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学区房
⑴ 学区房与非学区房到底有什么区别
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区别:
一、距离学校远近不同。从地理位置上讲,学区房靠近学校。非学区房距离学校距离相对较远。
二、商业格局不同。学区房周边培训机构、文具店、餐饮店、超市比较集中。非学区房周边则相对较少。
三、市场价格不同。学区房相对非学区房,市场价格较高。
四、文化氛围不同。学区房靠近学校,相对来说,文化气息较浓厚。
(1)淡化学区房扩展阅读:
学区房购买优势
理由一:孟母三迁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学校周边文化气息比较浓重,人文环境比较好。
理由二:交通便捷 安全 配套设施完善
名校周边向来是交通密集的场所,也是政府会加大力度保证安全的区域,能够感受到学校带来的成熟配套设施所带来的方便,生活便利,孩子成长环境安全。
理由三:教育房产双投资 升值空间大
购买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投资行为,学区房的升值空间将十分巨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学区房
⑵ 学区房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说白了,学区房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思维与优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现实下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存在反映了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在一个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均,也反应了当代父母对子女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但是可悲的是,这种不均和渴求多年来一直在增长,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学区房对于孩子教育的作用,其实是被夸大的,仿佛这是让孩子获得好起点的唯一通道,但其实学区房也就能进个差不多的小学而已,从小学毕业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还是一个很长的链路,孩子要在这个链路中一直保持中上游,才能达到“上个好大学”的结果,可以说有一半的孩子,在各个学段就被挤出了。
⑶ 如何淡化学区房的概念,进一步的促进学区房的降温
我认为学区房的天价背后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的,所以如何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当地就能享受同等的教育,就能减少学区房抢购热潮。北京一套70年前的“老破小”5.6平方米,价格在127.55万元,面积确只有5.6平方米,这在我们五六线的小城市来说的确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学区房的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焦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走自己原来的老路,成为了家长一生奋斗的目标。为了逐渐缓解了学区房的热潮。现在专家建议以“多校划片”代替“单校划片”,不要集中招生,增大师资力量,让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再者是我们也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模式,逐步提高蓝领人员的地位与待遇,因材施教,让孩子成为精英人士不再是唯一一种可能。
⑷ 学区房,改善房,刚需房是什么意思
学区房就是有名校入学名额的房
改善房的意思就大了,你的家庭成员名下只有一套一居,想买个两局,这就叫改善房
刚需房,就是刚性需求的房,家里添丁了,住不下了,必须买套大点的房,就叫刚需房
不讲大道理,通俗易懂好理解
⑸ 多地政策频出,“学区房”降温了吗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鲁畅、郭宇靖
新学年临近,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仍需多措并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淡化学区房概念,让教育和住房均回归本位。
多地定向施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今年4月,北京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指出将坚决执行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其中,海淀明确2019年1月1日后新登记并取得房产证的家庭,申请入学时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变为多校划片;西城区则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
在上海,意在进一步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已陆续出台。今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及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关键信息。3月,上海发布“中招新政”,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学校之间的平等。
记者注意到,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多个城市相关部门也在着力整治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的行为。北京、成都、石家庄、南京等城市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虚假违法广告。今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包括链家、我爱我家等6家炒作学区房的门店暂停营业整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学区房是近年来每一轮楼市行情的领头羊,炒作明显,有损教育公平。当前,楼市调控越来越微观、精准,此轮针对学区房的“定向调控”所传递信号非常明显。通过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给价格高企的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具有积极意义。
部分城市学区房价格已经松动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近几个月来,西城区除了3月、4月入学前高峰期成交量较大外,其余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基本都在1000套左右。在11个学区中,德胜、月坛、金融街3个学区二手房均价最高,一套上世纪80年代60平方米的老房子标价在1000万元左右。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学区某“学区房”外景。新华社记者 郭宇靖 摄
一位住建部门负责人认为,住房还是要回到原本的居住本质上,而不是畸形的教育资源属性和其他附加属性。
“学区房价格不是一直坚挺的,买了学区老破小后,不仅难有居住品质保障,而且在国内多地‘学区房’调控加速的风向下,存在资产贬值的风险。”郭毅说。
“公众在购房的选择上,建议应该基于真实的居住需求配置资产。”严跃进说。(参与采写:李爱生)
(责编:王仁宏、初梓瑞)
⑹ 什么叫做学区房
学区房主要分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房子就在名校附近,紧邻名校。这类学区房多为老住区老房子,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能够就近求学。
这类学区房因为不一定在名校招生范围内,之前要入读附近名校则需要缴纳赞助费。但随着教育部下发的通知,这种紧邻名校的学区房即便住户缴纳赞助费,也无法得到入读指标。也就是每个地方的定义都不一样
第二种学区房多为一些以名校为卖点的中小楼盘推出的商品房,这类学区房的入读指标不是随时都有
购房者购买这类型学区房尤其需要注意开发商花钱购买一定数量的入读指标所以即便是同一栋楼,如果购房者购买时间节点不同,则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待遇。
第三种学区房即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教育地产。即开发商与学校联建,开发商出钱修建校舍,引入好的学校,业主子女即可享受相应的教育资源,这类学区房的名校资源多为大盘的教育配套。
对于这类学区房了解相应教育资源,即便开发商与学校联建使得业主子女享有相应的“特权”,但“特权”的具体内容及“特权”的使用年限都会有所限制。
有些学区房的业主子女只能享受名校免试入读的资格而没有赞助费减免的优惠;有些学区房的入读指标有时间限制,超出相应时间段即便是业主子女也没有入读指标;有些包含有小学、中学配套的大盘,业主购买了住房也并不一定能同时享有小学、中学入读指标。建议购房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多问多打听具体政策,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⑺ 学区房降温了吗多地政策频出
新学年临近,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仍需多措并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淡化学区房概念,让教育和住房均回归本位。
多地定向施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今年4月,北京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等分别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相关实施办法,指出将坚决执行对特定时间节点后购房家庭的子女入学执行多校划片政策。
其中,海淀明确2019年1月1日后新登记并取得房产证的家庭,申请入学时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变为多校划片;西城区则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
在上海,意在进一步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已陆续出台。今年1月,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及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关键信息。3月,上海发布“中招新政”,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学校之间的平等。
记者注意到,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多个城市相关部门也在着力整治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的行为。北京、成都、石家庄、南京等城市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虚假违法广告。今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包括链家、我爱我家等6家炒作学区房的门店暂停营业整改。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学区房是近年来每一轮楼市行情的领头羊,炒作明显,有损教育公平。当前,楼市调控越来越微观、精准,此轮针对学区房的“定向调控”所传递信号非常明显。通过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给价格高企的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具有积极意义。
部分城市学区房价格已经松动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近几个月来,西城区除了3月、4月入学前高峰期成交量较大外,其余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基本都在1000套左右。在11个学区中,德胜、月坛、金融街3个学区二手房均价最高,一套上世纪80年代60平方米的老房子标价在1000万元左右。
“如果房源与优质学区不再有明确挂钩,短时间对过去极为优质的顶尖学区,会形成价格下调。”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说,在执行“731”政策后,北京西城区整体二手房价格有所下调,其中德胜、月坛、金融街3个学区内二手价格可以预期将出现下探。记者在相关平台查询发现,
近两周来,金融街、德胜学区均有业主调低了二手房挂牌价格20万元至30万元。
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下,深圳楼市也有所降温。其中,曾经异常坚挺的深圳学区房价格出现松动,
在南山区,名为“观海台”的楼盘房源,两天内报价下调140万元。
该楼盘位于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有配套名校。
在上海,因均衡教育政策出台,学区房购买者观望心态加重。上海教委在要求确保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10年内有规定的流动记录之外,还设立了同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以及跨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比例指标。一些孩子家长说,目前并不是出手学区房的好时期,听到教师轮岗制的消息就“叫停”了购买计划,准备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教育公平进一步,学区效应弱一层
业内人士指出,学区房的存在以及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的行为在各地屡见不鲜,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间的差距,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
解决高价学区房问题,还是要回归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考虑继续加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顺畅流动起来。
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也必不可少。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用改革思维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提质增效,把部属、省属和部门所属的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起来盘活,让校长教师流动起来,从而让百姓在改革进程中分享更多的红利。
一位住建部门负责人认为,住房还是要回到原本的居住本质上,而不是畸形的教育资源属性和其他附加属性。
“学区房价格不是一直坚挺的,买了学区老破小后,不仅难有居住品质保障,而且在国内多地‘学区房’调控加速的风向下,存在资产贬值的风险。”郭毅说。
“公众在购房的选择上,建议应该基于真实的居住需求配置资产。”严跃进说。
⑻ 学区房全面消失是不是意味着房价会回落
若是学区房能够全面消失,房价会回落是大概率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有些名校想要上就要有辖区内房子的房本,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的人即便知道这些学区房的房价不合理是天价,也会选择下手去购买。在很多人的眼里,孩子的教育是耽误不得的,孩子的未来是要赢在起跑线上的。也正是很多的人抱有这样的想法,才会让很多所谓的学区房炒到了天价。如果这些名校的入学不再看房本,不再有所谓的学区房,房价自然会下跌,并且会跌的幅度比较大。
学区房消失,各种措施来调控房价,房价回落可以说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对于年轻人来讲影响是巨大的,是深远的,是让年轻人振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