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2021-08-14 10:27:06

㈠ 初一上册历史试题

一、 选择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B中国C埃及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逢制衣服D已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C】
A蚩尤B舜C黄帝D炎帝
5、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A】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6、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7、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
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 参观北京人遗址
8、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B】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9、为方便饮水,下列古代居民已开挖水井的是【D】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骨针。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 【C】
A已掌握磨光技术B已掌握钻孔技术C会缝制服D会捕鱼
11、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的是【B】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2、下列人物中不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D】
A尧B舜C禹D启
13、禹建立了夏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B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了
C禅让制正式废除了D这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14、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D】
A手脚分工明显B过着群居生活C制造和任命使用工具D使用火
15.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16..商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达,主要依靠 【C】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良好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奴隶制生产方式 D.农作物品种多
17.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C】
A.周和商两个国家间的民族战争B.周和商两个国家争当霸主的战争C.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战争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二、 填空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
2、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是【炎帝】
3、被誉为“人文初祖”的是【皇帝】
4、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是【舜】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2005-12
一、 填空题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 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并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后来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从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
6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8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1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通过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4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16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8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商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9 相传夏朝时期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1 战国末期楚国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4 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6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7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的铜钱多的用不完,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他的创始人一是张陵。
3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8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40 南朝的祖冲之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1 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42 东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43 东晋的顾恺之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 北朝时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艺术。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210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纪50年代;125年是2世纪20年代;1311年是14世纪初;1994年是20世纪90年代,又叫20世纪末。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1无锡东林书院的著名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连线搭配
河姆渡遗址 陕西西安 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半坡遗址 山东泰安 干栏式房屋
大汶口遗址 浙江余姚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四、填表题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爱 《论语》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 提倡法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五、 列举题
1、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383年,淝水之战。
2、无锡的土特产(8个):答:无锡水蜜桃、清水面筋、大浮杨梅、马山芋头、太湖白鱼、惠山蚕豆、金刚肚脐、雪浪贡茶

六、 材料分析题:
1、“伐无道;诛暴秦”。
请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无道”,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②先后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的分别是哪些人?
答: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③结果如何
答:秦朝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2、“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之后? 答:昭君出塞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答:汉元帝
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问答题
1、P79页动脑筋;
2、P112页动脑筋;
3、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打造今天的“丝绸之路”,请提出你自己的设想。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汉武帝时。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汉明帝时。
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始于汉武帝时。
“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㈡ 七年级上历史卷子

我这有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行吗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瓷器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
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 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象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 商朝 开始的。
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 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 秦长城西起 临 、东到 辽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 西 ,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 公元前209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
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战国时期 孟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 墨子 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春秋末期 老子 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时期 庄子 思想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战国 韩非 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战国 孙武 军事家,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7.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儒 家 学 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8.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 学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9.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50. 西汉的耕犁装有犁 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也出现在西汉。
51. 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 景 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2. 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53. 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冒顿单于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 青 、霍去病 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55. 东汉元帝时昭 君出塞,嫁于 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 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 骞 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 ,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 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59.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 超 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东汉 蔡 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3.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64. 张 衡 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 动 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5.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华 佗 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6. 张 仲 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 圣”。
67.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兰教。
68. 佛教在 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69. 王 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70. 司 马 迁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72. 发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73. 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随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国鼎立形势表
国名 建立人 建立时间 都城 经济特色 灭亡情况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266年,为西晋取代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263年被魏国灭亡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75. 266年,司 马 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历时50年。
76. 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匈 奴、鲜 卑、羯 、氐 、羌 等,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马睿建立 东 晋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78. 4世纪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79. 383 年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赢得了 淝水之战 的胜利。
80. 北魏政权是 鲜卑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 宋、齐、梁、陈 四个王朝;北朝则包括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共五个王朝。
82.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83. 顾 恺 之 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4.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缜 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85. 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86.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87.历代封建王朝简表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都城名称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东汉 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㈢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人教版

初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管 桦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本大题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卡内。)
1、你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直立行走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是否有语言功能 D.会不会使用火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 B.女娲 C.炎帝 D.黄帝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1世纪 D.公元20世纪
4、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以下哪种方法巩固统治,以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争,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这就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了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件珍贵的文物。它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A.毛公鼎 B.商四羊方尊 C.夏朝青铜器 D.司母戊鼎
7、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古代政治家是
A.春秋首霸齐桓公 B.秦王嬴政 C.西楚霸王项羽 D.汉王刘邦
8、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长城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秦始皇未能想到的,因为当时修筑长城只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0、汉武帝“二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这二将是
A.韩信、英布 B.贾谊、晁错 C.卫青、霍去病 D.班超、班固
11、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12、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被称为“下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主要是因为
A.董仲舒是汉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4.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5.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6.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7.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18、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A.加工工具 B.原材料 C.生产工艺 D.生产者
19.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缀术》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群的兴建是当时( )广为流传的历史见证。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一、答题卡:(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1.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 )
22.“传说”和“史实” 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 )
23.汉武帝时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 )
24.《兰亭序》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北京人距今 年,过着 生活。会使用 火。
26.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而这种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的。
27.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
29.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1.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四.材料题(本大题2小题,共18分)
32.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8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2分)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2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4分)

3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2分)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5分)

五.问答题(10分)
34.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厦门英才学校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D D B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A B B B C A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21、√ 22、√ 23、√ 24、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约70万—20万 群居 天然 26、甲骨文 商 27、都江堰 28、秦始皇
29、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0、祖冲之 31、张仲景 王羲之
四.材料题
32、(1)商鞅(2分)
(2)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2分)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33、(1)北魏孝文帝(2分)。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分)
(3)迁都洛阳(1分);穿汉服(1分);改用汉姓(1分);同汉族通婚(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五.问答题
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2分),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2分),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2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2分)。(明确观点得2分,理由每条2分,参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0分)

㈣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卷(带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2003.12
(开卷60分钟)
一、单项选择(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 下列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 刻在龟甲兽骨
C 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D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什么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人面网纹盆 D西周的铜盘
5.战国时,各国进行改革,最彻底的是( )
A管仲改革 B吴起改革 C李悝变法 D商鞅变法
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
7.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是( )
A孔子 B孙武 C庞涓 D孙膑
8.战国七雄中,位置最东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9.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是(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重要战役(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闻鸡起舞”的故事说得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勾践 B祖冲之 C祖逖 D项羽
1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末年 D.魏晋南北朝
14.三省六部制始创于( )
A秦 B汉 C隋 D唐
1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贞观政要》 C《唐法典》 D《唐律疏议》
16.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
A突厥 B靺鞨 C六诏 D回纥
17.秦长城的起点是( )
A东到大海 ,西到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8.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19. 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20.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鲁班 D李春
二、填空题:(15分)
1.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兴起于东汉后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教。
3.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4. 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5.汉宣帝时宫女 出塞和亲,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唐朝 公主
嫁给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6.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7.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8.魏晋以来,称地主阶级的上层叫____ ,下层叫 。
9.______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
10.南朝齐梁间的唯物思想家 写了《神灭论》。
11.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的《 》是一幅反映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画卷。
12.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三、列举题(25分)
1、列出隋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和"六部"的名称。
2、列出下列称号的人的姓名。
①、"诗仙"__________ ②、"诗圣"__________③、"画圣"__________
④、"书圣"__________ ⑤、"药王"__________⑥、"医圣"
⑦、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__________
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__
3、列出以下时期的统治者
①、文景之治___ 、 ______ ②、光武中兴__________③、贞观之治__________
④、开元盛世__________
4、列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三、填图题( 14 分)

1.填出图中隋运河各段的名称。
A B C D
2.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E F G
3.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隋朝大运河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大河流,全长_______多公里,成为贯穿_____________交通的大动脉。
四、材料解析:(6分)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阅后请回答
①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1分)
②这首诗反映了那时怎样的情况?(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①上述言论出自何人?(1分)
②他在我国历史上有贡献?(2分)
(二)
初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元谋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北京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山顶洞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
2、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奴隶制王朝。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________时期。
3、商朝青铜艺术高超,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从公元前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________社会瓦解和________社会形成时期。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进军匈奴,匈奴打败,从此不再与西汉抗衡。
6、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一位著有________,另一位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
7、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和内地的联系。
8、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___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
9、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________,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大数学家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_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________年。
10、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前者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后者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将下面每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我国开始有确切纪年的历史,至今(2001年)约有( )
A、2841年 B、2840年 C、1159年 D、1158年
3、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 )
A、管仲在各国的改革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D、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4、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有( )
①张骞 ②甘英 ③班超 ④窦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发明属于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的有( )
①发明了便于翻土的犁壁 ②利用温室栽培蔬菜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④丝织技术使用提花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③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逐渐衰落 ④出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顾恺之 C、曹操 D、蔡文姬
三、列举题:(第1题5分,第2小题5分,共10分)
1、列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五次统一。
2、举出佛教对锦州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建筑方面5座保存至今的风景名胜。
四、填表连线题:(共11分)
1、填表(在下面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朝代)

2、连线:将两边的朝代、作品分别于中间人物连线
东汉 顾恺之 地动仪

东晋 张衡 《离骚》

战国 屈原 《洛神赋图》
五、材料解析题:(6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阅后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六、问答题:(共9分)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的措施?
七、识图和填图题:(每空1分,共20分)

(一)请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空格内填出三国的国名、重要战役地名。
(二)图中编号处是三国都城位置,请分别填出:
建立时间 都城 建国皇帝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附图A是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四)附图B是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五)附图C是________发明人是________。

㈤ 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期末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2=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2、公元前119年,带兵大败匈奴的是
A、窦固 B、蒙恬 C、卫青 、霍去病 D、窦宪
3、下列不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A、会制造陶器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D、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4、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长平之战 B、焚书坑儒 C、 修建长城 D、开凿灵渠
6、“禅让”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办法,这种办法是
A、父传子 B兄传弟 C、母传女 D、大家推选
7、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铜方鼎 C、青铜立人像 D、豕尊
8、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有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我国出现青铜器最早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C、商 D、西周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秦朝 B、夏 C、商 D、西周
11、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周幽王 ② 管仲 ③ 勾践 ④ 周厉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退避三舍”,大败楚军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我国春秋时期广泛使用的农具是
A、石制的 B、铁制的 C、铜制的 D、木制的
1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陵兵马俑 D、战国编钟
15、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格言出自
A、《论语》 B、《孙子兵法》 C、《墨子》 D、《孙膑兵法》
1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18、秦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定以( )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 小篆
19、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0、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四川修建了大型综合性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飞沙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北京人使用( )火,山顶洞人使用( )火。
2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 )石器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3、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4、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 )中大败( )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25、( )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相传都城建在 。
26、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土,使齐国国富兵强。
27、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29、战国时期的 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 》,成为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
30、秦朝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 )。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3分,第32题10分。本大题共1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请回答:
① 商鞅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这句话是谁说的? 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哪一部著作中?(2分)

②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③ 简述此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5分)

四、简答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本大题共27分)
3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4、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上采取怎样的措施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D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D C D A A
二、21、天然 人工取火22、打制 磨制23、2070年 夏朝
24、蚩尤 华夏族25、夏朝 阳城 26、管仲 尊王攘夷
27、李冰 都江堰 28、金文 大篆29、屈原、离骚30、小篆 隶书
三、31(B)32(H)33(C)34(I)35(A)36(J)37(E)38(F)39(D)40(G)
四、材料分析题(第31题4分,第32题6分。、本大题共10分)
41、①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42、① 儒家学说即儒术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加强思想控制
四、简答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本大题共27分)
4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44、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解决侯国问题;
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胜利。
45、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要作为官府奴婢使用。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贵族子弟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41县,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编定户口,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各家都要受处罚。
变法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㈥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上)

一、单选(20小题共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 C、中国 D、巴比伦
3、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和黄帝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A、白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是:
A、齐国的管中改革 B、魏国的李悝改革C、楚国的吴起改革 D、秦朝的商鞅变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齐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8、秦朝统一的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9、新疆地区正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始于:
A、战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10、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秦皇汉武”指的是:
A、秦始皇 汉高祖 B、秦二世 汉武帝 C、秦二世 汉高祖 D、秦始皇 汉武帝
11、小明出生于1978年,他出生于多少世纪多少年代: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12、中国历史上开通中原到西域道路的“第一人”是:
A、班超 B、张骞 C、汉武帝 D、甘英
13、分别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和“书圣”的是:
A、扁鹊和王羲之 B、华佗和顾恺之 C、张仲景和王羲之 D、李时珍和顾恺之
14、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华佗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春秋》 B、《史记》C、《道德经》D、《论语》
17、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关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C、北方人口的南迁 D、南方战乱少,相对较安定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迁都洛阳 ②学汉话,穿汉服 ③改用汉姓 ④于汉人通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杰作是:

A、 希腊雅典神庙 B、埃及金字塔

C、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D、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二、趣味园(18分)

1、 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相连,只写字母即可。

A.揭竿而起 ( )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取火。

B.草木皆兵 ( )陈胜、吴广起义。

C.朝秦暮楚 ( )淝水之战苻坚错把草木当成士兵。

D.钻木取火 ( )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E.破釜沉舟 ( )战国七雄为了个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

F.纸上谈兵 ( )赵括只懂得军事理论,不会实际运用。

2、 在你所知道的成语典故中,哪一个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三、想一想(共23分)

1、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10分)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你知道其中的根本原因吗(从生产工具方面考虑)?(4分)

3、 内地的哪些物产是从西域传入的?(9分)

四、看故事,谈想法(10分)

齐桓公执政以前,管仲曾用箭射过他。但齐桓公仍然重用管仲为相,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史海冲浪(共9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请回答

⑴这两句话出自哪一部著作?

⑵谁说的?

⑶你如何评价他?

热点内容
高兰老师 发布:2025-05-28 18:07:53 浏览:819
家访工作总结一 发布:2025-05-28 17:56:55 浏览:33
师德总结2017 发布:2025-05-28 17:31:49 浏览:535
教师资格证试题答案 发布:2025-05-28 17:31:47 浏览:481
申请学科教学 发布:2025-05-28 15:45:43 浏览:712
骨生物材料 发布:2025-05-28 14:49:12 浏览:587
广州安全教育平台登陆 发布:2025-05-28 13:52:29 浏览:56
小学生法制教育资料 发布:2025-05-28 12:59:02 浏览:967
语文冲刺100分答案 发布:2025-05-28 11:32:54 浏览:907
权利英语 发布:2025-05-28 11:26:41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