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历史
⑴ 临安的介绍、名胜古迹……
临安
临安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径118o51'---119o52'北纬 29o56'-30o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100公里,南北宽达50公里,土地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人口51.03万市人民政府设在锦城镇。
临安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等称号,两次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今年被列为浙江省十七经济强县(市)之一。临安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74.9%。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天目山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还有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数十处名胜景点。湖光、山色、巨树、溶洞、峡谷、飞瀑、温泉等形成了临安独特的自然风光。
临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县建制,是吴越国王钱谬故里和墓葬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宋代大文人洪咨夔,清代数学家方克猷,革命烈士来学照,爱民模范赵尔春,高原赤子陈金水等都是临安的杰出人物。
秀丽的山水吸引来众多名人墨客。谢安、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郁达夫、周恩来等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文,给临安的山水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临安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西汉佛教初传中国时就有印度僧人入天目山播教,天目山被尊为韦驮菩萨的道场。历代高僧辈出,在东南亚尤其是日本影响深远。
生态旅游景点呈现出独特的魅力,现已开发建成的有:天目山、青山湖、钱王陵、玲珑山、太湖源、浙西大峡谷、白水涧、天目石谷、瑞晶洞、西径山、大明山、石长城、柳溪江、浙西天池、神龙川、东天目、天潭公园等十七个景点。临安的真山、真水、真空气、真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2001年度接待了游客200万人次,2002年则达到235万,显示出临安旅游的蓬勃生机,且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临安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距沪、宁、杭大都市群落最近的生态示范市,杭州至黄山最近陆路黄金旅游线的中点,随着杭昱一级公路的开通,将大大改善临安旅游可进入性,并纳入华东旅游网络之中。目前临安有旅行社(国内)六家,宾馆饭店床位近万张,已具一定的接待规模。临安餐饮业强调特色,开发了一批以土特产为主的特色菜。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临安特有的鸡血石、山核桃、茶叶、笋干、竹制品等旅游商品丰富的优势。形成以锦城为中心,昌化、於潜为次中心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
临安旅游业正朝着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突破交通"瓶颈",打响"天目生态"和"吴越文化"的品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单一型向综合型,各自为政向区域联合转变的方向发展。
编辑词条
⑵ 临安是什么历史
南宋1138年,定行在于杭州,改称临安。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专西府,由于其经济基础好,属被选定为南宋行在,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宋临安城,坐落于今浙江杭州城。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⑶ 古时的临安在现在哪里
在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年~978年)的都城,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级别为“行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临安府(杭州)。
杭州从州府上升为国都,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进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此后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3)临安历史扩展阅读
2017年8月1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经国务院同意,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
临安区位于东经118°51'至119°52',北纬29°56'至30°23',临安区总面积3118.77平方千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余杭区,南连富阳区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接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
临安区属江南地层区中江山至临安地层分区,境内地层自元古界震旦纪至新生界第四系,除中生界三叠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缺失外,均有发育;区域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作用,构成境内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境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西北多崇山峻岭,深沟幽谷;东南为丘陵宽谷,地势平坦,全境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
⑷ 临安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南宋建炎三年(1129)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临安县为其属县
⑸ 临安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5、方克猷
方克猷(公元1870—1907),字子壮,号凤池,临安於潜方元铺人。方克猷年少时聪慧过人,品性端方,7岁束发受经,过目成诵,他父亲对他督教也很严厉。他“年十二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即秀才)”。
当时县宰出联:“方元鼓打到更楼太阳来哉”;克猷应声而对:“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矣”,均为於潜地名,对得工整绝妙。13岁补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1885)15岁选拔贡,七试皆冠其曹。光绪十六年20岁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
⑹ 杭州为什么古称为临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杭州的临安城明朝是宋高宗提名的,赵构临时安置之城的意思,而杭州城在古代的称呼有临安,钱塘,临江郡,余杭等等。
杭州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城市,几千年来,杭州西湖、灵隐寺、千岛湖、大明山等诸多风景名胜之地,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游客。更有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来此写诗作赋,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现今的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更是其政治科教文化中心,科技发达,物产丰美,令人神往。
“杭”在古代行被认为是大船的意思,而杭州的第一个名字余杭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时期,由此看来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圣地,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诗人、作家、小说家以及歌手、导演等,他们的诸多著名的作品灵感均来自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⑺ 临安的历史沿革
元置建水州,清改县。因水得名。据《元史》:建水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故名惠□。汉语曰建水。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
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明清时期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府的行政长官称知府。民国元年(1912)10月,改知府为府长,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第二年国民政府统一撤销府的建制,“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又一年,仍恢复建水县旧名。
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东邻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靠石屏县,北同通海县、华宁县毗连。建水交通方便,蒙(自)--宝(秀)铁路接滇越铁路,连接省会昆明及河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内。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⑻ 临安县的历史文化
临安市系原临安、於潜、昌化三县合并。汉以前三县均无建制。临安秦、汉时为会稽郡余杭县地,东汉建安 16年(211年)分余杭置临水县,县治在高乐。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临安县,隶属吴兴郡。唐属杭州余杭郡。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迁县治于西墅保锦山下,明洪武初(1368年)迁东市太庙山右。於潜、昌化秦属鄣郡。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阳郡,领县有於潜,东汉更名为於潜县。昌化属于潜县境。晋时临安、於潜(含昌化)同属吴兴郡,隋时同属杭州。唐垂拱二年(686年)析於潜置紫溪县,与临安、於潜同属杭州余杭郡。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紫溪改名称昌化县。
自宋以后,临安、於潜、昌化县建置和名称基本稳定。北宋属杭州,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属杭州府,清因之。民国元年( 1912年)废府,直属于省。民国24 年(1935年),属浙江省吴兴行政督禁区。民国37年(1948年)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临安县衣锦镇。
1949年临安、於潜、昌化相继解放后属临安专区。1953年撤销临安专区改属嘉兴专区。1955年,於潜、昌化划入建德专区。1957年,临安县划入建德专区。1958年,撤销余杭县,并入临安县;撤销於潜县,并入昌化县;同年12月,撤销建德专区,临安、昌化划归嘉兴专区。1960年撤销昌化县,并入临安县,划归杭州市领导。1996年临安撤县建市。
⑼ 临安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是南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庙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南宋中后期政府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公元1211年开始大举南侵进攻金朝。公元1218年灭西辽,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34年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9)临安历史扩展阅读:
南宋时期的历史大事:
1、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2、开禧北伐
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
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
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
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
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禧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和议
⑽ 古代的临安现在叫什么在哪里
古时的临安在现在的浙江杭州。
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