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信息图历史

信息图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12 14:56:32

『壹』 信息传递发展史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始于 1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
总的来说,古代传递方式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自从有了电,电报,电话,传真,网络,有、无线电技术比以前快多了,但是也表小看古人,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能利用大自然的各种奇异力量来传递消息也是值得我们佩服的

『贰』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佛教 交流 信仰

『叁』 中国主要城市的信息,图片,历史遗迹

北京
故宫
长城
山西
五台山
大同
云岗石窟
悬空寺
平遥古城
陕西
临潼兵马俑
西安
大雁塔
华清池
河南
少林寺
龙门石窟
青海
塔尔寺
青海湖
西藏
布达拉宫
大昭寺
色拉寺
甘肃
莫高窟
月牙泉
四川
乐山大佛
黄龙九寨沟
稻城
湖南
张家界黄龙洞
凤凰古城
湖北
神农架
武当山
浙江
西湖
江苏
苏州园林南京雨花台夫子庙
台湾
日月潭
吉林
长白山
沈阳
沈阳故宫
哈尔滨
索非亚教堂
云南
丽江
石林
贵州
黄果树瀑布
江西
庐山
安徽
黄山
青岛
崂山
图片什么的到磨坊论坛去找吧
应该可以找到很多漂亮的
www.doyouhike.net/forum

『肆』 如何制作信息图

信息图清晰明了,比文字描述和普通图表更能吸引人们眼球,也因此吸引了许多像我这样的爱好者。初为爱好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那些吸引人的信息图是怎样诞生的?怎样自己制作一张信息图?

一般来说,信息图有两种产生方法:

【1】设计师制作
在2012年,常常可以见到有杂志、网站等媒体发布关于信息图表的招聘信息,甚至在新闻联播中都使用了信息可视化的动画来描述国内现象或新制度带来的变化。

这些出现在报刊网站上的针对某一专题的信息图或电视上网络上的信息可视化动画,都是由设计师制作的。

在这里引用一张由36氪汉化的信息图,来看看设计师们使用什么软件
(点击可看大图)

当然,制作一张信息图并不需要学习如此之广泛的软件,最实用的莫过于Adobe公司的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建议先学PS (这两个软件学了其中一个后,另一个就很容易下手了,因为界面和原理都是相同的)

组内还有一些贴可以作为信息图制作的参考:【果壳收藏夹】信息图示知多少,交互视觉图表设计网站收集 ,关于设计视觉图表的一些思考

【2】可视化工具生成
可以由代码生成,或可视化工具生成。

如果想要学习代码,新手一般选择Processing语言,它是 Java 语言的延伸,并支持许多现有的 Java 语言架构,不过在语法上简易许多。Processing 可以在 Windows、MAC OS X、MAC OS 9 、Linux 等操作系统上使用。

而可视化工具就更加丰富了,可参考《免费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推荐》、《Visual.ly 发布第一个自动化制图工具》等。

※ 关于大家喜闻乐见的可视化信息的动画,一般由FLASH制作……据悉PPT也可以。

另,主题明确、特色鲜明 或者非常漂亮的信息图,大都是设计师制作的。而在各专业领域的图示、侧重数据分析的图,大都是软件生成,当然也有一些是逆天设计师制作的。
--------------------------------------------------------------------------------------------------------------------

然后lz 说一下关于信息可视化的感受:
常常有人说信息可视化入门好难,要学软件要学这要学那,而成果又不是几日都能够见到的。

lz要说的是,作为爱好者,你不必去入门信息可视化,而应该多多尝试将这种可视化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而作为想将此作为职业的人,你不应当现在还在看这个贴……

有人讲,你们是不是比较重视信息图。而lz以为,在“信息可视化”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这个思想已经存在很久了,斑马线、红绿灯也是这个思想的运用。为什么在医院要在彩超机上装一个屏幕,为什么天气预报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各种动向的地图,为什么UI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我们都希望在这个信息巨量的世界里看清楚。

看得越清晰,思维越开阔。信息可视化就是要将信息更清晰地展现,让人们更容易使用信息。而这个学科的形成,就是因为人们将此思想运用于各行各业。

何不将这个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当你做ppt的时候,可以将数据转换为图形;当你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可以画一张思维图;当你展现自己的成果时,你可以展现得更加出色。

信息可视化其实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作为学科,它的历史并不悠久,作为思想,它一直都在。
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信息可视化。喜欢它,就从制作一张信息图开始吧~

『伍』 什么叫历史信息

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情,该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怎样,给后人有什么历史影响或者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历史,政治,语文基本上都可以这样去思考、、、、希望你满意、、、、

『陆』 信息设计的历史

虽然信息设计总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但就信息设计本身也尤其历史根源可循,早期的信息设计请看下面给出的例子:
18世纪50年代,John Snow绘制的一张位置图,图中标示出了得霍乱疫情的人的所在位置,并通过该图表找到了霍乱疫情源头所在。
1861年,Charles Joseph Minard绘制的拿破仑东征莫斯科的信息图表。
20世纪30年代,Otto Neurath创造的International Picture Language

『柒』 我要这幅图的历史信息以及相关资料(悬赏)

都江堰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 都江堰风景
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捌』 怎么查看历史手机短信

当您的手机收到新信息时,会在屏幕上方通知栏提示。您可以通过下拉通知栏,查看该条未读短信(若在通知栏中未显示新信息图标,请操作:信息-菜单键-设定-通知-打勾)。
当您手机有未读短信时,信息图标上也会显示您未读短信的数量,您也可以在待机页面,点击信息进入查看未读短信。
如单击某条短信会话,则可全屏显示查看该条短信。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