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中国抗日历史

中国抗日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14 09:33:12

『壹』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总结:

1931年爆发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命运。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而言,战争的结果影响了20世纪以来日本的发展方向、制约了日本当今的国际地位、形成了今日日美关系的基本格局,其影响余波至今犹在。

对于被侵略对象中国而言,这场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14年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危机的最高点,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也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

一方面,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人民彻底陷入了深渊。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新生的起点,成为中华民族崛起,重新走上世界舞台的起点。

(1)中国抗日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结束的。

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抗日战争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这种伟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抗争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饱受世界列强欺压,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

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通过对华不平等条约攫取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

抗日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抗日战争不仅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战争,而且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创造了团结御侮的光辉业绩。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是到全国抗战后期,不断强化独裁统治,逐渐失去了民心。

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为新中国成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贰』 中国抗日战争的大事记录,时间,具体内容要详细一点啊,谢谢!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4、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叁』 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

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

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

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抗日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战役:

1、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

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939年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

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

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2、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

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3、缅北滇西战役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

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4、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

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肆』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徐州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伍』 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张忠心

    张忠心(1916.1.18-1996.9.6),郭家屯镇尚庄前街人。1941年至1945年曾任丰玉遵联合县大队副大队长、玉田县县大队长等职。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要忠心耿耿干革命”,因其屡立战功,唐山军分区命名他为“忠心”,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后来,毛主席提出“当人民的老黄牛,做革命的傻子”,唐山军分区将其命名为“傻忠心”。1949年任玉田县首任武装部长,同时兼任残劳院院长、法院副院长、公安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宣传张忠心的英雄事迹,影社曾演出皮影戏“忠心游击队”。

    张忠心英勇杀敌的事迹在玉田广为流传,成为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军民学习的楷模。后转业到河北省柏各庄农场工作。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打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平反,落实政策离休。1996年9月6日病逝,享年81岁。

    3、郭兴

    郭兴出生在辉县(现新乡市辉县市)高庄乡金章村。1938年2月,日军侵入辉县,烧杀抢掠。1940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一支八路军路过郭兴的老家。郭兴瞒着父母,决定与同村的15名青年一起参军。因为郭兴岁数小、个子矮,连指导员把其他15人留下了,唯独不要郭兴。

    “指导员不要我,因为我还没有枪高。他不要我,我就跟着队伍走。”软磨硬泡了三天,他终于被留了下来。就这样,16岁的郭兴到了山西,成了平顺县抗日政府公安局的一名通讯员。因读过4年书,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公安队队长。

    1941年1月,他被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看中,担任敌后武工队队长。其实,司令员就给他一个班长和两个战士,外加两支步枪、3发子弹、8颗手榴弹。

    用皮司令的话说,“没有兵你就去动员嘛,没有枪你就去向敌人要嘛!”就这样,郭兴一行4人开始前往石家庄以南、邢台以北一带开展敌后抗战。

    4、陈晓云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挺然、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

    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5、杨义忠

    杨义忠,原名杨明昌,1921年4月出生于新昌县回山镇上市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认识了共产党员杨世华。在杨世华的教育下,激发了爱国抗日思想。

    1942年9月,参加三北游击司令部第一期教导队学习,并在教导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教导队结业后,他被派往余姚陆埠区工作。

    1943年初,中共姚虞县委决定建立陆埠联乡自卫队,派杨明昌担任指导员。1943年4月30日,余姚城内的日伪军,乘我主力部队不在陆埠区之际,对陆埠联乡自卫队下了毒手。杨明昌和13名战士落入敌手。5月18日,被杀于余姚城东玉皇山。

    『陆』 中国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柒』 抗日战争历史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拥兵50万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同年,日本成立“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即731细菌部队),后来扩大成一支大规模的细菌战部队。该部队用中国人进行鼠疫、霍乱、梅毒等细菌以及毒气、枪弹等的活体试验,并大量制造鼠疫、霍乱等各种细菌,用飞机播撒在中国各地,残害中国人民。

    1934年5月,日军在天津南开八里台和吉林伊兰县强占民地修建机场,并动用飞机轰炸伊兰县,炸死我国民众2万余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战。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在南市放火连烧9日,军民死伤无数,上海5255家中国工厂被占,损失超过8亿元。

    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并在城外制造数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数名五岁小女孩被奸杀掏心生吃,令人骇然。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蒋介石决定花园口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

    9月,日军汇集5万余兵力,分25路进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续烧杀淫掠两个月。

    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

    1939年2-6月,日军相继攻占海南岛、南沙群岛和汕头等地。

    7月,日军用14万兵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长达两个月的9路围攻,打死打伤我民众15万余人,粮食被焚劫一空。

    日军还乘晋察冀边区淫雨成灾之机,决堤淹没1万多个村庄,使300万人沦为灾民。10月,日寇2万多人分12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月,日军攻陷南宁。

    12月,日本与汪精卫在沪签订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其主要内容为:将东北割让给日本。

    绥远、察哈尔、山西北部、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由日军长期占领,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监督;伪军警察由日籍教官训练;伪政府经济由日控制;一切资源由日开发;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1940年5月,日军对重庆城进行了20多天的轰炸,死伤者无数,半个山城被炸毁。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再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人。

    1941年1月,日军包围冀东丰润县潘家峪村,焚烧该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杀和烧杀1340多名村民,类似的屠杀在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比比皆是。6月,日机夜袭重庆,在较场口防空洞内躲避轰炸的3万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军集10万以上兵力,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术对晋察冀北岳区进行空前大“扫荡”,烧毁我房屋15万余间,抢掠粮食5800多万斤,残杀虏掠我国同胞2万余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华日军用来对付我抗日根据地,频繁向晋察冀等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70余次,投入兵力共达83万。

    1942年春,日军在冀热辽区,自古北口到山海关约200多里的长城两侧,承德、密云、迁安等9个县内制造无人区,使大片土地荒无人烟,近50万中国人过着非人的生活。5月,日军五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1943年秋,日军以4万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疯狂扫荡87天,屠杀中国村民700多人,烧毁房屋5000多间。

    1944年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

    12月,日军攫取了大陆交通线。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7)中国抗日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

    1、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2、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随后,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3、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5、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沙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京大屠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汉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花园口决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豫湘桂战役

    『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1、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5、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

    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玖』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版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权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忽略了日军伤员治愈后重返战场的人数)、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9)中国抗日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拾』 中国抗战史介绍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又陆续在华北和上海等地挑起军事冲突,国民政府当时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之间的战事随即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中美双方始正式宣战,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作战。

    日本在战争期间,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并树立包括满洲国、汪兆铭政权在内的多个傀儡政权。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0)中国抗日历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 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为新中国成立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热点内容
    初三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发布:2025-05-29 00:01:37 浏览:16
    英语剧本网 发布:2025-05-28 23:12:35 浏览:218
    语文园地六课件 发布:2025-05-28 22:45:54 浏览:275
    生活英语对话 发布:2025-05-28 22:11:55 浏览:22
    家访的实施 发布:2025-05-28 21:23:18 浏览:828
    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5-28 19:44:43 浏览:930
    高兰老师 发布:2025-05-28 18:07:53 浏览:819
    家访工作总结一 发布:2025-05-28 17:56:55 浏览:33
    师德总结2017 发布:2025-05-28 17:31:49 浏览:535
    教师资格证试题答案 发布:2025-05-28 17:31:47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