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战役
㈠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古代十大抄著名战役1 涿鹿之战袭 (黄帝 炎帝 大战蚩尤,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
2 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3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
4 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
5 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灭秦之决定战役)
6 垓下之战(结束4年楚汉战争,奠定汉朝立国基础)
7 卫青,霍去病第三次北击匈奴的战役(结束匈奴自战国以来对中原近400年的边境侵扰历史,匈奴西迁又对欧洲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8 官渡之战(奠定曹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9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10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奠定南北朝对峙局面)
㈡ 历史上有名的战役
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637年至751年)
诺曼征服(1066年)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
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
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
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
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
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
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
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
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2年~1649年)
英荷战争(1652~1674年)
波俄战争(1654年~1667年)
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西里西亚战争(1740年~1748年)
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2年)
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法国革命战争(1789年~1799年)
拿破仑战争(1799年~1815年)
拉美独立战争(1810年~1826年)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5年)
卡洛斯战争(1833年~1840年,1873年~1876年)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年~1870年)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
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
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
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中曰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
美西战争(1898年)
布尔战争(1899年~1902年)
曰俄战争(1904年~1905年)
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波俄战争(1920年)
苏芬战争(1939年~19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中国抗曰战争(1937年~1945年)
㈢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钓鱼城之战之战 王坚 不详——4万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希望采纳
㈣ 历史著名战役
长平之战:主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德赵军,比南京大屠杀还惨;
巨鹿之战:主将项羽,以少胜多德经典战例,一战把秦国打垮了;
漠北决战:主将卫青、霍去病,这一战基本上解决了匈奴边患;
昆阳之战:主谋刘秀,一万绿林军打败了王莽四十三万,一战把王莽新朝打垮了。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不作解释了;
淝水之战:主将谢玄,一战基本上把前秦灭亡。丰利山之战:主将元谐,这是固隋政权反击吐谷浑侵扰的一次重要战争。
虎牢之战:主将李世民,是唐军统一天下的一次重要作战
。颍昌府大决战:主将岳飞,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拼杀,最后以岳家军惨胜告终。
鄱阳湖大战:主将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这个最大的劲敌,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㈤ 中国古代都有那些著名战役
有柏举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萨尔浒战役等。
1、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2、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3、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4、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5、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柏举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巨鹿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平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淝水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萨尔浒战役
㈥ 列举几个历史经典战役
在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有:
秦赵长平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兵团做战,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各兵种相结合作战的范例。
秦末巨鹿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东晋与北魏肥水之战都是典型的以小胜多的战役。
㈦ 历史上最经典的十大战役是
1、项羽破秦之巨鹿之战;什么是破釜沉舟?什么叫气吞山河?项羽给了答案,他以10万楚军向天下无敌的30万秦军发起了堂堂正正的进攻,结果获得彻底胜利,成就了“霸王”之赫赫威名。
2、土地革命之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历史以来在中原大地上最辉煌宏大的战斗,堪称大兵团运动战的教科书,共产党勉强凑足的60万人马战胜了国民党80万精锐部队并歼灭了其中的55万。
3、白起破赵之长平之战;从对峙、诱敌、围困、杀俘,成就了武安君的威名与“纸上谈兵”。前所未有的坑俘40万,让人胆战心惊。
4、韩信破赵之背水一战;韩信率领3万汉军,面对号称20万的赵军,在井陉口向人们说明了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再以2000伏兵一举合围赵军并消灭之。
5、孙刘破曹之赤壁之战;没什么好说了,人人皆知,只是兵力大概为4万:20万,没有演义说的那么多。
6、东晋败前秦之淝水之战;什么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投鞭断江”,8万:80万。
7、绿林军败王莽之昆阳之战;2万:42万,刘秀领导的义军一举聚歼王莽主力,创造了著名大战的兵力悬殊比之最大值。
8、岳飞破金之朱仙镇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在河南取得顺昌、郾城大捷,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前锋直抵朱仙镇,拒汴京仅四十五里,如非12道金牌,宋朝历史将完全改写。
9、朱元璋破陈友谅之鄱阳湖之战;中国古代水战史上的典范,其时间之长、 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朱元璋以20万破敌60万,奠定了江南基础。
10、后金败明之萨尔浒之战;后金八旗6万:明军24万,针对明军4路分进合击,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 去”的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连破3路明军,歼灭明军十余万,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10.钓鱼城之战——攻不破的坚固堡垒,固城坚守的典范
主要相关人物:蒙哥、王坚
在蒙、宋联合灭金后,公元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公元1242年,宋理宗派率立战功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上任后积极构筑了以钓鱼城为中心的山城防御体系……公元1251年,骁勇善战的蒙哥(拖雷的长子)登上大汗宝座……1257年,蒙哥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他亲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与蜀中蒙军汇合,分三路入蜀……一路势如破竹,1259年2月,蒙哥亲统诸军兵临钓鱼城下,7日,开始攻城,但由于防守严密,屡攻不破……4月,下了持续20来天的雨,雨停后,蒙军重点进攻护国门,一度攻上外城,但还是被顽强的宋军民打退……5个月,钓鱼城守军在王坚的率领下顽强固守,加上钓鱼城内可自给自足,钓鱼城越发显得高不可攀……其间,曾有人建议蒙哥绕开此城,以少量之兵牵制,而顺江东进,但心高气傲的蒙哥和众将哪里听得进去……随着久攻不克,饱受酷暑、疾病困扰的蒙军损失惨重,加上爱将病死,气急败坏的蒙哥病倒在钓鱼城下(病?受伤??不详……)……7月,蒙军开始撤退,蒙哥死于回军途中………………
经典指数:6
9.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主要相关人物:晋文公、尹子玉
春秋时期,晋、楚作为两个强大的诸侯国,为成为中原霸主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导火索是曾在“泓水之战”中战败而归附楚国的宋国,公元前634年,因为宋国看晋国崛起便转而依附晋的保护,从而导致楚起兵攻宋,晋便借次机会与楚决战……公元前633年冬,楚率领郑、陈等多国联军围困宋都商丘,宋赶忙向晋求救,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亲统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曹(楚的保护国),以迫使楚北上,但楚不为所动……晋文公见此情况,一面用占领的卫、曹领土分给宋一部分以坚定宋抗楚的决心,一面又利用外交手段挑拨齐、秦与楚的关系。逐渐掌握的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被动的楚军在其统帅子玉的骄傲自负下,还是要与晋决战,气势汹汹杀奔曹境内的晋军,晋文公为避开楚军的锋芒,以还早年欠楚国人情为借口,退避三舍,以逸待劳。子玉见势一直追到城濮,晋军在此与齐、秦、宋诸国军队会合,决战一触即发……公元前632年4月4日,一场晋、楚间的战车大会战开始了,晋先是击溃了战了最差的陈、蔡军,接着又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子玉果然盲目出击,左、右军均被围歼,不得已,子玉只好引中军撤退……不久,子玉自杀……城濮之战便以晋军的获胜落下了帷幕,经此一战,也使晋文公登上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经典指数:6.5
8.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乱中取胜
主要相关人物:谢玄、谢石、苻坚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公元383年8月,统一了北方的苻坚不顾群臣的谏阻,亲率前秦大军90万南下,杀奔东晋……东晋遂派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军近10万御敌……11月,谢玄率兵在洛涧大败前秦军,挫敌锐气……由于力量悬殊,兵少粮缺,必须速战,所以谢玄派使者激苻坚决战,要其军后退,待晋军渡过淝水后决战。苻坚见有“半渡而击”的机会,欣然答应……本来前秦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很乱,这一退便无法收拾,结果在内奸朱序高呼“秦军败了”声中前秦士兵纷纷逃命,乱成一团,此时东晋军趁势抢渡淝水,猛攻敌军……就这样,90万前秦的乌合之众全线崩溃……连苻坚也中箭负伤,狼狈逃走…………
经典指数:7
7.钜鹿之战——“破釜沉舟”,狭路相逢勇者胜
主要相关人物:项羽、章邯、王离
秦末,随着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各地曾被灭国的纷纷起兵反秦,项梁、项羽便是其中之一……当然秦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秦大将章邯的镇压下各地义军纷纷失败……北方的赵军被章邯、王离的40万大军围在钜鹿,赵王歇向楚怀王求救,楚军统帅部遂决定,命宋义、项羽、范增率楚军主力5万余人北上救赵……公元前207年10月,楚军抵达安阳,但胆怯的主帅宋义不敢继续进兵,还置酒寻欢……性情刚烈的项羽忍无可忍,在据理力争无效后诛杀了宋义,诸将遂拥戴他为主将……此时,钜鹿城中已危在旦夕,尽管燕、齐、魏等援军已到位,但却因畏惧而互相观望,唯有项羽决心与秦决战……12月,楚军进抵漳水南岸,项羽一面派英布等率2万人截断秦军粮道,切断王离与章邯的连系,一面亲率主力与王离的20万大军决战,在进军前命全军只代3天的干粮,并渡河后沉掉所有船只……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军猛扑过去,楚军各个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见大局已定,各国援军便一拥而上,终于彻底击溃了秦军……接着不久,被围的章邯也向项羽无条件投降……此战之后,秦的灭亡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经典指数:7.5
6.顺昌、郾城、颖昌之战——抗金名将们上演的连环好戏
主要相关人物:刘琦、岳飞、岳云、杨再兴、兀术
公元1127年,金朝统治者灭亡北宋后,不断南下侵扰,但南宋的统治者只一味退让、妥协,使得金军越发猖狂……公元1140年5月,金经过一年的准备,撕碎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幻想,兵分四路大举南下攻宋……新任东京(即开封)副留守的刘琦率领军队不到2万前往东京途中,刚到顺昌便传来了东京陷落的消息……5月25日,刘琦率军击败金数千游骑,首战告捷。29日,金军3万四面围城,刘琦在固守后还主动出击,乘夜派500壮士冒着雷雨突入敌营,杀得金军大乱……使敌被迫退却……金国大将兀术见状,亲率精兵10余万日夜兼程,7天便达顺昌城下,打算用他的王牌“拐子马”攻城,刘琦鉴于形势决定背水决一死战……兀术见顺昌城池简陋便轻敌狂妄,加上刘琦用计散布自己贪图安乐的谣言,进一步麻痹兀术,兀术果然决定轻装急进……6月9日,金军在人困马乏之下便发起总攻,但均被顺昌军民顽强击退,只好立营休息……刘琦主动出击突击金营,为了拖垮敌军,刘琦不论日晒、暴雨不断派人轮番袭扰敌军……12日,兀术在久攻不下,只好引兵退走,刘琦趁机全军出动,追击并又大败金军……顺昌之战以南宋大胜结束……接着,南宋名将岳飞的反击也随之开始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岳飞的岳家军连战连捷,岳飞为了诱敌决战,遂集结主力于颖昌地区,自亲率轻骑驻守郾城……7月,金兀术挑1.5万精骑自北向郾城压来,岳飞命其子岳云和杨再兴出战,岳军每人持三件武器——麻扎刀、提刀和大斧,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岳云、杨再兴更是奋勇当先,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金终于支持不住撤退……但兀术并不死心,10日,增兵准备再战,岳飞当即亲率骑兵出击,大败金军……兀术不甘心失败,又集结了号称12万的兵力进到郾城、颖昌之间的临颖,7月13日,张宪奉命率大军向临颖进发,前哨杨再兴等300骑当抵达临颖南的小商桥时,猝然与兀术的大军遭遇,尽管众寡悬殊,但杨再兴毫无惧色,率众死战,仅杀敌便有2000人,最后全部惨烈战死……14日,张宪的大军赶到,击退了金军……同日,兀术亲率3万骑兵、10万步兵又向颖昌杀来,此时前来增援的岳云与老将王贵等,出城与敌决战,岳云自率800骑,反复冲击突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浴血奋战到正午,终于大败金军……接着,岳飞又乘胜追击,在离开封仅20公里的朱仙镇击溃金军……至此,反攻中原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后来,不提也罢……………
经典指数:8
5.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作
主要人物:曹操、袁绍、许攸
公元199年6月,袁绍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准备南下与曹操逐鹿中原。曹操得知后积极部署迎战,并于12月击灭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公元200年2月,袁绍向黎阳进军寻机与曹操决战,并派颜良领兵攻白马。4月,曹操亲领兵北上解白马之围,前锋关羽、张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颜良军,颜良也成了刀下之鬼……接着在西退之时,文丑与刘备率兵追至,曹操此时只有600骑,而袁军则5、6千之众,曹操即令军士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纷纷哄抢财物,曹操乘乱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8月,袁军主力进抵官渡,双方互有攻守,相持达3个月之久,但曹军处境因粮少而越发困难,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降,并献计袭取袁军由淳于琼把守的屯粮之所——乌巢,曹操遂亲率5000步骑乘夜火烧乌巢……袁绍闻讯,只派少部分部队增援乌巢,自己则率主力猛攻曹营,但早有准备的曹营哪里攻得破……曹操在大破增援的袁军后,烧了乌巢的全部粮草……消息传来,袁军大乱,曹军趁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只带800骑逃回河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平定北方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经典指数:8.5
4.井陉之战——“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主要相关人物:韩信、陈余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惨败给项羽,处境一度十分困难,便采纳张良建议,命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公元204年,在韩信灭了魏王豹,又平定了代国后,刘邦便将他的精兵调走与项羽交锋。10月,韩信统率3万新兵东进击赵,赵王歇闻讯即遣陈余率兵20万集结井陉口(太行山著名关隘)防守……谋士李左车曾建议防守以拖垮韩信,但刚愎自用的陈余并未采纳……韩信见赵有轻敌情绪,便决定出奇制胜,他先挑选2千轻骑潜伏在赵营侧翼,接着命1万人乘夜色偷偷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水”列阵,此举更增长了赵军的轻敌情绪……决战之日,韩信先亲率汉军出击,敌果然离营迎战,在拼杀一阵后,韩信佯装败退,与“背水阵”汇合,陈余、赵王歇遂挥军追击,猛攻背水阵,但以无路可退的汉军拼死抵抗,结果赵军久攻不克,只好退兵,但此时赵营早已被韩信的2千轻骑占领,赵军顿时大乱,韩信当即指挥全线反击……赵军溃败,陈余被杀,赵王歇被擒……至此,井陉之战便以韩信的大获全胜收场………
经典指数:9
3.赤壁之战——以弱胜强,水战、火攻之典范
主要相关人物:周瑜、曹操、黄盖
在官渡胜利后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但对于雄心勃勃的曹操来说当然远远不够,为实现“天下混一”的伟业,公元208年7月,曹操亲统大军南下,在击溃刘备后,不战而降了刘琮(刘表次子)从而占了荆州,至此兵力已达约23万之众……接二连三的胜利,使曹操未能听取谋士贾诩巩固修养的建议,而决定继续攻吴……此时,在鲁肃、诸葛亮的努力下,孙、刘联盟形成,同时在周瑜等力排张昭为代表的投降主张下,10月,孙权命周瑜统率精兵3万,先与刘备会师,而后继续进发,在赤壁与曹操打了个遭遇战,使曹军受挫,退回长江北岸,隔江对峙形成……不久,周瑜利用曹操轻敌的弱点,先让大将黄盖“苦肉计”诈降,接着,在东南风大作之夜,令黄盖以前往投降为名,率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舰船,直冲曹军水寨,等曹操看见一个个火球冲来,阻止已为时已晚,加上曹军的船只均用铁链连接,无法躲避,结果霎时便一片火海……此时,孙、刘联军全线出击,一举击溃了已乱作一团的曹操大军,也击溃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梦想。接着,在孙、刘联军的穷追猛打下,曹操勉强逃回了北方……此战后不久,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
经典指数:9.5
2.桂陵、马陵之战——“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诱敌”……,智谋的精彩对决
主要相关人物:孙膑、田忌、庞涓
战国中期,魏国在李悝、吴起等贤士推行的改革下,逐渐强大起来,魏惠王继位后更是积极推行扩张政策,这当然损害了其它大国的利益,矛盾激化……公元前356年,赵国与宋结好,这引来齐惠王的不满。公元前354年,赵攻打依附魏的卫国,迫使其臣服,于是魏便以此为借口,出兵包围了赵国都邯郸……鉴于局势危急,赵遂于公元前353年向齐求援(齐、赵有同盟关系),齐王听从段干朋的建议,先只用少量兵攻魏的襄陵,牵制敌军,坐山观虎斗……其间,由于魏树敌太多,各个大国也纷纷袭扰魏国边境……在魏围邯郸一年有余后,齐见时机成熟,遂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鉴于形势,提出“批亢倒虚”、围魏救赵之策,田忌虚心接受,向魏都大梁进军……刚刚攻克邯郸的魏军见状,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回救,而只留少量兵力守历尽艰辛才得到的胜利果实……此时,齐军早以等候在桂陵地区,魏军由于长期征战,加上长途跋涉,面对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不仅遭到重创,连邯郸也得而复失……魏国此战惨败后,仍有相当的实力。公元前342年,魏又发兵攻“兄弟之邦”——韩国(本是“晋”根生),弱小的韩国遂向齐求救,齐王听取孙膑的建议,先口头答应救韩,待两败俱伤时再出兵……魏虽受到竭力抵抗,但仍五战五胜,此时韩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见时机成熟,遂命田忌、孙膑率军出击……魏见齐又从中作梗,恼怒之余便将兵锋转而指向齐国,魏王命太子申、庞涓领兵10万,气势汹汹向齐军杀来,孙膑见魏军虽强悍但轻敌的弱点,便佯装撤退,通过“减灶”迷惑诱敌,并在地势险阻的马陵布下了伏兵,一举击溃了魏军……庞涓兵败自杀,太子申被俘……从此,魏国开始陷入了衰落……
经典指数:10
1.柏举之战——“千里破楚、五战入郢”,击破强国的典范
主要相关人物:孙武、伍子胥、阖闾、囊瓦
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在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并大胆任用伍子胥、孙武等外来人才下,渐渐成为新兴的强国,不可避免地与同是南方强国的楚国矛盾激化……早在公元前384年开始,两国接连发生了10余次战争,吴胜多负少,渐渐趋于主动地位,但骁勇善战的楚国依然相当强大……公元512年,阖闾首次提出大举攻楚,被孙武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劝阻,不过吴国高明之处在于,并不是坐等机会到来,而是主动创造机会,先是伐灭了楚国的附属小国,接着又采用伍子胥的“疲楚误楚”战略,将军队分三支,轮番出击,骚扰楚军,不仅使楚军疲于奔命,还麻痹了对手,使其以为只是“骚扰”而已,此举实行了达6年之久……公元506年秋,楚攻蔡国,导致蔡和唐两国与吴结盟,由于两国位于楚的战略要地,所以吴便在这年冬,阖闾与伍子胥、孙武等率倾国之兵3万,在两国同盟的帮助下顺利“以迂为直”地突入楚国腹地,楚军在囊瓦的率领下被动地仓促应战,两军隔汉水对峙……贪功的囊瓦不等楚将沈尹戍军到来,便擅自出击。看到渡过汉水的楚军,吴军遂采取后退诱敌,并不时以小胜挫敌士气,11月19日,吴军终于在柏举停住,列阵迎战疲惫的楚军,在阖闾弟弟夫概5千所部奋勇冲击下,大胜楚军。囊瓦弃军逃跑……楚军主力向西溃逃,吴遂实施追击,并在柏举西南的清发水,再次给予渡河逃命的楚军以重创……接着又追上休息的敌军残部,再破之……并与回救的沈尹戍部遭遇,经过激烈的反复拼杀,终于再大破之,楚将沈尹戍战死……至此,楚军全线崩溃,吴军便长驱直入,于11月29日,一举攻克了楚都——郢……柏举之战便以吴的辉煌胜利落下了帷幕,同时也为吴的中原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指数:10
㈧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历史十大经典战役
NO.1 牧野之战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现代人根据史书记载的天象,甚至推算出了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106年2月4日。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汇集各部落的兵力,大破商军的共约17万人于牧野。
NO.2 城濮之战
面对锋芒必露的楚军,晋文公选择“退避三舍”,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对于楚军3路兵马实行各个击破,最后战斗以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结束.
NO.3 长平之战
秦赵为了上党的归属展开了3年的拉锯战.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出现了百万人大战的局面.赵王"临阵换将",派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相对应的秦派上了战神级人物白起.白起创造了一个兵力接近而围杀对手的奇迹,45W赵军全军覆没.
NO.4 巨鹿之战
项羽破釜沉舟,以三万之众带三天的口粮打败秦将章酣率领的三十万大军.此一役消灭了秦主力军队,为汉朝的统一奠定基础,也成就了“霸王”之赫赫威名.
NO.5 韩信破赵之背水一战
韩信率领3万汉军,面对号称20万的赵军,以"背水一战,致之死地而后生",开创了中国历史战争的一场新典范.
NO.6官渡之战
曹操以两万之众击败原绍十万大军,奠定了曹操同意整个北方的基础.
NO.7赤壁之战
没什么好说了,人人皆知,只是兵力大概为3万:20万,没有演义说的那么多。
NO.8淝水之战
什么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投鞭断江”,皆来源于此.东晋谢玄以8万对前秦苻坚80万.
NO.9朱仙镇大捷
狄雷、岳云、严成方、何元庆4员小将主动请缨攻打金军重镇朱仙镇。金银铜铁8柄大锤左挥右抡,上挡下砸,骁勇无比,直杀得金兵鬼哭狼嚎。岳家军大获全胜.“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在河南取得顺昌、郾城大捷,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
NO.10 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历史以来在中原大地上最辉煌宏大的战斗,堪称大兵团运动战的教科书,共产党勉强凑足的60万人马战胜了国民党80万精锐部队并歼灭了其中的55万。
㈨ 历史上著名战役名称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
3、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是1241年4月11日,在匈牙利赛约河畔,由蒙古第二次西征军六万铁骑对战匈牙利十余万军队的战争。在战争中,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又从赛约河下游结筏潜渡,迂回匈军侧后突然袭击。
再以围三缺一的方式歼灭匈军七万余人,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单身脱逃。战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战,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4、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
㈩ 历史当中的著名战役
滑铁卢战役
战前军事政治形势
在法国伟大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波拿巴率领法国57万人组成的远征军从俄罗斯惨败归来后,英、普、奥等封建大国看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的局面后,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企图趁火打劫,一举消灭这个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侵略者,在莱比锡战役,拿破仑被敌军两倍于己的兵力击溃,不得不败回莱茵河,而联军已把战线推进到法国本土,这是法军两线作战导致的恶果。在1814年的战局中,拿破仑率领10万新部队和35万联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局部胜利,然而,法国毕竟已经衰弱不堪,加上联军军事实力的强大,终于在3月底攻占了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不甘失败
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
决定东山再起
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拿破仑感慨万端、兴致勃发,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经重重艰辛!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来吧,让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属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推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 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联军准备分头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军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军;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军指挥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联军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联军约定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行动。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他希望到6月底能有50 万人上阵。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过去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已不愿再为拿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
战争分析 英军布置的步兵方阵
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 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齐的时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军便好应付了。
战役开始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展开了战斗。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