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观
㈠ 历史史观有哪几种,都是怎样区分的
有阶级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英雄史观。
区分方法是:研究世界的视角和角度不同,因此各种不同的史观拥有对世界不同的解读。
1、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
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3、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5、英雄史观
强调个人英雄对历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往往会犯(课本上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绝对性作用。
㈡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和辩证关系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回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答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㈢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历史观 conception of society and history 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社会历史观以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社会运动形式比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复杂得多,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比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更艰巨和更困难。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在认识社会历史问题时,由于受其阶级性的影响,所以很难像考察自然现象那样保持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对社会的认识落后于对自然的认识,在社会历史观上迟迟不能形成为科学的概念和原理的重要原因。
(3)社会历史观扩展阅读: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明确规定,为研究和区别以往的形形色色的历史观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标准:
凡是认为思想动机、国家意志、超人、绝对精神等等是社会的本质的,都是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社会历史理论,虽然致力于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或最终原因,并且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都是把社会意识看作社会生活中的第一性的东西,不理解到底什么是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历史观得到了精确的规定和科学的形态,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功能首先在于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历史观本质上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为基本问题的哲学理论。
㈣ 历史观是什么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㈤ 唯物史观和社会历史观有什么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㈥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含义及其作用
社会历史观(conception of society and history)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一般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是人类对本身相互交往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以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社会历史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整个哲学世界观的倾向和实质。虽然社会历史观并不直接以考察整个世界一般问题为对象,但它对物质运动最高形式的根本问题的回答,也就是对哲学世界观的最尖锐问题的回答。因此,社会历史观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实现了根本的变革,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㈦ 社会历史观简单的意思是什么
1.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社会内运动和自然运动都是有着容同样的规律,但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都活动构成,自然历史则是盲目,自发的力量!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基础)。
3.社会历史观分唯物的历史观,唯心的历史观。
4.我认为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社会历史观是一个世界观,让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出现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㈧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8)社会历史观扩展阅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有两个方面,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㈨ 什么是社会历史观
历史观 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
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
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
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
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第
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
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
人民群众的活动。”(《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
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这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认识
论根源。社会阶级根源在于:(一)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
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因而难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
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
用;(三)剥削阶级的偏见,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决定了
它们必然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根源在于:社
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
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
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
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现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在西方
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仍很深远。
㈩ 什么是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就是来社会历史观,可源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根本看法或基本观点。
关系问题基本反映了社会史观,就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什么关系基本描述了这个社会在历史中的特点并且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两对矛盾运动推动,其中生产力起着决定作用。
所以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两对关系核心地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状况。而人们之间交往的各种关系则是全面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