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历史
1. 体操的起源,规则
体操的起源1. 体操的起源(从体操运动的整体观谈起源)1.1 “体操”一词的考证与发展概述 “体操”一词出自古希腊语Gyma’s(裸体),因为古希腊人在进行各种身体锻炼活动时,均裸体进行。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把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诸如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统称为“Gyma’szin”,这个词就是近代英语Gymnastics或法语Gymnastique的词源。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在其著述《对话篇》中曾较多地使用了Gyrnnastike一词,并对它作了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解释。广义的解释为:“是身体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的一种体系”;狭义的解释是:“体育疗法”、“健身术”。在《国家篇》中,他强调体操目标是使人身体健康、体形完美、体力充沛,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使人勇敢顽强。在《法律篇》中又具体阐述了体操术是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所提倡的体操术富有卫生学的性质,可以用于保健与养生。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医学博士和文献医学家H·梅尔库里阿利斯曾对希腊语和拉丁语原字典中的体操术和身体练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在《体操术》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各种形式的人体动作,并把体操划分为军事体操、医疗体操、竞技体操三种。18世纪末、19世纪初,被尊为“德意志体操之祖”的古茨穆茨在他的《青年体操》一书的第一部分“体操的概念和范围”中,对体操的概念和涉及的领域作了详细的论述,把Gymnastike的希腊语含义广义地解释为“体育”,包含了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的身体教育和身体修炼的内容。19世纪初期,“德意志体操之父”F·L·杨创建了以器械练习和军事游戏为基础的民族体操体系。1816年杨出版了《德国体操》一书,为了纯洁德国语言,将原来沿用的Gymnastike改成了Turnen,把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称为Turnener,并对一些体操术语作了初步规定。19世纪中期,德国体育理论家、学校体育创建人施皮斯对遗留下来的体操术语进行了整理。与此同时,瑞典体操体系在P·H·林的倡导下开始形成。不久,丹麦也创立了体操体系。在此期间,一些东欧国家也发展了多种体操练习,创造和改进了多种体操器械。1862年,捷克的“天鹰”体操学派诞生,它的创始人是布拉格的美学教授M·笛尔什博士,他强调体操动作要优美、活泼,成套动作编排要紧凑,还讲究穿体操服。这一系列改革,对竞技体操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81年,欧洲体操联合会成立。1896年,在欧洲体操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 1.2世界体操运动的起源与古希腊的体育活动 体操起源于古希腊,“体操”和“体育馆”这些词来自希腊语“gymnazein”,其意思是锻炼(裸体的)。古希腊时代,体操、举重和田径结合在一起是青年男子的一项正规而系统的运动形式。古希腊学生必须学习跑、跳、举重、投掷、摔跤和体操训练。古希腊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许多供人们训练的体育馆。古希腊经常举行一些祭祀、庆典等活动,其中活动内容一般都包括体操的内容(如舞蹈、游戏、徒手练习和一些实用性动作),另外,古希腊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军事训练是它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是古希腊的青年男子都必须在军队服役一定时间,否则就不能成为希腊的公民。古希腊的体操运动起源可能与以下活动有关: 1.2.1庆节和祭祀庆典活动 体育活动作为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史诗中多处得到展现。当时,希腊人的体育活动多以运动竞技的形式出现,还没有固定的场所与固定的日期,只是在英雄人物去世、欢迎外宾、宴乐和节日庆典时举行,人们对专门使身体矫健强壮的许多锻炼项目还不曾知道,他们进行的是一些与生产劳动和战争环境相适应的运动项目,诸如射箭、游泳、跳舞、攀登等。后来,随着各种庆典活动的增多,运动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祭神成为人们节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希腊人每逢祭神节日,又常以舞蹈、唱歌和体育竞技的形式来向神灵表示敬意,运动项目中还有翻筋斗、跳水等,这些内容都与现代体操中的一些内容密切相关。 1.2.2古希腊的军事训练活动 在古希腊各国中,斯巴达是Parexcellence(最)尚武的国家,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掠夺性的城邦,统治阶级实行的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在古希腊人看来,战争需要人们具有强悍的性格、敏捷的行动和残酷的天性,因而统治阶级实用各种方式方法来培育符合战争需要的人材,他们把崇尚军事武力和体育训练当作城邦每个公民的头等大事。在斯巴达,七岁前的孩子由父母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抚养和教育,这个时期他们就学会了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如玩滚圈、踩高跷和荡秋千等。当孩子们到了七岁的时候,他们就被城邦国家统一收编起来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学习含有军事色彩的舞蹈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从事的体育训练(军事性的)活动也逐步增多,翻筋斗、角力、摔跤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活动(包括一些体操的萌芽活动)的开展,使人们的体格变得健壮。 1.2.3古希腊的裸体运动 体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gymnazein”,其本意就是“裸体的”,从而可见,体操运动与古希腊的裸体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是以酷爱美而闻名于世的,因而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也深深地被美术化了。在当时希腊人的心目中,展示矫健的肉体是一种崇敬神的异常纯洁而高尚的活动,为此缘故,当时曾有一门研究人体姿态与动作的学问,叫做“奥盖斯底克”,专门教人美妙的姿态和敬神的舞蹈,流风所及,希腊人便把炫耀赤裸的健美人体,看作是慰籍神明的至高无上的典雅活动。古希腊人这种特有的风气便产生了特殊的观念,恰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所评述的那样:在世间万事万物中,唯有健美赤裸的人体才具有最匀称、最和谐、最庄重和最优美的特色。人们认为,裸体运动是竞技者借此流露他们纯洁与高雅感情的极好机会,他们的祖先是美的创造者,而他们的子孙应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继承者。因此,古希腊的体育教育的内容就和形体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一些舞蹈和徒手动作就是必不可缺少的内容。“裸体运动”是古代奥运会上的一大特色,它一直延续到古代奥运会行将结束的时期,至于“裸体运动”始于何时,迄今还没有确切的材料加以证实,但根据古希腊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状况,初步可以断定,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裸体运动”就已经盛行,人们称为当时的古希腊文化艺术为“力的时代”。所以在雕塑家、美术家和工艺师的作品中,有关运动员的形象,皆为赤身裸体,并且刻画得体态逼真,肌肉发达,健壮有力。(引自《现代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韩宏飞,P42-45)( http://218.107.150.15/cipelive/Detail_1.aspx?ChannelId=22&ColumnId=3665&ID=-1)
赛制与规则 竞技体操 截止到2008年7月8日 1. 奥运会比赛形式竞技体操的男子和女子项目都包括4部分比赛,即资格赛、个人全能决赛、单项决赛和团体决赛。 资格赛(第一种比赛)比赛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团体队(每队6名选手)和26位个人体操选手参加。每个单项的比赛将有各队6名选手中的任意5名参加。男子比赛设有6个单项,女子比赛4个单项。每名选手的参赛动作为自选,由运动员自己决定。资格赛将决定其余比赛的参赛资格。资格赛成绩不带入决赛。团体总分由各队在每个单项比赛中四个最高的分数组成。赛制为6-5-4。 个人全能决赛(第二种比赛):资格赛中个人全能成绩排名前24的体操选手有资格参加个人全能决赛(每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最多两名),他们将在各单项比赛中完成自选动作。男子选手将参加6个单项比赛,女子选手4个。所有单项比赛结束后,总分最高的选手将获得冠军。 单项决赛(第三种比赛):资格赛中在男子6个单项和女子4个单项各项排名前8的体操选手有资格参加单项决赛(每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最多两名)。决赛时,他们将在所参加的个人单项比赛中完成自选动作(对于跳马项目而言,需要跳两次)。每个单项比赛中分数最高的选手(跳马项目中两跳平均分最高的选手)将获得该项目金牌。 团体决赛(第四种比赛):资格赛中团体成绩排名前8的队伍将参加男子6个单项和女子4个单项的比赛。赛制为6-3-3。和资格赛一样,每队由6名选手组成,其中任意3名选手完成各个单项比赛。所有成绩将计入总分。 2.国际体操联合会(FIG)世界锦标赛与奥运会的区别参加奥运会有资格限制。只有在奥运会前一年举行的世界锦标上排名前12的男子和女子团体队和某些特定的国家可以参赛,这些国家拥有在上述世锦赛中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个人体操选手。而世界锦标赛的大门是对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全体成员敞开的。简言之,奥运会的参赛选手少于世界锦标赛。 3.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的变化 ? 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新的评分规则于2006年1月1日出台,新规则改变了评判动作的标准。? 新的团体决赛中的出场顺序。? 参加个人全能决赛的替补体操选手数量(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由两名增加到四名。? 参加单项决赛的替补体操选手数量(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由两名增加到三名。 4. 比赛规则和程序: 4.1 评判竞技体操是项评分运动,每个单项由8名裁判组成的评审组负责,8名裁判分成两组。“A”组(两名裁判)计算A分,A分是基于运动员一套动作内容的得分。“B”组(六名裁判)根据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从最高分(“10分”)中进行扣分。 4.2 分数的分配和计算去掉6名B组裁判所给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4个分数的平均分用于计算个人成绩。 例如:A分:6.00分B分(B组裁判评分):9.30 (9.10 9.20 9.60 9.30 9.40 9.30)个人得分:15.30 4.3 平分规则在只剩最后一个决赛参赛名额时,若个人体操选手间或团体间出现平分,平分规则可决定哪个个人选手或团体进入决赛;如果平局不能打破,可能会增加决赛名额。 4.4 扣分/取消参赛资格规则? 个人扣分情况包括,例如,做自由体操项目时动作出界、成套动作完成超时、热身超时或从跌落器械后完成剩余动作超时。这几种扣分都将在运动员单项比赛的最后得分中进行,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后再完成剩余动作超时的情况不包括在内,因为跌落器械后将对跌落前已完成的动作进行重新评判。? 更多扣分情况还包括着装不规范,并且分数会从运动员当天的全能总分中扣除;对于不参加全能比赛的运动员,分数从首次发现该错误时正在进行的单项比赛成绩中扣除。 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运动员将被取消参赛资格(DSQ):? 因违反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条例和规则导致的取消参赛资格(决定由比赛裁判组做出)。? 因违反公认的体育道德和规则导致的取消参赛资格(如禁药检测呈阳性)(决定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操联合会做出)。 如果运动员在赛程的某项比赛中被取消参赛资格,他/她的姓名和成绩将从该项比赛中注销和删除,该项比赛的结果将被重新计算。在第1种比赛中被取消参赛资格意味着运动员不会进入任何决赛;在第2种比赛中被取消参赛资格意味着运动员不会有此种比赛的成绩,但如果已取得了第3种和第4种比赛的参赛资格,则仍可以参加这两种比赛。 对于团体比赛,被取消参赛资格的运动员的姓名和他/她的成绩将从该队中删除,团体成绩将被重新计算。 出现任何上述情况后,受影响的比赛成绩公示将以“更正”再次出现,并对其给予说明。 逐出比赛:运动员可能被逐出比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该运动员将不被允许继续参赛。逐出比赛前该运动员已取得的成绩仍有效并将作为个人或团体成绩的一部分保留。 4.5 质询/申诉对难度分的评判提出质询是被允许的,但必须在成绩公布后立即口头提出或最晚在下一个运动员或团体的比赛动作完成之前提出。有权接受口头质询的人员必须记录下接受质询的时间,质询程序由此开始。只有在比赛区域里的指定教练(ART)或比赛区域旁边的指定教练(其他分项)有权接受质询。逾期的口头质询将被回绝。一个体操对来自另一体操协会的选手提出质疑是不被允许的。 对所有其它评分(动作完成分、艺术表现分)提出的质询不被支持。质询应尽快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最晚也须在4分钟内完成,而且质询需缴纳的费用为:第一次-- 300美元,第二次-- 500美元,第三次-- 1000美元。如果质询不是在4分钟内以书面形式确认的,质询程序取消。如果质询得到认可并被受理,质询费将被退回。否则,费用将被转到国际体操联合会基金会。 每次质询须由仲裁委员会鉴定,最终决定(如果不再对其提出申诉)最晚应在以下所述时间做出:- 资格赛、全能比赛和团体比赛(决赛)的一轮(或一组)比赛结束时。 - 在下一个体操选手或团体的资格赛成绩公布之前。将在整个评分规则中制定出具体程序。赛后的几天中,各技术委员会将做出综合录影分析,如果确实存在错误,出错的裁判将受到相应处罚。 注:更多信息请联系国际体操联合会或登录国际体操联合会网站:www.fig-gymnastics.com
2. 广播体操的历史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自从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不知道是革命激情的澎湃作用,还是这操确实具有强本固气之力,总之,大约每隔五六年国家就会更新一回。只是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套操都鲜明的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别的不说,单这每套操的开头语就是性格鲜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挤按心明穴……”
2005年3月,引入了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动作的《大众广播体操》又一次刷新广播体操的历史。被赋予了鲜明时代色彩的这套操,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激起人们曾有的全民做广播操的热情。
3. 体操的发展史
奥运会体操发展史
体操成为专门的体育比赛活动,特别是成为竞技性体操,经历了一段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以奥运会体操比赛记载为例,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项目,还有爬绳。但没有自由体操项目,也只有男子体操比赛。
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先后增设了火棒操(后改为轻器械体操)、瑞典式体操、欧洲式体操等体操比赛。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使竞技体操初具规模。1936年的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体操比赛才真正形成目前的男子6项比赛;轻器械体操、瑞典式、欧洲式等体操比赛则从男子体操比赛中取消。这次奥运会还开设了女子体操比赛项目,但女子比赛项目的完善与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会才完成的。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艺术体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按照教科书的分类,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健美操、技巧5个竞技性项目。多年来,人们仍习惯称“竞技体操”为体操。目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同属奥运会体操项目。(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 广播体操的发展史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
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群众的要求下,1954年,国家又颁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
由于前两套体操大量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内容,在1957年推出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1963年4月15日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广播体操配乐中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体操运动曾一度中止。1971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1981年,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
(4)体操历史扩展阅读:
特点
1、科学性
大众广播体操为8节徒手体操。每节体操对机体的主要关节、骨骼和大肌肉群等部位都具有合理性、专一性的刺激,整套体操动作幅度大,可较全面地促进人体各个运动部位的合理运动,到达提高机体运动系统机能的目的。
实验表明,全套体操对人体产生的运动负荷形成了由低缓高,中间调整的生理轨迹,满足机体生理要求和变化规律。
2、普及性
本套广播体操强调普及推广的效应,动作简便易学、负荷适中、适用面广、音乐优美、节律适中。参与体操锻炼的人群定在以青年、中年人群为主,兼顾少年和老年人,男性女性均适用。
3、健身性
经对广播体操锻炼者专项的研究和实验表明,锻炼者长期进行本套广播体操的锻炼,可提高机体的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对改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5. 中国体操的发展史
1953年10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大会!体操正式走上了中国体育的舞台之上!由於中国在这个项目起步较晚,在当时水平还比较弱后!连当时的朝鲜,越南都还比不上!一个月后11月17日中国体操队正是在天津市重庆道100号正式成立共21人(男11女10)!就此中国在体操项目上飞跃发展!自此在50年代中国一越成为体操强国之一! 1962年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中国获得第一块奖牌是于烈峰他是让中国国旗在世界体操大赛上升起的第一人!中国逐渐在当时成为震撼世界的体操强国之一!在1979年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国歌首次在大赛上响起!马讌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世界体操冠军---高低杠冠军!1年中国选手黄玉斌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中获得世界杯男子吊环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个在世界杯上夺冠的体操的运动员!大家还记得李宁吗?他是中国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一届世锦赛夺得6枚体操冠军!(全能/自由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自此中国他上称霸亚震惊世界的体操强国! 我们回顾中国第一位在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的选手吧!:中国第一个获得2届(蝉联)体操冠军是楼云(1984/1988年两届奥运会男子跳马金牌)第一个女子平衡木世界冠军是杨波(当时独创了杨波跳)第一枚世界女子自由操金牌是(至今也是第一枚)奎园园,第一个男子自由操奥运冠军实李小双(1992年奥运会)第一个在奥运赛场夺得男子全能的李小双!(1996年奥运会)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女子平衡木冠军是刘旋!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李小鹏(16岁)!
6. 中国体操的历史
中国体操队历史战绩
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08-07-24发表评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战绩辉煌 傲视群雄
怎么也不会忘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滑铁卢”,仅1枚金牌入账、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团体第七名,中国体操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向来自信的中国体操队迎来当头重重一击。正是这样的惨痛,警醒了中国体操队,两年来,全队上下众志成城,卧薪尝胆,从头开始,潜心钻研,历尽艰辛,刻苦磨炼,立志要重新登上世界体操的顶峰。
“童话王国”丹麦是中国体操队放飞梦想的地方,第39届体操世锦赛上,中国队一鸣惊人,总共夺得14块金牌中的8块。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子体操队自建队53年来第一次登上世锦赛女子团体冠军的领奖台,而中国男团也自2003年夺得阿纳海姆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后成功卫冕,实现了自1991年苏联队包揽男女团体冠军之后,又一次有代表队包揽这两个集体项目的冠军。在多哈亚运会上,中国式的神话得以继续,实力强大的中国队独得11金,另外还取得6枚银牌。凭此战绩,中国体操队在亚运会赛场上获得的金牌数突破了百枚大关。从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32年来中国体操队九次征战,共夺得102枚金牌,平均每届超过11枚,战绩之佳令人惊叹,亚洲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
辉煌的2006年,中国体操队在金牌的“质”与“量”上都走在了世界各队的前列,足以傲视群雄。
秘诀:吃透规则 尝到甜头
雅典奥运会的裁判风波,使得国际体联遭遇信任危机,因此决心从规则上根除裁判人为因素对选手分数的影响,最终决定取消原来的“完美10分”的评定体系,用“难度分加完成质量分”的评分标准取而代之,打分的细化,使选手间的差距拉大,从而减少了平分的可能性。
在新规则中,裁判打分由难度分(A)和完成分(B)两组组成,A组起评分为0分,B组满分为10分,由裁判在10分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的技术、艺术表现、动作完成、动作组合和美感进行扣减,但运动员仍然可以凭借完美的表现得到满分10分。运动员最终的分数将由A组和B组两组分数相加得出,因为A组的打分没有上限,因此体操比赛的分数可以期待不断被刷新。
此外,新规则还有一项重要的改动:团体决赛变“654”为“633”,即报名6人,每个项目3人上场,取3人成绩,要求每个运动员都要确保成功率。
阿胡斯被认为是通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真正起点,因为在这里,国际体联新规则在国际大赛中首次实践。新规则的实施要求,若想取得高分,前提就要不断提高A分的价值,这使得一些以全面稳定见长的选手遇到了新的挑战。上届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日本选手富田洋之在本届全能比赛中输给杨威后,就直言自己失利是因为难度起评分低于对手。同样道理,我国男子体操队能够在鞍马、吊环、双杠和单杠等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是因为这几个项目成套动作的A分均是最高的,但对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自由体操,新规则实行后,形势就变得更为严峻。
在阿胡斯创造了“体操童话”,是因为中国队对适应新规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曾经表示,中国队在阿胡斯取得的成功与对体操新规则的研究和领会密不可分。中国体操队对规则的研究走在了别人前面,所以能够在新规则执行的第一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积蓄两年的能量能够迸发,绝非偶然,是卧薪尝胆之后应该得到的回报。
11年前国际体操联合会曾对打分规则作了一次重大修改,当时中国人也是在第一时间占据领跑地位,从而铸造出“体操梦之队”的辉煌。这次规则的修改力度大大超过11年前,事实证明,中国队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男队:老将新锐 齐放光彩
天道酬勤。随着最后一个动作从杠上跃下稳稳落地,杨威终于在丹麦一雪前耻,彻底摘掉了“千年老二”的帽子,获得了自己第一个全能世界冠军,这也是继1995年李小双获得全能冠军后,中国运动员11年来首次摘得这个项目的金牌。曾经,墨尔本世锦赛的滑落不堪回首,悉尼奥运会全能亚军、2003年世锦赛全能亚军,都让杨威有些心灰意冷,甚至萌生退意。但就是凭借对冠军的极度渴望,成就了他在阿胡斯世锦赛决赛中近乎完美的表现。多哈亚运会上,杨威将得意续写,一举拿下了4块金牌。自古英雄多磨难,这句话在杨威身上得到了印证。
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体操赛总决赛上,蛰伏三年的体操王子李小鹏终于扬眉吐气,拿到了运动生涯第14个世界冠军,追平了李宁保持的14个世界冠军的纪录,使他一度黯淡的2008年奥运会前景又重新绽放了曙光。“光当兵,不打仗”,看着队友出成绩,李小鹏心里干着急。他双脚都有伤,其中左脚伤情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他继续体操生涯的最大障碍。以前一直采取保守治疗,2006年年初决定手术,是希望能够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恢复训练后的小鹏梦想重新回到赛场,但考虑到实际身体情况,他放弃了世锦赛和亚运会。但对比赛的渴望让小鹏踏上了德国之旅,并以出色的表现拿下了总决赛双杠冠军。为了2008,李小鹏耐住了三年的寂寞。中国体操需要小鹏,亚运会上,中国男队因为跳马没有第二个动作,很遗憾地放弃了单项的争夺,小鹏的复出将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态。他曾经以技惊四座的“李小鹏跳”独步跳马,只要小鹏成功练就第二个动作,冲击北京奥运会跳马金牌的希望就会非常大。
老将领军,不断突破自我,如果谈到新锐,那么就不得不说一说咱天津小将陈一冰。在世锦赛男团资格赛上,陈一冰被中国队赋予了重任,六个单项全部出场,而且四个单项担当先锋,教练组看上的就是他稳定扎实的基本功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场上的大将气质,仿佛已久经沙场,他果然不负众望,为中国队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立下汗马功劳。决战中,陈一冰更是以自己的最强项吊环的出色发挥稳住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为全队的最终夺魁再立新功。从世锦赛到亚运会,陈一冰让世界体坛认识了一张年轻的面孔,他在赛场上的出众气质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吊环项目上独具的优势让他继董震之后成为当之无愧的新一代“吊环王”。
黄旭、肖钦、腾海滨、邹凯、冯敬、梁富亮、冯喆、张宏涛等这些老将新锐,在2006年的各项赛事中均展示出不俗水准,他们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的制胜“武器”。
女队:小花绽放 格外芬芳
女队方面,发挥稳定、极具大将风范的程菲成为领军人,她的两条神腿尽显威力,跳马和自由体操比赛成为她的天下,再加上女团金牌,世锦赛三金在手的她成为比赛中最抢眼的女子体操选手。以她名字命名的“程菲跳”有一个高达6.5分的A分,之所以能够成为独门绝技,与这个高难度门槛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已经有三名朝鲜选手都可以模仿“程菲跳”了,面对这个问题,程菲显得隐隐有些不安,但她自信自己在动作质量上仍有优势。跳马到了这程度,难度已经很难再往上走了,但未雨绸缪的中国体操队已在为“程菲跳”筹备“换代版本”了,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就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
迟到了两个月,在去年年底的世界杯体操赛总决赛上,李娅在高低杠上的独创动作终于“转正”,“李娅空翻”正式诞生,成为体操史上第33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李娅在世锦赛高低杠和平衡木的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在压力面前丧失了信心和斗志,主动提出放弃比赛,以致使“李娅空翻”的申报流产。幸运的是,李娅得到了参加世界杯总决赛的机会,“前空翻转体180度抓杠直接接前空翻”终于被国际体联正式命名为“李娅空翻”。虽然有了这个独创动作,但心理素质欠佳将可能成为李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绊脚石。
张楠已经是中国女子体操队中的老大姐了,她获得的亚运会平衡木比赛的金牌,也是中国体操队在亚运会上的第100枚金牌。同样在2006年,在丹麦阿胡斯世锦赛上,她终于圆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与庞盼盼、李娅、何宁、周卓如、陈一冰、邹凯和梁富亮等7名老将新秀一起荣登世界冠军榜。中国女子体操队犹如冰峰下的雪莲,静谧的蕴封之后便流露出绚烂。此外,被“雪藏”的范晔等队员也将与其他人一起,努力为北京奥运谱写新曲。
7. 体操谁发明的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体操”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其意大利语为“裸体技艺”,因为他们当时都是赤身裸体进行操练的,后被欧美国家采用。我国则称为“体操”。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
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一分支,而又简称为体操。这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分值或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
现代体操起源于18、19世纪。当时欧洲先后出现德国、瑞典、丹麦等体操流派,它们不仅推动了体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现代体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把体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目前,国际上的大型体操比赛有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体操赛。国际和国内的大型体操比赛一般包括三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比赛,即团体赛、个人全能赛和单项赛。
体操包括的项目
“体操”是对所有体操项目的总称,而不是具体哪个项目的名称。依据目的和任务,体操可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基本体操是指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强身健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它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常见的有广播体操和为防治各种职业病的健身体操。而竞技性体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指在赛场上以争取胜利、获得优异成绩、争夺奖牌为主要目的的一类体操。这类体操动作难度大、技术复杂,有一定的惊险性,从事这类体操训练的主要是运动员。目前,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蹦床五项运动。其中,竞技体操男子项目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项,女子项目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四项。由于竞技体操的历史最久远,可以说是竞技性体操中的“老大哥”,因此现在人们还通常习惯用“体操”来称呼“竞技体操”。
体操比赛基本情况
比赛规则
按照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的比赛规则,重大的国际性比赛(如奥运会、世界体操锦标赛等)往往是男、女分场进行。男、女分场比赛就是男、女分开不同场进行比赛,每场男子有六支队上场比赛,每个项目上有一支队;女子每场比赛也有六支队参加。在一些中小型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中,基本上是男、女同场进行比赛的。男、女同场进行比赛是为了便于比赛的编排,每一场比赛都有三支男队、三支女队同时出场比赛,分上、下半场,每个半场有三轮。上半场三支男队分别在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项目上进行比赛,两支女队则在跳马和高低杠场地上进行比赛,另一支女队轮空。上半场三轮比赛完毕后进行下半场比赛,男队有跳马、双杠、单杠三个项目,女队则在平衡木和自由体操上进行角逐。这样,跳马和自由体操这两个男女共有的项目就会因有上、下半场而错开了。
比赛没有正式开始前,运动员们在各个项目上做赛前练习,时间是每个人30秒。每个队有五个人,共2分30秒。比赛开始后,项目裁判长高举绿旗或打开绿灯,这是给准备比赛的运动员一个信号。如果信号发出后30秒钟,运动员还未上器械,就算弃权,判为0分。
运动员上器械前,要面向裁判长举起右手示意,这既是对裁判的尊重,也是提醒裁判员注意:我要开始做动作了。当运动员完成一套动作之后,也要向裁判长立正、示意,表示动作完毕。而后,A、B组裁判组根据运动员完成的难度、特殊编排和连接动作等几个方面来确定一个起评分(起评分最高为10分),向全场显示。B组裁判员则要求在30秒之内对这套动作的技术、姿态等方面进行扣分,并填写在记分单上,由电子计分系统或跑分员送至裁判长处。最后由裁判长根据A、B组裁判员的打分情况,示意出该套动作的最后得分。如果一个队五名运动员都比赛完毕,那么在器械上就要挂上一面红旗或打开红灯,这标志着比项目比赛已经完毕。若所有的项目都挂出红旗或打开红灯,广播员就会通知运动员轮换项目。如此循环,直至六个项目比赛全部结束。
国际体操评分规则明确规定,在所有的团体比赛中,运动员要穿统一的服装,在鞍马、吊环、双杠、单杠四个项目的比赛中,一定要穿背心、长体操裤、体操鞋(或袜子)。之所以有这条规定,是因为这四个项目主要是以上肢动作为主,穿长裤不仅对运动员做动作影响不大,而且还可以增加动作的美感。而自由体操、跳马这两个项目,基本上全身都要参与运动,特别是腿部的活动较多,为了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水平,创造更好的成绩,规则规定在这两个项目的比赛中,可以穿短裤,也可以赤脚(防止打滑)。如果运动员违反这些规定,将从团体总分或个人得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
8. 体操的运动历史
1969年春,在山东省济南市北郊无影山的南坡,整理和发掘了14座汉墓。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盘西汉时期的乐舞杂技陶俑。这盘群俑中就有四个在做体操的表演,其中两个对称做倒立,两个在做躬弯。而且东汉时期,华佗经过动物启发而研制“五禽戏”,虽然针对强身健康的目的而设计,但其优美的动作已经可以看出体操的端倪。
唐宋以后,体操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双人和集体动作,许多复杂的翻腾动作和杂技表演结合在一起。
至于器械体操,远在东汉时期,我国民间就有“杠力功”,很类似现代的器械体操。现代体操起源于18、19世纪。当时欧洲先后出现德国、瑞典、丹麦等体操流派,它们不仅推动了体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现代体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把体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现代体操运动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当时体操运动十分落后,没有群众性的体操活动。晚清末年,在“洋学堂”中,在维新派改革发展的学校中,和民革时期资产阶级改革的教育课程标准中设立有体操课,作为教育中全面发展或人权,和国家救亡发展的迫切要求,可以说是今天体育课的前身。但是,几十年间只在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才举行过一次项目不全的全国性的体操表演。体操成为专门的体育比赛活动,特别是成为竞技性体操,经历了一段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奥运会体操比赛记载为例,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项目,还有爬绳。但没有自由体操项目,也只有男子体操比赛。
在以后的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先后增设了火棒操(后改为轻器械体操)、瑞典式体操、欧洲式体操等体操比赛。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使竞技体操初具规模。1936年的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体操比赛才真正形成男子6项比赛;轻器械体操、瑞典式、欧洲式等体操比赛则从男子体操比赛中取消。这次奥运会还开设了女子体操比赛项目,但女子比赛项目的完善与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届罗马奥运会才完成的。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艺术体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6年,台湾著名女歌手蔡依林发行新专辑——舞娘,里面并巧妙的融入了体操和杂技元素,为当时的大中华华语乐坛增添了不少色彩。由于专辑从歌曲到概念都非常有创意,让此专辑仅仅在亚洲分区就大卖200万张。 同年,由于顶着“不努力,就去死”的蔡依林,开了一场到现今大家口中还津津乐道的演唱会——”地才演唱会“。在这场演唱会,蔡依林化身为体操高手,里面大量使用体操元素,包括鞍马,吊环,软骨功,手倒立等超高难度动作。 由于蔡依林把体操引进演唱会的缘故,对现今的华语乐坛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到现今已经有很多歌手也开始效仿蔡依林把体操和杂技元素加入自己的演唱会里,其中还包括台湾新生代天后杨丞琳 ,亚洲舞王郭富城 ,香港天后容祖儿,周笔畅等各大著名歌手。
1974年1月1日中国发行了《体操运动》特种邮票一套,分别是:
(1)8分 自由体操 1000万枚(2)8分 吊环 1000万枚(3)8分 平衡木 1000万枚(4)8分 双杠 1000万枚(5)8分 高低杠 1000万枚(6)8分 鞍马 1000万枚
9. 关于艺术体操的历史
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出现有音乐伴奏的各种身体动作练习。20世纪初,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师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编的韵律体操,将身体练习与音乐结合起来,并从最初的徒手发展为使用轻器械的形式。1962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确定为比赛项目。1963年起举办第一届世界艺术体俳醣耆�?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韵律体操原来只有女子比赛项目,但现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已有男子进行韵律体操运动,称为男子艺术体操(Men's rhythmic gymnastics)。首届世界男子艺术体操锦标赛于2003年11月27日到29日召开。与女子项目不同的是,女子的艺术体操主要有:绳操、圈操、球操、棒操和带操五种;而男子的通常没有球操和棒操,但加入了棍橾。但西班牙的鲁本·奥利维拉(Ruben Orihuela)却将全部女子项目同时加以男子化;其身体所展现的柔韧性不逊于任何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
艺术体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在20世纪80年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各体育院校广泛开展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项目在中国国内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