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㈠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简返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春源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扩展阅读:
一、相关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2、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3、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
二、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扒咐态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㈡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由质量守恒得表格中未知B=0,C反应前2.4克,反应后4.6克,所以生成2.2克
设B的消清缓相对分子质量为n,C的正型相对分子质量为m
所拿模以A + 3B == 2C + 2D
3n 2m
2.4 2.2
3n/2.4=2m/2.2
n/m=8:11
即B的相对分子质量:C的相对分子质量=8:11
㈢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是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本原因从微观角度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化学变化只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没有的得失。只是打乱重新结合。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化学变化。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和体积无关。
此概念推理可得: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通常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天平在反应前后依然平衡。
希望助您一臂之力。别忘好评哟!
㈣ 初三 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的五个不变是什么
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以及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这一问题我们老师上课讲过.我们的笔记上也记过.请放心使用.
㈤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这要看你对反应的理解了
因为物质都有相对分子棚轿质量嘛,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就是反应所需的实际质量的比嘛
在根据配平的系数列相应比例式-----慢慢学你就知道了 化学处处成比例
再给你举个例子 2Mg+O2===2MgO 比如给你32克氧气 求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氧气是32 再根据配帆和雹的系数 镁前面有2 所以24要乘2
2Mg + O2===2MgO
2*24 32
X 32g
列个比例式求解 镁要48g
你说的那题一样的思路
好好理解下微观和宏观物质的比例性,希望你能懂态帆!
㈥ 有关化学的难题(初三,质量守恒定律)
10gMg可生成H2质量=10*2/24g=0.83g
10gZn可生成H2质量=10*2/65g=0.31g
10gFe可生成H2质量=10*2/56g=0.36g
10gAl可生成H2质量=10*6/54g=1.11g
因此,只有混合物中含Al时才能得到1gH2,故选C
㈦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难题
10gMg可生成H2质量=10*2/24g=0.83g
10gZn可生成H2质量=10*2/65g=0.31g
10gFe可生成H2质量=10*2/56g=0.36g
10gAl可生成H2质量=10*6/54g=1.11g
因此,只有混合物中含Al时才能得到1gH2,故选C
㈧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要过程)
24.5克氯化钾与一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质量不在减轻时止,收集到氧气9.6克,则残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残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原固体氯化钾的质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24.5g—9.6g
=14.9g
∴残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