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科书
你好
人民版的是人民出版社编写的,人教版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两个版本的教材体例编排、章节设置、选取内容都有好多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课标的要求,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整体都采用“古今中外”合编的“模块—专题”体例。在这个大的体例框架内,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体例构建上又各具特色。
人教版对课标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即模块内把古代和近现代的中西历史按时期有限混编在一起,强调有限混编,是因为教科书虽然把某一时期中西历史编到了一起,但是在逻辑结构和内容上却未将中西历史交融在一起。
人民版教科书是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教科书,在体例构建上严格遵循课标的结构体系,先中国后西方,注重历史的时序性。就必修部分来看,人民版教科书与课标规定的三个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的内容和顺序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专题名称上稍有改动。从其体例安排来看,编写者显然主张在模块内中外分开编写。
但人教版的好用 理由是:我们正在学习人民版的历史,但历史老师说人教版的内容更翔实。
谢谢 望采纳
⑵ 中学历史教材要变,难道历史事件会改变么
教材的变化一般是对其中的一些词句进行变动,或者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修改其中的一部分结论(比如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抗战开始的年份会变)。总体上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实被采纳进入历史课本对历史事件的结论绝大部分是史学界的共识(大部分人承认的,争议较少),进入课本并不意味着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只是认同的人多罢了。
历史事件是客观的,课本上的描述是我们经过许多年的研究产生的对历史事件的合理推测,每个人站的立场不同,谁也不能说历史事实就是这样的。
⑶ 现在高中的历史必修教材共有几本
历史必修三本 政治文明历程 经济文明历程 思想文明历程政治必修四本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生活与哲学 文化与生活地理必修三本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⑷ 从哪年开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包括建国后的历史的
上世纪80年代的 课本已经有共和国史的内容啦。不过有一段时间是不作为高考内容的。当时的教材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
⑸ 求初中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PDF
初中历史全套pdf
网页链接
高中历史选修加必修课本pdf
网页链接
望采纳
⑹ 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
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又是一张白纸,所以政府需要在任何地方对学生们进行思想灌输,在你心中形成一个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才有前途,对其地位进行巩固,以确定其统治的正统性。现在很多中国人莫名其妙的排斥台湾就是这么一个结果,说白了一点,政治需要。
⑺ 全国各地的初中历史分别用什么版本的教材
全国各地的初中历史用人教版的教材。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7)中学历史教科书扩展阅读: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这项工作从2012年开始,到2017年上半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历时五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参加审查的专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级教师占90%以上。专家工作委员会先后集中召开了24次审查会商会议,共计有900多人次参加审查工作。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
历史教材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教学内容。设单元,然后单元下由若干课构成,每课下又分成若干个子目,呈现方式除了课文的正文来叙述基本内容,还涉及了一些辅助性的带有学习功能性的栏目;材料研读、问题思考。
历史教材在叙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基础上,突出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教育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当中体现出来。
2、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教材在系统介绍中华民族近代斗争的历史,特别是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论述。
3、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材也反映了中国各个民族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主解放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当中,也有专门的课来介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
4、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的教育,以史实为依据,通过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特别是一些边疆地区,比方说西藏、新疆,以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还有南海诸岛等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教材都给予了具体的介绍。
5、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历史内容当中,特别是古代史当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各个地区、各个主要国家各自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充分说明文化的多元。
⑻ 为什么中国中学历史教材没有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其实就像古希腊文明的黑暗时代一样,中世纪欧洲处于信仰基督教的宗教教庭统治之下,唯一发展的就是基督教义和神学,其他如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等是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就像伽利略提出实验物理学和相当多的进步科学理论却惨遭教廷“封杀”,自己的研究成果毁于一旦,但也造就了后来的牛顿等等大科学家。所以中世纪说白了就是一部没有任何发展的历史,希腊黑暗时代一样,教材也就没有详细讲述的必要了。
⑼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的关系就如同孙悟空与如来佛的关系:教材内容的编写和结构、风格的设计都必须依据和围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和原则。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活动基本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等,由此,教材只是我们的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和教学之间联系的纽带。教材是手段,课程标准才是目的。任何版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都跳不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
首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只有认真通读和领悟课程标准,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教学。如此,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最终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到全面发展。
其次,认真研究教材
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教材的特点,拓展和优化教材内容。
1.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
针对岳麓版教材的专题性,某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被割裂开来,为使学生对历史形成整体认识,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必修一第13课鸦片战争和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对必修二中洋务运动的关系。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清政府的残酷盘剥,困苦不堪的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由此爆发。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推进洋务运动开展的两个主要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在遵循课程标准原则的基础上,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构建清晰知识脉络,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时间和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历程和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2.补充历史资料,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在教学活动中,为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适当补充教材以外的历史资料,如:图书文字、图片、漫画、音乐、影像资料等等。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必修一第16课辛亥革命中,在讲述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引用了影视资料《阿Q正传》,并通过分析故事中背景和人物的形象、对白和结局,引导学生理解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导致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还可以补充鲁迅的文章《风波》、《药》,使学生产生对革命者的英勇献身精神的敬仰,认识当时历史背景下革命的失败以及革命者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并立足课程标准大胆使用教材,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到更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