度好,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是罗甸不可多得的一种兼有经济、文化、艺术的品牌产品。
艾纳香
艾纳香性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耐旱不耐寒。地处贵州最南部的罗甸县多属亚热带气候,栽培艾纳香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种植和管理经验。以艾纳香叶为原料提取艾粉制造而成的冰片,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天然冰片等天然药物需求量日趋增大,因此艾纳香的市场需求形势看好。
罗甸脐橙
罗甸县是贵州省条件最好的柑桔基地县,罗甸脐橙在国内闻名遐迩。经专家评审,脐橙在罗甸的表现明显优于原产地,198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柑桔基地县,罗甸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以上隆脐橙为主的“椪柑”、“新橙”、“锦橙”、“雪柑”四个品种获国家级农产品优质奖和金杯奖。199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同年,罗甸县被评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罗甸奇石
1998年10月,从首都北京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在北京天坛公园举办的第3届全国名人奇石文化艺术节上,罗甸县奇石协会选送一块命名为“人与兽”的石头荣获金奖。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母与子”的罗甸奇石获银奖。2001年,在山乐淄博首届奇石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0”的罗甸奇石荣获金奖。2002年,在贵州首届奇石博览会上,“母与子”又获奖……频频获奖,罗甸奇石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轰动国内,还引起海外的关注。
芝麻剑
“芝麻剑”(学名斑鱯),极其珍贵的淡水鱼,仅产于罗甸境内河流及红水河流经罗甸几十公里的河段内,为何仅产于罗甸,此谜至今未解。此鱼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状斑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