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一必修一化学推断题

高一必修一化学推断题

发布时间: 2021-08-13 21:31:32

化学必修一推断题推断常见物质归纳

NA的一些化合物,如NA2O,NA2O2,NAOH,NAHCO3,NA2CO3等是常见的推断题
再有就是CL和卤族元素,主要有几种卤化内银的颜色,
再就是硫容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以及生成硫酸钡等
再就是焰色反应各金属颜色要记清楚
基本就这些

Ⅱ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化学 学不会啊!!!!

把书认真的一遍!关于摩尔的学习,刚接触都是不会的,不要害,多做点题目,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了!就像你小时候接触千克,牛顿这些单位一样的!

Ⅲ 有木有化学必修一二的典型例题、灰常经典有助于提高化学成绩的、最好是对每个知识点有多道例题的。

太多了,建议去买一本王后雄老师编的《高考完全学案——化学》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1.南极考察队在印度洋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鱼,它的血液像水一样无色透明.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其他鱼血液中的十分之一. 这种元素是 ()
A.CuB.AgC.FeD.Pb
2.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与氧化汞的混合物
3.m g Na与足量Cl2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 g,则等量Na与O2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
①(m+0.8)g ②(m+1.1) g
③(m+1.4) g ④(m+1.6) g
A.① B.④
C.②③ D.都有可能
4.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
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ⅢB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现有10.8 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与足量18 mol/L H2SO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0.6 mol H2
B.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NO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0.45 mol H2
C.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2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之间
D.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之间
6.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钾稀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7.若1.8 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
A.Al B.Mg C.Fe D.Zn
8.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熔点比生铁低
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10.实验室制备硝酸铝[Al(NO3)3•9H2O]可使用下列方法:
铝片――→适量NaOH溶液澄清溶液――→饱和NH4HCO3溶液过滤、洗涤白色
沉淀――→稀HNO3溶解、蒸发、结晶Al(NO3)3•9H2O
下列说法或反映上述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制备过程中加HNO3应该过量,以防止蒸发时Al(NO3)3水解
B.不直接用铝片跟稀硝酸反应制硝酸铝主要是因为铝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C.2Al+2OH-+2H2O===2AlO-2+3H2↑
D.3H++Al(OH)3===Al3++3H2O
11.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
A.+1 B.+2 C.+3 D.+4
12.(2009•枣庄质检)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高一化学教材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水槽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镊子夹取切好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
(3)某同学用镊子夹住一块钠,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但钠很快脱落,实验没有成功. 正确的关键操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所示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并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6.8 mL,待钠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的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13. 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写锌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②硫酸铝和氨水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 化学 必修一 硫 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固体应该是Na2O2吧无抄色气体通袭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小一部分;因此气体一定有NH3(2NH3+H2SO4=(NH4)2SO4);一定没有NO2(NO2是红棕色气体);通入Na2O2气体呈红棕色,所以一定有CO2和NO(2CO2+2Na2O2=2Na2CO3+O2,2NO+O2=2NO2)最后充满液体,所以NO和CO2的比是2:3(因为4NO+3O2+2H2O=4HNO3,2CO2+2Na2O2=2Na2CO3,NO和O2的比是4:3;而1O2的生成需要2CO2,因此NO和O2的比是4:6=2:3)所以答案是:一定有NH3、NO、CO2,一定没有NO2原气体的NO和CO2比是3:2

Ⅳ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化学试卷

http://www.zxxk.com/Html/Channel_10/Class418/Class426/55995320071227133900.Html

http://www.zbjy.cn/content/200810/172102.shtml

http://www.qfsky.com/downx/view_35425.html

http://www.shulihua.net/Html/gzhuaxue/200812/130687.html

http://www.ehuaxue.com/Soft/ShowSoft.asp?SoftID=1156

你自己看吧!╮(╯﹏╰)╭

Ⅵ 必修一化学推断题。

其他都很正确 但是GH肯定不是水和氧气 从实际来看氯化氢是肯定的如果G是水 那么版J无法生成 J如果还有CD中的元权素只能是NaCl ①Fe3O4+4H2=高温=3Fe+4H2O ②Fe3O4+8HCl=加热=2FeCl3+FeCl2 ③2FeCl3+Fe=3FeCl2 ④Cl2+2FeCl2=2FeCl3 ⑤NaOH+HCl=NaCl+H2O

Ⅶ 高一化学必修一60道题

5
(推断题)

1

A
为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试填写以下空白:

(1)
合金
A




组成

(2)
写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C→E



D→F



答案:
Al

Fe
2
、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合金由两种金属组成,取
C
溶液进行焰色
反应,则火焰呈黄色。在反应中产生的水均未在图中标出。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M


H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G→H



(3)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C



D→K



答案:
Na

Al
2
O
3

Fe(OH)
3

3
、室温下,单质
A

B

C
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
以按下图所示进行反应,又知
E
溶液是无色的。

请回答:

(1)A



B



C




(2)
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



(3)
反应③
的化学方程式



(4)
反应④
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Fe Cl
2
H
2

4
、下图
A

B

C

D

E

F
六种物质中除
D
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
E

F
的水溶
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B

D
的化学式
A


B


D



(2)E

F
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
F

E
转化的关系,请写出
E
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H
2
O

CO
2

Na
2
O
2

5
、下图中每一方格表示的有关的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知
B
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

B
元素的化合物;
C
是一种钠盐;
E

C
对应的酸;
B

D
的晶体都是高熔点、
坚硬的
固体,且
D

B
的氧化物(其它不含
B
元素的反应物及各步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
均己略去)


(1)
写出
A

D

E
的化学式:
A


D


E



6
(2)
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
D
的方法可制得含少量杂质的
B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

B
的互变在工业上的实际意义是



(3)
写出
D

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SiCl
4
SiO
2
H
2
SiO
3

粗硅提纯

6
、从物质
A(
某正盐
)
的水溶液出发有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写出
A

B

C

D

E

F
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答案:
(NH
4
)
2
SO
3

(NH
4
)
2
SO
4

SO
2

NH
3

K
2
SO
3

K
2
SO
4
7
、下图所示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
A

C
为无色气体。请填写
下列空白。

(1)
物质
X



C



F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
X


(NH
4
)
2
CO
3


NH
4
HCO
3

8

A

B
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
写出
A~F
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2)
写出
A

B
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Cl
2

SO
2

H
2
SO
4

HCl

BaSO
3

BaSO
4

AgCl

9
、下面框图中各单质和化合物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且组成各单质和化合物的元素为核电荷数

1~18
的元素。请根据框图关系判断。

(1)
单质
A


,单质
B
一定是

(
填“金属”或“非金属”
)
(2)
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甲

,乙

,丙

,丁



答案:硅

非金属

SiO
2

Na
2
SiO
3

H
2
O

H
2
SiO
3

10

A

B

C

D

E
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
为地壳中
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1)A
的化学式为

,最高化合价为



(2)B
和碳反应生成
A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3)C
的化学式为


D
的化学式为



答案:
A

Si

B

SiO
2

C

CaSiO
3

D

Na
2
SiO
3

7
(实验题)

1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

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
铁溶液中,加入
1-2
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
提出问题:
Fe
3+

Br
2
谁的氧化性强?

(2)
猜想:①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
Fe
3+
>Br
2
,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
呈黄色是含

所致。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
Br
2
>
Fe
3+
,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
是含

所致。

(3)
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
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
a.
酚酞试液

b.CCl
4

c.
无水酒精

d.KSCN
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
1

方案
2

(4)
结论

氧化性:
Br
2
>
Fe
3+
。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

2
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实验后的思考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100mLFeBr
2
溶液中通入
2.24LCl
2
(标准状况下)
,溶液中有
1/2

Br
-
被氧化成单质
Br
2
,则原
FeBr
2
溶液中
FeBr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
Br
2

Fe
3+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
1
b
CCl
4
呈无色

方案
2
d
溶液变红色

2Fe
2+
+Br
2
=2Fe
3+
+2Br
-
Fe
2+

1mol/L
2
、己知
H
2
的爆炸极限是
4.0%~74%
(体积分数)
。某
H
2
中含有
0.8%

O
2
,甲学生用它还原
CuO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开始,应将酒精灯放在
a
管的

(
填“左端”
“中端”或“右端”
)
。然后,使
酒精灯缓缓向另一端移动,以保证
CuO
完全被还原。

(2) a
管右端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a
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a
管中
Cu
网的作用是



答案:
左端

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玻璃管

使
CuO

H
2
充分接触

防止回火


发爆炸(点拨:反应后的气体中的
O
2
体积分数增大,为防止还原的
Cu
被氧化,还原时
宜从左向右进行。
b
管中
H
2
的体积分数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铜网可使多余的热量迅速
散失,防止回火爆炸。


3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
SO
2
并验证
SO
2
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
SO
2


氧化物。

③的品红溶液

,证明
SO
2




④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
SO
2


性。

⑤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实验说明
SO
2


性。

⑥的作用是

,反应方程式是



答案:
Na
2
S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SO
2


试液变为红色

酸性

褪色

漂白性

产生淡黄色沉淀

氧化

褪色

还原

吸收尾气

SO
2
+2NaOH=Na
2
SO
3
+H
2
O
4
、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
(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A
的锥形瓶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的目的是



(3)
在干燥管
B
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①碱石灰

②生石灰

③五氧化二磷

④氢氧化钠

(4)

C
的玻璃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E
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目的是



8
(6)
待实验完毕后,
若实验测得
N
2
的体积
(
折算标准状况下
)

aL

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
的量为

mol
;若测得干燥管
D
增重
bg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用含
a

b
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7)
上述实验中,
如果省去
B
装置,
测定氨分子组成的氮、
氢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

(填
“增大”
“减小”或“无影响”


答案:
NaOH
的强碱性及溶解产生的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

将反应剩余的氨吸收

3a/22.4

9a/11.2b
减小

D
装置吸收的水中包含了从
A
中带出的水分

5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
NO
气体,如果采用如下图Ⅰ装置
(
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
必要时可加热
)
,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
NO
。有
人设计了图Ⅱ装置
(
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
)
,用来做该实验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
用Ⅰ


做实

时,


水法

集到

气体


颜色



;实

过程




,不易观察到

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
NO


(2)
用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

U
形管的
B
侧管口注入稀硝酸,
一直注到

为止。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
U
形管的
A
侧加热,当

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3)
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答:



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
NO
气体?答:



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答:



答案:无色

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
NO
氧化成
NO
2

NO
2
又可以与水反应生成
NO

无色的
NO

液面与胶塞接触或
A
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

铜丝上有气泡产生

①当反应产生的
NO
气体将稀硝酸排入
U
形管
B
侧管,使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
即停止


U
形管
A
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的
NO
气体


U
形管
B
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
A
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

6
、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
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
B
管的容积是
A
管的
2
倍,活塞
K
1

K
2

K
3

K
4

K
5
均关闭(固
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

HCl

NH
3
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

(1)

A
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
HCl
气体,

操作是



控制活塞
K
4

K
5
,调节
C
,使
B
管充满与
A
管同压的干燥
NH
3


(2)
缓缓开启
K
3

A
管中的现象是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
B
管中预期的现象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答案:打开
K
1

K
2
,关闭
K
3
,沿
K
1

A
中充入
HCl
气体,

有白烟生成

B
中充满石蜡油

装置气密性不好。

7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待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
为:
B-
氢硫酸、
C-
碘化钾淀粉溶液、
D-
水、
F-
紫色石蕊试液。

(1)A
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2)
Ⅰ中
b
瓶内宜加入的液体一般是

。怎样检验这一部分装置的气

密性?



(3)
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

;简要说明理由:



(4)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A
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下酸液,并打开Ⅰ处活塞,让氯气
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
E
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己充满整个装置?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
B


C



(5)E
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

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F
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原因是



(7)
若将
F
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
选填标号
)


A
有白色沉淀

B
无现象

C
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消失

(8)E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
A
处仍有氯气产生,
此时应怎样操作

;装置Ⅰ的现象是

;装置Ⅰ的作用是



答案:
(1)

(2)
饱和食盐水

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

c
中向容器内加水,

c
的下
端浸入液面下且
c
中液面高于
b
瓶内液面,静置观察,若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
Ⅱ可以Ⅲ不可以

Ⅱ与Ⅰ原理相同,
而Ⅲ内
c
瓶口密封,
体积不变,
增大压强会有危险。
(4)
当整个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时

有浅黄色沉淀

溶液变蓝
(5)

(6)

(7)B (8)
关闭Ⅰ处活


b
瓶中液面下降,
c
中液面上升储存多余的氯气。

9
(计算题)

1
、取一定量的
Na
2
CO
3

NaHCO
3

Na
2
SO
4
的混合物与
250mL1.00mol/L
盐酸反应,生成
2.016LCO
2
(
标准状况
)

然后加入
500mL0.100mol/LBa(OH)
2
溶液,
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2.33g

溶液中过量的碱用
10.0mL1.00mL/L
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答案:
1.42g

7.42g

1.68g
2


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烧杯分别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过量)
,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10g
镁和
10g
铝分别放入两烧杯中,
反应完毕后,
哪一端还要放入多少克同种金属,
反应后

天平才能平衡?

答案:
0.313g
3


将足量铁投入到
200mLH
2
SO
4

CuSO
4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
H
2
1.12L
,铁块质

量减轻
1.2g
,求原溶液中
c(H
2
SO
4
)

c(CuSO
4
)
(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
0.25mol/L 1mol/L
4
、使一定质量的
Zn

100mL18.5mol/L
浓硫酸充分反应,
Zn
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
的气体
A33.6L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
1L

测得溶液
c(H
+
)=0.1mol/L

求气体
A
中各组分
的体积比。

答案:
SO
2

H
2
1

4
5
、在
100mLNaOH
溶液中加入
NH
4
NO
3

(NH
4
)
2
SO
4
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
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
(
标准状况
)
的关系,试计算:

(1)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140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51.6g
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
的体积为多少升?
(
标准状况
)

(3)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180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
51.6g
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
体的体积为多少升?
(
标准状况
)

答案:
5.00mol/L

15.68L

16.

Ⅷ 高一化学必修一 推断题、

题目要求回收Ag,并且得到 FeSO4*7H2O晶体吧。步骤是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专粉,充分反应后过滤。Fe属+2Ag+=2Ag+Fe2+将过滤所得固体加入适量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Fe+H2SO4=FeSO4+H2↑滤渣就是Ag,滤液与上次滤液合并,结晶就得到FeSO4*7H2O晶体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