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行走的历史

行走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5 14:29:14

A.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最早直立行走的是什么

南方古猿
图根原人存在于人类进化历程至关重要的时期,人类与黑猩猩血统之间的基因差异显示,在500-800万年前早期人类共同祖先存在着分歧。科学家激烈地争辩是否图根原人是直立行走人类祖先或是猿类,两足直立行走特征被认为人类进化第一个基础阶段。

图根原人骨骼与“露西”相似

为了解决这些骨骼化石是否属于早期直立行走人类,里奇蒙和合著作者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威廉·琼格对早期直立行走人类和猿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比了早期人族(人的始祖与黑猩猩的始祖分道扬镳之后,人这一旁支里的所有物种)、现今猿类以及来自世界各地130位现代人骨骼的关节大小和轴状股骨的强度。结果显示,图根原人的股骨与现代人类和猿类不同,却与距今300-4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有相似之处。里奇蒙说,“这些图根原人的股骨与南方古猿十分相似,之前发现的著名‘露西’就属于南方古猿。”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起源协会主管唐纳德·约翰森是“露西”的发现者,他说,“我有幸5年前能够在奈洛比(肯尼亚首都)看到这些早期人类化石,我惊讶地发现它与露西的股骨之间存在着难以置信的相似性。”

这项研究证实,图根原人具有像露西等南方古猿的直立行走能力,直至200万年前,人属动物(genus Homo)的早期人类分支才进化形成具有更接近现代人类的步态。里奇蒙说,“之前所有的研究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特征完善于400万年前,这是人类进化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约翰森补充指出,这项研究暗示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程中,并不是直接就进入现代人类阶段,突然地具备了直立行走能力。这种特征也体现在其他物种进化中,物种的进化总是分步骤地进行,我们对物种进化的次序步骤非常感兴趣。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在400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具有完善的直立行走,但在600万年前图根原人已能够直立行走,他们是最早的直立行走人类。

图根原人属于哪一进化分支?

里奇蒙的研究同时衡量了另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图根原人究竟属于哪一人类进化分支?

法国国家学术学院的马丁·皮克福德和布丽奇特·森尤特作为这些骨骼化石的发现者认为,这是人属动物(genus Homo)的直系祖先,虽然图根原人在200万年之前未出现于早期人类骨骼化石记录中。如果得以证实,生活在600万-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包括“露西”南方古猿)并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他们仅是人类进化中现已灭绝的一个分支。

但是里奇蒙发表在21日《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与以上结论相矛盾。他说,“我们的分析显示图根原人骨骼与早期人族的相似之处要大于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图根原人很可能是人类祖先的早期形态。”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馆伊恩·塔特萨尔称对以上结论并不惊奇。他说,“如果你对6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的模样进行预测,你可能会说他们与其像早期人类,还不如更像更新纪灵长类动物。”

图根原人同时具备攀爬树木和直立行走能力

纽约州立大学人类起源研究中心生物学人类学家特里·哈里森对2380万-530万年前中新世时期早于图根原人的原始人类进行了研究,他完全赞同里奇蒙的研究分析,认为通过对比图根原人和更早的中新世原始人类,将揭示图根原人是一种古老的早期人类物种,他们可以在树上栖息。

哈里森说,“目前没有发现从解剖学角度可以解释图根原人作为一种直立行走物种能够攀爬在树上。但我认为这种生活在6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是一种树栖四足动物,同时兼备了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特征。”

然而里奇蒙对自己的研究结论充满了信心,他同意图根原人像其他早期人类祖先一样具备树木攀爬能力。他说,“图根原人强而有力的前肢可用于攀爬树木,还用获取食物,更好地躲避掠食者攻击。”

塔特萨尔强调称,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还出现于最早的会直立行走人类。像南方古猿,他们学会了如何两足直立行走,但同时更适应在树木之间攀爬。(魏冬

B. 作文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

倾听历史的回声
吴清茹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掩埋,回首时他似乎了无痕迹,当我们认真聆听记忆的声音时,总有一串串名字在天宇间回响……
手握宝剑,骑着快马,荆轲将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来别的王公贵族,那一刻照亮了他们的浅薄和暗淡,然后,策马飞驰而去。这一去就影响了历史千年,他凝成了一只鲜红的贝壳,散落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倾听历史的淘声,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个书生的自尊被现实摔得鲜血淋漓,谁能理解你杜甫啊,穷年忧梨园,想到的不是自己衣食无着,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翻阅诗史千卷,我懂得了什么叫忧国忧民。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精忠报国是你母亲的至嘱。多少次你将战表化作捷报,博得了天子的夸奖,不想每一个夸奖都是带勾的暗器,笑容的背后便是风波亭的阴影。
你明明知道,十二道令牌就是十二个追魂的夜叉,可你还是冲破了重重的阻拦,你不愿意“违抗圣命”,是你自己成全了自己。从此有多少为你分愤愤不平,就连习惯了沉浮的黄河也因你在刹那间改道。目睹滔滔黄河浪,尽管有些浑浊,但我还是懂得了什么叫忠诚。
伍子胥被仇人追杀,逃难到妇人家里,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妇人在他走后抱石投江而死。冰清风骨如一株傲然独立的青松。松涛阵阵,我读懂了什么叫信义。
踏着生命的词曲,走进苏轼的世界,赤壁怀古的笔墨闪闪发亮。因你太出色,引起周围人的疾忌,乌台诗案一度将你推进痛苦的深渊,但你从门前的流水中传达出你突出重围的喜悦,“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流水潺潺,我懂得了什么叫乐观豁达。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今天有不少人追求的是美酒加咖啡,精神上已有了坚硬的盔甲。面对责任,缺少滚滚热情;面对挑战,缺少赴死豪情;面对利益,缺少钢铁信义;面对困难,缺少万丈斗志。严重的精神缺钙者,听听历史的回声吧,声音就是一剂良药。
学生范文一:
明亮的群星
谢慧
一年年春去春归,一季季花开花落。沿着青春的河畔,我执著的寻找梦中的宙斯,每一次回首,他们都如明亮的繁星,点亮我的眼睛。
黄沙漫天飞舞,夕阳的余晖落满荒芜的古道。王昭君怀抱琵琶,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出深宫高墙。舍弃了父母之邦,舍弃了落叶归根的安详,“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她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匈奴的千军万马,换取了大汉万千安宁。只有雁阵明白,那根根青丝是怎样熬成白发,又化作那一片青冢。她是如此申明大义,有着不凡的胸襟与气质,为求兴国安邦而忍辱负重,一往无前,不畏艰难。
你也曾驰骋疆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抱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一腔热忱,招募义军,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于万人群中捉拿叛贼。可是得来的是宦海沉浮不定,展转搬迁,多次被弹劾在家闲居。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一个又一个夜晚,青灯如豆,披衣而坐,辛弃疾《十论》抗金,《九议》形势。可惜这些建议均未被采纳,可怜白发早生。真是“将军百战身名裂,悲歌未彻,故人长绝”。爱家邦,到死坚定不移。
自打嫁给赵家,所有的人都期待李清照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可是她多才多艺,惟独不会女红。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对自己的幸福寻寻觅觅,却总被黑暗的现实压得凄凄惨惨。不仅仅是感情生活的痛苦,更有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生于乱世,然而她不是鲁迅笔下祥林嫂式的人物;也不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她用漫天的愁绪,抽丝剥茧,写出了很多词作珍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一个柔弱女子,胸有万千豪情;好一个女中丈夫,心装家国安危。
他们,或以身赴国难,远嫁大漠,或驰骋疆场,老骥伏枥,或人微言轻,却心忧天下。时间过去千年万年,不会暗淡他们的光泽,反而会涤荡得更加明亮,如同夜空闪烁的群星,永远光耀我们的精神家园,烘烤每一个潮湿的心地,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C. 作文 行走在历史文化长廊

水中的鱼是可悲的。它生于水,行于水,乐于水,却将承载生
命长河的圣物在举手投足间忘却。其实我们何不若鱼?生于枝江,
行于枝江,乐于枝江。我尚且稚嫩的肌肤上无时不散发着这里泥土
的芬芳,却枉行十六年,对这黄色泥土上承载的历史,了解甚少。
一斜乍暖轻寒的夕阳散落郁葱树影,一缕轻声顿挫的鸣叫惊动
树梢。几只名为爱情鸟的生命在枝丫间创造音律。殊不知畅读多年
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竟源于此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的家
乡——枝江一带。传诵多年却不知这是这片土地的骄傲。它就在我
们生活的空间里呼吸,却一次又一次被我们无知地忽视,听到了吗
?多少次它低声的哽咽?
爱情鸟依旧鸣叫。时间太窄,指逢太宽,养育着我们的这片土
地的骄傲何时才能抬头?何时才能被唤醒?痛哉,悲哉,悔哉!
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湖面上,映出美满的弧线。隐藏在湖底
里的昔日繁盛的痕迹,极细腻。脚踏千年,寻回楚汉,这里曾首都
驻扎,昌盛热闹,百姓安康行走于这片土地上。舞女歌谣,腰姿曼
妙的轻柔不容抹去;音韵成诗,十二编钟的悠扬不容忘去。近日白
洋十二编钟的出土,震动了生长于这片土地的我们。像鱼儿忘却了
水,有几人还记得这土地上曾有的昌盛安乐?
人不能忘本。不能忘却这土地上沉淀出的散发淳香的“史记”
。而正是这段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历史,却最轻易地被我们抛在脑
后。这样的我们,还依旧仰头大笑畅想未来,悔哉,悲哉,痛哉!
三国大将董允,那立于朝庭之中,上责皇帝阿斗,下叱无赖宦
官,指挥千万军队的飒爽英姿至今令人极羡。而正是我们脚下的这
片沉默土地,孕育出这位大将非凡的气度。董允生于枝江。有多少
人至今听此表示惊愕!
时间仍向前流去,而在氤氲朦胧、朝飞暮卷间,土地依旧在叹
息那些忘却它的子民们。
其实我不能如那鱼,忘却了水对于它的恩遇。过去,现在,将
来,这片土黄色的大地依旧在我们身边,于我们不可或缺,我们有
什么理由忘却?
行走在历史文化里,让我感到家乡文化的博大,让我触摸到历
史先贤的脉搏,愿史忆长青,愿壮志长存!

D. 人类从什么时期开始直立行走

两块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化石为早期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个发现可能为两足行走的进化提供进一步的线索。

自从30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出土了310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古人类学家一直想知道露西的祖先在何时以及如何开始了直立行走。露西是第一个表明人科动物的大脑膨胀之前就开始直立行走的证据。这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什么导致了人类祖先开始变成两足行走的动物。

新的线索来自一个早于露西的标本,它是生活在380万年到400万年前的。这个保存得很好的部分骨骼是于2月份在埃塞俄比亚Mille村的荒地里发现的。科学家说,骨盆的形状和胫骨的顶端显示出这个人类早期祖先一定是直立行走的。

维也纳大学的Horst Seidler领导的另一个研究组在冬天宣布发现了第二块化石:一个380万年到450万年前的部分股骨化石。维也纳大学的研究生Bence Viola在Mille以南100公里的一个叫做Galili的地点发现了它。这个股骨化石同样也显示出它的主人是直立行走的。但是一个初步的评估表明,它的肌肉和韧带附着于骨头上的方式可能不同于露西所属的物种——南方古猿阿法种。维也纳大学的人类学家Gerhard Weber说,这表明了另一种行走方式。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的解剖学家Owen Lovejoy评论说,尽管这个股骨可以由26个碎片重建起来,它的行走方式却可能不容易重建。

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可以为人科动物下肢的稀少化石记录提供了坚实的证据。人科动物直立行走的历史已经超过400万年了。除此之外,只有其它两个已发表的腿骨和一个趾骨显示出人科动物的直立行走历史超过600万年。1996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440万年前的部分骨骼。科学家认为它是理解直立行走进化史的罗塞塔石碑。但是它还没有被发表,科学家仍然在对它进行研究。Weber还说,化石记录的鸿沟开始合拢了——并且可能在古生物学家解释两足行走的进化的时候,助他们一腿之力。

E. 以(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内容真实一点,谢谢学霸啦!

可以写圆明园

F. 行走中的历史 宋体字

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

G.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行走的

人科Hominidae现存只有一种,即智人Homo sapiens,或称现代人。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这些史前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争议很大,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Australopithecinae和后期的人亚科Homininae,也有人将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从猩猩科移入人科分别作为亚科,而南方古猿和人作为人亚科的两个族。 南方古猿亚科Australopithecinae是最早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即最早的人类。第一个南方古猿的化石于1924年由达特发现于南非,命名为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右图)。当时由于北京猿人的发现,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亚洲,而对南方古猿没有重视,到1959年李基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南方古猿类型的东非人之后使南方古猿开始成为人们的焦点。早期发现的南方古猿可以分成体型纤细的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包括1924年发现的南方古猿非洲种)和体型比较粗壮的傍人属Paranthropus(包括1959年发现的东非人,即傍人鲍氏种Paranthropus boisei,原称鲍氏东非人)。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则是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由于其发现是人类出现的年代大大提前并发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化石(即“露茜”)而引起轰动。近些年来,又发现了一些南方古猿亚科更古老的属和南方古猿属更早的种,将人类的历史又提前了很多。 人亚科Homininae是能够熟练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进步的人类。在人亚科出现以前,人科的成员分布限于非洲,从人亚科开始,人类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开始走出非洲。人亚科传统上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划分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划分,但是使用上比较方便。第一阶段的代表是能人Homo habilis(左上),最早是李基夫妇在和东非人同样的地点发现的,被称为最早的工具制造者。与能人大约同时期生活于东非的还有另一种卢多尔夫人Homo rudolfensis,发现于肯尼亚的卢多尔夫湖畔(现名图尔卡纳湖)。卢多尔夫人与能人非常相似而略有一些区别,曾被归入能人,现多列为独立的种。第二阶段的人类即直立人Homo erectus(左中),是最早用火的人类,迁徙能力也大大强于能人。直立人最早于1891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但真正引起轰动的是在北京的发现。在当时不同地方的直立人被归为不同的属种,后来被置于同一个种,只是近来将在非洲发现的一些早期的直立人被单划分为匠人Homo ergester。匠人的代表是1984年发现在图尔卡纳湖西岸的一具几乎完整的化石(被称为“图尔卡纳男孩”),这具化石不仅是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而且年代非常古老,具今有160万年。相比之下,亚洲的直立人除了一些不确定且不完整的化石以外,年代均要晚很多。北京猿人年代为20万年~50万年前,元谋猿人年代有60万年和170万年两种说法,而只发现了两枚牙齿。“图尔卡纳男孩”的发现者小李基是发现能人和东非人的李基夫妇的儿子,李基家族不仅发现了很多重要的人类化石,研究黑猩猩的先驱古道尔和研究大猩猩的先驱芙茜等人也是由李基委派的,李基家族对高等灵长类研究方面的贡献无人可比。直立人是最早离开非洲的人类(即第一次走出非洲),在亚洲的化石基本上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欧洲的海德堡人也曾经被当作直立人,但是近来一般将其归入最早的智人,这样第二阶段的人类只出现于非洲和亚洲,而非洲则可能是起源地。智人阶段的人类包括海德堡人(右上)、尼安德特人(右下)和现代人(左下)三类,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均归入智人种Homo sapiens并作为三个不同的亚种,另一种是三者列为三个不同的种,只是现代人保留智人的名字。海德堡人是相对比较庞杂的一个类群,最早出现于70万年前,与亚洲的直立人在年代上有很大的重叠,而一直延续到了尼安德特人出现以后,其中包括最早的智人,也包括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祖先类型。尼安德特人可能是冰期时被隔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的后代,在那里演化成了适应寒冷生活的穴居人类。尼安德特人比较特化,可能没有留下后代,由于现代人的到来而灭绝。现代人最早出现于十多万年前,现代人的起源目前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使非洲的直立人(匠人)演化为非洲的海德堡人,然后演化为最早的直立人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有人认为是各地的直立人分别经过早期智人阶段独自演化出了现代人。无论现代人是不是从非洲走到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的迁徙能力之强是空前的,现代人踏上澳洲这样偏僻地区的年代甚至不晚于到达欧洲的年代,后来足迹更遍及了南北美洲。

满意请采纳

H. 孩子学习行走的历程是怎样的

在研究孩子的运动能力成长时,有两点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手的发展和行走能力的成长。当孩子长到1岁半的时候,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开始交汇。

1岁半的孩子开始试图用手去拿离他们有一定距离的东西,这就需要双腿给予支撑和帮助。腿能带领孩子抵达渴望已久的目的地,而抵达目的地以后的动作,则需要由手来完成。长大成人后,腿能够把人带到任何一个他们想去的地方,也因为这个原因,人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够给世界留下什么?不管留下什么,都需要用手创造出来。

研究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听觉在此期间作用甚大;而人类的行为能力发展又与视觉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需要用眼睛来确定周围的环境和观察事情的进展。由此,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与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密切相连。观察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的成长,只有了解了世界,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反过来,心理的发展程度又直接影响、决定了人的认知能力和运动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也因为这个原因,婴儿无法做任何事情。因为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发育成熟。

孩子首先学会的动作是用手抓、拿。在此之前,孩子会首先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双手上。在此过程中,原本只存在于潜意识里的理解能力开始逐渐变得有了主观意识。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孩子最先关注的不是自己的脚,而是手。

下一个阶段,孩子的行动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能的行为开始变成有意识的行为。对于10个月的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让孩子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们不再满足于随手抓住什么,而是希望能够移动自己的身体到更远的地方,尝试触摸更多的东西。

观察了解环境以后,孩子开始行动了。他们会反反复复翻看身边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停地乱翻抽屉或者收纳盒,将柜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打开所有能看到的瓶盖,清空小篮子,然后再装满它……在这些活动中,孩子逐渐锻炼了自己的双手。

双手成长的同时,孩子的双脚在做什么?与双手相比,双脚接受大脑指挥的时间要晚得多。至少在这一时期,它们还没有开始接受孩子智力和意识的控制。孩子大脑中正在高速发育的是小脑,人类肢体的平衡和肌肉的控制就是由它完成的。换句话说,孩子的平衡能力正在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内在的成长,与孩子周围环境的变化没有什么关系。随着小脑的成长和意识控制力的逐渐加强,孩子逐渐学会了坐、翻身、爬和用腿移动身体。

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将人类在能够直立行走以前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学会端坐;接着学会翻身、爬行;第三阶段是站立;最后是行走。在第二阶段,孩子就应该可以用双手抓着大人,脚尖着地移动身体了。但是这时候他们还不会站立。脚掌着地,用正确的姿势站好是第三阶段的标志,可这时候他们依然要扶着东西才可以。最后一个阶段的标志是孩子学会了独立行走,不再需要他人的帮助了。仔细分析这四个阶段就会发现,其成长完全是孩子内部成熟的过程。

学会独自行走的孩子已经获得了自由,或者说他们拥有了独立的资格。这里所说的“独立”是指,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完成某件事情了。这与哲学上的独立非常相似。在哲学家看来,人获得独立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通过努力,在不借助别人力量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某件事就是独立。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独立的孩子,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有结束的时候,而且越到后期成长速度越慢,但只要有这个时期,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养育孩子了。关键一点是:不要过度帮助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都是多余的,甚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对于那些努力想要自己走路的孩子,我们不用主动帮助他做什么。

努力与实践是孩子们获得能力的前提与条件。哪怕已经获得了能力,大量的实践依然很有必要。家长要做的就是不限制孩子们的发挥。限制了,就必然会造成阻碍。例如,有些孩子长到3岁多还是由家长抱着外出,不给他们独立行走的机会,那么这种看似爱护的行为,就一定会给孩子练习行走造成障碍。

聪明的家长都不会总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选择让他们独立行走。

如果孩子想要动手玩什么,他们也会大方地将之提供给孩子。因为只有多多锻炼动手能力,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I.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掩埋,回首时他似乎了无痕迹,当我们认真聆听记忆的声音时,总有一串串名字在天宇间回响……


手握宝剑,骑着快马,荆轲将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来别的王公贵族,那一刻照亮了他们的浅薄和暗淡,然后,策马飞驰而去。这一去就影响了历史千年,他凝成了一只鲜红的贝壳,散落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倾听历史的淘声,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个书生的自尊被现实摔得鲜血淋漓,谁能理解你杜甫啊,穷年忧梨园,想到的不是自己衣食无着,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翻阅诗史千卷,我懂得了什么叫忧国忧民。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精忠报国是你母亲的至嘱。多少次你将战表化作捷报,博得了天子的夸奖,不想每一个夸奖都是带勾的暗器,笑容的背后便是风波亭的阴影。


你明明知道,十二道令牌就是十二个追魂的夜叉,可你还是冲破了重重的阻拦,你不愿意“违抗圣命”,是你自己成全了自己。从此有多少为你分愤愤不平,就连习惯了沉浮的黄河也因你在刹那间改道。目睹滔滔黄河浪,尽管有些浑浊,但我还是懂得了什么叫忠诚。


伍子胥被仇人追杀,逃难到妇人家里,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妇人在他走后抱石投江而死。冰清风骨如一株傲然独立的青松。松涛阵阵,我读懂了什么叫信义。


踏着生命的词曲,走进苏轼的世界,赤壁怀古的笔墨闪闪发亮。因你太出色,引起周围人的疾忌,乌台诗案一度将你推进痛苦的深渊,但你从门前的流水中传达出你突出重围的喜悦,“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流水潺潺,我懂得了什么叫乐观豁达。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今天有不少人追求的是美酒加咖啡,精神上已有了坚硬的盔甲。面对责任,缺少滚滚热情;面对挑战,缺少赴死豪情;面对利益,缺少钢铁信义;面对困难,缺少万丈斗志。严重的精神缺钙者,听听历史的回声吧,声音就是一剂良药。


望采纳~

J. 行走的力量的项目历程

“1+N”代表“东申童画”与N股年轻势力一同组成的队伍参与此次公益行走。
作为行走的力量项目第一站,目的地选在了“世界屋脊”西藏。当年从18000余份报名中选拔北京在校大学生志愿者12人,活动筹备297天,用时11天,跨越2000公里,实地行走平均海拔4500m以上,最高海拔5210m。
“行走的力量”当年获得“新周刊”2011新锐榜推委会特别大奖、2011公益行动奖、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行走事件。
陈坤当年出版图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畅销30万册。
行走活动: “行走的力量”《迹》影像展 时间:2011年11月3日——12月1日
地点:北京798艺术园区
“行走的力量”《迹》影像展,展出2011年行走过程中的影像作品,影像展开幕酒会现场义卖三幅陈坤的摄影作品,分别由《新周刊》创办人孙冕、陈坤本人及博纳影业拍得,陈坤在现场宣布将所得款项通过“行走的力量”项目捐赠给王克勤老师的“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及“好友营”支教团队,持续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行走活动的第二站,将目的地选在青海,参与者借在青海一心行走,观心自省,感悟内心的力量,学会成长和给予。
本年度针对有支教意愿的应届毕业生及白领进行招募,选拔志愿者20人。完成行走后,其中16人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地区的四所学校完成了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
当年10天9夜的阿尼玛卿山转山徒步,路程180km,平均行程25km/天,途径砂石、山地、渡河、泥泞、塌方区、冰崩区,风雪冰雹交替,最高海拔4750m,最低温度-8℃ 。
当年创办行走系列杂志书,并出版图书《往西,宁静的方向》、《呼唤洁净的世界》。
行走活动: 西宁城市行走 时间:2012年5月26日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
参与人数:5000名当地市民
2012年行走打出新招牌“城市行走”,让更多人参与到行走中来,将头站定在西宁。当天,陈坤与5000名市民一起在西宁市区内完成了10公里行走。 “ The way路”陈坤和他的朋友行走音乐分享会 时间:2013年3月8日
地点:北京五棵松体育馆M空间
演唱嘉宾:郑钧、谭维维、权振东
到场嘉宾:李连杰、李娜、陈国富、乌尔善、李玉等
陈坤演唱《逆行列车》、《选择出色》、《镜子》、《最初的梦想》、《梦想无敌》、《光之翼》、《谜》、《外面的世界》、《你们》和行走的力量主题曲《Power to Go》。
好朋友郑钧、谭维维、权振东也为音乐会助力,演唱经典歌曲,表达行走精神,倡导坚持梦想。
这次音乐会也吸引了众多明星嘉宾前来观演,李连杰、陈国富、文章马伊琍夫妇、李娜、覃宏及北影96班的老师同学们都来给好友陈坤和行走公益捧场。 2013年,“行走的力量”主题为“行·静 喜马拉雅”。作为该系列活动的第三站,行走路线定为珠峰东坡的嘎玛沟环线。“行”是指行走,“静”指行走时倡导的禁语行走、安静关注内心的方式。
这一年“行走的力量”将招募的人群定为老师及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校园宣讲时,刘瑜前来与陈坤畅谈教育话题,吸引了社会关注。共招募志愿者20人,7天行走126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参与其中的还有明星志愿者胡歌和董洁。
当年出版行走系列图书《去远方发现自己》。
行走活动: “行走日光城”拉萨城市行走 时间:2014年1月12日
地点:西藏拉萨市区
参与人:1500名西藏市民
嘉宾:陈坤、孙冕、张静初、王珞丹、张扬、费勇、经纬
“行走的力量”发起人陈坤及新周刊创始人孙冕,著名演员张静初、王珞丹,导演张扬,《行走》系列书刊主编费勇,央视知名主持人经纬等人出席活动,与拉萨市领导共同启动本次“行走日光城”活动。其后,陈坤及活动嘉宾携1500市民在拉萨城区行走2个多小时,行程达10公里之远。
陈坤被拉萨市政府任命为拉萨城市形象大使,成为拉萨市历史上首位城市形象大使。 行走的力量“心·迹”敦煌,重走承载历史与文化的丝绸之路,在感受历史车轮印记之时,在极端环境中思考自我,寻找内心释放的途径。
这一年志愿者报名针对青年创业者,在5月的清华大学校园启动会上,著名企业家潘石屹、王利芬与陈坤一同分享创业经验,好友周迅、孙冕也到场为未来的创业者们加油。本年度招募志愿者20人,均位拥有创业项目的青年创业者。志愿者队伍以雅丹魔鬼城为终点,在43°C的高温下完成150公里的敦煌沙漠行走,历时6天,地表温度达70°C。在经历这一路的高温和沙尘暴,没有信号和没有水源后,我们对城市生活与工作进行更深思考。此次行走强度也成为中国沙漠行走之“最”。
当年出版行走系列图书《不极致不叫人生》。
行走活动: 行走的力量三里屯太古里“爱·分享”系列活动 时间:2014年12月4日—1月4日
地点: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行走的力量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联合举办“爱·分享”系列活动。陈坤作为行走发起人,于12月4日出席北区亮灯仪式,点亮行走“爱·分享”活动的开始。在这一整月中,三里屯共摆放行走小人、行走logo等7个灯光装置,举办线上有奖游戏,将自有设计产品进行慈善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10万余元,捐赠大爱清尘、瓷娃娃、西部助学、关爱老兵四个慈善机构。 “Open开”影像展 时间:2014年12月19日—21日
地点: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
嘉宾:陈坤、夏雨、乌尔善、孙冕
“Open开”意味打开心扉,传递温暖的力量。展览除展出2014年行走的力量影像资料外,特别设计装置陈列4年来参与行走的众多有纪念意义的私人物品。 行走中温暖的人影像回顾展 时间:2015年1月7日——14日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
嘉宾:董洁、尚雯婕、田原、郭小寒、尹超、费勇
接力三里屯的展览活动,行走的力量在今日美术馆继续开展,展出近200幅精美作品,陈坤、尹超、尚雯婕、郭小寒、田原、费勇分别从摄影、音乐、文学三个方面畅谈行走精神与创作间的联系。 2015年行走的力量更加关注青年文化,将报名群体锁定在全国年轻的原创创作者身上,行走路线则定位理想之国——云南香格里拉。
本年度报名人数达35000余人,创造了项目记录,从中选取22名原创志愿者,与陈坤、孙冕、张晓晨、白举纲一起,进行为期8天的云南香格里拉行走。行进110公里,从2500米到4500米,直线攀爬高度达2000米,恰逢云南雨季,使路途变得格外艰难。
此外,项目首次进行同步网络直播,有1000多万网友在线收看了止语行走的实况。
“行走的力量”从2015年起,气质越发年轻化,行走系列图书也进行改版,着重传播青年文化。行走的力量将致力于青年文化的推广传播,为有梦想的年轻创作者争取更多机会,鼓励年轻创作者坚定创作梦想。年末《归零》影像展特设“青年梦想新展厅”,展示本年度志愿者的创作作品,并计划出版行走系列图书《归零》,展示部分青年创作志愿者的行走故事。
行走活动: 李荣浩改编行走主题曲 时间:2015年5月28日
《行走的力量》原作曲人李荣浩与本年度对主题曲进行再次改版创作,为行走注入新力量。 男神女神十款海报发布 时间:2015年6月2日—18日
参与嘉宾:陈坤、徐克、黄渤、鹿晗、李荣浩、周迅、舒淇、高圆圆、汤唯、刘雯
十大明星齐齐助阵2015行走的力量,特制“青年梦想计划”系列海报以鼓励青年创作者,为行走志愿者招募预热,括“Give me five 推动梦想!”男神版海报,鹿晗、李荣浩、徐克、黄渤和陈坤参与拍摄;女神版海报主题则定为“YES!加油梦想!“,舒淇、汤唯、高圆圆、刘雯及周迅,先后加入行走创意海报拍摄。网友戏称“行走的力量聚集了整个娱乐圈”。 “归零”影像展览 时间:2015年10月31日—11月3日
地点:798艺术区悦美术馆
参与嘉宾:陈坤、江一燕、陈数、赵胤胤
行走的力量五年归零,展出五年珍贵影像资料,设计《曼扎》装置,陈坤及嘉宾江一燕、陈数、赵胤胤写下自己的祈福愿望,整个展览期间装置装满参观者的美好愿望,极具更多力量。展览还设置青年梦想展厅,展出2015年志愿者的原创作品。

热点内容
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 发布:2025-07-01 17:05:51 浏览:241
英语辅导报社 发布:2025-07-01 16:38:23 浏览:143
高一语文综合试卷 发布:2025-07-01 16:38:21 浏览:589
而且英语 发布:2025-07-01 14:58:57 浏览:936
个人师风师德自查报告 发布:2025-07-01 13:46:43 浏览:476
物理家庭电路 发布:2025-07-01 13:30:04 浏览:464
物理因子 发布:2025-07-01 13:05:18 浏览:844
汉乐府诗有哪些 发布:2025-07-01 08:41:05 浏览:409
短篇小说班主任 发布:2025-07-01 05:53:13 浏览:140
阳春教师待遇 发布:2025-07-01 04:22:37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