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发布时间: 2021-08-14 14:02:50

A.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

①最早根据实验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③建立相对论的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
故答案为: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B. 亚里士多德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

在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 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一直到了伽利略手里,才开始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另外,亚里斯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直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
在光学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C.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亚复里士多德在物制理学上的贡献
1、提出物理学名称的第一人,强调科学分类.
2、若物体不受力,运动即停止.力是运动的原因.
3、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
4、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

D. 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方面的一些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体系是整个古代最丰富、最完备、最严密、最自洽、跟观察符合得最好的物理学体系,后来中世纪的欧洲人在黑暗时代之后重新找回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博大精深给震撼了,甚至不惜曲解圣经上的话,也要让圣经尽量符合亚里士多德学说。对比一下19世纪的基督教对待进化论的态度,你就知道当初亚里士多德学说有多么大的感召力,而且这种感召力完全不是来自他个人的社会地位什么的,纯粹是因为他的学说太精彩。

这当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就没有错误,古代人也并不认为他的学说就尽善尽美,经常指出他的一些错误,并试图帮他修补完善。但是在整体上,古代人认为他的学说大部分都是对的。中学物理课本只挑他错的地方来讲,所以给人一种亚里士多德什么都错的感觉。更何况中学课本里面讲的那些“错误”,有很多都是因为用现代观念去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例如“力是运动的原因”,这句话里面的力、运动、原因三个概念都在近代早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跟古希腊人的用法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些现代才有的概念硬套在亚里士多德头上,当然就会觉得这句话荒谬。只有回到古希腊人的概念里面去,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本来意义。详细的没法在这里说,因为说起来实在太长了,你可以自己去看《世界图景的机械化》和《伽利略研究》这两本.

E.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叫物理学家

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当时提出了很多观点,物理学的发展,虽然他的很多观点在现在看是错的,但是那个时候很不容易了。另外,哲学是一切学科门类的综合,这个优秀的哲学家成为物理学家不该感到奇怪。

F.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分别包含了什么内容

“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物理学之后”.“物理学之后”又是来自于《物理学后诸篇》,即后人将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时期的讲演汇编成文集时的命名.“物理学后诸篇”共包含14卷,内容主要是论述有关哲学的基本理论.亚里士多德本人并未使用“形而上学”一词,他称关于宇宙本原的理论为“第一哲学”,有时也称作神学.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写的第一句话就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接着说明人们追求的知识是由低级到高级,从感觉到理智,从个别、具体的对象到普遍、抽象的对象,最后到达最高的知识,以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为对象,即所谓的“第一哲学”和“神学”.虽然后人对“物理学之后”有诸多解读,但是,今天这个词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专指研究宇宙根本问题的学问的术语.汉译“形而上学”一词,源出《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指那些关于有形物体之上的思辨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所谓的“物质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动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则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变的原因,包括了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者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这些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G.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提出的理论全是错的哈哈

不是这样的。早期的物理学史因为总是站在现在的概念上去曲解古人的著作,所以把古人看得一无是处,中学课本有点受到这种陈旧过时的科学史观念影响。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体系是整个古代最丰富、最完备、最严密、最自洽、跟观察符合得最好的物理学体系,后来中世纪的欧洲人在黑暗时代之后重新找回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博大精深给震撼了,甚至不惜曲解圣经上的话,也要让圣经尽量符合亚里士多德学说。对比一下19世纪的基督教对待进化论的态度,你就知道当初亚里士多德学说有多么大的感召力,而且这种感召力完全不是来自他个人的社会地位什么的,纯粹是因为他的学说太精彩。

这当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就没有错误,古代人也并不认为他的学说就尽善尽美,经常指出他的一些错误,并试图帮他修补完善。但是在整体上,古代人认为他的学说大部分都是对的。中学物理课本只挑他错的地方来讲,所以给人一种亚里士多德什么都错的感觉。更何况中学课本里面讲的那些“错误”,有很多都是因为用现代观念去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例如“力是运动的原因”,这句话里面的力、运动、原因三个概念都在近代早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跟古希腊人的用法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些现代才有的概念硬套在亚里士多德头上,当然就会觉得这句话荒谬。只有回到古希腊人的概念里面去,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本来意义。详细的没法在这里说,因为说起来实在太长了,你可以自己去看《世界图景的机械化》和《伽利略研究》这两本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35989/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07489/

H. 亚里士多德是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吗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在力学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所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一直到了伽利略手里,才开始建立正确的力学学说。另外,亚里斯多德又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这个错误观点直到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掷下两个不同重量圆球的实验中才被推翻。在光学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各种颜色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光,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热点内容
英语发音词典 发布:2025-05-26 10:39:33 浏览:280
睿思语文 发布:2025-05-26 05:10:02 浏览:924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